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復習資料(2)
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復習資料
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復習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題。
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中郎將袁盎知其賢,乃請徙釋之謁者仆射。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論,令今可行也。”于是釋之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漢所以興者。文帝稱善。
從行。上登虎圈?①,問上林尉禽獸簿,十余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文帝曰:“吏不當如此邪!尉無賴!”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釋之前曰:“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爭口辯?②,亡其實。”文帝曰:“善。”乃止。?頃之,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③,于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薄太后聞之,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為中大夫。從行至霸陵?④。上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絮陳漆其間,豈可動哉!”左右皆曰:“善。”釋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南山猶有隙;使其中亡可欲,雖亡石槨,又何有戚焉?”文帝稱善。拜釋之為廷尉。
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乘輿馬驚。于是,使騎捕之屬廷尉。釋之治問。曰:“聞蹕?⑤,匿橋下。久,以為行過。”釋之奏曰:“此人犯蹕,當罰金。”上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固不敗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錯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當是也。”其后,人有盜高廟座前玉環(huán),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盜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今盜宗廟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長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
文帝崩,景帝立,釋之恐。稱疾欲免去,懼大誅;欲見謝?⑥,則未知何如。卒見謝,景帝不過也。釋之事景帝歲余,年老病卒。?太史公曰:張季之言長者,守法不阿意?!墩Z》曰:“不知其人,視其友。”張季之所稱誦,可著廊廟?!稌吩唬?ldquo;不偏不黨,王道蕩蕩;不黨不偏,王道便便。”張季近之矣。
注:①虎圈:養(yǎng)虎的牢檻。②口辯:能言善辯。③司馬門:漢代宮廷的外門。當時的宮衛(wèi)條令規(guī)定:出入司馬門必須下車,違者“罰金四兩”。④霸陵:漢文帝為自己修造的陵墓。⑤聞蹕:聽到警蹕的傳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⑥見謝:見帝而謝罪。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乃請徙釋之謁者仆射 徙:遷徙,貶職
B.因前言便宜事 便宜:廉價
C.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當:判決
D.卒見謝,景帝不過 不過:不原諒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 B. 是法不信于民也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C .人亡道,乃盜先帝器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D. 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張釋之“依法辦事”的一組是( ) ①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漢所以興者。
?、诮癖菹乱詥莘蚩谵q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
③釋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門。
?、苡谑?,使騎捕之屬廷尉。
?、葆屩嘣唬?ldquo;此人犯蹕,當罰金。
?、藜倭钣廾袢¢L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釋之秉公執(zhí)法,堅持原則,他認為,即使是皇上、太子也不能不守法。
B.張釋之正直,不阿諛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張釋之敢于說直話。
C.在處理“驚輿馬”和“盜玉環(huán)”兩件事時,開始文帝認為張釋之處罰過輕。經張釋之的堅持,文帝最終同意了他的意見。
D.景帝還是太子時,張釋之彈劾過他“不下公門,不敬”,后來景帝當了皇帝,張釋之因恐懼而生了疾病,過了一年多就病死了。
5.聯(lián)系全文,下列對“太史公”評論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馬遷認為張釋之守法不阿,他的言論有長者的風范。
B.司馬遷認為張釋之的言論,實在值得在朝廷上傳頌。
C.司馬遷用《論語》中的話表明他和張釋之是好朋友。
D.司馬遷認為用《尚書》中的一段話來評價張釋之,十分貼切。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尉左右視,盡不能對。
譯文:
(2)使其中亡可欲,雖亡石槨,又何戚焉
譯文: _______
【參考答案】
1.C(A.徙:提拔;B.便宜:便利適宜;D.不過:沒有責怪。)
2.A(憑著,介詞;B.“被”,介詞/“在”,介詞;C.“竟然”,副詞/“是”,表判斷;D.“將”,副詞/“且說”,連詞。)
3.D(①并無法律依據;②張釋之的擔心;④文帝的行為。)
4.D(不是因恐懼而生的病。)
5.C?
