司法考試之法理學復習方法探討(4)
四、《法理學》的學習途徑
提高思維能力,離不開對中外法律文化的繼承,離不開對古今法律實踐的提認。我認為要學好法理學,主要應通過以下四種途徑。
(一)認真學習西方法學理論
我個人認為:“不懂西方法學,就不能稱為懂得法學”。從整體上看,我國現(xiàn)代法學基本上可以稱之為西方法學的范疇。其基本的理念、基本原則、基本制度,甚至基本概念都是西方的產(chǎn)物。我國是在近代才開始走向法律現(xiàn)代化的,當時的法律主要是參考西方的法律,依據(jù)西方的法律精神制定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立法活動,這時的法律也帶有明顯的移植西方法律的痕跡,相應的法學研究也很大程度上是向西方發(fā)達國家學習。這并不是我們不愿意自己創(chuàng)新,也不是為了展示我們寬大的胸襟,而是在西方文化的強力壓制下的不得不如此的選擇。一味地強調(diào)中國特色,希望從故紙堆出發(fā)展開研究,從而單獨創(chuàng)造出與西方迥然不同的一套法律理論體系,這是不現(xiàn)實的。
對于在晚生外發(fā)型的中國現(xiàn)代化的進程來說,虛心地向西方學習,盡快地掌握西方社會已經(jīng)證明行之有效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理論,這是最好的選擇,同時也是首要的選擇??匆豢次覈壳暗姆擅揖涂梢郧宄@一點,他們中有哪一位(中國法律史專家除外)不是以精通西方法律文化而出名的,盡管他們對中國自己的法律文化未必達到精通的程度。借用一位企業(yè)家的說法“當前中國企業(yè)在管理方法上,最好的創(chuàng)新就是模仿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現(xiàn)成的管理理論”,那么我們也不妨這樣說:“當前中國法學最好的創(chuàng)新就是學習和采用西方法治國家的法學理論”。西方的法律文化中包含著寶貴的西方社會的法律經(jīng)驗和智慧,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其中含有大量的具有普適性的東西。為此,我們應大量地閱讀西方的法學經(jīng)典文獻,并且最好是外文原著,同時如果有機會,最好能多聽一些到學校來講學的外國法學家的講座。
(二)扎根中國本土法律資源
我個人還認為:“不懂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就不能稱為真正懂得法學”。法律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地方性。人類學家吉爾茲認為“法律是地方性知識”。 中國的法律學者主要還是研究中國的法律現(xiàn)象,解決中國的法律問題。任何人都無法割斷自己的歷史傳統(tǒng),簡單地移植西方的東西。輕率地否定傳統(tǒng)不僅是無益的,甚至是危險的。法律不僅僅是一門學科,而且它還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如果不是應用性學科的話)。
僅僅了解一些西方法學的抽象理論,或一些西方司法的判例,而對中國人自己的傳統(tǒng)及現(xiàn)實生活不理解,沒有深刻的體察是不行的。為此,我們應牢記霍姆斯的一句話:“法律的生命從來就不是邏輯,而是經(jīng)驗”。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jié)合產(chǎn)生了毛澤東思想,結(jié)果中國人民在它的指引下取得了勝利。當前我們也只有把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法學理論與中國轉(zhuǎn)型時期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相結(jié)合,才可能真正弄清法律的本質(zhì),做出有自己特色的法學研究成果。一味“言必稱希臘”,動則“美國如何,法國如何”,蔑視或無視中國的法律觀念和法律實踐是不可能學好法理學的,也根本不會有真正的學術(shù)創(chuàng)新。
我個人認為,我國目前法學之所以被人稱為“幼稚”,之所以沒有產(chǎn)生世界級的法學大師,其內(nèi)在的原因主要就是法學工作者缺乏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底蘊基礎。蘇力教授的大作《法制及其本土資源》,整本書可以說都是在證明在法學研究中中國傳統(tǒng)及現(xiàn)代文化的重要性,值得同學們一讀。目前在我國法學界研究法社會學逐漸成為潮流,這絕不是偶然的,它意味著法學學者已經(jīng)認識到掌握和繼承自己傳統(tǒng)文化在法學研究上的極端重要性。刑法學家陳興良教授有這樣一種信仰,“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學術(shù)研究”。 牢記這句話,相信同學們在學習法理學的過程中會受益良多。
