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一思修精選論文(2)
2017大一思修精選論文篇二
《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的“誠信危機”和教育對策》
摘 要:誠信,是一個遍及全社會的課題,對大學生更是有著不一般的意義,當代大學生中出現(xiàn)的“誠信危機”引起了高校乃至全社會的關注。問題的表象可能有所相似,但問題的本質卻各有萬象,本文旨在通過對調查問卷等材料的研究分析,對當代大學生的種種不誠信現(xiàn)象進行評析,經(jīng)過理論研究、經(jīng)驗總結和多方探討,以更加理性、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大學生的不誠信行為,從主客觀幾個方面來查找原因,從微觀到宏觀,從制度到執(zhí)行力度等多個角度進行探討,找出相對比較適合工作實際的教育對策,不斷完善大學生誠信建設的理論體系,為學校的誠信建設添磚加瓦。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危機 表現(xiàn) 現(xiàn)象評析 教育對策
從古至今的各種傳統(tǒng)共識和社會環(huán)境告訴我們,誠信的重要性,在我們經(jīng)濟、政治、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棟梁,高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前的主陣地,其實高校就是社會的一部分,其中誠信就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一張必備的通行證。而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的種種不誠信行為遍地開花,大學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
一、大學生出現(xiàn)的“誠信危機”的表現(xiàn)
筆者針對各個專業(yè)各個年級的大學生作了專門的匿名問卷調查,共回收了283份問卷,從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參考數(shù)據(jù),并作了分析和研究,筆者暫且管中窺豹,試著闡述一下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的“誠信危機”的各種表現(xiàn):
1.在學業(yè)上,考試作弊、作業(yè)論文抄襲、損毀圖書等
在調查中,有63.3%的學生都承認考試中曾經(jīng)有作弊行為,70.7%的學生認為周圍的同學有過作弊行為,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僅有19%的學生是屬于個人獨立完成,47.3%學生屬于大部分自己寫,少量引用資料。
2.在經(jīng)濟上,惡意拖欠學費、謊報貧困生等
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愿意按時繳納學費,有的甚至到最后拖無可拖的時候才會勉為其難地繳納學費?,F(xiàn)在國家對貧困生的助學力度很大,但是貧困生的申報、助學金的評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問題,學校主要根據(jù)學生上交的貧困證明來鑒定真假,現(xiàn)實狀況是學生不論家庭狀況如何,提交證明和申請助學金等相當積極。
3.在生活上,對待朋友和異性不真誠、玩弄感情等
有些大學生在交友、戀愛等問題上存在嚴重的問題,表現(xiàn)在對待朋友和異性不真誠,態(tài)度不端正,出賣朋友,甚至放縱情欲、玩弄感情等,更惡劣的還有輕生、傷人等刑事案件的發(fā)生。
在就業(yè)上,簡歷摻假、輕率毀約等。
4.主要表現(xiàn)在就業(yè)前和就業(yè)后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弄虛作假,一方面在就業(yè)之后“騎馬找馬”現(xiàn)象嚴重,輕率毀約。
5.在為人上,在評優(yōu)上弄虛作假、不遵守承諾和網(wǎng)絡道德等
主要表現(xiàn)在在綜合測評等評優(yōu)上弄虛作假,不遵守自己的承諾,不遵守網(wǎng)絡道德,缺失信仰和追求,忘記對黨團組織的承諾,失信于人。
二、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誠信危機”的現(xiàn)象評析
1.社會誠信約束機制的缺乏
中國一直是一個注重誠信的國家,但是在當前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過程中,為了追求個人的利益,一些單位和個人背棄了這一根本宗旨,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且目前我國的誠信約束機制還相當缺乏,其應有的作用也遠沒有達到,使得不誠信的現(xiàn)象和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約束和懲罰,導致社會整體誠信大環(huán)境沒有形成,甚至是惡性循環(huán),導致不誠信行為愈演愈烈。
2.學校誠信教育機制不健全
絕大多數(shù)高校的誠信教育流于形式,不管是相關領導的忽視還是執(zhí)行不到位,高校的誠信理論教育相對比較滯后,德育教育流于泛泛,誠信機制不健全。教育者的理念有所偏差,教育形式單一,缺乏有效性。
3.教師的示范作用不到位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近年來,教育領域的失信現(xiàn)象層出不窮,少數(shù)人的急功近利,導致高校在招生就業(yè)、職稱評估、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弄虛作假,少數(shù)學者的有知識沒文化的各種表現(xiàn),不僅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損壞了教師和學校的形象,更是助長了大學生的誠信危機。
4.家庭誠信教育的缺失