6.(1)上林尉東張西望,都不能回答。
(2)如果其中沒有別人想得到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又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參考譯文】
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中郎將袁盎知道他很有才能,就奏請?zhí)岚螐堘屩隽酥]者仆射的官。張釋之朝見后,上前進獻一些方便適宜的計策。文帝說:“不要高談闊論,只要現(xiàn)在行得通就可以了。”于是張釋之就談秦朝和漢朝的事情,分析了秦朝失去天下以及漢朝能奪取天下的原因。文帝稱好。
一次,隨從文帝出行。文帝登上養(yǎng)虎的圍欄,向上林尉詢問各種禽獸的情況,一共問了十幾個問題,上林尉左顧右看,都回答不出來,養(yǎng)虎的工人在旁邊代上林尉回答得很詳細。文帝說:“官吏難道不應該如此嗎!上林尉是個沒有才能的人!”下詔讓張釋之授予養(yǎng)虎的工人上林令的官職。張釋之上前說:“現(xiàn)在陛下因為養(yǎng)虎工人的能言善辯而過多地提拔他,我擔心天下的人會爭著效仿,只注重會說話,而不注重做實事。”文帝說:“說得對。”就沒有實施了。
不久,太子與梁王同坐一輛車上朝,經過司馬門時沒有下車,于是張釋之追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不讓他們進入殿門。并以在司馬門不下馬不敬的罪名彈劾他們。薄太后聽說這件事情后,派使者拿著詔書赦免了太子和梁王,他們才得以進入殿門。文帝因此覺得張釋之是個了不起的人,就授予他中大夫的官職。有一次,跟隨文帝出行到霸陵。文帝對大臣們說:“啊,用北山的石頭做外棺,把麻和絲絮切斷鋪在石縫里,然后用漆汁粘好,這樣別人動得了嗎?左右的人都說“好”!張釋之說:“如果它中間有可以讓人產生貪欲的東西,即使用銅汁把南山澆鑄起來,別人也還能有縫隙進去;如果它中間沒有可以讓人產生貪欲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棺,也不用擔心。”文帝稱好。授予張釋之廷尉的官職。
一次文帝出行經過中渭橋,有個人從橋下跑出來,使文帝馬車的馬受到了驚嚇。張釋之審問他。那人回答說:“聽到警蹕的聲音,就躲到橋下去了。過了很久,以為皇上已經走了。”張釋之回奏文帝說:“這個人沒有遵守警蹕而犯法,應當判他罰金。”文帝發(fā)怒說:“這個人驚嚇了我的馬,難道不是有意要傷害我嗎?可是你卻只判處他罰金!”張釋之說:“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應共同遵守的,這件事按法律應當如此;改變法律并加重處罰,這會讓老百姓對法律產生不信任感,將來老百姓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希望陛下仔細考慮。”文帝過了很久才說:“你的判決是正確的。”
后來有人偷盜高祖廟里神座前的玉環(huán),被抓住了。文帝很生氣,交給張釋之處理。張釋之按盜竊宗廟供用器物的有關律法上報,判決這個人在街上當眾處死。文帝大怒說:“這個人沒有道德,竟敢偷盜先帝廟里的東西,我交給你處理的原因,是想殺了他全家,而你卻按法律判決上報,這不能體現(xiàn)我對宗廟敬奉的誠意。”張釋之脫去帽子,跪在地上謝罪說:“按法律這樣處理就夠了?,F(xiàn)在盜竊宗廟的器物就殺他全家,如果這個人盜挖了長陵的墓地,陛下又將怎樣處罰他呢?”文帝向太后稟報了這件事,后來才同意了張釋之的判決。
文帝死后,景帝繼位。張釋之很害怕景帝治他的罪,想稱病辭職,又怕惹怒景帝而被殺;想見景帝主動謝罪,又怕景帝不原諒他。最終還是去見了景帝并謝罪,景帝沒有怪罪他。張釋之侍奉景帝一年多,后因年老生病而死了。
太史公說:張釋之的話有長者的風范,他遵守法律,不阿諛奉承。《論語》上說:“不了解這個人,了解他的朋友就夠了。”張釋之的言論可以作為朝廷上的典范?!渡袝氛f:“不有所偏私,不袒護同黨,君王的道路才會平坦;不袒護同黨,不有所偏私,君王的道路才會通達。”張釋之差不多做到了
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復習四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楊業(yè),并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yè)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于人。嘗謂其徒曰:“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弱冠事劉崇,為保衛(wèi)指揮使,以驍勇聞。累遷至建雄軍節(jié)度使,屢立戰(zhàn)功,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
太宗征太原,素聞其名,嘗購求之。既而孤壘甚危,業(yè)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繼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見業(yè),大喜,以為右領軍衛(wèi)大將軍。師還,授鄭州刺史。帝以業(yè)老于邊事,復遷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會契丹入雁門,業(yè)領麾下數千騎自西陘而出,由小徑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以功遷云州觀察使,仍判鄭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見業(yè)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節(jié)度使潘美為云、應路行營都部署,命業(yè)副之,然失利。未幾,詔遷四州之民于內地,令美以所部之兵護之。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眾十余萬,復陷寰州。業(yè)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zhàn)。”