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是解決干部工作“四唯”問題的金鑰匙
時間:
胡俊1由 分享
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深刻指出了當前干部制度改革當中出現(xiàn)的一些新情況,主要包括民主推薦、民主測評中的“唯票”問題,競爭性選拔中的“唯分”問題,培養(yǎng)年輕干部工作中的“唯年齡”問題,評價干部時的“唯GDP”問題。這“四唯”問題,干部群眾反映很大,制約了干部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提高,必須得到有效解決。
當前,全黨上下正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解決“四唯”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其實,分析“四唯”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就在于干部工作對群眾路線的偏離或者誤解。比如,“唯票”是將民意等同于票數(shù),這忽視了民意表達的復雜性、條件性;而“唯分”、“唯年齡”、“唯GDP”則是將分數(shù)、年齡、GDP等機械的指標等作為評判干部的依據(jù),這忽視了群眾評判干部的主體地位,也脫離了“讓人民群眾滿意”這一干部工作的重要目的。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有必要圍繞堅持群眾路線,建立健全相關(guān)機制,切實解決“四唯”問題。
建立健全民意收集機制,提供干部選拔的民意依據(jù)。民意是干部選拔的指南針,虛假的民意就是受到磁場干擾的指南針,讓好的干部難以被發(fā)現(xiàn)。因此,要引導群眾說真話,參加的對象要更加合理,盡量讓知情的人參與、參與的人知情;測評的內(nèi)容要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讓參與者可以做出適當?shù)倪x擇;推薦和測評的組織要更加嚴密,確保參與者能獨立地表達意見。要主動聽群眾說真話,加強對干部的日常跟蹤了解,多從“閑談”之中聽民意,多從“口碑”之中看德行。要合理甄別有價值的話,群眾評價很難做到“眾口一詞”,要從中剔除溢美之詞、附和之聲和私人恩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收集到客觀、真實、準確的民意,才能解決評價干部唯“票”,而票的真實性又難以把握的問題。
建立健全群眾參與機制,樹立競爭性選拔的正確導向。競爭性選拔是為干部提供集中競爭的平臺,促進各方面素質(zhì)都比較高的干部脫穎而出的過程。競爭性選拔不僅不能削弱、還要更加突出群眾參與,以引導干部真正為民盡責、為民奉獻。要在設置資格條件上聽取群眾意見,本單位的競爭性選拔方案要在單位范圍內(nèi)廣泛征求意見,避免因人劃線、因人設崗等問題。要在競爭過程中請群眾監(jiān)督,將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人選相關(guān)情況都亮給群眾,避免暗箱操作。要將群眾觀念的強弱、群眾工作能力的大小、群眾工作成效的好壞,作為競爭的重要內(nèi)容,請群眾評價,請專家評估。通過以上一系列制度安排,引導干部靠實干、實績來競爭,而不是靠考試來投機,切實解決競爭性選拔“唯分”的問題。
建立健全聯(lián)系群眾機制,促進年輕干部的健康成長。年輕干部健康成長,離不開自身努力,也離不開組織培養(yǎng),更離不開群眾的滋養(yǎng)。當前,一些地方之所以提拔的年輕干部認可度不高、適應力不強,就在于年輕干部沒有充分“接地氣”,缺乏對群眾的深厚感情,也不具備相應的群眾工作能力。要把基層作為最好的“培養(yǎng)基”,把群眾作為最好的老師,讓年輕干部扎根基層、服務群眾,一步一個腳印地健康成長,待時機成熟時再大膽啟用。要深刻認識到選拔優(yōu)秀年輕干部,年輕只是必要條件,優(yōu)秀才是充分條件,而其中優(yōu)秀的重要標準就是聯(lián)系群眾是否緊密,群眾是否認同。如沒有符合這兩點要求的干部,應堅持寧缺毋濫。總之,越是重視選拔年輕干部,越不能因為年齡要求而忽視了群眾路線有關(guān)要求。
建立健全群眾評價機制,促進干部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對干部而言,誰來評價,就對誰負責;評價什么,就追求什么。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習慣用GDP來衡量干部的政績,而對群眾怎么看、群眾關(guān)心什么重視不夠。事實證明,“唯GDP”帶來了虛假政績、有毒政績等突出問題。要在承認GDP作為重要基礎性指標地位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發(fā)展、民生建設、環(huán)境保護等指標,促進GDP向GGDP(綠色GDP)的轉(zhuǎn)變,與HDI(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同步增長。要在堅持專門機構(gòu)評價的同時,更加注重群眾的評價,通過開展績效管理第三方測評、干部作風形象社會調(diào)查等,看干部的工作是否真正促進了群眾福祉,干部作風形象是否真正讓人民群眾滿意。(作者單位:湖北武漢市委組織部研究室)
