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真題試卷2017
為高考奮斗的學子,不要說辛苦,打起精神,就拼他個青春無悔。現(xiàn)在不辛苦,以后辛苦一輩子。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語文高考真題試卷2017,僅供大家參考!
語文高考真題試卷2017第一部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稽查/稽首 裨益/裨將 剎那/古剎 數(shù)落/數(shù)見不鮮
B驃勇/驃馬 秸稈/桔梗 內(nèi)訌/杠桿 摒棄/斂聲屏息
C掙揣/掙扎 盤踞/拮據(jù) 商埠/阜盛 交惡/深惡痛絕
D處理/處所 恫嚇/胴體 手腕/婉謝 和面/曲高和寡
B( piào/biāo jiē/jié hòng/gàng bìng/bǐng; A.jī/qí bì/pí chà shǔ/shuò ;
C.zhèng/zhēng jù/jū bù/fù wù;D. chǔ/chù dòng wàn/wǎn huó/hè)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攛掇 緝私隊 徇私舞弊 不近情理
B.切蹉 連鎖店 喁喁私語 手屈一指
C.陰騭 冷颼颼 一諾千金 胼手砥足
D.坐鎮(zhèn) 文縐縐 度長挈大 秀外慧中
2. A(B.切磋 首屈一指;C.胼手胝足;D度長絜大)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做文章原本就要自出機杼,自行發(fā)揮,而不是迎合他人的嗜好。如今,他已經(jīng)攀上寫作的高峰,“峰高無坦途”,相信他定能書寫出更美的畫卷。
B閱卷時所看到的許多作文,至今記憶猶新。有的感情真摯、觀點深刻;有的字字珠璣,讀來酣暢淋漓、滿口余香;有的卻不堪卒讀、難以入目。
C今年初以來,由于干旱少雨,庫區(qū)水體富養(yǎng)化加劇,局部水域水葫蘆大面積繁殖。7月,省政府下達了三個月內(nèi)還庫區(qū)一片潔凈的“軍令狀”。
D蜀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它以嚴謹細膩的針法,淡雅清秀的色彩,優(yōu)美流暢的線條,中國水墨畫的格調(diào),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深受贊譽。
C(軍令狀:原為戲曲和舊小說中所說接受軍令后寫的保證書,表示如不完成任務,愿依軍法受罰。借指接受任務時所做的暗示完成任務的保證。“軍令狀”是下級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而自己立下的。上級是下達“軍令”的,不是下達“軍令狀”的。A“自出機杼”: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別出心裁、獨創(chuàng)新意。B “不堪卒讀”,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讀下去。)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中國發(fā)起組建亞投行的目的主要是從亞洲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現(xiàn)狀考慮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亞投行能為這些國家提供比較充足的資金支持,那么,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條件就會很快得到改善。
?、俳?jīng)濟發(fā)展是不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巨大變化的
②尤其是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中人口大國,如果沒有基礎設施先行
?、垡驗?,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正是通過基礎設施的大力改善
?、芏鴱膩喼迖业默F(xiàn)狀來看,印度、印尼等國家,都在基礎設施方面嚴重滯后
?、莶奴@得了快速發(fā)展的機會
?、捱@已嚴重拖了這些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后腿
A ④⑥②①③⑤ B ③⑤②①④⑥
C ③②⑤④⑥⑤ D ②①③⑤④⑥
4 B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兩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認為,儒家比較強調(diào)倫理學,重視道德修養(yǎng);道家則強調(diào)智慧的覺悟和解脫。兩者的不同,可以用三個簡單觀念來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類為中心,所以肯定我們要尊重及幫助別人,讓人類社會可以永續(xù)發(fā)展。儒家采取的路線是從政治上改革。
道家認為以人為中心去思考問題,必定徒勞無功,必須改變思維模式,超越人類本位。而超越人類本位,首先必須順其自然,盡量避免人為的造作,因為人為的造作越多,麻煩越多。譬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標準以后,就會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現(xiàn);反之,如果還沒有標準,每個人都可以開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為沒有所謂的好事可做;不用擔心有沒有面子,因為所要做的只是活著而已。所以,人世間的一切都是相對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們設法排除人類本位的想法,敞開眼界與心胸,從整個宇宙來看一切。只有不受時間與空間的拘束,心靈才可能自由逍遙。
