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識總結(必修一)
學習生物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識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知識總結:必修一知識點匯總
1、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tǒng)綜合癥,俗稱非典型肺炎,是由一種冠狀病毒引發(fā)的嚴重傳染病。SARS病毒侵害人體的呼吸道細胞、肺部細胞,由于肺部細胞受損,導致患者呼吸困難,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還侵害人體其他部位的細胞。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和細胞難解難分。
3、艾滋病是由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淋巴細胞引起的。淋巴細胞被大量破壞,導致人體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4、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若是植物其生命的結構層次去掉系統(tǒng),若是一個草履蟲的結構層次既是細胞水平也是個體水平。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5、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步驟:①轉動反光鏡使視野明亮②低倍鏡下將目標移到視野中央③轉換高倍鏡④細準焦螺旋調焦。
6、藍藻包括藍球藻、念珠藻、顫藻,發(fā)菜。藍藻細胞內(nèi)含藻藍素和葉綠素,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細菌中的絕大多數(shù)種類是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異養(yǎng)生物。
原核細胞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但有一個環(huán)狀的DNA分子,位于擬核。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有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成形的細胞核。
7、細胞學說的內(nèi)容: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chǎn)物所構成。②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chǎn)生。1858年,德國的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即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
8、組成細胞的常見元素有20多種,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Fn、Mn、Zn、Cu、B、Mo等,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細胞干重:C、O、N、H;細胞鮮重:O、C、H 、N。其他元素總量少于3%。
9、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斐林試劑:50~60℃溫水加熱,脂肪的鑒定:取材,浸泡過的花生種子,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50%的酒精。
10、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各種氨基酸之間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
蛋白質的結構層次:氨基酸→多肽→肽鏈→蛋白質。食物中蛋白質的消化經(jīng)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腸肽酶;蛋白質分子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量、排列順序以及蛋白質空間結構;
蛋白質的功能:結構功能、催化功能、運輸功能、信息傳遞功能、免疫功能。
11、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原理: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要現(xiàn)用現(xiàn)配,鹽酸的作用: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
步驟:制片→烘干固定→水解8%的鹽酸→緩水流沖洗→染色。低倍鏡下選擇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qū)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jié)清晰。
12、糖類:蔗糖:果糖+葡萄糖(甘蔗、甜菜)麥芽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半乳糖+葡萄糖。生物體內(nèi)的糖類絕大多數(shù)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13、脂質分子中氧的含量遠遠少于糖類,他們的分子結構差異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機溶劑,如丙酮、氯仿、乙醚等。脂肪的作用:儲能物質,隔熱、保溫、緩沖和減壓的作用。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nèi)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性激素能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維生素D能有效地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14、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nèi)的良好溶劑,提供細胞生存的液體環(huán)境,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
15、細胞中大多數(shù)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無機鹽的生理作用:對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鈣離子低抽搐,鈣離子高則肌無力)對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非常重要;細胞內(nèi)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技毙阅c炎的病人脫水,補水補鹽,輸入葡萄糖鹽水是常見的治療方法。大量出汗,排鹽多,導致體內(nèi)的水鹽平衡和酸堿平衡失調,多喝淡鹽水。
16、細胞是多種元素和化合物構成的生命系統(tǒng)。C、H、O、N等化學元素在細胞內(nèi)含量豐富,是構成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礎;以碳鏈為骨架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核酸等有機化合物,構成細胞生命大廈的基本框架;糖類和脂肪提供了生命活動的重要能源;水和無機鹽與其他物質一道共同承擔構建細胞、參與細胞生命活動等重要功能?;罴毎械倪@些化合物,含量和比例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但又保持相對穩(wěn)定,以保證細胞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17、設計實驗證明某一種或某幾種無機鹽是這種植物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
18、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選材原因: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但又細胞核和許多細胞器,所以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采用吸水脹破法,差速離心法
蛋白質在細胞膜行使功能時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越多。檢查癌癥的驗血報告單上注意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
細胞膜的功能: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科研上鑒別死細胞和活細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臺盼藍染色,死的動物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的動物細胞不著色,從而判斷細胞是否死亡。利用的是活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原理。
19、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差速離心法。
各種細胞器的生理作用: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95%來自線粒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內(nèi)質網(wǎng)是細胞內(nèi)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高爾基體主要對來自內(nèi)質網(wǎng)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fā)送站。
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內(nèi)部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但溶酶體的膜在結構上比較特殊,經(jīng)過修飾等不會被溶酶體內(nèi)的水解酶水解。硅肺是由于溶酶體內(nèi)缺乏某種酶產(chǎn)生的,當肺部吸入硅塵后,硅塵被吞噬細胞吞噬,吞噬細胞中的溶酶體缺乏分解硅塵的酶,而硅塵卻能破壞溶酶體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釋放出來,破壞細胞結構,使細胞死亡,最終導致肺的功能受損。新宰的畜、禽過一段時間在煮,肉反而鮮嫩的原因在于溶酶體破裂酶分解蛋白質等。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細胞中,內(nèi)有細胞液,含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可以調節(jié)植物細胞內(nèi)的環(huán)境,充盈的液泡還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
細胞質基質呈膠質狀態(tài),由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組成,在細胞質基質中也進行著多種化學反應。
真核細胞中有維持細胞形態(tài)、保持細胞內(nèi)部結構有序性的細胞骨架。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wǎng)架結構,與細胞運動、分裂、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20、線粒體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健那綠染液是將活細胞中線粒體染色的專一性燃料。
21、在細胞內(nèi),許多由膜構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潛艇,在細胞中穿梭往來,繁忙地運輸著“貨幣”,而高爾基體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用。
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共同構成。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很相似,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lián)系,進一步體現(xiàn)了細胞內(nèi)各種結構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
生物膜在細胞生命活動中作用:(1)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內(nèi)部環(huán)境,使細胞與外部環(huán)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許多重要的化學反應都在生物膜上進行,這些化學反應需要酶的參與,廣闊的膜面積為多種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3)細胞內(nèi)的生物膜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使細胞內(nèi)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互相干擾,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進行。
人工腎的主要組成血液透析膜。生物膜是對生物體內(nèi)所有膜結構的統(tǒng)稱是錯誤的。
22、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shù)學模型等。物理模型:以實物或圖畫(照片不是)形式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如: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23、番茄吸收Ca2+和Mg2+,水稻則吸收SiO44-多,人體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具有很強的攝取碘的能力。
選擇透過性膜指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是活細胞的一個重要特征。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輪作正是針對不同作物根系對礦質元素的選擇性吸收而采取的生產(chǎn)措施,防止地力下降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影響作物產(chǎn)量。
24、生物膜結構的探索運用提出假說的方式。1959年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提出了蛋白質-脂質-蛋白質的靜態(tài)模型。
囊性纖維病是由于有的細胞中某種蛋白質結構異常,影響了Na+和Cl-的跨膜運輸。
25、自變量: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其中人為改變的變量稱做自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為因變量。除自變量外,實驗過程中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可變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這些變量稱為無關變量。
除了一個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對照實驗一般要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