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時間:
陳金龍1由 分享
群眾路線是一種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更是一種政治立場、價值理念。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真諦和精髓。中國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zhí)政理念的升華與執(zhí)政目標的定位,實現之需要多方面的支撐。其中,群眾路線為實現中國夢奠定思想基礎、提供力量源泉與方法指引,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一、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思想基礎
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的統(tǒng)一。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三者之中,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人民幸福的手段和途徑,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目的和歸宿。實現人民幸福的思想基礎,在于確立一切為了群眾的價值理念,把造福于民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當前,絕大多數黨員干部能牢記黨的宗旨,但也有部分黨員干部不聞民間疾苦、不問群眾冷暖,對群眾沒感情、對民生問題沒感覺。實現中國夢要求黨員干部確立一切為了群眾的價值理念,把人民幸福作為黨員干部的價值追求,使一切為了群眾落到實處。
為此,首先要對群眾傾注真情。一旦對群眾有了真感情,就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對群眾傾注真情,要求黨員干部放下身段,貼近群眾生活,融入群眾之中。如此,才有可能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感情真才能用心、專心為群眾辦實事、謀利益;感情虛就會做表面文章、搞政績工程,敷衍群眾、愚弄群眾。
其次,要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群眾利益是群眾生存發(fā)展的基本條件,為群眾謀利益是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使命,也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基礎;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要實現人民幸福,必須關注群眾利益,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再次,要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民生問題與群眾的生存發(fā)展直接相關,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但民生問題的解決往往涉及面廣、難度大,要下決心、動真格,甚至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才能解決。民生問題解決的效果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各級黨委政府把民生問題放在心上,老百姓就會把黨和政府放在心上,民生問題的投資是最有回報的“投資”。
二、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沒有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中國夢的實現就失去了依托,人民群眾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當前,大多數黨員干部能認識和體察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但也有少數黨員干部對群眾的主體地位尊重不夠,漠視群眾的力量和智慧,不把群眾的作用當回事。長此以往,一切依靠群眾會成為一句空話,也將妨礙中國夢的實現。
一切依靠群眾以推動中國夢的實現,首先,要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真正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與價值,人民群眾對于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意義。同時,要尊重民意,當群眾體察自己受到尊重時,其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才會激發(fā)出來,個人力量才會融入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之中。
其次,要善于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輿論引導,使群眾認識到實現中國夢與個人的關聯性,引導群眾明確實現中國夢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實現人民群眾力量的聚集;通過構建各種平臺,讓群眾有表現和表達的機會,有夢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機會,以展示和發(fā)現群眾的智慧和力量。
再次,注意提升國民素養(yǎng)。實現中國夢需要高素質的國民,上世紀初中國知識界在探討民族復興問題時,多從國民性的批判、反思開始。100年過去了,國民素養(yǎng)改造、提升的任務并未完成。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的作用,需要提升國民素養(yǎng),改造國民陋習,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
三、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方法保障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fā)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得到提升,具備了實現中國夢的良好基礎。但也應當看到,中國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實現中國夢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實現中國夢需要“頂層設計”、需要科學決策,設計如何合理,決策如何可行,關鍵在于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當前,絕大多數黨員干部能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決策過程中能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汲收群眾智慧。但也有少數黨員干部作決策時未能深入群眾進行調查,未能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決策的程序和決策的科學性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
通過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實現中國夢,首先要深入群眾。只有到群眾中去,才能聽到真實的聲音、發(fā)現群眾的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路徑。鄧小平同志說:“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fā)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實現中國夢,要深入群眾之中,了解群眾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訴求,對于幸福生活的期待,將群眾的訴求、期待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目標,上升為國家決策,并付諸實踐。
其次,尊重群眾意見。要善于將群眾意見轉化為實現中國夢的方針政策,對于其中難以上升到決策層面的意見,也要進行解釋和疏導,以引導群眾理解和認同黨的方針政策,達成實現中國夢的共識。
再次,接受群眾檢驗和監(jiān)督。黨的方針政策在實踐中能否行得通,實踐的效果如何,還是要回到實踐中來檢驗。而社會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實現中國夢的方針政策要由群眾來實踐和評判,接受群眾監(jiān)督。如此,才能將黨的方針政策轉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實現中國夢才有可能。