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家庭對子女卻出現(xiàn)了偏差,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但是家長過分注重子女的學業(yè),而忽視了誠信等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指導和教育,對一些行為和舉止,沒有進行及時的規(guī)正和制止,有時甚至是放縱、教唆。
5.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在調查中,82%的學生十分看重或比較重視誠信,說明大學生對誠信有較強的認同感,但在實踐中,因為個體利益的沖突和選擇,往往又是最先放棄對誠信的堅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失信成本較低,在學生失信行為泛濫的背后,不止是一時僥幸,還有關于失信行為的預謀,有著失信和守信之間的成本核算問題,“視情況而定”的心態(tài)比較普遍。而因為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大學生普遍缺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社會責任感淡漠,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失去了獨立性,缺乏一定的擔當,個人主義情緒濃烈。
三、大學生“誠信危機”的教育對策
既然認識到了問題和問題的本質,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怎么來解決問題,身在高校,筆者暫且撇開社會等不好把握的因素,著重從教育的角度來闡述,找出幾個有針對性的對策,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1.思想上充分重視
思想先行,要充分認識到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的“誠信危機”,充分認識到其危害性,并要下決心去解決和治理這個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工作方式比較單一和古板,相關負責人員對誠信問題認識不到位,導致道德教育的虛化和弱化。所以應改善高校領導、教師、家長和學生本人的理念問題,把處理這個問題提上重要日程。
2.加強德育建設
學校應充分重視誠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學校應該采用形式多樣、新穎的德育方式,可以應用靈活多樣的誠信理論教育方式,也可以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認知教育、實踐活動等幫助大學生認識和分辨是非,澄清大學生對誠信行為的模糊認識,使大學生的誠信觀念深入人心。通過加強德育建設,把傳統(tǒng)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和價值觀內化為學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守則,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的人格。
3.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大學生的社會從眾心理非常嚴重,所以在校園文化生活中,學校要在辦學宗旨、指導思想上旗幟鮮明地倡導誠實守信的基本道德觀,比如可以通過制定校訓、學生守則等明確表達誠信理念,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體現(xiàn)誠信的價值導向,使大學生耳濡目染、喜聞樂見,從而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直接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也可以加大對道德規(guī)范的學習和理解,擴大宣傳力度,樹立誠信典型,通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校園網(wǎng)絡等方式,開展知識競賽、辯論賽等活動使學生明辨地接受誠信觀念。
4.加強制度建設
每個世俗的人都有一種最大限度尋利的自然沖動,這種沖動被兩種基本的社會要素所規(guī)制,那就是道德理性和法律強制。對于學校而言,就是努力將大學生的誠信評價納入制度建設的范疇,建立完善的誠信評價和跟蹤機制。建立大學生的誠信檔案,把誠信記錄與大學生的評優(yōu)、入黨、就業(yè)等切身相關的事情相掛鉤,把一切有違誠信的諸如作業(yè)抄襲、考試作弊等行為經(jīng)過查實后計入誠信檔案。張貼誠信紅榜,對于遵守誠信的正面人物和行為,給予大力支持,對于負面人物和行為,給予曝光指責,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良好氛圍。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注意對制度的維護,加強監(jiān)管力度,堅持原則,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辦事,形成長效有力的約束機制,使大學生形成穩(wěn)定、持久的誠信觀念。
5.加強家校溝通,形成合力
充分重視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使之轉變觀念,言傳身教,積極配合好學校做好誠信教育工作,比如請假的時候不會再幫學生圓謊等。
四、結束語
關于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問題包含了教育學、經(jīng)濟學、倫理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諸多理論,國內目前對此的研究和成果也屢見不鮮,但是無論結論如何,在思想認識到位的情況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共同合作去攻克它,白說不如一做,希望大學生的“誠信危機”能夠慢慢改善,直至杜絕。
看過“2017大一思修精選論文”的人還看了:
2017大一思修精選論文(2)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