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作文高二800字左右
傳統(tǒng)值得我們繼承,因為它的文化豐富,但在不斷發(fā)展的社會中,我們更要懂得去創(chuàng)新,去發(fā)現(xiàn)。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傳統(tǒng)作文高二800字左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傳統(tǒng)作文高二800字左右1
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傳統(tǒng)節(jié)日正是它最好的載體。五千多年來,中華文化在年復一年的節(jié)日中傳承,而每一個節(jié)日,都被烙下了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印記。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jié)寄托著人們對團圓的渴望,令多少團圓之人興奮不已;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七夕寄托著人們對愛情的向往,令多少青年如癡如醉;
“重陽不敢上高樓,寒菊年年照暮秋。”重陽節(jié)寄托著人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令多少背井離鄉(xiāng)之人感慨。
但,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還是端午節(jié),因為,它被寄予了愛國的情懷。
端午節(ji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古代五月稱“午月”;五月初五就成了“端午”。這一天,陽氣(龍氣)旺盛,于是,崇拜龍的吳越之地便開始紀念這一天。后來,他們便開始做“角黍”,也就是用米作的“粽子”。漸漸的,這個節(jié)日就傳開了……
過了幾百年,吳國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人物——伍子胥。他愛國為民,在世的時候,曾經(jīng)率眾興修水利,東通太湖,西入長江;建蘇州城、攻楚國,功勛累累,實在是令人可圈可點。據(jù)說他還曾以糯米筑城墻,災民就以吃“墻磚”度過了饑荒。但在公元前484年,他卻因為被吳王懷疑,賜劍自刎了。這一天,正值端午?!笆乐^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彼乃溃瑢Ξ敃r的人們是一種多大的沖擊!他這種愛國的情懷被深深地烙在了每個人的心上。為了紀念他,從此以后,角黍的原材料變成了糯米,它,便是我們所熟知的粽子。
再過了一百四十多年,屈原降生了。他以他的無畏,以他的“舉世皆濁我獨清”,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詩的先河,成為了《離騷》這本與《史記》同一層次的名著的作者?!峨x騷》這篇文章,正是他忠貞愛國的見證。
但是,一切仿佛都靜止了,在他投江之后。端午這一天,正是利用陽氣除害的好日子。屈原雖然已經(jīng)去世了,但他的那一身陽氣之神永存。于是,天的“陽氣”與人的“陽氣”結(jié)合——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倍宋绻?jié)寄托著人們對除“陰”的強烈愿望,令多少愛國者感同身受。
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傳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自然的認識和尊重,蘊含著厚重的歷史與人文情懷,擁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核心。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我們的老祖宗將他們的情感寄托在節(jié)日中,醞釀出美酒一樣香醇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作文高二800字左右2
“各位同學停一下,17班有個傳統(tǒng)……”那天自習時,楚婷在講臺上向全班征集高考祝福紙條,而底下的我們早已討論得熱火朝天。
“17班的傳統(tǒng)?以前沒聽過呀?!辈簧偃硕家苫笃饋?,可聽完她的解釋后,一切都豁然開朗——在距離高考還有17天的時候,高三17班的學姐學長會在日歷上寫下對我們高二17班全體同學參加緊接高考的“學水”考試的祝福,傳授經(jīng)驗,而我們也要給對應學號的學姐學長寫小紙條,回復我們的祝福和心情。
在偌大的校園,據(jù)說,我們兩個班的這個傳統(tǒng)保持得最好。其實,高三樓和高二樓相隔幾十米,教室與教室相對,課間憑欄,我們可以看清對方的動態(tài)。
大家各自拿到學長學姐的名字,議論紛紛,內(nèi)心掩抑不住小竊喜。大家好奇著,像是小朋友獲得心愛已久的氣球,高興的同時又小心翼翼地保護著。看著學長學姐寫下的肺腑之言,字字精辟,令我們受益匪淺。而我們也向那位素不相識的學姐學長寫下自己最美好的祝愿,或者也表達一下我們此時此刻復雜的心情。
