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10篇
《道德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道德經(jīng)》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道德經(jīng)》讀后感范文一
《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千百年來,從東方走到了西方,魯迅先生更是高度評價說:“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讀《老子》,只覺意蘊深遠,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個無欲無求的世界,下面便是我讀完《道德經(jīng)》后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書,分為道、德兩篇,雖只五千余字,卻系統(tǒng)闡述了以“道”為核心范疇的思想體系,形成了極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色。初讀前,我對其還僅停留在“無為而治,消極避世”的印象上,直至認真品讀后,才深覺這更是一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境界,收益匪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的確,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樣,水滋潤萬物而不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千百年來中華兒女正是深受其影響,以這樣的從容姿態(tài)、包容性品格、和諧相處的深厚情懷,共同推進社會文明的互補互融,為建構(gòu)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痹谏罨蚬ぷ髦校私馑说娜耸怯兄腔鄣?,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別人是有力量的,而戰(zhàn)勝自己才叫強大。知足常樂,有積極行動力的人能更加長久。確實,一直以來我們總對別人要求太多,卻忽略了對自我的反省與審視。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我,才能取長補短,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薄暗溃o為而無不為”,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辯證觀點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萬事萬物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這也是我們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則。無為思想并不是說消極無所作為,而是教人遵道而行,不妄為,不好大喜功,那樣便會有更大的作為,聯(lián)系當(dāng)前我們所倡導(dǎo)的和諧社會,一定程度上正是吸收借鑒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對于弘揚民族精神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也在進步,人的追求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對于理想的選擇也是各有異同。在日復(fù)一日的繁忙工作之中,我們是否有過思考:我們?nèi)松膬r值在哪里,我們的“幸福感”又到底有多高。通過讀《老子》,領(lǐng)略老子的自然之道,感悟先賢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學(xué)習(xí)其通達自然的人生觀,我想我們便能夠在喧囂的塵世中不至于迷失自己,更加明白所謂的順境逆境都是心境,得意失意都是心意。也正如老子所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是生態(tài)智慧,也是發(fā)展智慧,更是指引著我們在新的時代邁上新的臺階,更好地建設(shè)“強富美高”新江蘇。
《道德經(jīng)》讀后感范文二
對于那些有大智慧的中國古代先賢,我一向非常敬佩。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有的時候會感覺身處現(xiàn)代化科技都市的我們,在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上還遠遠不如生存條件極其落后的古人。
一個人只有內(nèi)心充實,精神才愉快,生活才和諧。怎樣才能充實呢?人的志向就是一個杯子,他用追求到的東西,比如知識、智慧、品德、成就等東西來填充這個杯子。少了不行,但是也不宜太滿,好比倒茶,有個六七分就好。如果太滿,一個人會因為擁有了太多失去了追求,生活就會變成一潭死水;太淺了也不好,杯子很大,里面的東西寥寥無幾,那么你的生活和精神都會很貧乏,這叫做眼高手低。
有智慧的人,總是看到別人的長處,反省自己的不足,養(yǎng)成一種謙虛的心態(tài)。人們覺得自己了不起,是因為眼睛只放在自己的身上,看不到別人的高明之處。登泰山之高雖是“小天下”,但是如果之后又登上珠穆朗瑪峰,那泰山的高度與之相比又是小巫見大巫了。
即使真的比別人強,也不必時時顯擺你的過人之處,氣勢太盛容易顯得咄咄逼人,這樣并不利于與他人和諧相處。鋒芒畢露并不是壞事,但是與人交往的時候,懂得“藏拙”,多展露一點你和別人的相同之處,別人會從心底認同你、接納你,從而更容易和別人融洽相處。在別人面前顯示太多的不同,就會讓人覺得格格不入,認為你跟他不是同一路人,并且疏遠你,這對你的人際關(guān)系不利。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具備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才會成為別人信服和倚重的人。但是,用語言證明自己的價值,不如付諸行動。一公斤事實勝于一噸自我表白,只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果,我們有無價值,價值有多大,別人一目了然,又何須說得太多?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會整天無聊的強調(diào)自己做到了什么,他們會默默的拿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
