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關于勞模的征文600字
2017關于勞模的征文600字
勞模文化是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應該包括勞模文化的經(jīng)濟價值、社會價值、倫理價值、品牌價值等方面,也可以說這就是勞模文化的內涵。2017關于勞模的征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2017關于勞模的征文600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7關于勞模的征文篇一
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為遼寧省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一線工人,他叫楊建華,被譽為“中國焊接機殼拼裝制造第一人”。
一名普通工人走進科技殿堂,他曾走過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
1969年冬,楊建華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邁進了沈陽鼓風機廠大門,被分配到結構車間當鉚工。
楊建華白天細心觀察師傅的操作,學習看圖紙、放大樣,晚上回到家再把白天學到的東西溫習一遍,記扎實了才睡覺。剛進廠,一般都是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然而,楊建華卻不滿足只跟一個師傅學習,稍有空閑,就到別的師傅那兒“偷藝”。
那時,有關鉚工的技術書籍非常少。他從師傅那兒弄來的鉚工技術書,硬是用3年時間“裝”進了腦子里。他還自學了機械制圖、鉚工工藝學、金屬工藝學、焊接工藝學等專業(yè)理論,寫了幾十萬字的學習筆記。
楊建華是個善于用“腦子”干活兒的人。他出徒后干的第一個活兒是“50A集流器”。“進風口”是用5塊扇形板拼在一起,拼完的形狀就像“喇叭花”。
當時的鉚工完全是手工操作,一般兩個人一天能做4個“進風口”。楊建華就琢磨上了:干“進風口”最費時的就是拼那5塊扇形板,如果能搞一個“拼裝模具”將“喇叭花”形狀固定,只需將扇形板往上一對就行了。他悄悄找來一些廢舊材料,制作了一個“拼裝模具”,一個人一天就能干5個“進風口”。
接下來的事讓楊建華名聲鵲起。他們?yōu)槊旱V制造的通風機高4.5米,是由兩節(jié)拼起來的,一節(jié)2米多高。最難干的是裝“加強筋”,需要一個人一手把著天車吊鉤,一手裝“加強筋”。
楊建華琢磨如果干第一節(jié)時就開始裝“加強筋”,那是在地上干,工人能施展開,又安全。他開始試著用這種辦法干,結果大獲成功:其他組兩人4天干完的活兒,他們兩人半天就完成了。
1992年夏末秋初,沈陽鼓風機廠召開誓師大會,中心議題是將壓縮機機殼由鑄造改為焊接拼裝。參加會議的絕大多數(shù)是工程技術人員,楊建華作為操作工人應邀參加。
那時,壓縮機機殼完全是鑄造的,一件小則十幾噸,大則幾百噸。每生產(chǎn)一個鑄造機殼,就要經(jīng)過造木型、砂型、澆注、除砂等多道工序,周期長、造價高,而一旦鑄造機殼加工時出現(xiàn)“砂眼”就得返工,不僅影響工期,還會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
會議結束的第3天,楊建華來到當時的工會主席趙計生辦公室,提出要擔當“鉚焊拼裝機殼”試制任務。楊建華是技協(xié)骨干,與工會打交道多。
“既然你有信心,我為你請戰(zhàn)!”趙主席成了支持他的第一人。
當時,見過國外鉚焊拼裝機殼的只有沈鼓少數(shù)領導,因此,楊建華能找到的圖紙也比較簡單。按圖紙要求,要把150多個零部件拼裝成一個高3米、長4米、寬3米、重20噸的機殼。
“中分法蘭反變形”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而變形超過10毫米產(chǎn)品就報廢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先將板材拼成產(chǎn)品形狀,用圓鋼進行剛性固定,然后再焊接;焊接時為防止受熱不均勻產(chǎn)生變形,采取按不同順序分段焊接,焊一道,量一次;同時采用“反變形”技術……楊建華連續(xù)攻克了“中分法蘭反變形”“進出口風管壓型”“筒體兩端板曲率”“下殼內孔加工”“殼體焊接變形”等5道難關。