當前,全黨上下正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解決“四唯”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其實,分析“四唯”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就在于干部工作對群眾路線的偏離或者誤解。比如,“唯票”是將民意等同于票數(shù),這忽視了民意表達的復雜性、條件性;而“唯分”、“唯年齡”、“唯GDP”則是將分數(shù)、年齡、GDP等機械的指標等作為評判干部的依據(jù),這忽視了群眾評判干部的主體地位,也脫離了“讓人民群眾滿意”這一干部工作的重要目的。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有必要圍繞堅持群眾路線,建立健全相關(guān)機制,切實解決“四唯”問題。
建立健全民意收集機制,提供干部選拔的民意依據(jù)。民意是干部選拔的指南針,虛假的民意就是受到磁場干擾的指南針,讓好的干部難以被發(fā)現(xiàn)。因此,要引導群眾說真話,參加的對象要更加合理,盡量讓知情的人參與、參與的人知情;測評的內(nèi)容要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讓參與者可以做出適當?shù)倪x擇;推薦和測評的組織要更加嚴密,確保參與者能獨立地表達意見。要主動聽群眾說真話,加強對干部的日常跟蹤了解,多從“閑談”之中聽民意,多從“口碑”之中看德行。要合理甄別有價值的話,群眾評價很難做到“眾口一詞”,要從中剔除溢美之詞、附和之聲和私人恩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收集到客觀、真實、準確的民意,才能解決評價干部唯“票”,而票的真實性又難以把握的問題。
建立健全群眾參與機制,樹立競爭性選拔的正確導向。競爭性選拔是為干部提供集中競爭的平臺,促進各方面素質(zhì)都比較高的干部脫穎而出的過程。競爭性選拔不僅不能削弱、還要更加突出群眾參與,以引導干部真正為民盡責、為民奉獻。要在設置資格條件上聽取群眾意見,本單位的競爭性選拔方案要在單位范圍內(nèi)廣泛征求意見,避免因人劃線、因人設崗等問題。要在競爭過程中請群眾監(jiān)督,將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人選相關(guān)情況都亮給群眾,避免暗箱操作。要將群眾觀念的強弱、群眾工作能力的大小、群眾工作成效的好壞,作為競爭的重要內(nèi)容,請群眾評價,請專家評估。通過以上一系列制度安排,引導干部靠實干、實績來競爭,而不是靠考試來投機,切實解決競爭性選拔“唯分”的問題。
建立健全聯(lián)系群眾機制,促進年輕干部的健康成長。年輕干部健康成長,離不開自身努力,也離不開組織培養(yǎng),更離不開群眾的滋養(yǎng)。當前,一些地方之所以提拔的年輕干部認可度不高、適應力不強,就在于年輕干部沒有充分“接地氣”,缺乏對群眾的深厚感情,也不具備相應的群眾工作能力。要把基層作為最好的“培養(yǎng)基”,把群眾作為最好的老師,讓年輕干部扎根基層、服務群眾,一步一個腳印地健康成長,待時機成熟時再大膽啟用。要深刻認識到選拔優(yōu)秀年輕干部,年輕只是必要條件,優(yōu)秀才是充分條件,而其中優(yōu)秀的重要標準就是聯(lián)系群眾是否緊密,群眾是否認同。如沒有符合這兩點要求的干部,應堅持寧缺毋濫。總之,越是重視選拔年輕干部,越不能因為年齡要求而忽視了群眾路線有關(guān)要求。
建立健全群眾評價機制,促進干部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對干部而言,誰來評價,就對誰負責;評價什么,就追求什么。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習慣用GDP來衡量干部的政績,而對群眾怎么看、群眾關(guān)心什么重視不夠。事實證明,“唯GDP”帶來了虛假政績、有毒政績等突出問題。要在承認GDP作為重要基礎性指標地位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發(fā)展、民生建設、環(huán)境保護等指標,促進GDP向GGDP(綠色GDP)的轉(zhuǎn)變,與HDI(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同步增長。要在堅持專門機構(gòu)評價的同時,更加注重群眾的評價,通過開展績效管理第三方測評、干部作風形象社會調(diào)查等,看干部的工作是否真正促進了群眾福祉,干部作風形象是否真正讓人民群眾滿意。(作者單位:湖北武漢市委組織部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