老子以“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無為”為修道之本。靜心,才不會因為名利得失、進退去留而困擾;靜心,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傊?,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達到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fēng)。
每個人都應(yīng)該遵循“道”的規(guī)律行事。人類有無窮無盡的欲望,人生在世人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我們可以恰當(dāng)?shù)臐M足自己的欲望,但不能肆意妄為,你喜歡錢,可以去爭取可以去追求,但是不能盲目窮盡一切不合理手段肆意妄為?,F(xiàn)在的現(xiàn)象那么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dāng)今社會對于物質(zhì)的狂熱追求。還有許多大學(xué)生,為了無關(guān)緊要的虛榮心,不惜背上高額貸款也要購買奢侈品,這些都是病態(tài)的行為。在這個物欲日益膨脹的時代,我們更應(yīng)該守住自己的本心,戒驕戒躁,這樣才能保有清凈,留住內(nèi)心的那份安寧。
《道德經(jīng)》讀后感范文三
很多人認為,我這種年紀不適合讀這本書,其實不然,道德經(jīng)的閱讀對象可以是任何年齡段。而根據(jù)自己的閱歷與人生經(jīng)歷,會有不同的感悟。因其有一種深邃的、獨特的哲學(xué)視角,于是,我被深深吸引……
《道德經(jīng)》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雖然字數(shù)不多,卻是章章錦繡,字字珠璣??芍^曠世奇書。個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讓很多人望"道"興嘆。這也不奇,畢竟此書森羅萬象,其中涵蓋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辯證方法,包括治國之道、處世哲學(xué)、人性修養(yǎng)、軍事哲學(xué)、養(yǎng)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許多人都曾給《道德經(jīng)》寫過書評,還有人曾為其寫書。例如魯迅,他曾說:"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再比如說日本的魯川芳郎,他認為此書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給世俗世界壓迫下疲憊的人們一種神奇的力量。的確,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就象一棵枯萎的秧苗,渴望汲榷道德經(jīng)》中的精華。畢竟,人性的虛榮與欲望充斥其中。而我們沒有足夠的定力去靜心、凈心。少私寡欲。所以,我們要學(xué)"道".
如果我問你什么是"道",你可能會講出一大堆東西,別人聽得云里霧里,甚至連你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講什么。似乎沒有人能給道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解釋。老子在第一章開頭就做了詮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說,道要是能說出來,就不是普通的道了。我們難以理解道,所以追求的人不多,而成道者更少。基于此,我們所熟知的成道者大抵是那些看破紅塵,頓入空門的高僧道佬。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這本書的意義就太淺了。當(dāng)在我緊蹙雙眉而對"道"一頭霧水時。第八章的"上善若水"提醒了我,老子認為"道"就好比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虛懷若谷,包容天地,以無欲普濟生靈,借虛懷渡盡群生。道,就像水一樣,無聲無息無為而養(yǎng)萬物,水就是道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但它所承載的道,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那么,我們該怎么理解"道"呢?
"道",似乎很難解釋,我們經(jīng)常用"道",卻不知其意。在科學(xué)中,我們不知道一個人為什么會有壽命,于是給了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因為有時間。而這本書中僅用一"道"字就深刻的詮釋了人的一生,雖簡卻精。同樣,在已知科學(xué)中我們知道質(zhì)子中還有夸克,而夸克中還會有東西,甚至還有!我們不得而知,于是又以道喻之。對于人們難以解釋的事物或事情,這本書中都給出了簡潔卻確切的答案--道。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自然"是什么意思?"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當(dāng)然如此。所以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誰,那么道就是宇宙的本原及它的規(guī)律。
道養(yǎng)育了萬物,以地球為例,道讓萬物各廝各職,演化出一套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死而又生,生而又死。不使其中任何一員太興或太衰。植物腐后可成為天然養(yǎng)料,為下一片長在這里的植物以充足的養(yǎng)分,食草動物憑借這些植物填飽肚子,鳥類和食肉動物又以這些東西充饑,這些動物死后,又為新的植物創(chuàng)造養(yǎng)料!萬事萬物都從它的根本出發(fā),那么一切事物也就簡單而明朗了。"道"之大,可大到宇宙形成,"道"之小,可小到電子運轉(zhuǎn)。星球的公轉(zhuǎn)自轉(zhuǎn),周期一定,循環(huán)往復(fù),從不間斷,是規(guī)律!電子的有序排部,是規(guī)律!可能這樣會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被接受。但是,這只是我的一種解讀,而我對道的理解也只能說是淺顯的。道就像數(shù)學(xué)中sinα的函數(shù)圖象一樣,函數(shù)兩邊永遠沒有盡頭,且周而復(fù)始,而我們只能不停的探索……去尋找道的真諦。
有人也許會認為我們?nèi)祟愂莻€例外,因為我們有高超的智慧,發(fā)達的科技。既然人類有這么發(fā)達的科技,為什么"生物圈二號"的實驗還是失敗呢?原因很簡單,人類永遠不可能超越自然,超越道!如果我們一再違背道的規(guī)律,反其道而行,那么我們必將受到道的懲罰。難道你沒有看到人類一意孤行的后果嗎?頻繁的地震現(xiàn)象以前從未有過,氣候異常也愈演愈烈……人類還以自己比其他動物略大的頭腦與"道"比高,卻不知"道"的智慧是你難以琢磨的,它滲透在每一件事物中,而這些事物又被道所包含,誠可以說是"眾妙之門".