每天,楊建華他們都要干到晚上八九點鐘,到了攻關的關鍵時刻,大家干脆就不回家。冷了,燒幾塊包裝板,烤烤火;困了,車間有一裝焊條、雜物的倉庫,就到里面躺在棉門簾上瞇一會兒。
就在這關鍵時刻,楊建華的岳母生病住院,妻子去護理。10歲的兒子顱壓高,在家養(yǎng)病,疼得厲害時用腦袋撞墻,還經(jīng)常嘔吐。每天中午,楊建華趕回家給兒子做飯、照顧他吃藥、收拾吐臟的房間,常常是流著眼淚趕回來繼續(xù)工作。車間主任知道了,安排人輪流照顧楊建華的兒子,這給了楊建華很大安慰。
2017關于勞模的征文篇二
一說到勞模,很多人都聯(lián)想到那些做出巨大成就,披紅掛彩,經(jīng)常在報紙媒體上大肆宣揚的風云人物,而我所關注的勞模卻恰恰是生活在我們身邊,容易讓人忽視的平凡人。
寬廣潔凈的大路上
當晨曦中的第一抹陽光沖散了夜晚最后的黑暗,當夕陽把最后一片紅光灑遍暮色將至的小區(qū)。一個稍有點佝僂的推著小車,拿著掃帚身影總會出現(xiàn)在寬廣的大路上——他就是我們小區(qū)街道的保潔員王師傅。一年四季,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用汗水和污垢換來了我們小區(qū)街道的潔凈。每當我看到他那張疲憊但很滿足的臉時,一股暖流激蕩著我的胸腔,辛苦我一人,潔凈千萬家,這不就是我身邊的勞模嗎。
充滿活力的校園里
教室里,看著老師那慈愛的面容,我們會很放松自如。看著老師那溫柔鼓勵的目光,再難的題目也難不倒我們;看著老師那恬靜美麗的微笑,我們的讀書聲總會變得溫柔,富有感情。辦公室里,老師在辛苦地批改著一本本作業(yè)??粗嬛?,嘴角洋溢著微笑。我笨拙的筆實在無法贊美您——老師,我只想說,老師,您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可歌可敬的勞模。
溫馨的家里
自打我們降生到這個世上,一份不可推卸而又光榮的責任便落到他們肩上,他們就是我們最親最愛的爸爸媽媽,從呱呱墜地到嗷嗷待哺,從蹣跚學步到牙牙學語,從不諳世事到長大成人,每一步都離不開我們的爸爸媽媽,他就是我們身邊的勞模,不計代價,不求回報的勞模。
他們就是我心目中的勞模,我心目中的勞模,多得實在是舉不勝舉,再多筆墨也寫不盡、敘不完。就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獻給他們!
2017關于勞模的征文篇三
曾經(jīng)高考落榜的他,能夠準確地翻譯進口設備的工藝說明,敢與洋專家“叫板”;自學成才的他,創(chuàng)下了大型齒輪加工4級精度的全國之最,被同行稱為“徐強精度”;作為共產(chǎn)黨員的他,18年如一日奮戰(zhàn)在生產(chǎn)一線,通過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出了一支業(yè)務精湛、技術一流的團隊,讓更多的工人掌握了“徐強精度”。
剛入廠時,按照規(guī)定學徒期是一年,他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出徒了??吹剿M步這么快,公司決定讓徐強去操作從瑞士進口的一臺馬格32X磨齒機。一天,徐強操控磨齒機,他以為只要用原來學的辦法操作就可以,結果將給進倍率的旋鈕多擰了一周,速度竟成倍地增加,這樣一來便出現(xiàn)了一個廢品。這件事,對他震動非常大。他暗暗發(fā)誓,一定要把進口設備研究透,絕不能出現(xiàn)第二個廢品!從那以后,徐強對自己的技術要求近乎苛刻。本來好鉆研的他常常是從早晨研究到天黑,才發(fā)現(xiàn)自己連中午飯都忘了吃。幾年過后,徐強終于成為企業(yè)內著名的技術能手。
2001年3月,徐強到德國奈爾斯公司參加本企業(yè)引進的一臺數(shù)控立式成形磨齒機驗收。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磨齒機,是我國進口的第一臺最尖端的磨齒設備,僅這一臺設備造價就是1280萬元。當時參加驗收的都是他們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只有徐強一人。
徐強知道,他將是這臺設備的操作者。
接到參加設備驗收的任務,當時30剛出頭的徐強忐忑不安。盡管他在沈鼓集團從事的就是數(shù)控磨齒機的操作,然而,面對一臺世界最先進的磨齒機,他還是有點不知所措。
到了德國這家公司,德方給了一本厚厚的英文資料后宣布各種規(guī)定,如不許隨意走動,不許參觀這臺設備之外的設備,包括工裝、胎具,以及設備操作。西方人總是宣稱“用戶就是上帝”,可徐強他們感受不到。不用說不讓參觀,就是對他們買的這臺設備一些技術問題多問一些,德方也不愛回答。然而,徐強自知責任重大,他清楚,如果不把一些技術問題搞明白,回去怎么干?