作者系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陳金龍
一、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思想基礎
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的統(tǒng)一。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三者之中,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人民幸福的手段和途徑,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目的和歸宿。實現人民幸福的思想基礎,在于確立一切為了群眾的價值理念,把造福于民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當前,絕大多數黨員干部能牢記黨的宗旨,但也有部分黨員干部不聞民間疾苦、不問群眾冷暖,對群眾沒感情、對民生問題沒感覺。實現中國夢要求黨員干部確立一切為了群眾的價值理念,把人民幸福作為黨員干部的價值追求,使一切為了群眾落到實處。
為此,首先要對群眾傾注真情。一旦對群眾有了真感情,就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對群眾傾注真情,要求黨員干部放下身段,貼近群眾生活,融入群眾之中。如此,才有可能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感情真才能用心、專心為群眾辦實事、謀利益;感情虛就會做表面文章、搞政績工程,敷衍群眾、愚弄群眾。
其次,要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群眾利益是群眾生存發(fā)展的基本條件,為群眾謀利益是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使命,也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基礎;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要實現人民幸福,必須關注群眾利益,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再次,要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民生問題與群眾的生存發(fā)展直接相關,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但民生問題的解決往往涉及面廣、難度大,要下決心、動真格,甚至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才能解決。民生問題解決的效果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各級黨委政府把民生問題放在心上,老百姓就會把黨和政府放在心上,民生問題的投資是最有回報的“投資”。
二、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沒有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中國夢的實現就失去了依托,人民群眾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當前,大多數黨員干部能認識和體察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但也有少數黨員干部對群眾的主體地位尊重不夠,漠視群眾的力量和智慧,不把群眾的作用當回事。長此以往,一切依靠群眾會成為一句空話,也將妨礙中國夢的實現。
一切依靠群眾以推動中國夢的實現,首先,要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真正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與價值,人民群眾對于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意義。同時,要尊重民意,當群眾體察自己受到尊重時,其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才會激發(fā)出來,個人力量才會融入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之中。
其次,要善于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輿論引導,使群眾認識到實現中國夢與個人的關聯性,引導群眾明確實現中國夢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實現人民群眾力量的聚集;通過構建各種平臺,讓群眾有表現和表達的機會,有夢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機會,以展示和發(fā)現群眾的智慧和力量。
再次,注意提升國民素養(yǎng)。實現中國夢需要高素質的國民,上世紀初中國知識界在探討民族復興問題時,多從國民性的批判、反思開始。100年過去了,國民素養(yǎng)改造、提升的任務并未完成。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的作用,需要提升國民素養(yǎng),改造國民陋習,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
三、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方法保障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fā)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得到提升,具備了實現中國夢的良好基礎。但也應當看到,中國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實現中國夢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實現中國夢需要“頂層設計”、需要科學決策,設計如何合理,決策如何可行,關鍵在于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當前,絕大多數黨員干部能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決策過程中能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汲收群眾智慧。但也有少數黨員干部作決策時未能深入群眾進行調查,未能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決策的程序和決策的科學性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
通過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實現中國夢,首先要深入群眾。只有到群眾中去,才能聽到真實的聲音、發(fā)現群眾的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路徑。鄧小平同志說:“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fā)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實現中國夢,要深入群眾之中,了解群眾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訴求,對于幸福生活的期待,將群眾的訴求、期待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目標,上升為國家決策,并付諸實踐。
其次,尊重群眾意見。要善于將群眾意見轉化為實現中國夢的方針政策,對于其中難以上升到決策層面的意見,也要進行解釋和疏導,以引導群眾理解和認同黨的方針政策,達成實現中國夢的共識。
再次,接受群眾檢驗和監(jiān)督。黨的方針政策在實踐中能否行得通,實踐的效果如何,還是要回到實踐中來檢驗。而社會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實現中國夢的方針政策要由群眾來實踐和評判,接受群眾監(jiān)督。如此,才能將黨的方針政策轉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實現中國夢才有可能。
作者系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陳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