至此,我們應(yīng)該懂得按照道的規(guī)律行事。人類有無窮無盡的欲望,但是我們只能適當(dāng)?shù)蒯尫庞?,不能恣意妄為。其實也就是道家所謂的"無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也就是不違背道的規(guī)則而胡亂作為。有些人被欲望沖昏頭腦,胡作非為。例如重慶的文強,本是一位維護人民利益的好官,但卻經(jīng)不起金錢的誘惑,一發(fā)不可收拾,于是名聲掃地,在獄中度完此生。而處在青春期的我們,有時為了虛榮互相攀比,穿名牌衣服,戴貴重的珠寶。其實,他們都不懂:真正美的東西是不需要任何裝飾的。更明確來說,他們不懂"道".貪欲過度只會讓你墮入苦海,商紂王后宮佳麗無數(shù),還要征集民間美女,吃肉喝酒便罷,非要設(shè)酒池肉林,以供消遣,百姓難以忍受,遂有武王伐紂,商王朝也被推翻,于是后人稱紂王為無道昏君。虛榮心也常常害人不淺,《項鏈》中的女主角因為虛榮,白白耗費了十幾年青春。道讓萬物繁衍生息,而無欲無私,順其自然無為之道,利萬物而不求回報。我們這個被金錢與欲望所充斥的社會中,缺少的就是少私寡欲的優(yōu)良品質(zhì),火熱的欲望讓我們難以靜心、凈心。道無窮無盡的智慧告訴我們要"至虛極,守靜篤",方能活得自在。
不要讓欲望與虛榮控制自己,要理性的對待外在的世界和自己的內(nèi)心,不要背離道的規(guī)律。只有這樣,我們就可以"無所不為",什么都可以做,只要遵循道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
《道德經(jīng)》不愧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其中妙理,還得是你親自去讀才可,每個人讀"道",都可得不同之"道".
《道德經(jīng)》讀后感范文四
“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每每讀到這里,我的心中總會涌起一種復(fù)雜的情感。慶幸?惋惜?我不得而知。
千里之行
小學(xué)的第一堂課,老師問道:“你長大了想當(dāng)什么?”
在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爺爺也問我:“今天是你上學(xué)的第一天,你想好以后要做什么了嗎?”
白衣天使、杏壇園丁、辛勤科者……一個個自豪的身影在我腦海中轉(zhuǎn)換,讓我時常改變想法。而要實現(xiàn)這種.種想法,對于當(dāng)時的我來說,又顯得過于遙遠。我想不出答案。
每個孩子大概都會在童年夢想著自己長大后成為這樣那樣的“家”,然而,當(dāng)這些孩子長大之后,又有多少人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愿望呢?