第二,儒家以“天”為至高存在,凸顯歷史背景;道家以“道”為至高存在,展現(xiàn)宇宙視野。任何一派哲學對于宇宙的真相或本體都必須有所論斷。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是以“天”作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稱帝王為“天子”,更是充分證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啟后,繼承了這一觀念,把“天”當作最高存在??鬃觾纱斡龅嚼Ь?,都把“天”抬出來,如說:“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則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則被降格為和“地”并稱,“天地”并稱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種均衡狀態(tài),問題也遠比人類社會少。然而,自然界雖然自給自足,畢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認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孕育萬物,是一切的起始與歸宿;“道”存在于萬物之中,卻又超越萬物。道家由“道”取代“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學者據(jù)此認為,這是中國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從向善到擇善到至善;道家則希望“與道合一”。“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斷地修養(yǎng)德行。“與道合一”則代表人要成為有道者或行道者,覺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個就不一樣了。
過去認為,有三種人學習道家會比較有心得。一是年長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非常聰明的人。從秦漢到唐宋,中國歷代的文人,許多都喜歡道家,他們的作品所用的語匯,他們的生命所展現(xiàn)出的情調(diào),與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蘇東坡在《前赤壁賦》提到的:“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這顯然是道家對大自然的欣賞,可以說是敞開心靈與自然溝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會中。
但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也不能沒有儒家作為指引,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從家庭出發(fā),然后進入社會,因而必須設法實踐人與人之間適當?shù)年P系。如果離開儒家,可能會面臨不知如何安頓自己,以及不知如何與人相處的問題。況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這個社會要交給誰來擔當呢?由此觀之,儒家和道家在社會的功用上,是有點分工合作的意味。
(節(jié)選自傅佩榮《國學的天空》,有刪改)
5下列對有關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道家認為人為的造作多,麻煩就會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標準,每個人都可開心自在。
B道家認為要敞開眼界與心胸,從整個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時空拘束,才可能自由逍遙。
C道家認為“天地”并稱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給自足,它的問題遠比人類社會少。
D道家認為“道”孕育萬物,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國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D“是中國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是很多西方學者的看法,不是道家思想。
6.下列有關儒家與道家的比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儒家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以便人類永續(xù)發(fā)展;道家認為要超越人類本位,順其自然。
B儒家以“天”為最高存在;道家認為“道”是宇宙最后的根源,“道”才是至高的。
C儒家強調(diào)要不斷地修養(yǎng)德行;道家認為智慧的覺悟和解脫重要,覺悟了“道”尤其重要。
D儒家盼“天人合德”,從向善到至善;道家希望“與道合一”,人就成為了有道或行道者。
D(“與道合一”則代表人要成為有道者或行道者。)
7下列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是以“天”作為宇宙的最后根源,“天”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至高主宰。
B面對亂世,儒家采取的路線是從政治上改革,儒家有勇于擔當?shù)木?,這比道家強。
C中國歷代文人都喜歡道家,他們的生命所展現(xiàn)出的情調(diào),與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D人活在世上,不能沒有儒家作為指引,否則,會面臨不知如何安頓自己等諸多問題。
A(B“這比道家強”不對,原文只是說“儒家和道家在社會的功用上,是有點分工合作的意味”。C是“許多都喜歡道家”。D原文是“可能會面臨”。)
三、(6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人。九歲,州辟主簿。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天統(tǒng)中,除信州刺史。為政清靖,不言而治,長吏以下,爰逮鰥寡孤獨,皆得其歡心。武平初,御史詣諸州,悉有舉劾,竟不到信州,其見知如此。及解代還京,民庶道俗,追別滿道,或?qū)⒕聘?,涕泣留連。既盛暑,恐其勞弊,往往為之駐馬,隨舉一酌,示領其意,辭謝令還。還京后,州民鄭播宗等七百余人請為立碑。府省為奏,敕報許之。尋除都官尚書。聿修少平和溫潤,素流之中,最有規(guī)檢。以名家子歷任清華,時望多相器待,許其風鑒。在郎署之日,值趙彥深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彥深后被沙汰停私,門生藜藿,聿修獨以故情,存問來往。彥深任用,銘戢甚深,雖人才無愧,蓋亦由其接引。在官廉謹,當時少匹。魏、齊世,臺郎多不免交通餉遣,聿修在尚書十年,未受升酒之饋。尚書邢邵與聿修舊款,每于省中語戲,常呼聿修為清郎。大寧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經(jīng)歷兗州,時邢邵為兗州刺史,別后,遣送白細為信。聿修退綢不受,與邢書云:“今日仰過,有異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貽厚責。”邢亦忻然領解,報書云:“一日之贈,卒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來旨,吾無間然。弟昔為清郎,今日復作清卿矣。”及在吏部,屬政塞道喪,若違忤要勢,即恐禍不旋踵,雖以清白自守,猶不能免請謁之累。隋開皇初,入朝,又除都官尚書。二年,出為熊州刺史。尋卒,年七十二。 (選自《北齊書》,有刪節(jié))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州辟主簿 辟:征召 B. 時望多相器待 相:表動作偏指一方,他
