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論文
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論文
作為人生最后一個階段,老年人的知覺、記憶、注意、感覺、情緒、性格等均易受到較大的變化而出現系列的心理問題,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分析,并探討其影響因素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論文篇一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觀察,并探討其影響因素。方法:將我社區(qū)200名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癥狀自評量表對其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調查,與出現心理問題的老年人進行溝通交流,詳細了解其心理問題出現的相關性因素。結果:200名老年中46名老年人存在心理問題,陽性率為23%,其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明顯大于無心理問題老年人(P<0.05);主要集中在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懼、強迫性等,軀體化發(fā)生率占首位;軀體健康、喪偶、家庭矛盾等是其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結論:老年人存在心理問題的幾率較高,因此針對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有著顯著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不斷進步,人們壽命明顯延長,這就導致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突出。自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起至現在,我國老年人數呈現出上升趨勢[1]。我國老齡化主要呈現出老年人口比增長迅速、老年人口絕對數量大等特點[2]。作為人生最后一個階段,老年人的知覺、記憶、注意、感覺、情緒、性格等均易受到較大的變化而出現系列的心理問題,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分析,并探討其影響因素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筆者對本社區(qū)200名老年人進行觀察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自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我社區(qū)參與調查的200名老年人,其中男105名,女95名,年齡65歲-83歲,平均年齡(75.39±4.36)歲,其中配偶健在153名,喪偶47名;文化程度:小學及其以下32名,初中78名,高中及中專53名,大專及其以上37名,排除精神障礙及精神疾病史老人。
1.2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老年人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在表格填寫前,將表格填寫的方法、目的等告知老年人,表格盡量由研究者自行填寫,對于無法自行填寫的老年人,則由其進行口述,并由調查者代為填寫,保證填寫的真實性,所有表格填寫完成后,由經驗豐富的專業(yè)分析人員分析調查結果。對于調查結果為陽性,顯示出現心理問題的患者,則由醫(yī)護人員與其進行對話,詳細了解其心理問題,對其年齡、家庭情況等進行詳細詢問,分析其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并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
1.3判斷標準
癥狀自評量表共由90個項目組成,主要為9個因子,包括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抑郁、強迫、軀體化、焦慮、敵對、恐懼以及精神病性。評分根據1-5分進行評定,因子分值在2分以上(包含)或者總評分在160分(包含)時則說明老年人存在心理問題,而隨著分值的增高,則說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差。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 ±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200名老年人中46名癥狀自評量表評分顯示為陽性,其癥狀自評量表評分平均為(165.32±23.15)分,與其余154名無心理問題老年人((63.25±5.28)分比較存在顯著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存在心理問題老年人不同陽性癥狀評分:人際關系敏感(2.01±0.51)分、軀體化(2.78±1.01)、抑郁(1.98±0.85)、焦慮(1.87±0.88)、恐懼(2.00±0.79)、強迫性(2.17±0.91)為主要陽性癥狀。
2.3導致老年人存在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為軀體疾病(35名)、喪偶(40名)、家庭矛盾(39名)。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概念已經不僅指人們身體健康,同時包括社會功能及心理健康。老年人作為人生最后一個轉折,各類急慢性疾病明顯增多,同時機體衰老加快,面臨著死亡的挑戰(zhàn)及考驗,而其經濟條件、家庭結構等均出現變化,這些都會在一定層面上影響其不同層次的心理,若上述問題處理不當可導致老年人出現嚴重的焦慮、恐懼、孤獨等不良情緒,其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因此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不容忽視[3]。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其特征及影響因素,并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對于更好的服務于老年人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次研究中,46名患者癥狀自評量表為陽性,存在心理問題,而調查詢問顯示,多數老年人存在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不同疾病可誘發(fā)老年人對死亡的恐懼,可出現敏感、焦慮、恐懼、抑郁等情感,導致疾病治療難度較大,并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引起不良后果[4]。在存在心理問題的老年人中,喪偶及家庭矛盾等亦占據較大的比例,家庭成員的喪失,家庭矛盾產生的負面影響等均可導致老年人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5]。針對上述因素,老年人家庭成員需要多關心愛護他們,并隨時對其情緒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及時的發(fā)現其出現的情緒變化,使其能夠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面對生活,提高其生活質量。總之,導致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軀體健康、家庭關系等,因此需要加強對老年人的保健,家庭成員則需要加強對老年人的觀察,并為其提供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從而保證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王吉榮,周富領.干休所老干部心理障礙成因與心理調適措施[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15):29-31.
[2]段向紅.軍隊干休所離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及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5(10):332-333
[3]劉旭利,程慶礫,劉海波,等.社區(qū)高齡男性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營養(yǎng)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4,13901):32-36.
[4]石巖,候倩倩,趙龍,等.養(yǎng)老機構老年人心理衛(wèi)生狀況調查及對策[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908):148-149.
[5]戴必兵,彭義升,李娟.老年人抑郁癥狀與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橫斷面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28(03):192-196.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