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精品10篇)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jù)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精品10篇)】,供你選擇借鑒。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篇1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后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xiàn)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y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jié)的人,“這藤野先生,據(jù)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tài)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xiàn)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里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鞍㈤L”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還有幾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一位是范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后,范愛農竟?jié)M不在乎。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范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仿佛有一些痛苦?!焙髞怼案赣H”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于父親最大的錯處”。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篇2
再捧起魯迅先生的這部《朝花夕拾》,得到的又與以往不大一樣了。幾篇故事都是回憶中的篩選,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卻是迥然有異的。既有童年的溫情,又有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境遇。
作者開篇就傾訴道:“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沉于對往事的回憶中,又不能忘記當下的現(xiàn)實。本應有一個美麗溫馨的童年、青年階段,卻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黑暗的社會,錯過了許多本該擁有的。翻過一頁頁文章,字面上都是些溫和的句子。深入探究卻發(fā)現(xiàn),他把批判與怒火藏得更深,犀利地諷刺并批判了當時的封建的教育道德、社會等。在我看來,這往往勝于血口噴人。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許多人事,可我們是否真正留心他們,去發(fā)現(xiàn)其真正的特點與性格品質,加以內心深處的看法?魯迅先生筆下呈現(xiàn)出的,就是一個個栩栩如生、宛在目前,形象極其鮮明的人物。并不是將人盡夸贊到底,也從不掩飾一些好人的瑕疵,而是寫出人們最真實的一面。這樣樸實求真的筆法,更加貼切了生活,使得打開書本就好似進入一個世界。我結識了心地誠懇、樸實無華的阿長,魯迅先生的嚴厲又慈愛的父親,方正博學的壽鏡吾老先生,平等待人、態(tài)度認真的藤野先生……太多,太多了。就是這樣細膩的心思與精彩的文筆,造就了許多頗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這樣一來,就不得不感嘆他擁有著多么精彩的人生。
生在一個和平年代,我們無法設身處地地感受魯迅先生當時所處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做不到感同身受本人所想。好比未來世界的人們,盡能通過史料探究到豐富的事件變化,卻不能夠走進我們內心深處。所以只能盡力結合社會背景,發(fā)掘書中文字深處的意義。書中絕妙的是,對于在批判庸醫(yī)、妨害白話者、封建教育思想一類人事上,魯迅先生不吐一個臟字,話語卻極具諷刺和針對性,被評為當之無愧的“溫馨回憶和理性批判”,可謂是一個出色的文學家。
回憶像一本書,時刻記載著人生中的故事。而魯迅先生所經歷的一切,經有心的加工就構成了雜色的篇章。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獨特的人?答案是有的,并且太多了。遺憾的是,我沒能及時留心身邊的他們。無論好壞與否,能無一例外地帶來不盡的感悟,值得去深思。當日后身陷困境與平庸,兒時美好的回憶便能帶來慰藉。那么我們何嘗不去留心發(fā)掘身邊的人事呢?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篇3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書中的精彩片段。字里行間為我們體現(xiàn)出了孩童的天真,爛漫,純潔,無憂無慮,呈現(xiàn)出一幅幅自然的畫,供我們欣賞,這本書既是魯迅對往事溫馨的回憶,卻也是魯迅對人們理性的批判。
在《無?!芬晃闹?,“無常”雖為鬼,卻也擁有善良的心靈。他去勾魂時,看母親因兒子死去而悲傷,便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上司閻羅王鞭打。魯迅以此批判了偽“君子”,而我們更應該真實,真誠的對待他人。
“高山流水”中便有一個絕佳的例子。伯牙與鐘子期因琴緣而成了知己,結拜了生死之交。伯牙在得知子期已離世后,砸了琴,并這終生不再彈琴。
我的目光繼續(xù)貪婪地在文字間穿行,讀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時,我感動得差點落下眼淚。因為他有多種選擇: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來祭奠他的知音,為鐘子期創(chuàng)作出許多傳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尋找第二個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最痛苦的一種,到底是為什么?我想應該是真誠讓彼此成了知音,或不可缺。
我們交友,也應向伯牙一樣真誠待人。
不管是“三顧茅廬”中的劉備;還是天生耳聾,失明的海倫。真誠似一扇窗戶,讓黑暗中的人們感受光明;真誠如泉水,滋潤海倫的心田,帶他走出黑暗,迎接光明。
生活中,不正需要有更多向莉莎文老師這樣的人嗎?莉莎文老師帶著海倫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不厭其煩地教他學習。不正是“真誠”塑造了一個新的海倫,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更是一個作家,一個有血有肉文學家嗎?
