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夢與中國夢
時間:
尚文超1由 分享
空軍值班機4009航班又準時降落在鼎新機場。這個被沙漠重重包圍的小小機場,連接著人們通往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唯一通道。太陽依舊能把人曬暈,航天城依舊靜悄悄。從2011年9月29日至今,不到兩年的時間,我四次前往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報道“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現(xiàn)場發(fā)射情況。
航天城的“老熟人”
航天城里航天人
面向一個開放的未來
駕“夢”飛翔天地間 《光明日報》的“神舟十號”飛船特別報道,站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航天夢、太空夢、科學夢、中國夢的高度,以弘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傳播普及航天知識和探索太空奧秘為“酵母”,不斷升華和“發(fā)酵”報道內(nèi)涵,釋放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能量。
“神十”報道催人奮進。從高視角與激情滿懷的評論《望舟行九天 盼中國夢圓》,到《這一刻,很震撼》和《夢之隊 從這里起航》,從《“天宮”“神十”實現(xiàn)自動交會對接》到《這一課,太空夢啟航》,從《關(guān)注神十》到《太空授課與民族未來》等等,篇篇報道都躍動著中國圓夢的鏗鏘節(jié)律,訴說著科學探索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動人故事。理據(jù)充實、飽含深情的文圖浸潤著讀者心田,讓讀者感受到了偉大祖國的雄厚國力與發(fā)展成就,充分展現(xiàn)了歷久彌堅的中國力量與中國精神,見證了中國航天夢、太空夢、科學夢的實現(xiàn)。
“神十”報道益知啟智?!豆饷魅請蟆返?ldquo;神十”報道,植根于信息與知識土壤,全面客觀地對“神十”的背景信息、技術(shù)特點進行深度解析和介紹,使讀者一目了然。“神十”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和太空授課的精彩演繹,延展了人類對宇宙世界的認知,拓展了人類的思想維度與自由活動半徑。
“神十”飛天,國人夢牽;太空授課,釋惑一絕。“夢牽”的是,“神十”再次激蕩了普天下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生發(fā)了用科技強國的科學夢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精神動力。“一絕”的是,歷經(jīng)五千多年文明的中國人終于站在自己的太空“講臺”,面對面交流釋惑,彰顯了中國人積極探索、敢于挑戰(zhàn)、勇于登攀的科學精神。(黑龍江大慶讀者王樹軍)
航天城的“老熟人”
一赴酒泉時,看見沙漠、胡楊林、航天城、航天人、發(fā)射場……所有的一切都新鮮,都興奮。
今年6月8日,第四次到酒泉報道“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情況,我成了航天城的“老熟人”。很多人跟我打招呼:“又見面了!”我也像個熟知情況的“資深記者”,不斷向第一次到來的同行介紹種種情況。
承擔如此重大的任務,心里不免緊張忐忑。但每次出發(fā)前,報社都制定了詳細的報道策劃方案,后方人員全力配合,給我最大的支持。這次執(zhí)行“神舟十號”報道任務,發(fā)射剛剛結(jié)束幾分鐘,我就接到了何東平總編輯打來的電話,為我指明方向:不要受束縛,抓細節(jié)寫現(xiàn)場,多介紹知識背景;航天員是走在實踐中國夢前列的人,寫出思想性。領導的支持和關(guān)注給了我莫大的鼓勵。
很幸運的是,在“神九”和“神十”兩次任務的航天員與記者見面會上,我都有機會在第一時間分別向航天員劉旺和王亞平提問。他們從容自信的回答,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亞平說:“我將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和滿腦子的想象,去充分體驗失重環(huán)境下的太空生活。”喜歡旅行的王亞平展開了自己的首次太空之旅,同為“80后”的我,也幻想著有生之年,有飛天夢想的人們都可以去太空看一看。不過,太空夢雖還遙遠,新聞夢卻在一步步實現(xiàn)。我們既是中國夢的見證者,又是中國夢的參與者。
今年6月8日,第四次到酒泉報道“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情況,我成了航天城的“老熟人”。很多人跟我打招呼:“又見面了!”我也像個熟知情況的“資深記者”,不斷向第一次到來的同行介紹種種情況。
承擔如此重大的任務,心里不免緊張忐忑。但每次出發(fā)前,報社都制定了詳細的報道策劃方案,后方人員全力配合,給我最大的支持。這次執(zhí)行“神舟十號”報道任務,發(fā)射剛剛結(jié)束幾分鐘,我就接到了何東平總編輯打來的電話,為我指明方向:不要受束縛,抓細節(jié)寫現(xiàn)場,多介紹知識背景;航天員是走在實踐中國夢前列的人,寫出思想性。領導的支持和關(guān)注給了我莫大的鼓勵。
