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資本論》研讀感悟優(yōu)秀范文10篇(3)
《資本論》研讀感悟范文八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如果整個過程從其結果的角度,從產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表現為生產資料,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彼笳f,“這個從簡單勞動過程的觀點得出的生產勞動的定義對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絕對不夠的。馬克思指出,“隨著勞動過程本身的協作性質的發(fā)展,生產勞動和它的承擔者即生產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擴大。為了從事生產勞動,此刻不必須要親自動手,只要成為總體工人的一個器官,完成他所屬的某一種職能就夠了?!瘪R克思又同時指出,“但是,另一方面,生產勞動的概念縮小了。資本主義生產不僅僅是商品的生產,他實質上是剩余價值的生產?!鄙厦嬲撌鲎C明:馬克思關于生產勞動范疇的也是隨其研究問題的發(fā)展而不斷擴大的,生產勞動這一概念的含義不是固定不變的。在社會化大生產總體勞動中,生產勞動的范圍不只是直接生產物質產品的勞動,還包括不必須要自己動手的科研、管理工作等。
馬克思認為,“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這種區(qū)分本身,即同勞動獨有的特殊性毫無關系,也同勞動的這種特殊性借以體現的特殊使用價值毫無關系?!瘪R克思在考察服務勞動時,曾明確指出,服務是“以勞務形式存在的消費品”,“服務有必須的使用價值(想象的或現實的)和必須的交換價值?!痹谶@天社會主義條件下,隨著第三產業(yè)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勞動的含義也應當有所發(fā)展和變化,務必探討和重新認識服務性勞動在價值創(chuàng)造中的作用。
就這部書的歷史好處,恩格斯曾說:“自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像我們面前這本書那樣,對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好處。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現代全部社會體系所賴以旋轉的軸心,這種關系在那里第一次作了科學的說明,而這種說明之透徹和精辟,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到,這個人就是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點,把現代社會關系的全部領域看得一覽無遺”。
《資本論》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當今世界的形勢已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但它的基本理論仍然是這天的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馬克思的思想已經獲得全人類的好處,他不僅僅為19世紀的人類所擁有,為20世紀的人類所重視,而且,作為人類的一筆寶貴的思想遺產,在以后人類各個世紀中,它都將被繼承、被發(fā)揚光大。
《資本論》研讀感悟范文九
在中學時代學歷史時,就已經對馬克思和恩格斯有所了解,明白了有《資本論》這本書,明白書中有剩余價值理論這個概念。其余的就不了了之了。直到這天,經過三個多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課程學習,才讓我對資本論進行重新審視。經過十幾天的仔細閱讀,讓我收獲匪淺!
只可惜,由于閱歷和時間的關系,使我無法對《資本論》進行深刻的了解。眾所周知《資本論》不僅僅是一部不朽的經濟學著作,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融為一體的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全書,并且它又是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兩大貢獻,即歷史唯物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的完美的統(tǒng)一。實際上這是一部以剩余價值理論為基石的經濟學巨著,馬克思根據這一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論證了無產階級必然要為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和消滅人剝削人的現象而斗爭。
剩余價值理論中馬克思指出,看起來并沒有什么不對的“干活付錢”是錯誤的認識,實際上“干活付錢”并不是“等價交換”,工人為資本家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遠遠大于自己所得的報酬。例如,一個工人一天勞動所得為8元錢,而他在一天之內為資本家所創(chuàng)造的利潤遠遠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還可能更高。
那么,究竟什么是剩余價值呢馬克思的《資本論》里面的一段話“其中的G′=G+△G,即等于原預付貨幣額加上一個增殖額。我把這個增殖額或超過原價值的余額叫作剩余價值。馬克思認為,“勞動過程的第二段時間,工人超出必要勞動的界限做工的時間,雖然耗費工人的勞動,耗費勞動力,但并不為工人構成任何價值。這段時間構成剩余價值,剩余價值以從無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誘著資本家?!瘪R克思又進一步論述,“把價值看作只是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對象化的勞動,這對于認識價值一般具有決定性的好處,同樣,把剩余價值看作只是剩余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對象化的剩余勞動,這對于認識剩余價值也具有決定性的好處。使各種經濟的社會形態(tài)例如奴隸社會和雇傭勞動的社會區(qū)別開來的,只是從直接生產者身上,勞動者身上,榨取這種剩余勞動的形式。”在這話里,很明了地將剩余勞動時間與剩余價值掛鉤起來,從而得出資本家透過榨取剩余勞動時間來獲得剩余價值。
這種深入透切的分析,使我清楚了解到資本家是如何榨取剩余價值,即剝削工人。馬克思用一個個清晰的辯證,一個個血淋淋的例子,講述了工廠主是如何一點一滴剝削那些工人,如何一步步看似合法的盜走了所有的工人們財產與勞動成果。也明了的敘述了資本家們是如何用工資的形式隱藏了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有酬勞動和無酬勞動,如何把工人的勞動都表現為有酬勞動。清晰的告訴所有的勞動者,你們被資本家們騙了。你們被資本家盜走了財富卻渾然不知。
其實,我們將剩余價值理論換個方法表示將有助于我們理解。如:整個工作日A=必要勞動時間a+剩余勞動時間b。a在穩(wěn)定的生產方式的前提下是固定的,所以剩余價值率的提高必然透過A的增加而增加b;而a在生產方式不斷進步的狀況下是續(xù)漸減少的,所以在A不變的前提下--這種不變具有現實的重要好處--b在續(xù)漸地增加。后面的狀況所造成的后果是,由于a的減少而使勞動力的價值降低,然而它被剝削的程度更大了。
馬克思的《資本論》指導著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也指導著我們自我價值的實現。每一種學說,每一種論述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我們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全盤否定。而《資本論》中剩余價值理論對指導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依然有著重要作用。以上,是我此次學習《資本論》一點所得所感!