(三)注重學習法律的歷史
一位哲學家說過:“哲學就是哲學史”,那么我們不妨也這樣說:“法理學(法哲學)也就是法理學史”。實際上有一位西方法學家就認為,法理學就包括兩門科目:一門是西方法律思想史,另一門是當代法律思想。 不精通法史學及法律思想史學,就無法深入研究法理學。在近200年前德國學家薩維尼就指出,法律就象語言一樣,既不是專斷的意志,也不是刻意設計的產(chǎn)物,而是緩慢、漸進、有機發(fā)展的結(jié)果。 法律的理論就存在于法律產(chǎn)生、發(fā)展的歷史之中。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語言學家不精通歷史的,不精通歷史的法理學家也聞所未聞。
與其他學科,尤其是理工學科不同,法理學研究必須要了解以前學者的觀點是什么。這里不存在當代思想一定比近代思想高明,現(xiàn)代思想一定比古代思想高明的問題,不存在只需了解當代學者的思想就足夠搞研究的問題。如果說因為柏拉圖、孔子是古人,所以他們的思想就不如現(xiàn)代人的思想深刻,那只能讓人笑掉大牙。庸俗的進化論觀念在法理學領(lǐng)域沒有市場,簡單地套用它們是要碰壁的。
實際上研究西方法律的人,沒有一個會忽視柏拉圖,盡管他認為“法治是次等的政治選擇”;而研究中國法律的人也沒有誰會輕視孔子,盡管他是一個堅定的仁治論者。相反他們的觀點是我們研究的基礎和前提,我們可以不同意,甚至反對他們的觀點,但我們無法“繞過他們”、“回避他們”。歷史是一面鏡子,法理學是特別講究知識積累的一門學科。不通曉歷史上的法律思想,要搞好法理學研究是不可能的。美國法學家霍姆斯說過這樣一句話:“一頁紙的歷史抵得上一卷書的推理”。相信這對搞法學的人是一種警示。
(四)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
法理學不是空中樓閣。法理學不趕時髦,不以是否時尚作為自己追求的理想目標,但它一刻也離不開具體的法學(法律)實踐,因為這正是它的生命之所在。仿照黑格爾的說法,可以說法理學是最抽象的,表面上離現(xiàn)實最遠,同時也應是最具有現(xiàn)實性的,實際上最貼近現(xiàn)實的?,F(xiàn)實生活是法理學發(fā)展的源頭和動力所在,離開了豐富多彩、千變?nèi)f化的現(xiàn)實生活,法理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法律具有神圣性,而法理學卻既不神圣,也不神秘。正如賀衛(wèi)方教授所說:“法學研究要有一種關(guān)注社會的維度”。 同學們應該時刻關(guān)心我國法律、法學的進展情況,“兩耳不聞窗外事”是不行的。如了解我國憲法修改的情況,了解法學前沿的進展。同時,同學們也要關(guān)心國際法的有關(guān)情況,如美國進攻伊拉克的違法性問題等等。
不僅如此,由于法律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說社會處處有法律,法律理論寓于一點一滴的日常生活之中。學習法理學并不一定要從理論出發(fā),完全可以從自己身邊的瑣事及平凡人物出發(fā)來學習和思考問題。世界上沒有純粹的法律問題,同樣也沒有純粹的非法律問題。“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俗話不俗,今天對我們?nèi)杂薪梃b意義。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要真正學好法律同學們還必須充分認識到法理學這門課程的重要性。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曾經(jīng)這樣寫到:“回顧我自己在法學院(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杜克大學)的歲月,從準備參加政治生活的觀點來看,我所選修的最有價值的一門課程就是郎·富勒博士講授的法理學即法哲學……這不是一門要考學位的必修課。但是在我看來,對于任何一個有志于從事公共生活的法律系學生來說,它是一門基礎課。因為從事公職的人不僅必須知道法律,他還必須知道它是怎樣成為這樣的法律以及為什么是這樣的法律緣由?!?法理學是法學的基礎和核心,真正要學好法律必須從法理學開始。
看過“司法考試之法理學復習方法探討”的人還看過:
1.期末考試復習方法
3.考研政治復習知識
5.考前沖刺階段復習方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