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心理論文(2)
大一新生心理論文
大一新生心理論文篇二
《從大學生視角看大一新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建議》
摘要:隨著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fā)展,使大一新生能迅速適應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問卷調查、網絡訪談的方式調查了大一新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從大學生自身視角出發(fā)提出了解決大一新生心理問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建議
作為大學新生從報到伊始,便開始了大學生活。象牙塔對于每一位新生來說都是新鮮而刺激的。然而,興奮之余,不少新生卻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之中。大學校園里一直流傳著一種有趣的說法:大學四年生活如同魯迅先生的四部作品集,大一開始《彷徨》,大二想《吶喊》,大三如同《墳》,大四要《朝花夕拾》。大學生大多認同這個比喻,認為非常貼切。
針對這些問題,各高校都非常重視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認真分析了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并進行了有效的疏導和調適。那么,大學生如何看待高校所開展的這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筆者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在校大學生,調查方式是網絡問卷和網絡訪談相結合。發(fā)放問卷360份,收回問卷348份。其中:大一學生120份,大二學生90份,大三學生80份,大四學生58份。男生160份,女生188份。學校包括:重本、二本、三本和???。地域上涉及內地和沿海。有近100人接受了網絡訪談。
一、從大學生視角看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
(一)從調查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讓人欣慰
1.問卷中“你認為自己所在的大學重視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嗎?”收回的問卷中所有學生都認為重視,達到100%。這說明,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歷經二十幾個春秋,經過眾多心理學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經深入人心,大學生也切實感受到了高校管理層的重視。
2.問卷中“據(jù)你所知,你所在的大學有心理咨詢專業(yè)機構嗎?”收回的問卷中只有3份試卷選擇了“否”,可見,幾乎所有高校都設置了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機構,且宣傳比較到位。
3.問卷中“你就讀大一時是否在校內參加過心理測試?”和“你就讀大一時是否在校內聆聽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講座?”收回的問卷中答“是”的分別達到了90%和96%。但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幾乎很少大一新生得到了心理測試的反饋結果,就像去了一趟醫(yī)院檢查了一番,卻遲遲不知道結果,心里面擔心過,甚至緊張過,但后來不了了之。究其原因,一般學校出于工作上人力緊張的考慮,僅對有比較嚴重心理問題的新生進行單獨的談話或輔導。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訪談中多數(shù)學生表示有一定收獲,但也有部分學生反映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值得反思,就是很多專家在講現(xiàn)狀和問題時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講對策和措施時卻戛然而止,沒時間了,勉強講了也是草草收場,虎頭蛇尾。即使認真講了,也是感覺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二)從調查來看,有以下兩個方面必須引起重視
1.問卷中“你就讀大一時是否因為迷茫、無助而無法在校內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收回的問卷中回答“是”的比例是68%。為什么高校的心理咨詢機構設置幾乎達到100%,卻有那么多的大一新生無法尋求專業(yè)機構的幫助呢?訪談中得知,主要原因是剛進大學,大學和高中差異實在太大,需要適應和轉變的太多,不熟悉環(huán)境,不知道怎么聯(lián)系心理咨詢機構,加之心理上不愿意被同學誤會自己有心理問題,所以只有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如喝酒、找原高中老師和同學傾訴等。
2.問卷中“你就讀大一時是否在校內參加過團體心理輔導或拓展訓練?”和“你就讀大一時是否在校內接受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輔導?”回收的問卷中分別只有30%和24%的學生選擇了“是”?;卮?ldquo;是”的學生主要是重本院校,而且主要是政治、經濟、文化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如北京、上海、西安、武漢等地。這兩個問題充分暴露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區(qū)差異和層次差異,對于個別咨詢與輔導,大家都在開展,但對于這種發(fā)展性的輔導高校間的差異就明顯了。有一個清華的學生就提到他參加過樊富珉老師的職業(yè)生涯輔導課,收獲很大,但內地一高校學生似乎沒聽說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一樣,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和理念的差異一下子顯露無遺。
(三)從調查來看,大一新生渴望解決以下一些問題
筆者在問卷中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說說大一新生有哪些急需解決的心理問題?(自由作答,無對錯之分)”,學生對這一開放式問題的回答非常踴躍,可見其迫切性和重要性。現(xiàn)把大家反映的問題歸納如下:
1.環(huán)境適應:由于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面對一群陌生的人以及新的學習生活方式,給大一新生心理上帶來了很多迷茫與
不安,有個學生在問卷中寫道:“告別之前自己熟悉的家人朋友,有的時候甚至覺得整個世界似乎拋棄了自己,從而漸漸讓自己與外界封閉。”還有位學生寫道:“進入大學后,因為不適應離開家人和朋友,在新的環(huán)境里又沒有建立起較好的交際圈,所以會感到孤單和不安。因為大學的環(huán)境不同于高中環(huán)境,不知道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感到迷茫。”“突然由一個有安排、有引導的環(huán)境過渡到自主安排、自我學習的環(huán)境,學校和老師似乎都不再關心我們了,沒有老師的關懷和引導,心里有些空空的,感覺缺少一種依靠。”這些都反映了大一新生在面對環(huán)境改變時的茫然和無助,如何較快地建立大一新生的歸屬感是值得探究的一個重要命題,這不是僅僅開一個迎新晚會就能解決的問題。