少之又少。
見我沉默了一路,爺爺慈祥地笑了。“你看那要旅行千里的人,哪一個不是從腳下第一步的跨出開始?人的一生,不就像這千里之行,看似漫長,總也要從邁出第一步開始。無論你想要長大后做什么,都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從現(xiàn)在開始,打好基礎(chǔ)。”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
我懵懂地點點頭。爺爺?shù)脑挘Z重心長。
持執(zhí)盈滿
常憶兒時夏夜,天氣炎熱,又被蚊蟲叮咬,睡不著覺時,便纏著正在書桌前看書的爸爸,要他給我講個童話故事才肯入睡。
那天,爸爸放下那本薄薄的卻被看了許久的《老子》,起身到我的床前開始講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阿拉伯的一個山洞里埋著一大堆被封印起來的寶藏。有一個人聽說了這件事,便決定要找到寶藏,并將所有寶藏據(jù)為己有。他長途跋涉,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藏寶的山洞。在山洞里,這個人找到了一個寶瓶。寶瓶上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打開瓶蓋,里面就會冒出金沙。請在取到足量金沙后把蓋子蓋上?!?/p>
“尋寶人欣喜若狂,打開了瓶蓋,果然是寶物。一開蓋,金沙就像禮花炮一樣飛射出來,黃金閃亮,就像是在做夢一樣。”
“‘我要發(fā)大財啦!’這個人手忙腳亂,用袋子裝,用帽子接,用衣服兜,用雙手捧,甚至鞋襪里也盛滿了金子。寶瓶里的金沙像涌泉噴涌而出,越噴越多。漸漸地這人沒東西裝了,金沙從他手上溢出……溢出……溢出,但他還是一動不動地,跪在地上捧著手接。他太過高興,過于瘋狂,過于癡迷,只顧著欣賞金沙狂涌的美景,想象著獨占所有財物的情景,而忘了瓶上的告誡:‘請在取到所有金沙后把蓋子蓋上。’最后,他被埋葬在厚厚的金子堆里。”
“孩子,你要知道,當(dāng)你擁有了不能再多的東西時,不如適時的停止擁有。如果仍然不知滿足,放縱自己的欲望,無休無止地追求那些對于你來說過多的東西,那么你最終會受到私欲的毒害?!?/p>
我伴著父親的輕語朦朧入夢,夏夜的風(fēng)輕輕撫過那本還未合攏的書扉,月光淡淡,映在“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這句話上,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未曾適可而止的悲劇故事。
寵辱得失
中學(xué)時代,我的成績十分優(yōu)異,曾是班上公認的“學(xué)霸”之一。考試名列前茅,老師對我青睞有加,同學(xué)們也十分樂意與我交朋友。漸漸地,我有了一種優(yōu)越感,這種優(yōu)越感到后來便發(fā)展成驕矜之情。一次月考,分數(shù)不盡人意,我擔(dān)心會失去人前人后的顏面,立志下次的期中考試一定要翻身。在中期考試中,我卻更加慌亂,不但沒有翻身,反而退步。中期家長會開完,看見媽媽走出教室,我趕緊躲得遠遠的,以免被瞧見又招來一頓訓(xùn)斥。家長們都散盡,同學(xué)們陸續(xù)回教室,我才坐到座位上。
我的座位,一張紙,分外熟悉的筆跡。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p>
我盯著這張紙,反省良久。
古人詩云:“世事如庭前花,花開也有花落,又如天邊云,云舒也有云卷?!比羰敲鎸Φ檬?,斤斤計較,瞻前顧后,猶豫不決,那么再拿手的事恐怕也做不好,若是有著“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心境,心態(tài)平靜,淡泊自然,有些事反倒水到渠成。不患不得,亦不患得而復(fù)失,這是一種自然、曠達、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
我·《道德經(jīng)》·家
年年歲歲,我在父親的慈愛,母親的溫柔下長大,家中那本承載者厚厚情意的薄薄典籍,早已發(fā)黃褪色,但當(dāng)我再次翻開它,一行行文字便立即化為家中長輩從前的諄諄教誨,幕幕鮮活,恍如昨日,從未褪色。書頁翻動,纖塵輕舞,書香撲面,我在這充滿書香的家中長大,伴著書香,向天際遠航。
《道德經(jīng)》讀后感范文五
感悟《道德經(jīng)》已有些時間了,自己的感悟,一段時間過后總有所不同,在這個過程里,有看到不同人的感悟,當(dāng)然也有與不同的人進行討論交流,講實在,這是一段充實的時光,很有感觸,每一個人對于《道德經(jīng)》的感悟都是不一樣的,正如西方有位哲學(xué)家說過的一樣:“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句話的意思是事物總是不斷變化,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完全相同,事實上“變化”才是事物的共同特點,所以我們也應(yīng)這樣理解:每一個人對于《道德經(jīng)》的感悟是不會完全相同。
明白這樣后,如果看到一些人總是號稱天下第一或者什么的,那你亦要認可:林子這么大,什么樣的鳥沒有呢?當(dāng)然你也不要認為自己的才是對的,這樣的情況就象佛家的一個故事講的那樣:幾個瞎子去摸大象,有人說大象象一條木柱,有人說大象象一把扇子,還有人說大象象一把尖錐。
對一頭大象的形容,幾個瞎子的看法都不同,這樣的情況就象是我們對《道德經(jīng)》的感悟一樣,現(xiàn)在想來,我自己也是這樣的瞎子,所以這么多年對于《道德經(jīng)》的研究與感悟,沒有什么可以自我稱耀的,除了一點,那就是我,自己戰(zhàn)勝了自己的某些觀念與做法,一直以來,還是有所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