記得有一次,在課間休息時,我不小心扭傷了腿。一個同學走過來,扶著我去往醫(yī)藥室。過了一節(jié)課后,那個同學又走過來關心我的傷勢。我對她說了一聲“謝謝”,她不假思索的一笑,說這都是她應該做的。那一刻,我就好像向日葵經歷了風雨,偶爾隱匿的陽光,再來時更溫暖,令人驚喜。原來被人真誠以待,幸福就來得如此突然,互相幫助是我們本應該有的職責。受傷時同學擔心的神情,更是真誠的體現(xiàn)。
你發(fā)現(xiàn)了嗎?在這大千世界里,任何生靈都可以讓你感受到它的真、它的善和它的美。清晨,微風拂過那枝頭的點點茸茸綠色,淡淡的笑靨。與墻頭上的夾竹桃一起,似唱響生命中最明快的樂章——真誠。這便是大自然毫不虛假的美,是質樸、真實的本質。這“美”在于“真誠”。
以誠相對,讓我們的生活更真誠,互相真誠來往。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型;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是美麗;真誠是鮮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篇4
《朝花夕拾》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描繪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畫面。而它用特別的名字暗示了作者寫它時的心情。清晨綻放的花因有初陽的陪襯,顯得無比嬌嫩欲滴,而傍晚的花失去了嬌艷,可在落日的照射下顯得別有風韻,此時去摘取,底蘊自然比清晨的花要深厚的多。作者在風燭殘年的時候寫下了這本書,在那時回憶起孩童時代的點點滴滴,心中必然會有許多的不舍和留戀。
這本散文集中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迅哥的童年玩伴閏土,長大后受到當時黑暗社會的壓迫,從而變成了一個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人;尖酸刻薄的農村婦女楊二嫂;以及他的父親、衍太太、范愛農等人物。正是這些性格迥異的人物,使作者理性地批判了封建社會的不合理制度。作者用尖銳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幅幅令人觸目驚心的封建社會的圖畫。他把自己的情感蘊含在每一篇文章中,以濃厚的時代氣息來警示人們,諷刺社會。
我們有多少人曾捧讀過魯迅的文章,可又有多少覺悟。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也不過如此,即使過了幾十、幾百年,社會上腐敗的現(xiàn)象亦是令人感到可怕。魯迅明白要改變整個社會的現(xiàn)狀,就必須從思想上根治,所以他棄醫(yī)從文,以自己的方式去改變,用自己的努力證明,喚醒人們被壓抑在內心深處的良知。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面臨著比從前更復雜的問題,走在街上,奢華的衣服隨處可見,它們掛在櫥窗里,那些買不起的人便會看得出神,卻忘了最樸質的裁制衣裳的人們——裁縫;股市里滿滿坐著拿著扇子的無業(yè)游民,他們重視的只是手中的錢的漲和跌,大盤的綠和紅,他們在痛苦和喜悅中翻滾,卻流連其中;社會上不斷涌出的房奴、車奴,他們的血汗錢都投入了這不斷漲高的房和車中,換來了只是居住的安定、不再漂泊,只是行動的方便、不再擠公車,即使是把辛苦一輩子的成果投入其中,他們都會覺得值,人們開始炒房、炒車,也是在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中,社會的毒瘤開始惡化。魯迅似乎是從那個時代就預見了現(xiàn)在。政府規(guī)劃,拆遷房屋,百年老宅一座座被拆掉,原始森林一點點開始變小,自然田野一塊塊被掩埋……
那些質樸的人們也飄散在了過去,融為一體,埋入深土?;蛟S在將來會有人發(fā)現(xiàn)那些簡單的快樂,把他們的思想根源找到,重新溫暖這庸庸碌碌,乏味無趣的世界。
《朝花夕拾》它以獨特的視角,諷刺的口味,用一個個令人深思的童年故事,勾起童年美好的回憶。不禁想問,童年的美好時代會一如往昔嗎?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篇5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fā)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yōu)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敘事。作者與貓的關系和對貓的討厭。這說明魯迅在童年里的不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只貓的搏斗。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tài)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里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xiàn)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篇6
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讀一本好書,才能讓自己的思想、知識甚至于內涵得到很大的提升。
我是個愛讀書的女孩,我讀過的各種好書中,只有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才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魯迅先生的這本著作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他的作品包含了對黑暗社會的批判,更讓我們了解到了20世紀初期的中國社會。
《朝花夕拾》中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相結合,也塑造了許許多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方正、質樸、博學、嚴而不厲的壽鏡吾老先生,嚴厲、慈愛、受封建思想影響嚴重的父親,不拘小節(jié)、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樸實勤勞的長媽媽,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衍太太等,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還是范愛農。