2.學業(yè)規(guī)劃:進入大學絕不是高中生所想象的那樣,可以高枕無憂、好好High、徹底放松、女生逛街購物、男生打球吹牛地度日。大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學業(yè)依然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如何來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就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但多數(shù)學生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定位,如何努力,缺乏專業(yè)指導。如,學生反映“在經歷了激烈的、壓抑的高考過后,突然出現(xiàn)的大量時間讓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么分配。往往大家就會拼死拼活地玩、享受。大學時間太多,又無人監(jiān)督,大學學業(yè)如何進行、如何完成,讓人迷茫不知所措。”“對專業(yè)本身不了解,從而對未來有一種迷茫,想知道自己所選專業(yè)以后的就業(yè)前景。”“專業(yè)的最終選擇,轉專業(yè)的困惑,因為有些同學錄取的專業(yè)不是自己的第一志愿,另外,還有一些同學即使是第一志愿,但對專業(yè)的了解不深刻,到校后通過一些途徑了解了,想重新選擇專業(yè)。”“大學究竟該怎樣度過。腳踏實地地學習,繼續(xù)像以前一樣追求知識,加入考研大軍的隊伍,同時獲得優(yōu)異成績,或者顛覆以前的學習行為,投身于各種所謂的實踐社團活動,提升自我的社交能力,至于知識的追求次之,或者只滿足60分萬歲,最終順利畢業(yè)就行了,或者兩者都兼顧,知識學習、能力提升,兩翼雙飛。”這些足見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有多重要。
3.人際關系:進入大學,人際關系迅速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高中時同學間的關系比較單純,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考大學,到了大學就不一樣了,大家來自四面八方,語言、生活習慣、價值取向差異甚大,容易引發(fā)同學矛盾。有大學生反映“處理同寢室同學之間的矛盾問題,比如如何相處、如何維持寢室秩序等等。”“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社交能力問題”,尤其是提到了“大學戀愛問題,心理糾結。”該不該談戀愛,如何談戀愛,如何看待大學生的性問題,這些讓大學生確實很迷茫,跟著感覺走,被別人推著走,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如墮胎對女大學生的身心傷害,有的甚至跳樓自殺,如有位學生寫道:“收到這份問卷時,我們學校剛好有個大三的女生因為失戀自殺,很可怕,馬上我就想到如果我失戀了,我該怎么辦?”“我需要改變嗎?走進新的環(huán)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群,我應該以怎樣的形象示人,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周遭的人、事,怎樣去化解那些所謂的格格不入。”
4.心理落差:這個問題在那些從內地考入北京、上海的學生身上體現(xiàn)得較為嚴重,如,考入上海同濟大學的一位學生寫道:“我覺得最大的就是心理落差。本來考上這個學校的同學在高中都是出類拔萃的,來到大學后突然就成了中等或者是中等偏下的學生,這種心理的不適應讓很多人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大家知道,內地的經濟和北京、上海差距本來就大,加之北京、上海的排外,那些內地考入北京、上海的學生很容易自卑、無助,如何幫助這些大一新生擺脫心理困擾是個很富有挑戰(zhàn)的命題。一個上海的心理咨詢師在咨詢實踐中遇到不少這樣的個案,咨詢效果也不太理想。
5.其他:諸如對網絡游戲的態(tài)度問題,部分大四學生由于無聊迷戀上網絡游戲而荒廢了學業(yè),由此希望在大一就得到相關的指導,避免走彎路。
二、大學生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議
筆者在問卷的最后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為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幾點建議。(自由作答,無對錯之分)”。大家提出了很多質樸的行之有效的建議,現(xiàn)總結如下:
1.國家要在政策上、資金上關注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該領域投入更多的資金,并逐步實現(xiàn)資金的均衡配置。高校應在平日的工作議程中切實貫徹執(zhí)行,不能搞形式,設置咨詢室不等于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到突出的位置。
2.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讓心理健康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學生知道有心理問題是正常的,并不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可以坦然接受,用自己學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科學對待和解決。
3.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不僅僅局限于個別心理咨詢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通過團體輔導、心理拓展訓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理電影賞析、心理問題個案分析、宣傳櫥窗、校園廣播電視宣傳等形式開展。
4.學校應注重實際調查、訪談,走進學生心靈,結合前沿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豐富教育機制,適應多變的形勢。一般個別咨詢多采用單一的認知療法、行為療法等,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沙盤游戲療法、圖畫心理治療等技能性、專業(yè)性較強的心理輔導技能很多大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再如,現(xiàn)在西方流行的積極心理學理論(幸福課)更是聞所未聞。
5.學校應針對現(xiàn)有大學新生出現(xiàn)的問題,著眼于發(fā)展性心理輔導,而不是等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再去治療。例如,有個學生建議“鑒于最近我校發(fā)生的自殺事件,我們更應該加強學生平時的心理承受力教育。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對學生的心理關懷平時應格外重視。”
參考文獻:
[1]蘇華,嚴紅玲.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與教育對策.華東交通大學,2005.
[2]管敏.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思考.華中師范大學,2006.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qū)心理咨詢中心)
看過“大一新生心理論文”的人還看了:
1.大一心理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