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滿分: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
時間:
若木1由 分享
在博物館的書法展覽中,我被那些極具氣韻的展品震住了,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間一幅作品映入眼簾,它單個字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卻別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鄭燮的字。”一個沉沉的聲音。我轉(zhuǎn)過頭去,是一個笑瞇瞇的老爺爺。
我禁不住感嘆道:“這字太美了,雖然不似柳體歐體的正統(tǒng),但不妨礙它獨特而一體的美,真不愧為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之作。”
老人笑了起來:“這就是中國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單是從一副小小的書法便可看出。每一個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觀,但將其融為一體,卻具有極強的包涵一切,蘊藏萬物的能量。”
“這是一種具體意義上的大同,即容納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說道,“這種和不是強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點點頭,指著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橋的字,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中華智慧又何嘗不是如此。它從沒有具體的范式,沒有統(tǒng)一的索求,古人將他們的智慧,放開于我們面前,任由我們一窺其所有,將各種文化,各種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終臻于一種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傳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擁有其特殊的韻味,即使如板橋這般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脫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從倉頡造字就賦予了這種能量吧。”
我思索著,說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個人應(yīng)該也是如此吧。只有獲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將個性極強的字,幻化為一體。和而不同,就意味著存在不同,不,必須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剛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狹小的空間內(nèi),看不到一切,也沒有氣度感受這一切。”
“所以有人說鄭燮的書法是不可無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個唯一,便是那個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農(nóng)、八大山人、張旭,狂放與收斂并存,剛健與陰柔并存,看似如此個性鮮明,但他們同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個腳印,一脈相承。中國文化以其獨有的氣度包容著這些匠心獨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從沒如此認真地思考過這樣一幅字畫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華智慧從來不是什么虛幻的東西,它早已滲入每一個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與白的交替之中。當回過神時,轉(zhuǎn)頭再尋,老人已不見蹤影。
[點評]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傳統(tǒng)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體要求上只有四個字:“詩歌除外。”所以,也不排除議論文之外的其他文體,例如此文這樣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優(yōu)點相當明顯。首先,題目不同凡響:“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其次,“我”與“老人”的對話形式很好地對應(yīng)了當今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對話。再者,將鄭板橋的書法藝術(shù)提升到“各種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終臻于一種和的境界”的高度。讀罷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緊張的考試狀態(tài)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態(tài)與馳騁的想像力。
“那是鄭燮的字。”一個沉沉的聲音。我轉(zhuǎn)過頭去,是一個笑瞇瞇的老爺爺。
我禁不住感嘆道:“這字太美了,雖然不似柳體歐體的正統(tǒng),但不妨礙它獨特而一體的美,真不愧為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之作。”
老人笑了起來:“這就是中國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單是從一副小小的書法便可看出。每一個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觀,但將其融為一體,卻具有極強的包涵一切,蘊藏萬物的能量。”
“這是一種具體意義上的大同,即容納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說道,“這種和不是強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點點頭,指著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橋的字,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中華智慧又何嘗不是如此。它從沒有具體的范式,沒有統(tǒng)一的索求,古人將他們的智慧,放開于我們面前,任由我們一窺其所有,將各種文化,各種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終臻于一種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傳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擁有其特殊的韻味,即使如板橋這般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脫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從倉頡造字就賦予了這種能量吧。”
我思索著,說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個人應(yīng)該也是如此吧。只有獲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將個性極強的字,幻化為一體。和而不同,就意味著存在不同,不,必須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剛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狹小的空間內(nèi),看不到一切,也沒有氣度感受這一切。”
“所以有人說鄭燮的書法是不可無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個唯一,便是那個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農(nóng)、八大山人、張旭,狂放與收斂并存,剛健與陰柔并存,看似如此個性鮮明,但他們同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個腳印,一脈相承。中國文化以其獨有的氣度包容著這些匠心獨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從沒如此認真地思考過這樣一幅字畫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華智慧從來不是什么虛幻的東西,它早已滲入每一個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與白的交替之中。當回過神時,轉(zhuǎn)頭再尋,老人已不見蹤影。
[點評]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傳統(tǒng)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體要求上只有四個字:“詩歌除外。”所以,也不排除議論文之外的其他文體,例如此文這樣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優(yōu)點相當明顯。首先,題目不同凡響:“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其次,“我”與“老人”的對話形式很好地對應(yīng)了當今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對話。再者,將鄭板橋的書法藝術(shù)提升到“各種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終臻于一種和的境界”的高度。讀罷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緊張的考試狀態(tài)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態(tài)與馳騁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