監(jiān)軍王,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zhàn),得非有他志乎?”業(yè)曰:“業(yè)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yè)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將行,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陳家谷口曰:“諸君于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yè)轉戰(zhàn)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美即與侁領麾下兵陣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邏臺望之,以為契丹敗走,欲爭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乃緣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yè)敗,即麾兵卻走。業(yè)力戰(zhàn),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撫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zhàn)。身披數十創(chuàng),士卒殆盡,業(yè)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yè)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業(yè)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 倜儻:不拘于俗
B.業(yè)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 生聚:百姓
C.由小徑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 南向:由南向北
D.望見無人,即撫膺大慟 撫膺:拍著胸脯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B.帝以業(yè)老于邊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令美以所部之兵護之 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
D.乃緣灰河西南行二十里 良乃入,具告沛公
3.下列各句中“其"字稱代內容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嘗謂其徒曰
B.業(yè)勸其主繼元降
C.其子延玉亦沒焉
D.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眾十余萬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楊業(yè)善于用兵的一組是( )
?、偕乞T射,好畋獵,所獲倍于人②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
?、劢襁|兵益盛,不可與戰(zhàn)④今君責業(yè)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葙箻I(yè)轉戰(zhàn)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⑥再率帳下士力戰(zhàn)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楊業(yè)年青的時候就喜歡騎馬射箭,暗用兵法運用鷹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獵所獲得的獵物總要比同伴多一倍。
B.楊業(yè)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勸北漢主劉繼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貪生怕死。
C.楊業(yè)不主張正面與遼軍作戰(zhàn),但是王侁懷疑他另有圖謀,楊業(yè)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決定首先出戰(zhàn)。
D、楊業(yè)敗至谷口卻不見埋伏的援軍,自知必死無疑,卻仍不投降,力戰(zhàn)至被俘,絕食而死。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帝以業(yè)老于邊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君責業(yè)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應為由北向南。)
2.C(A.皆為“被"之義;B.皆為“對,對于"之義;C.前一個為“用",可轉譯為“率領”,后一個為“因為";D.皆為“于是,就"之義。)
3.D(A、B、C代指楊業(yè),D代指契丹國母蕭氏。)
4.C(“善于用兵”指的是楊業(yè)當將軍之后的事,①這時楊業(yè)還未當上將軍;④是楊業(yè)不堪忍受王侁的猜忌侮辱而說的話,表現(xiàn)其報國忠心;⑥是楊業(yè)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拼死作戰(zhàn),體現(xiàn)他的愛國與勇敢,與善于用兵無關。)