C. 存問來往 存:問候 D. 卒而不思 卒:最終
8.D(卒:倉促)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 不言而治 B. 請為立碑
拔劍撞而破之 為擊破沛公軍
C. 因成交友 D. 邢邵與聿修舊款
伺者因此覺之 彼與彼年相若也
9. B.(為:介詞,給,替;A.而:連詞,表修飾(一說表轉(zhuǎn)折)/ 連詞,表承接,可譯“就”; C.因:副詞,于是,就/ 介詞,因為,由于;D.與:介詞,和,跟/ 連詞,和,跟)(注意:高考后期復習時,還是要注意虛詞的詞性的區(qū)別。)
語文高考真題試卷2017第二部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御史詣諸州,悉有舉劾,竟不到信州,其見知如此。(4分)
(1)御史到各州(巡視),(各州)都有檢舉揭發(fā)(不法官員的事),(御史)竟然不到信州來,袁聿修就像這樣被朝廷信任。(畫線處各1分,大意正確2分。)
(2)若違忤要勢,即恐禍不旋踵,雖以清白自守,猶不能免請謁之累。
(2)如果違背權要之臣,恐怕災禍立刻就會接踵而至,(袁聿修)即使憑清白自守,還是不能擺脫請求拜謁(權貴)的煩勞。(畫線處各1分,大意正確2分。“請謁”也可譯為“私下告求”)
11.第Ⅰ卷文言文中,傳主袁聿修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簡要概括。(5分)
政績顯著(為政清靖);平和溫潤;關愛百姓;重視友情;為官廉謹。(一點1分,共5分。)
12.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限劃8處)(4分)
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yè)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余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shù)聊舉數(shù)人以訓汝 (司馬光《訓儉示康》)
12.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yè)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余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shù)/聊舉數(shù)人以訓汝(對兩處得1分)
【參考譯文】近代寇萊公豪華奢侈堪稱第一,但因他的功勞業(yè)績大,人們沒有批評他,子孫習染他的這種家風,現(xiàn)在大多窮困了。其他因為節(jié)儉而樹立名聲,因為奢侈而自取滅亡的人還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上面姑且舉出幾個人來教導你。
13.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8分)
浣溪沙·洞庭 張孝祥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處數(shù)峰青。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①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夜涼船影浸疏星。
【注】①紅蓼,指生長在水邊的紅色蓼草。
(1)請簡要說明上片中“盡”字的作用。(3分)
由江到湖,交待詞人行蹤,自然引出下面描繪的洞庭美景。(每點1分,共3分)
(2)請從動靜結合的角度賞析詞的下片。(5分)
動靜結合,靜中見動,展現(xiàn)了優(yōu)美的境界,表現(xiàn)出作者的愉悅之情。(1分)頭兩句,水灣倒映出紅蓼是“靜”,波紋蕩漾則為“紋纈亂”,躍出水面之魚才會“雙尾玉刀明”,自然有“動”。(2分)最后一句,疏星淡月倒影湖中,水中船影浸蓋著星空倒影,靜美無比,表達出作者喜愛流連自然界的心態(tài)。(2分)(如能聯(lián)系作者生平,答以樂景襯哀情,反襯出凄涼之情也可。)
1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6個小題)(6分)
(1)_____________,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躡足行伍之間,________________。(賈誼《過秦論》)
(3)問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4)捫參歷井仰脅息,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5)____________,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記》)
(6)_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險遠。(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7)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___________。(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8)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嘆零丁(文天祥《過零丁洋》)
14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而倔起阡陌之中 恨晨光之熹微 以手撫膺坐長嘆 青樹翠蔓
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搵英雄淚 惶恐灘頭說惶恐
語文高考真題試卷2017
下一篇:語文高考真題試卷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