一次,一位德方操作者在測試這臺機床一個裝置的精度時,只檢測了一個點就認為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已經(jīng)把說明書看得滾瓜爛熟的徐強立刻提出:為什么不打入全程,多測幾個點?這位操作者說,沒有那么長的測棒。徐強提出:可以通過機床調整回轉角度來增加檢驗長度,這位操作者覺得有道理,就按徐強說的辦法進行多點檢測,結果,誤差超標。這位操作者慌了,不到10分鐘,幾位德國專家來到現(xiàn)場,分析查找原因。徐強告訴他們,不僅檢驗精度有問題,說明書也有兩處錯誤,并告訴他們:“如果設備達不到要求,我們不驗收;如果因設備質量問題影響加工精度,我們要依法索賠。”徐強強硬又非常專業(yè)的表述讓老外徹底改變了傲慢態(tài)度,他們表示要重新對設備進行調整。
同年8月,德方到沈鼓集團安裝調試設備。在將散件組裝成整機的過程中,徐強全神貫注,跟著干,盯著看,生怕漏掉一個細節(jié),不懂的地方立即向外國專家請教。盡管徐強經(jīng)常感受到德國人的傲慢,但為了真正掌握操作技術,他毫不在意。一次,在程序編制過程中,徐強對德國人齒輪螺旋角的一個關鍵數(shù)據(jù)產(chǎn)生疑問。這位德國人不耐煩地說:“我們從來都這么輸入。”可在加工中徐強發(fā)現(xiàn),砂輪在齒寬方向僅磨削一端,經(jīng)驗告訴他,這是一個嚴重的技術問題。他再次提醒這位德國人。這位德國人卻笑著說,這是一個奇特的齒輪。徐強嚴肅地提出,請他與德國公司聯(lián)系,確認這樣輸入是否正確。徐強的強硬態(tài)度讓這位德國人感到震驚,他放下手中的工作,開始用電話與德國公司聯(lián)系。最后,這位德國人紅著臉對徐強說:“剛才是我輸錯了數(shù)據(jù),感謝你給我指出了這個錯誤,不然麻煩就大了。”
徐強是個工作上的“有心人”。內行人都知道,無論多么高級的設備,都會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影響精度,而要保證設備在較長時間一直保持精度要求,就要保養(yǎng)好設備,讓設備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每天,進行齒輪加工前后,徐強都要認真檢查液壓表、電機散風扇是否有灰塵、導軌上是否有粉塵等,每天都要進行認真清理。他說:“細微的粉塵人們往往不會注意,但是,日積月累,就會造成功能部件磨損,從而影響設備加工精度。”
讓徐強創(chuàng)造奇跡的是2004年一個加工大型齒輪的項目。客戶要求生產(chǎn)一個大型齒輪,設計精度是5級。齒輪的加工精度共分為12個級別,在實際操作中,大型齒輪要達到5級精度,難度相當大。在加工過程中,徐強邊操作邊告誡自己,一定要細心、細心、再細心。因為他知道,稍一疏忽,就會使齒輪報廢。這不但要造成20多萬元的經(jīng)濟損失,連企業(yè)的信譽也要跟著丟了。徐強的細心得到了回報,產(chǎn)品檢驗證明,他加工的齒輪不僅滿足了客戶5級的精度要求,居然達到了4級!徐強創(chuàng)造了全國大型齒輪加工的精度之最,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國內外同行們將徐強創(chuàng)下的這一紀錄稱為“徐強精度”。這個精度每年能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4000多萬元價值。也正是他不斷創(chuàng)造的奇跡,使“沈鼓”牌透平式壓縮機擁有了與美國通用、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分庭抗禮的實力,成為享譽制造業(yè)的名牌。他也被評選為“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并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
看了2017關于勞模的征文600字的還看了:
6.2017勞模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