5.A(A.“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是拿以后為將用兵和現(xiàn)在用鷹犬逐雉兔打比方,表現(xiàn)自己的報國思想;B.“既而孤壘甚危,業(yè)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一句,“以"表目的,“生聚"即百姓;C.業(yè)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zhàn)。"監(jiān)軍王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zhàn),得非有他志乎?”業(yè)曰:“業(yè)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yè)以不死,當為諸公先。”陳述的就是這一內容;D.望見無人,即撫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zhàn)。身披數十創(chuàng),士卒殆盡,業(yè)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yè)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以上文中語句陳述的就是這一內容。)
6.(1)皇帝認為楊業(yè)在邊防事務方面富有經驗。
(2)(既然)現(xiàn)在您拿不愿犧牲來責備我,那我就在你們之前首先出戰(zhàn)。
【參考譯文】
楊業(yè)是并州太原人。父親楊信,擔任后漢麟州刺史。楊業(yè)少年時性格豪爽,不拘小節(jié),喜歡仗義行俠,善于騎馬射箭,喜愛打獵。每次打獵,所得獵物總要比同伴多一倍。楊業(yè)曾對他的同伴說:“我以后當將軍領兵打仗,也會像(打獵時)用鷹犬去追逐野雞和兔子一樣。”他青少年時代奉事北漢皇帝劉崇,擔任保衛(wèi)指揮使,并以勇猛矯健而聞名。經過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漢建雄軍節(jié)度使。在戰(zhàn)爭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戰(zhàn)必勝,北漢人都稱他為“楊無敵”。
宋太宗親征北漢至太原,平日早就聽說楊業(yè)的名聲,曾經出重金想購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軍的包圍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勢危在旦夕,楊業(yè)勸北漢主劉繼元主動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劉繼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宮中的使者召見楊業(yè),十分高興,讓楊業(yè)擔任右領軍衛(wèi)大將軍的職位。(出征北漢的)大軍凱旋回朝后,又加授楊業(yè)鄭州刺史之職。宋太宗認為楊業(yè)在邊防事務方面富有經驗,又升任他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正當契丹軍隊侵入雁門關,楊業(yè)率領部下數千騎兵從代州北面的西陘寨出發(fā),從小路趕到雁門關的北口,由北向南從契丹軍隊的背后發(fā)動攻擊契丹,將契丹軍隊打得一敗涂地。因立有戰(zhàn)功,楊業(yè)被升為云州觀察使,仍判鄭州、代州事。從此,契丹軍隊一看見楊業(yè)的軍旗,就立即領兵逃走。
雍熙三年(986),宋朝軍隊開始了對契丹的大舉征伐,任命忠武軍節(jié)度使潘美為云、應路行營都部署,命令楊業(yè)為潘美的副手,然而打了敗仗。不久,宋太宗下詔書,要將云、應、寰、朔四州的居民遷往內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領部下的軍隊護送這些居民。這時,契丹皇太后蕭氏與她的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一起率領十幾萬軍隊重新攻陷寰州。楊業(yè)對潘美等人說:“現(xiàn)在遼國軍隊正處在士氣最旺盛的時候,不能同他們交戰(zhàn)。”然而,監(jiān)軍王侁說:“您一向被人稱為‘楊無敵’,怎么現(xiàn)在遇到敵人卻逗留徘徊不與交戰(zhàn)呢?莫非您還有其他的意圖嗎?”楊業(yè)說:“我并非貪生怕死,只是因為現(xiàn)在時機對我方不利,白白犧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現(xiàn)在您拿不愿犧牲來責備我,那我就在你們之前首先出戰(zhàn)。”
臨出兵前,楊業(yè)流著眼淚對潘美說:“這次出兵必定失敗。”于是,楊業(yè)指著(代州西北的)陳家谷口說:“請各位將軍在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兩翼準備支援。等我戰(zhàn)敗退到這里時,你們就用伏兵從左右兩邊夾擊敵軍救援我。不然的話,只怕我會全軍覆滅,不剩一人了!”潘美就與王侁帶領部下士兵在陳家谷口排好陣式。從寅時一直守到巳時,王侁派人登上托邏臺瞭望前面戰(zhàn)場,以為契丹軍隊被楊業(yè)打敗逃走,就想與楊業(yè)爭功,馬上帶領軍隊離開陳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擋,于是(帶領軍隊)沿著灰河向西南前進了二十里。不久,聽到了楊業(yè)兵敗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揮軍隊退卻。楊業(yè)奮力戰(zhàn)斗,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退到了陳家谷口。當他看見陳家谷口沒有伏兵時,當即捶胸大哭,隨即再次率領部下奮力拼殺。身上受傷達幾十處,士兵們也幾乎全部戰(zhàn)死,楊業(yè)還親手斬殺了百十來個敵人。后來因為戰(zhàn)馬受了重傷,無法前進,于是被契丹軍隊俘虜。他的兒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zhàn)斗中犧牲。楊業(yè)于是仰天長嘆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來指望可以討伐敵人、保衛(wèi)邊疆來報答皇恩,誰知卻被奸臣逼迫出兵,致遭慘敗,我還有什么臉面活下來呢!”于是絕食三天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