《資本論》研讀感悟范文十
《資本論》是馬克思窮盡畢生精力創(chuàng)作的宏篇巨著,它揭示了資本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有規(guī)律?!顿Y本論》很難懂,馬克思的高度哲學化的語言和耗繁的歷史資料數據為讀者理解馬克思的基本經濟思想增添了不少的障礙和麻煩。讀大學時,因為對政治經濟學中的很多問題在課本和老師那里找不到答案,反而被老師批評為“鉆牛角尖”,我曾經閱讀過《資本論》。但只是讀到150多頁,就因為理解上的困難沒有辦法再繼續(xù)往深處閱讀。后來,在讀研究生期間,因為學的政治經濟學專業(yè),希望從中能夠為學位論文尋找到新的思路和觀點,在暑假期間,我再次閱讀了《資本論》??纯聪胂?,用了接近兩個月的時間,我終于讀完了馬克思的宏篇巨著《資本論》三卷。在閱讀的過程中,為了理解馬克思研究經濟問題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又不得不去翻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的相關哲學文章,最后順帶看完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在那次暑假過后的半年多時間里,《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序言》、《哥達綱領批判》等文章被我一再翻閱,從中去尋找馬克思研究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和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看法。這是一個相當勞累的過程,花費了我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但勞累所帶來的是不再困惑,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深刻理解和對理論創(chuàng)新的全新認識。
這次的閱讀讓我認識到,《資本論》這部著作所揭示的經濟理論可以說是一般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與無產階級斗爭理論武器的融合。按照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易風的表達,那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這是一種最為準確和完美的表達,它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實質,也暗示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說明吳易風教授真正讀懂和理解了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明白這一點,也就理解了〈資本論〉第三卷與第一卷之間存在的所謂沖突和矛盾。為此,我曾經寫過一篇論文《馬克思主義的二重性》,參加了省黨校組織的理論研討會,但沒有期刊敢于發(fā)表,在出版論文集時也從中被去除了。如果真正認識到《資本論》的這一特點,那么我們也就知道了如何運用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理論來分析和理解現實經濟問題,制定經濟改革的原則和政策,也就理解了為什么改革開放能夠帶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這次閱讀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勞動、價值、價格的關系,認識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關系。價值概念本身就是評價與估量,是具有主觀特色的名詞。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卻排除了價值的主觀性,從而排除了其經濟學理論的主觀性成分。其實,馬克思《資本論》的勞動價值論來源于古典政治經濟學,是對亞當·斯密、大衛(wèi)·李嘉圖經濟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但其主要繼承和發(fā)展的是其客觀部分,而亞當·斯密、李嘉圖的經濟思想中都包含客觀成分(勞動)與主觀成分(交易過程中的效用評價),這就為日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埋下了伏筆,也為西方微觀經濟學效用論、供求均衡論的發(fā)展留下了空間。同時,馬克思《資本論》對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范圍的界定為其理論的革命性創(chuàng)造了必備的條件,也為否定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埋下了隱患。當我認識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特別是看完《資本論》第三卷,我發(fā)現其實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之間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矛盾與沖突。為此,我通過對勞動分工形式的分析,按照馬克思的社會生產力思想,寫出《重新認識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分配》,直接通過對個體勞動的分解推導出凱恩斯國民收入的收入法公式。同時,根據價值概念本身的含義與馬克思對價值形成的分析,寫出《價值與勞動的一致性與非一致性》發(fā)表于《社會科學報》。這時,我認識到,其實西方微觀經濟學的效用論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相互補充的關系,是一個概念的兩個方面,而西方宏觀經濟學完全可以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社會生產力理論通過勞動分工和價值分解實現宏觀經濟理論與微觀經濟理論的無縫對接。從此角度講,凱恩斯主義不過是馬克思主義在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翻版,他們都是李嘉圖的徒弟。當我答辯時,我自我評價初步解決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理論的融合對接問題時,受到個別答委的強烈批評和反對,自己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骨子里有多么狂妄。
