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的寫景作文:秋天感懷
優(yōu)秀的寫景作文:秋天感懷
天涼了。
還記得去年在地大讀書準備考研的日子,讀累了煩了就找一個僻靜的地方偷懶,讀郁達夫的散文。達夫先生的散文俏麗,內涵深深的哀傷,自從讀了他的《故都的秋》,再讀其他,也覺得有一種沉湎而不膩俗的哀傷在其中,一讀再讀,喜不自勝。那時我便愛上了秋,愛秋葉紛紛落下,裹滿泥土地死去;愛秋風涼意醉人,侵皮不徹骨恰到好處的涼,讓人敬畏卻不夸張。再要說來,就是那個秋天是我愁眉最多的一個秋,卻也是最喜悅的,近乎狂喜的一個秋。不單單是愛著了一個人,即便那人不再愛我,我的愛也被深深掩埋;而是對秋天的感知,讓我的心意頗為順洽,全都是不經意間就得到的歡喜,情不自禁地要感謝上帝。四季之中,我賞秋最多,秋夜最濃,秋也醉人,無一處不是我的愛好,就像秋天的存在是為了我的心境而特意打造的,或者是秋造就了我,讓我和她心意相和。兩種說辭都很浪漫,碰上朋友可以吹一番牛。不過,秋天是不喜團聚的。我雖不知是古代的誰確定了八月十五要一家人團聚,但我的直覺告訴我,秋的本意不是如此,其本意應該是零落的、破碎的、消亡的,只是古時候的冬天不比現(xiàn)在,凍死人也是有的,所以才會在寒冬來臨之前,在秋天聚到一起,因為人也是動物,符合零落的本意,只是那時的人很聰明,聚在一起不容易被寒冷奪去性命,貪生怕死,是人類一開始就有的。求生的本能傳了下來,每年秋天因為怕死而產生的習慣性聚會,被訛傳成了團圓的意思,不得不說,人類的浪漫中,特有的一種厚臉皮精神,倒是藏得異常深,竟騙過了自己和歷史上所有存在過的人。至少我還沒有找到和我想法一致的前人或同時代同命運者,等尋著了,再收回我的厚臉皮精神,乖乖道歉,也不遲。
我自以為找到了秋的真相,自以為很了解秋天,卻也不能不被她的涼意碰到傷到。漫步在秋天的傍晚,會感覺到風的溫度在悄然變化,不消一個星期,就戰(zhàn)戰(zhàn)抖抖地換上秋衣,隨之而來的便是寒冷的冬季了。秋天的悲傷夾在狂熱的夏和冷峻的冬之間,正如溫順的春天在冷峻的冬和狂熱的夏之間,兩極必有此消彼長的時候,更靠近喜悅的,怕就是深深的哀傷了。所以,同情難過到極點撕心裂肺的人,不如同情狂喜到頭,理智昏聵的人,一個在春天的門口,馬上就會綻放綠葉紅花,而另一邊正在凋零,像極了人類年齡的興衰。有時候,不到歲數(shù),傷不了秋,年輕人的哀秋總是被認為可笑、輕率,想想一個正當好年華的人兒說些要死的話,確實惹人憐愛,有些心酸,但終會不屑地走開,背里還要說他矯情;但是如果一個有些閱歷或年紀大些的人哀秋,或多或少會有點道理,至少不落人笑話,就當是他個人的感慨,有一種滄桑的感覺,這樣的生命才算是活過的。若究其淵源,還是有點像人的,年輕人的哀秋和中年人的哀秋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對比起來,年輕人可能不顯得有分量,即便有一些好言好語,也是抄來的,因為必須帶點生命,說話作文才顯厚重嚴肅,才會有深度,致使這種關于年輕人和中年人的笑話得不到解釋原因的機會,中年人是不允許的。
單看一件事情的發(fā)展,無不是如此,除卻藝術,大部分所存在的事物皆符合四季的輪回交替變換,情感亦是如此,逃不脫的。有人覺得會再一輪四季,再一次生命,想得美,只不過有的人在春天也看到繁花落落,枯枝萎靡;而有人在冬天也覺梅香撲鼻,白雪盈盈,可人可意。就如同我,在每時每刻都尋找秋的意味,好像秋無時無刻不在我身邊,總覺得要搭配一點淡淡的悲傷才能活得下去。由此看來,年輕人的哀秋不應該哀年齡的秋,而應該注意自己身邊的秋。我的笑容里常常夾雜著一絲悲傷,它會讓我的笑不過分,不刻意,不傷人。無論令我發(fā)笑的原因是什么,我總是去尋找一個使我悲傷的理由,我稱之為悲觀主義者的強迫癥。這就不能細說了,我沒那個時間和精力,而且也沒人會看。我的秋來了,與我的心境是如此的契合,既不過分沉重,也不輕佻,能夠在這悲傷的涼意中自覺自省,自我愛惜,自我拋棄,愛她是好的,不愛她也是好的。這涼意只存在于秋夜的一個瞬間,我苦苦尋覓。
多想見一見,一起吃晚餐!
(文章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