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校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培養(yǎng)(2)
時間:
項麗靜1由 分享
2.來自學生的在教學中影響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三點:
(1)學生的個體因素。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同齡人與家庭內部缺乏交往,集體意識較淡薄。有的學生不愿與人為友,往往不合群,將自己封閉起來,也有的學生也有特別的嗜好,不愿接納別人或被別人接納,從而產生在教學中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往障礙。
(2)學生心理因素。有些學生尤其是一些女生怕上體育課,對一些運動項目心中存有厭煩和恐懼情緒,如太極拳、足球、雙杠等,從而產生逃避心理。如果教師不能發(fā)現或提供及時的、適當的幫助,就會使學生產生自卑感,認為教師不理解、不關心自己,從而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與教師交流。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生過程中的態(tài)度同樣也會引起學生一系列的心理反應。
(3)學生的逆反心理。教材單一、教法單調、內容枯燥乏味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教師只是死板地規(guī)定教學內容,一味地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卻不更多地注意對學生進行誘導和啟發(fā),不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勢必阻礙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進而導致學生厭煩的逆反心理。
二、克服不和諧的因素,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教師從自身出發(fā)克服不和諧因素,首先,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筆者認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包括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交互活動中的民主、在相處的氛圍上的和諧。只有師生心理相容,心靈互相接納,才能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每一位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走進學生學習的天地,學會從學生角度來思考問題;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yōu)閰⑴c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學什么、怎樣學的主宰關系轉變?yōu)榕c學生合作學習的伙伴關系。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不但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要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與教師交流合作、共同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運用學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教學方法,這是建立和完善和諧師生關系的核心。教師要從思想上去重視學生,從行動上去研究學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于教學方法的改進,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中盡量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有利于學生參與的各種學習氛圍,使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能一起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形成一種在自學、自問、自練、自答基礎上的相互幫助、相互矯正,從而達到共同提高教學效果的良好的學習合作環(huán)境。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樣需要學生從自身出發(fā)克服不和諧因素。毋庸諱言,大部分學生對師生關系之中的平等問題有嚴重的誤解,認為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一種完全平等的關系。師生之間的平等,準確地說,是人格上的平等。而不平等則是師生關系中的主流,比如學識上的不平等、角色上的不平等、權威上的不平等、人生閱歷上的不平等,以及其他許多方面的不平等。由于對師生關系中平等問題的誤解,導致大學里許多不正?,F象的出現,比如在路上碰到老師而不去叫一聲老師,老師為你解答完問題也不去說一聲謝謝,課堂上隨意聊天睡覺吃喝,上課遲到不打招呼擅自闖入教室,曠課的時候根本就不和上課的老師打聲招呼,由于師生之間存在著許多不可回避的不平等,學生應該在任何時候都要對老師抱有尊敬和敬畏的心態(tài),即對老師所擁有的各種學術和人生經驗的尊敬和敬畏。這種尊敬和敬畏并不排除師生之間的人格上的平等,相反,則會很好地調節(jié)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師生關系回歸它應有的內涵,而不是對平等二字的曲解。
學生還要對教師懷有感恩之心。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認為,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明確責任;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體味真情;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然而,現在的孩子大都缺乏感恩意識。“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我們都能感受到,學生因為喜歡某位教師而喜歡某個學科,并且學得不亦樂乎。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感恩能提高學生學習和實踐的責任心,這恰恰說明感恩的心在教學中的作用無可代替,它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必要前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把教師看做最信賴和仰慕的人,他們喜歡上這種精彩的課,把它當成一種享受,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他們懂得尊重教師就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所以他們總會積極配合,專心聽講,勤于思考,努力學習,對教師所傳遞的知識信息,會盡量吸收,這又提高了學的效果。所以,如果教師能夠和學生建立一種友好合作的關系,而且共同擔負任務和解決問題,那么,學生的行為就傾向于維護這種關系,這樣相互間的交往就會促進學習。在良好的心理氛圍中,學生尊敬、信賴教師,就比較容易接受教師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批評意見,從而避免由于人際關系而影響學生學習情緒和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事件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