次日,剛到座位的我就收到一沓日歷——從16年至19年,往屆17班同學寫的祝?!曳讲胖?,不久前,高三17班的學姐學長們已派代表到班上進行過交接了。面對手上的傳家寶,我的心中是滿滿的溫暖。翻看往屆學姐學長的經(jīng)驗之談,字字珠璣。他們以最大的智慧和善良將這一年來的經(jīng)驗傳遞給我們,他們在奮力迎戰(zhàn)高考的同時,不忘回頭照顧學弟學妹,這真令我們感動。
這是屬于我們的特殊的傳統(tǒng),它讓素不相識的少年聯(lián)系到一起,互道美愿。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分。命運讓我們同在17班,讓我們彼此相遇,一筆一劃皆是真心,皆系緣分。如此說來,普普通通的“17”被賦予了非凡的意義,而我也更愛17班了。
周五,約定的日子終于到來。我們?nèi)藥е嗟男〖垪l前往高三17班。見到我們走進教室,學長學姐們格外熱情,他們的臉上露出疲憊中的笑容。在拿到小紙條的那一刻,他們暗沉的目光瞬間燃起了火花。
回到高二樓,我們站在走廊上,看到對面的學姐學長們歡喜地分發(fā)小紙條,有的站到小陽臺上沖我們揮手,打手勢比心。我們看著他們窗子上貼的“17加油3A”,回到班上籌劃著回應他們,也在窗戶上貼上了“17加油”。說干就干,感謝程同學等人,我們幾個借助便利貼和膠帶,晚修后在走廊上忙活著。其間,有別班同學經(jīng)過,他們投來羨煞的目光。
“這是17班的傳統(tǒng)嗎?”有人問。
“是啊!”我驕傲地回答。
“怪不得,去年喊樓兩個17班喊得超齊?!?/p>
“17班也太有情調(diào)了吧!”
聽著這些話,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泛著驕傲的波瀾。
時間轉(zhuǎn)瞬即逝,各班的燈火逐漸熄滅。我們準備收拾東西回宿舍,對樓的學姐以她們奮然的方式陪我們從開始到結(jié)束,最后,在黑暗中朝我們揮手再見,我們也揮手致意。
今天早上,利用空余時間,我們繼續(xù)貼剩余的條條,惹得其它班路過的同學投來好奇羨慕的目光。生物老師甚至掏出手機拍下這一幕,兩個17班就這樣遙相呼應了。沒過多久,還有學姐親自將回信送到班上,收到信的幸運兒自是歡欣,也惹得大伙兒一陣“嫉妒”。
屬于17班的傳統(tǒng)讓彼此孤獨的班級從此有了交集,有了緊緊團結(jié)的心。往后回憶起高中時光,我們定會因這段不平凡的活動而歡喜感動。
傳統(tǒng)作文高二800字左右3
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上,四條文明的長河從悠遠的歷史向我們奔騰而來,三道水痕漸漸淡沒或干枯,只剩一汪江水還打著旋兒,涌向更遠的未來。然而,我們作為這條河孕育出的子孫,是否還堅守著她名為“文化”的江水,是否還保持著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的驕傲?
每個人,都有義務,有能力傳承我們的文化。民國政界名家吳國楨,于暮年在美國完成了《中國的文化》一書,雖然那時,他早已過了年少氣盛的年齡,甚至身在異土,但他心在中華,還有著拯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信念,所以能夠著成這本簡單易懂,卻又不失科學性與深刻道理的名作??梢?,無論年齡與地位,無論家世如何或者身在何方,只有你有一顆熱愛文化的心,都能將文化傳承甚至發(fā)展下去。
堅守傳統(tǒng)文化也是意義重大的。不僅要從個體努力,也要從政府,從國家,保護這一文明的領土不再受任何玷污。韓國,是申遺大國之一。零五年,在端午節(jié)申遺中,我國落敗;后來,他們提交了“風水”的申遺書;現(xiàn)在,他們又將目光落在了“火炕”上。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文化披上了別國的外衣,成為他人的遺產(chǎn)。若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子孫回首,只能看見一片冠著其他名稱的歷史。文化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區(qū)別于其他地區(qū)的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是代表它千年歷史的結(jié)晶。若一個民族失去了文化,人民也將無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歸屬。由此可見,傳統(tǒng)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保護傳統(tǒng)文化,已是迫在眉睫的緊事。傳承至今的工藝與習俗,都是千百年煉出的精華,無論失去哪個,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可彌補的巨大遺憾?,F(xiàn)在,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了它們的重要性,也開始著手去保護。為學生開設講座和課堂;給節(jié)日設立假期;通過網(wǎng)絡為將失傳的工藝尋找繼承人……。我們應盡一切努力,去保護流傳下來的文化!
傳統(tǒng)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各種名號,或看似離我們十分遙遠的專有名詞;更是四大發(fā)明的偉大,是各種節(jié)日的豐富多彩,是四大文明古國無上的驕傲!這些文化,組成了我們的宏偉的歷史,也造就了我們輝煌的今天。我們也應抱著感激的心情,去堅守我們珍貴的傳統(tǒng)文化!
