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象山區(qū)自駕游景點攻略
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廣西象山區(qū)自駕游的景點攻略,歡迎大家閱讀!
象山旅游景點:
桂林象山區(qū)千峰環(huán)立,一水抱城,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使桂林享譽天下,古撲執(zhí)著的象鼻山更是巧奪天工、令世人贊嘆。以象鼻山而得名的象山區(qū)是桂林市最大的城區(qū),位于城市南部,轄二塘鄉(xiāng)及象山、南門、平山等3個街道辦事處,兩個經濟管理委員會,共44個居民委員會,13個行政村。總面積87.6平方公里,人口19.7萬。轄區(qū)內自然風光秀麗、文物古跡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美麗的漓江繞區(qū)而過,聞名遐邇。
象山
象鼻山地處于市內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園內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相輝映,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園內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相輝映,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宏峰寺及寺內的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 附近還有隋唐開元寺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緊靠江邊,漓水流貫其間,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飲水漓江,景致極佳,唐宋以來即為游覽勝地。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形象地描繪了這一景致。
冠巖
冠巖位于距桂林市29公里的漓江中段,一個具有千年人文歷史的地下溶洞,前因洞內泉水甘洌而名"甘巖",后因其山外形如朝冠而更名"冠巖"。早在公元1637年,徐霞客就慕名前來,成為冠巖第一個探洞名人,其在《徐霞客游記》中詳細記載了冠巖,"冠巖"之名便因他而得。桂林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地方志《桂林風土記》也對冠巖作了記載,可見冠巖是桂林諸巖中最早出名的觀賞巖洞之一。
從草坪便可乘坐觀光滑車穿過一片鄉(xiāng)土景色的田野,便可直抵冠巖洞內。或步行到半山的青云梯乘觀光電梯直入洞內,走過一段景觀奇異的洞穴,來到地下曲橋,可以在此憑欄聽濤。來到洞內深潭瀑布,這里水聲轟然,巨大的水幕斜鋪而下,直落深潭。走過瀑布,曲橋后面,便到了地下河碼頭,游客可在此乘上輕舟,沿著幽暗的地下河往那未知的前方而去,只憑手中的一盞小燈照看那千百怪的地下河巖。
堯山
堯山位于桂林市東北,距市區(qū)約8公里。堯山景區(qū)主峰海拔909.3米,相對高度760米,是桂林市最高的山峰。堯山西坡海拔450米處,秦時建堯廟,堯山之名由此而來。在海拔600---700米處,原建有白鹿庵,為唐白鹿禪師故居,亦稱玉皇閣。海拔200米處,明建祝圣庵,茅坪庵。堯山腳下,有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堯山岡巒起伏,氣勢磅礴,植被豐茂,杜鵑遍野。冬季山頂時有積雪,明亞震直《堯山冬雪》詩云:
“朔風從東來,吹落遙空雪,灑向堯山頂,相看最奇絕。”
堯山以變幻莫測,絢麗多彩的四時景致而聞名。春天,溫柔山遍野的杜鵑花將一座層巒疊嶂的大山打扮得姹紫嫣紅;夏天,滿山松竹、陣陣碧濤、山川競秀、郁郁蔥蔥;秋天,楓紅柏紫、野菊遍野,金黃碧綠;秋天,雪花紛揚、白雪皚皚、冰花玉樹,別有一番情趣,站在山頂極目四望,山前水田如鏡,村舍如在畫中,千峰環(huán)野,一水穿城的景色必會使您心中生出“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堯山是全國著名古跡名勝。
徐悲鴻故居
徐悲鴻故居 位于陽朔縣前街的縣政府門前,這里曾是李宗仁先生在徐悲鴻先生于1935年到1938年避居廣西時所贈送的房屋。故居的外圍是白粉墻、小青瓦,還有略帶土黃顏色的檐口,其門樓下面懸有吳作人先生手書的“徐悲鴻故居陳列館”之牌匾,牌匾的一邊還鑲嵌著“徐悲鴻故居”之大理石碑刻。步入故居之內庭,但見一株10多米高,兩抱圍粗、濃蔭若蓋、花香醉人的玉蘭樹。這株玉蘭樹可以說是徐悲鴻故居的一大特色了。故居陳列館為單層三開間磚木結構建筑,其風檐為褐紅色。陳列館里主要展示了徐悲鴻先生在此生活的實情實景,同時又有反映徐悲鴻先生一生經歷的圖片等等。徐悲鴻大師與美麗的漓江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把陽朔當作安身立命之所,其著名的“漓江春雨”圖,就是在陽朔的“潘莊”畫成的。1937年,徐悲鴻乘小舟從桂林到陽朔,為美麗的漓江風光所陶醉。他在《南游雜感》中寫道:“世間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陽朔乎!……江水盈盈之,照人如鏡,縈回繚繞,平流細瀉,有同吐絲。山光蕩漾,明媚如畫,真乃人間仙鏡也!”