范愛農是個耿直孤傲的愛國者,他在日本時與魯迅相識,兩人因電報爭執(zhí)相互憎惡,后來魯迅回國后重新見到了落魄的范愛農,他們因一起喝酒成了好友。范愛農在辛亥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革命后卻又備受打擊,受人排擠,既不能在黑暗的社會立足,內心非常痛苦,最終無法忍受,只得與這個社會妥協(xié)——跳河自殺了。
我喜歡這篇文章,可能是同情他的遭遇吧,但我卻又覺得這篇文章中的范愛農有些像作者本人。耿直善良,備受排擠,這又何嘗不是魯迅先生的遭遇呢?但這樣的社會風氣也造就了魯迅先生顯微鏡般的雙眼,他的每篇文章中都含有批判和嘲諷。
從魯迅先生的童年開始,就受到封建思想的壓制,父親在他興沖沖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對他的童年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在那段壓抑而又沉悶的日子里,雖遇到了許多人生坎坷,但卻又有對過去溫馨的回憶。
在他長大后去日本留學,也因來自貧弱的中國而備受歧視。魯迅先生在生活中處處細心的觀察,造就了他對舊社會丑陋現(xiàn)象深刻的理解。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魯迅先生敏銳地抨擊封建舊道德與舊制度。他揭露了中國當時落后的封建教育,揭露了那些會傷害孩子幼小心靈的偽孝、愚孝的民間故事,揭露了不務正業(yè)、“趕時髦”的“清國留學生”速成班,揭露了草菅人命、謀財害命、甚至給開“死”藥的庸醫(yī)……,這些充滿激昂憤慨的言辭,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讀了《朝花夕拾》,讓我明白了要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長大之后報效祖國。我們知道,只有努力上進,國家強盛,才能擺脫受欺壓的命運。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篇7
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讀一本好書,才能讓自己的思想、知識甚至于內涵得到很大的提升。
我是個愛讀書的女孩,我讀過的各種好書中,只有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才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魯迅先生的這本著作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他的作品包含了對黑暗社會的批判,更讓我們了解到了20世紀初期的中國社會。
《朝花夕拾》中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相結合,也塑造了許許多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方正、質樸、博學、嚴而不厲的壽鏡吾老先生,嚴厲、慈愛、受封建思想影響嚴重的父親,不拘小節(jié)、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樸實勤勞的長媽媽,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衍太太等,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還是范愛農。
范愛農是個耿直孤傲的愛國者,他在日本時與魯迅相識,兩人因電報爭執(zhí)相互憎惡,后來魯迅回國后重新見到了落魄的范愛農,他們因一起喝酒成了好友。范愛農在辛亥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革命后卻又備受打擊,受人排擠,既不能在黑暗的社會立足,內心非常痛苦,最終無法忍受,只得與這個社會妥協(xié)——跳河自殺了。
我喜歡這篇文章,可能是同情他的遭遇吧,但我卻又覺得這篇文章中的范愛農有些像作者本人。耿直善良,備受排擠,這又何嘗不是魯迅先生的遭遇呢?但這樣的社會風氣也造就了魯迅先生顯微鏡般的雙眼,他的每篇文章中都含有批判和嘲諷。
從魯迅先生的童年開始,就受到封建思想的壓制,父親在他興沖沖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對他的童年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在那段壓抑而又沉悶的日子里,雖遇到了許多人生坎坷,但卻又有對過去溫馨的回憶。
在他長大后去日本留學,也因來自貧弱的中國而備受歧視。魯迅先生在生活中處處細心的觀察,造就了他對舊社會丑陋現(xiàn)象深刻的理解。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魯迅先生敏銳地抨擊封建舊道德與舊制度。他揭露了中國當時落后的封建教育,揭露了那些會傷害孩子幼小心靈的偽孝、愚孝的民間故事,揭露了不務正業(yè)、“趕時髦”的“清國留學生”速成班,揭露了草菅人命、謀財害命、甚至給開“死”藥的庸醫(yī)……,這些充滿激昂憤慨的言辭,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讀了《朝花夕拾》,讓我明白了要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長大之后報效祖國。我們知道,只有努力上進,國家強盛,才能擺脫受欺壓的命運。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篇8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后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xiàn)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y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jié)的人,“這藤野先生,據(jù)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tài)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xiàn)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吹竭@,讀者在腦子里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鞍㈤L”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還有幾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一位是范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后,范愛農竟?jié)M不在乎。