保護文化,傳承文化,發(fā)揚文化,愿每個中國人,都能為這傳承的文化感到無盡的驕傲與自豪!
傳統(tǒng)作文高二800字左右4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的如詩文之雅趣,有的如曲樂之悠揚,有的如對聯(lián)之巧妙。而我最喜歡的,是寫意的國畫,那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凈化。
望·初遇
初遇國畫是在一次美術(shù)展覽會上,至于畫的內(nèi)容卻也記不清了,只記得看到那幅畫,我只覺很美,美得讓人移不開目光。從那次開始,我總是央求父母讓我學習畫國畫。也許,這就是意境之美吧。
尋·相知
父母給我找了一位國學老師。初學之時,大概就是老師畫一筆,我就畫一筆,畫完心中總是不解:為什么每筆都和老師畫得差不多,畫完的整體卻不如老師畫的那么好呢?懷著心中的疑惑,我去問了老師,老師告訴我:“國畫是離不開生活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多觀察,看到萬物之間的聯(lián)系,你的困惑就可以解答了。”我趁著假期與父母走訪許多奇山異水、名勝古跡,隨著游覽的腳步,我似乎也漸漸體會出來什么是物體的透視,怎樣搭配才能最好地體現(xiàn)出畫者要傳達的意思。
高山配流水,近處是潺潺的流水,水邊楊柳依依,垂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遠處是雄偉的山峰,霧氣裊裊,山尖在云霧之上,顯得更加挺拔。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來越深。畫筆或勾勒或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這,就是畫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美。
悟·相識
隨著我畫技的提高,老師告訴我,一幅畫如果給人留下的印象只是美,那絕對是失敗之作。一幅畫是該有神韻的,就如山水與花鳥是分不開的一樣。如果在楊柳的枝頭添一只小鳥,如果在空中畫幾群歸雁,給人的感覺會大不相同。我開始用筆嘗試,漸漸發(fā)現(xiàn),我添的事物也不能隨意,必須與所表達的情感一致。就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想描繪春日之景,就需添幾只鴨,而若是畫秋日之景,畫鴨子則是萬萬不可的。古人偏愛四君子“梅蘭竹菊”,寄與高潔的志向;幾匹奔騰的馬,便可體現(xiàn)奮求上進的決心。這和詩文中的意象倒是相似,惜別畫折柳,相思即明月。國畫,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更是在景中寄托了畫者的心情。再看一幅畫,我仿佛能與她溝通。透過畫,既看懂了畫者,又是自己情感的升華。
每次畫畫,我心中都有著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畫著畫著,我的心情都漸漸歸于平靜。國畫之于我,更像是一位無話不談的朋友,同享快樂,共擔痛苦。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我有責任去繼承,卻更享受接觸文化的過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國畫之美,依舊在不斷延續(xù)著……
傳統(tǒng)作文高二800字左右5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燦爛的文明歷史,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
四川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其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名人巨匠更是燦若星辰。他們承載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精神品格,延續(xù)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巴蜀脈絡。2017年我省率先啟動了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工程,對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進行了審議,最終確定了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為首批“四川歷史文化名人”。
而其中楊慎與我們?yōu)o州更是有著不解的淵源。他是明朝四川地區(qū)唯一的狀元,也是“明代三才子”之首。晚年由于正直耿介開罪皇帝而被充軍發(fā)配云南。途經(jīng)瀘州時愛上了這里的山山水水,與瀘州人民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瀘州成了楊慎的第二故鄉(xiāng)。瀘州城內(nèi)城外,名勝古跡、山川風景,都留下了楊慎的作品。通過《白塔朝霞》《龍?zhí)冻睗q》《玉蟾寺》等一系列名篇,讓人領略到古江陽的山水多嬌,人杰地靈;而《江陽病中秋懷》八首等詩篇,更讓我們看到一位報國無門的英雄在潦倒落魄中,依然心系社稷、愛國憂民的高尚情操,留給瀘州人民,留給四川人民,留給中華兒女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魯迅先生說過:“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痹趯崿F(xiàn)中國夢的新征途上,我們離不開凝心聚力的中國精神、中華文化。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xiàn)。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嚴峻的現(xiàn)實告訴我們,文化競爭正成為決定企業(yè)、民族和國家命運最根本和最后的競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我們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將瀘州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為中華文化踵事增華,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永垂不朽!
傳統(tǒng)作文高二800字左右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