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水為話題的作文700字
以山水為話題的作文700字
高大的青山,倒映在水中,構成了一幅“碧水應青山”的絕妙山水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山水的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陽山山水
有人喜歡杭州的西湖,有人喜歡桂林的山水,有人喜歡西藏的草原,有人喜歡塞北的雪景,我卻喜歡蘊藏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麗怡人的陽山山水。
先說賢令山吧,很多人來到陽山都會去賢令山觀賞景色,但很少人知道“賢令山”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這跟唐代著名詩人韓愈有著密切的聯系。據說當年韓愈被貶陽山就任縣令,當時的陽山很窮,韓愈帶領陽山人民開發(fā)了陽山,建設了陽山,改變了陽山,使陽山慢慢的從原始的愚頑走向開化和文明。陽山人民為了紀念韓愈,就把他稱為賢令,把這座山稱為“賢令山”。賢令山蘊涵的歷史文化,還不止這些。如今,賢令山頂還安葬著無數革命時期為陽山的解放而犧牲生命的英雄。游客來到這里的英雄紀念碑前,都會肅然起敬。我喜歡賢令山,就因為它象一本巨大的歷史書,蘊藏著陽山悠久的歷史文化。
再說連江河吧。站在賢令山上,居高臨下,俯視整個縣城,只見一條小河,像巨龍似的臥在縣城中,雄偉壯觀,這就是連江河。
連江河是陽山人民生命的源泉,不僅提供日常的生產、生活用水,而且是南北水上交通的大動脈。連江,就象溫柔無私的母親,用自己甘甜的乳汁養(yǎng)育著世世代代的陽山人民!
來到連江河前,看到的又別有一番景象。
一艘艘小船在江上日夜來回穿梭,有漁船、運輸船、游船等,甚至還有“江上之家水上食肆呢。好一派繁忙的景象。此時此景的連江,就是陽山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一幅畫卷。
兩岸青山,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連江河就象三歲孩童,充滿了勃勃生機。
春天,春雨象羊毛、象細絲,裹在飄渺的薄霧中,柔柔的飄落在河面上,似幻似真,連江河又象一幅煙雨水墨畫。
夏天,連江河又是天然的泳池和樂園,小朋友們在大人的帶領下,紛紛來到這里游泳,戲水,也有的抓魚、釣魚,樂不可支,流連忘返。這里留下了多少陽山人快樂的童年時光!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卻要說,在我的心里,陽山山水也甲天下。
山水之間
這個暑假,我去了北京的著名景點——龍慶峽,那里可謂山水之間。
很早以前,便對龍慶峽有所耳聞,因為龍慶峽有“小三峽勝似三峽,山比三峽險;小漓江賽過漓江,水比漓江清”的美譽,此去拜訪見得其景,不得由衷贊嘆。
初入大門,便見識到了陡峭的石山,碧綠的流水。為了更好的參觀,還要向里走,走著走著,便會看見一個張牙舞爪的大龍盤旋交錯在山巔與大地上,仿佛是天國的使者,這便是號稱“亞洲第一”的龍形電梯。
倘若想要看到真正的龍慶峽,需要坐船,畢竟它坐落在山水之間嘛。
第一奇景是鎮(zhèn)山如來,它因半山腰間有一塊突出險峻的巨石,它巍然屹立,酷似如來佛的側面頭像,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所以得名“鎮(zhèn)山如來”。都說它可以保佑平安。其次是鳳冠島,這座小山峰它三面環(huán)水,一面依山,以半島的形式展現在我們眼前,正因為它背靠群峰,構圖極為灑脫,所以被稱為“龍慶峽的標志”。鳳冠島水面的寬度是50米,水深大約35米,您登船的碼頭大壩的位置是最深處,水深達到60米。抬頭一看便是鐘山,鐘山山體高勁雄偉,從各個角度看都象扣在水里的一口大鐘,故得名“鐘山”,江澤民總書記題字就刻在正中央,這里不僅江澤民總書記來過,胡錦濤、江澤民、李鵬、吳邦國、賈慶林、萬里、王岐山、劉淇、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等二十余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多位外國元首都來此參觀過。之后還有神筆峰歡迎,它因像一只毛筆倒插入水中而得名。在山上,還有神仙院、玉皇頂、棋盤石、魔王樹、百花洞、天池、金剛寺以及附近的蕭太后宮等著名景觀。其中,百花洞最為讓難忘,至于具體有什么,還是請您親自去看吧!
龍慶峽的山,瘦骨嶙峋,巍然聳立;龍慶峽的水,清澈見底,碧波蕩漾。
我愛這龍慶峽,我愛這山水之間的龍慶峽!
山水之間
前年夏天,我前去桂林旅游,一覽了天下一絕的山水景色,一路風景。
眼前,一座高山,山腳下,是一條潺潺的小溪,相依相伴,形同父子,互相依偎著,山用他的高聳為溪流保駕護航,盡管山體滿眼滄桑,但還是毫不動搖。
我若有所思。
突然,手機響了,電話那頭居然傳來父親的聲音,無微不至關懷的言語令我有些驚訝,但始終認為那是因為時間間隔太長了,父親自然會打來電話。
終于,去年暑假,我去美國游學,有天因為手機忘了充電,就一直關機,再打開時,便接到了父親的電話,電話那頭是充滿磁性的熟悉的聲音,但毫無責備之意,問了好幾句才肯放下心來。
猛地回憶起父親,印象中,他未曾展露過如此柔情的一面,我平時更多地認為他并不關心我,殊不知,他把這一切都融在了這掌心化雪的愛意中,靜靜地、默默地、淡淡地一直到他認為是最重要的時刻。只是,在我發(fā)現它時,我已經長成了父親一般高。
我和他終于能相互理解,他不是不關心我,只是他情感流露的習慣,我把他的靜默當成冷漠,把他用心給我的空間當成了距離。
思緒折回眼前的山水間,這山水又何嘗不是如此?雖然山從未表達他所承擔的風險和滿滿的無私,但這種無私伴隨著每一滴雨滴,流入溪流中。
即使有一天,這座山轟然倒地,溪流也能明白這座山為他所做的一切,我想,它也會連綿不斷涌入海中,那里有山的期待,還有大海的懷抱。
所謂父子,是難以相互理解有形影不離得人。我想,我和父親是不同的,但只要能感應他所給予的,一切便足矣。
時至今日,雖然我仍不能以全身心接受他的給予,但至少我能感受這座山的無言背后的情懷。我想,父子之間就如山水之間,只有山的無私和水的環(huán)繞才能夠構成最和諧的一景,不必過多言語,便讓人陶醉。
我想象有那么一天,能和他相依相偎,斜倚在山水間,正如我們冥冥中曾約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