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族文化特色設計的強化路徑(3)
時間:
陳宓1由 分享
三、擺脫形式外殼.尋找文化精神
民族特色表現于它所使用的色彩,繪制的紋樣,造型,材料等等方面,而這只是“結果”,我們要抓住文化的神韻就必須了解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我們要深入了解這種文化的發(fā)展歷史,窮根究源,才能把握住它發(fā)展的脈絡,結合當代情況,展望它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抓住紋樣、色彩為特色當然是不錯,但它們都不是沒有根據的。我們今天的文化都經過了漫長的發(fā)展和完善過程,有著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底蘊。所以,要抓住中國文化的神韻必須深入民族文化的文化內核。從文化內核入手研究中國古代設計藝術,不僅研究個別的、特殊的器物,更應專注以對歷史進程和一般法則的研究和推導。應該通過研究古代器物以及相關的政治、經濟、歷史、宗教等的理念、學說和觀點,從而挖掘隱藏在古代器物背后的深層心理結構。
我們的設計中也有將民族特色和現代設計融合得很好的例子。設計師陳紹華設計的北京申奧標志舞動的北京就很有中國的味道。它借用了中國的篆刻和書法的筆畫特點,有很正宗的中國紅,舞動的字體形象酷似一個正在舞蹈的人,很好的體現了中國文化中“意象”的特點。同時它又具有國際風格,簡潔、抽象,讓我們在感受到濃濃的中國特色的同時絲毫沒有覺得與現代設計的割裂。
文化全球性并不代表失去文化的多元性,而是在一個統一的全球的環(huán)境中,受世界整體文化氛圍影響,使各民族文化呈現既傳統又現代,既有特色又能被全世界人民所理解的特征。我們對文化的繼承也不止是傳承的過程,而是充分了解古代設計藝術產生的地域環(huán)境、人情風貌、經濟基礎、技術條件等外部因素,明確各個時期不同需求與各種制約條件之間的矛盾,重點研究古人如何調和解決現實矛盾,學習古人處理各種關系的方法、思想,從而體會到當時的創(chuàng)造者對世界、對自己的理解。在對文化和歷史的研究中發(fā)現本民族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形成獨立的具有民族特征的獨特審美眼光,適應時代的腳步但又帶著鮮明的民族烙印活躍在世界設計舞臺才是我們最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