留公三潭
留公三潭從福利鎮(zhèn)順勢而下,就可以到達留公村。這里山環(huán)水繞,風景秀美。在村邊有三個直徑各約十來米的深潭,聚集成品字形,這就是著名的留公三潭。這三個潭相距很近,但水色卻截然不同,四季不變,一潭混濁,一潭碧綠,還有一潭青中帶黃。游人觀后都要問個為什么,而驚嘆大自然的神奇。
月嶺古民居
嶺古民居:神秘的大觀園月嶺村座落在灌陽縣文市鎮(zhèn)東北兩公里處,迄今已有七百余年歷史。全村皆系唐姓,一脈相傳已28代。居有470戶,1541人,祖籍地為湖南零陵,宋末明初因兵災遷入灌陽。月嶺民居建筑排列井然有序,全村原為6個大院組成,院各為“翠德堂”、“宏遠堂”、“繼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錫暇堂”。6個大院均用青色磚瓦建成,工匠們各施巧技,石刻、木雕、壁繪各呈異彩。每個大院均有水井、石磨、糧倉、魚塘、花園等生活設施,村內通道全部用青石板鋪就。
月嶺村文物石跡甚多,如文昌閣、節(jié)孝坊、凌云塔、催官塔、將軍廟、孔林墓、石炮樓、百歲亭、步月亭等。尤其是節(jié)孝坊造型精美,氣勢非凡。為防兵亂匪盜,月嶺村防御體系非常嚴密,村頭有炮樓、村周圍有城墻,村中有碉堡。該村還是紅棗、石榴生產基地,以量多質優(yōu)蜚聲縣內外。月嶺村人才輩出,科舉時代考取進士12人,舉人23人。月嶺村是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審美價值與研究考古價值。
西郎山
在西郎山山腰處有一塊高約十米的巨石,好像一個男子向西拱手作揖,人稱該石為“西郎”,山也因此得名。又因為這座山形如屏風,人們也叫它屏風山。在山的對面鐘靈山側還有一座小山峰,樣子極像靦腆的少女,正斜身低頭面對西郎,這就是小姑山。人們給這一景取了個名字叫“西郎拜姑”。
西郎山腰有個會仙亭,山頂上還有臥云亭。游人在臥云亭上仿佛置身云中,眺望著陽朔縣城,欣賞到“碧蓮峰上人家”的美麗景色。在山的北側還有一座望溪臺,傍晚夕陽西落時,在此觀望,可以看到霞光云彩與山巒田野,相映成趣。此景就是臺旁所刻的“西山晚照”,是陽朔八景之一。
水月洞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約1.2萬年前,地殼抬升,漓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fā)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象山記》載,“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圓而長,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時高時下,故其穴亦時有大小”。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學士屬文賦句,莫不嘆為觀止。宋薊北處士《水月洞》詩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之句,細致刻畫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輝映的奇跡。象山的水月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宋代在洞中建朝陽亭,清代改稱得月樓,已廢。洞內有張孝祥《朝陽亭詩并序》、范成大《復水月洞銘》、陸游詩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