很幸運的是,在“神九”和“神十”兩次任務的航天員與記者見面會上,我都有機會在第一時間分別向航天員劉旺和王亞平提問。他們從容自信的回答,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亞平說:“我將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和滿腦子的想象,去充分體驗失重環(huán)境下的太空生活。”喜歡旅行的王亞平展開了自己的首次太空之旅,同為“80后”的我,也幻想著有生之年,有飛天夢想的人們都可以去太空看一看。不過,太空夢雖還遙遠,新聞夢卻在一步步實現(xiàn)。我們既是中國夢的見證者,又是中國夢的參與者。
航天城里航天人
航天人,航天城里最美的風景。為了一個年少時懵懂的夢想,很多航天人付出了一生去探索,他們是真正執(zhí)著的追夢人。
“神舟十號”發(fā)射任務中,“0號”指揮員、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測試站總工程師叫周曉明。高中時,《啊,哈軍工》這本書,促使他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報考了前身是“哈軍工”的國防科技大學,并選擇了火箭發(fā)動機專業(yè)。畢業(yè)分配前,得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要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實施,周曉明立刻寫了志愿書,申請到大漠中去。
大漠里黃沙漫漫,只要走出營房100米,眼前就再也看不到一點綠色。“自己是追夢來的,必須讓夢想化為現(xiàn)實。”周曉明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每天查資料、看圖紙、學原理,再經(jīng)留學深造,終于成為發(fā)射站一名優(yōu)秀的工程師。
安靜,航天城最大的特點。一條主干道寬闊干凈,車輛偶爾靜悄悄地低速通過,跟我們熟悉的城市景象大不相同。遇到一位年輕的機械工程師,我問他,靜得嚇人的環(huán)境里,是否會覺得孤獨。他笑了:“習慣了。再說,搞科研的人,還是安靜點兒好。”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些在寧靜中奉獻于中國航天事業(yè)的英雄,讓“神舟”飛得如此高遠。一個偉大的夢想,由一個一個的夢想組成,由一個一個的人去實現(xiàn)。每個崗位上的航天人,共同托舉起了航天夢、中國夢。
“神舟十號”發(fā)射任務中,“0號”指揮員、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測試站總工程師叫周曉明。高中時,《啊,哈軍工》這本書,促使他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報考了前身是“哈軍工”的國防科技大學,并選擇了火箭發(fā)動機專業(yè)。畢業(yè)分配前,得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要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實施,周曉明立刻寫了志愿書,申請到大漠中去。
大漠里黃沙漫漫,只要走出營房100米,眼前就再也看不到一點綠色。“自己是追夢來的,必須讓夢想化為現(xiàn)實。”周曉明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每天查資料、看圖紙、學原理,再經(jīng)留學深造,終于成為發(fā)射站一名優(yōu)秀的工程師。
安靜,航天城最大的特點。一條主干道寬闊干凈,車輛偶爾靜悄悄地低速通過,跟我們熟悉的城市景象大不相同。遇到一位年輕的機械工程師,我問他,靜得嚇人的環(huán)境里,是否會覺得孤獨。他笑了:“習慣了。再說,搞科研的人,還是安靜點兒好。”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些在寧靜中奉獻于中國航天事業(yè)的英雄,讓“神舟”飛得如此高遠。一個偉大的夢想,由一個一個的夢想組成,由一個一個的人去實現(xiàn)。每個崗位上的航天人,共同托舉起了航天夢、中國夢。
面向一個開放的未來
太空對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
有人希望在太空里看看地球:“在家里用望遠鏡就能看到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可是唯獨地球是只有離開地球才看得到的。”還有人要看看沒有大氣阻隔的星空。更有人把有生之年進入太空作為切切實實的重要目標之一。
我沒有科幻家的情懷,也不具備美術(shù)家的慧眼。每一次在發(fā)射現(xiàn)場,深深感受到的是一次次騰空而起的震撼。
2011年9月29日,我第一次在酒泉采訪。21時16分,秋天的沙漠太過寒冷,戶外數(shù)小時的等待,人們手腳都凍透了。但當火箭托舉著“天宮一號”騰空而起,黑幕下噴吐著橙色的火焰,熱浪襲來,心臟隨著大地震顫,那一刻的心情,難以名狀,只是不斷重復著:太震撼了!