這次閱讀讓我懂得了按生產要素分配與按勞分配的真實關系,按生產要素分配不過是按勞分配的具體表現形式。當我在〈社會科學報〉看到湖南大學劉解龍教授與我的論文在同一版面提出此觀點時,我不知有多么后悔自己行動的遲緩,同時也為找到具有相同認識的知音而感到特別的榮幸。同時,這種認識也讓我認識到把按要素分配視為按勞分配的對立面是多么的粗淺。
我閱讀《資本論》與《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時,正當深化勞動價值論認識討論的炎熱之時。因為我不僅全面看完了《資本論》,而且也廣泛閱讀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所以我知道馬克思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來自它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思想,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所以經濟學的辯證唯物主義思維就是生產決定分配、分配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換句話說就是,價值創(chuàng)造決定價值分配,價值分配對價值創(chuàng)造具有反作用。為此,我專門寫出了《價值創(chuàng)造與價值分配》、〈價值、勞動與價格〉,在省社科聯組織的全省社科界勞動價值論研究會上講了半個小時。但當時,中國人民大學的衛(wèi)興華、福建師范大學的陳征、廈門大學的胡培兆等人卻在勞動價值論研究中如日中天,他們共同的觀點是:價值創(chuàng)造與價值分配無關。而中央黨校的王玨教授卻在研究勞動力的所有權問題。我相信他們應該認真研究過馬克思的〈資本論〉,但是他們卻沒有認真研究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方法,否則也不會出現這種把馬克思都能夠氣暈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理論。幸運的是,黨的十六大并沒有采用他們這種分割式的經濟研究理論,否則將讓世界從事理論研究的學者笑掉大牙。
這次閱讀讓我看到了所謂極左與極右的實質。越是仔細閱讀研究過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人,越不容易出現極左或極右思維。在現實生活中,那些經常表現為極左傾向的人,很多根本就沒有研究過經典原著,對馬克思的畢生經歷和遭遇、對馬克思不同階段思想的形成過程以及馬克思所要表達的某種思想的意圖根本就不了解和理解,而只是把馬克思的思想理論做為自己政治進步的工具;那些表現為極右的人,很多是政治經濟學或〈資本論〉研究大師的學生,他們從自己的導師那里了解了馬克思的經濟理論中存在的沒有在理論宣傳上出現的東西,卻沒有認真去思考和研究這些問題出現的歷史根源和特殊背景,從而放棄了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認可而改信西方經濟學,特別是看似完美的西方微觀經濟學。當然,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特性也往往把知識分子引向他應有的反面,從而放棄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任、研究和信仰。特別是當權力而不是知識在社會治理中呈現前所未有的強勢時,情況更是如此。
這次閱讀帶來的另一個收獲就是形成了我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獨到解讀,認識到“三個代表”思想提出的真正意義、所要表達的真正意圖和其現實的理論價值。可惜的是,我只在主體班次上講解過一次“三個代表”思想,過后就再沒有取得在眾人面前講解的機會(并不是因為我講的不好或有問題,而是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本身我也不是從事黨建思想理論研究和教學的,放棄也無所謂。倒是有一次到某單位辦事,與一位科長閑聊了兩個小時,他倒是非常佩服我對“三個代表”思想的理解和認識,他告訴我:你說明了“三個代表”思想的真正意圖和含義,讓我徹底改變了原來的模糊認識,真正理解了“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過,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理解和解釋。在此之前,我已經把我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寫成論文〈構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經濟理論基礎〉發(fā)表于〈黨政干部論壇〉。
搞理論是枯燥的,搞研究是累人的。特別是閱讀和理解〈資本論〉這樣的經典巨著,可以講確實非常困難。當然,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的公開發(fā)表更加困難,因為無論是研究者還是雜志報刊都可能因這種理論研究成果的政治敏感性而承擔不必要的政治風險。所以我現在感覺,與其花費過多的時間去研究這些具有相當政治敏感性的基礎理論問題,倒不如多去思考應用性的現實問題來的簡單。但是,如果真正讀懂了,你就會發(fā)現還是收獲頗豐:原來哲學、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如此的密切相關,現實社會中所發(fā)生的事情和存在的問題其實也沒有多少神秘。不過,對于年輕人來說,特別是對于不到30歲的年輕人來講,最好不要去研讀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原著,不僅是因為理解上的困難,更是因為其著作中思想眾多又交錯縱橫,年輕人難于準確把握卻很容易誤入歧途。
馬克思《資本論》研讀感悟優(yōu)秀范文10篇相關文章:
★ 有關讀書演講稿
馬克思《資本論》研讀感悟優(yōu)秀范文10篇(3)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馬克思《資本論》讀后感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