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范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仿佛有一些痛苦?!焙髞怼案赣H”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于父親的錯處”。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篇9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zhàn)亂后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閑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fā)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后,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惡禍心。去留學,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yī)治人的精神比醫(yī)治身體病癥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愛農,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敘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征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jié)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jié)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占領了全床,滿腦子的窮規(guī)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xiàn)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里說:“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著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著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著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朝花夕拾作文1000字篇10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記得小時候上初一語文課的時候,就被迅哥兒文中提及童年趣事感到興味,也許因為這是他一生最童真的時光,沒有國仇家恨,沒有憂國憂民,更沒有艱辛救國和喚醒無知國民的無奈;又抑或只是羨慕他當時的童年美好時光罷了。
如今,終于有幸能到一代文豪的故鄉(xiāng)一探究竟,尋覓他當年的蹤跡,我想,能埋葬神話般的人物大禹,孕育出王羲之這樣的大書法家,出現(xiàn)魯迅這樣一代文豪,并見證陸游,唐婉這樣才子佳人愛情的地方,必定是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如今一探,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此地到處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濃的似乎能將一介武夫熏陶成那之乎者也的書生了。原本酷愛書法的我,在這里似乎也淹沒在人海書卷中,這里的書法風格與羲之的筆風一脈相承,楷書,行書各有特色,還有康乾的御碑,更讓此地的書生氣里增添了些許貴氣。
言歸正傳,來到魯迅當年的上學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他的課桌真正在一個小角落里,不過,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偷懶,雖然他背對著壽老先生,看不到老師,但老師卻能察覺他的一舉一動。當年遲到被老師批評之后,刻下的“早”字,至今仍在,不禁讓人感嘆物是人非的蒼涼,我想,他當年刻這個字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如今會有幾代,幾十代的人前來勘探并學習呢?魯迅是不在了,不過他卻讓如此多的人記住了他,他的文章,他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的炎黃子孫,至今仍在傳承。雖然當時讀書很枯燥,但孩子們還是能在課間到后園的玩耍,摘摘桑葚,爬爬樹,其樂無窮,但是親眼到后園一瞧,只是一個小小的墻角,一兩顆并不高大的樹木而已,不得不再次感嘆,魯迅的文筆,果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啊!
坐了傳說中的烏篷船,看到當年的設戲臺,眼前仿佛浮現(xiàn)當年情景,身臨其境,不知為何,看到此景,內心忽然有種想流淚的沖動,或許只因觸動了內心的那一片柔軟,又抑或只是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吧。魯迅之所以后來棄醫(yī)從文,與他的母親是分不開的,他很幸運,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魯瑞自己稱要通過自學達到看懂書的目的,而她做到的又豈止如此!她的好學,她的賢惠,她的教誨,都給魯迅以深遠的影響。他們這個家就是靠她支撐著。
朝花夕拾,也許只有經歷過,回首之時才會無限感慨,但此時往事卻了無痕跡了。有朝花可尋很幸運,為了讓花更美,唯有珍惜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