“神舟九號”發(fā)射時,一想到航天員們就在飛船里,心情莫名地緊張擔心。這一飛,承載著太多的夢想,承載著航天人太多的付出和勇氣。眼淚不住地在眼眶中打轉(zhuǎn),為夢想而戰(zhàn),總能帶給人感動和力量。
從“天宮一號”到“神舟十號”,一次次的發(fā)射、升空,讓普通人的太空夢想走在前行的路上。在對太空的探索中,我們這個古老的文明面對深邃的無限,像火箭拋掉地球引力那樣拋開了固守的心態(tài),去面向一個開放的未來。
在“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現(xiàn)場,一個小男孩安靜地看著火箭離去后的發(fā)射塔架,我不知道他的小腦袋里正在想什么,但我知道一顆夢想的種子已經(jīng)種下,他將注定有機會,看到或參與到更多更偉大夢想的實現(xiàn)。(本報記者 尚文超)
讀者來信
有人希望在太空里看看地球:“在家里用望遠鏡就能看到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可是唯獨地球是只有離開地球才看得到的。”還有人要看看沒有大氣阻隔的星空。更有人把有生之年進入太空作為切切實實的重要目標之一。
我沒有科幻家的情懷,也不具備美術(shù)家的慧眼。每一次在發(fā)射現(xiàn)場,深深感受到的是一次次騰空而起的震撼。
2011年9月29日,我第一次在酒泉采訪。21時16分,秋天的沙漠太過寒冷,戶外數(shù)小時的等待,人們手腳都凍透了。但當火箭托舉著“天宮一號”騰空而起,黑幕下噴吐著橙色的火焰,熱浪襲來,心臟隨著大地震顫,那一刻的心情,難以名狀,只是不斷重復著:太震撼了!
“神舟九號”發(fā)射時,一想到航天員們就在飛船里,心情莫名地緊張擔心。這一飛,承載著太多的夢想,承載著航天人太多的付出和勇氣。眼淚不住地在眼眶中打轉(zhuǎn),為夢想而戰(zhàn),總能帶給人感動和力量。
從“天宮一號”到“神舟十號”,一次次的發(fā)射、升空,讓普通人的太空夢想走在前行的路上。在對太空的探索中,我們這個古老的文明面對深邃的無限,像火箭拋掉地球引力那樣拋開了固守的心態(tài),去面向一個開放的未來。
在“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現(xiàn)場,一個小男孩安靜地看著火箭離去后的發(fā)射塔架,我不知道他的小腦袋里正在想什么,但我知道一顆夢想的種子已經(jīng)種下,他將注定有機會,看到或參與到更多更偉大夢想的實現(xiàn)。(本報記者 尚文超)
讀者來信
駕“夢”飛翔天地間
“神十”報道催人奮進。從高視角與激情滿懷的評論《望舟行九天 盼中國夢圓》,到《這一刻,很震撼》和《夢之隊 從這里起航》,從《“天宮”“神十”實現(xiàn)自動交會對接》到《這一課,太空夢啟航》,從《關(guān)注神十》到《太空授課與民族未來》等等,篇篇報道都躍動著中國圓夢的鏗鏘節(jié)律,訴說著科學探索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動人故事。理據(jù)充實、飽含深情的文圖浸潤著讀者心田,讓讀者感受到了偉大祖國的雄厚國力與發(fā)展成就,充分展現(xiàn)了歷久彌堅的中國力量與中國精神,見證了中國航天夢、太空夢、科學夢的實現(xiàn)。
“神十”報道益知啟智?!豆饷魅請蟆返?ldquo;神十”報道,植根于信息與知識土壤,全面客觀地對“神十”的背景信息、技術(shù)特點進行深度解析和介紹,使讀者一目了然。“神十”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和太空授課的精彩演繹,延展了人類對宇宙世界的認知,拓展了人類的思想維度與自由活動半徑。
“神十”飛天,國人夢牽;太空授課,釋惑一絕。“夢牽”的是,“神十”再次激蕩了普天下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生發(fā)了用科技強國的科學夢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精神動力。“一絕”的是,歷經(jīng)五千多年文明的中國人終于站在自己的太空“講臺”,面對面交流釋惑,彰顯了中國人積極探索、敢于挑戰(zhàn)、勇于登攀的科學精神。(黑龍江大慶讀者王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