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在班級工作中,老師扮演著組織與協調、教導與服務等多重角色,所以大部分老師都會想知道教師怎么做好班級管理工作。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教師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師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
以身示范,樹立個人威信
樹立班主任威信,這一點也許對于每一位班主任來說都認為是當然的,但究竟如何才能樹立起班主任的威信呢?我總結了四點:首先,班主任要正學生,先要正其身。一般來說,學生都有“向師性”,班主任要教育好學生,不管是從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必須從自身做起,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例如,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的同時自己應該有良好的衛(wèi)生意識;要求學生注意儀容儀表,就要從自己的儀容儀表抓起。要求學生遵守校紀校規(guī),就必須自己先做到上班、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嚴格遵守學校里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第二多關心學生,了解他們的心聲,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例如學生生病了抽出時間陪學生去醫(yī)院;每次放假回家叮囑學生注意路上安全;如果發(fā)現有的學生學習狀態(tài)不好及時和學生談心等等。第三,班主任在學生面前還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語,該嚴肅的時候就該嚴肅起來,不要整天嘻皮笑臉,原則性不能丟。例如學生違反校規(guī)校紀時要嚴厲批評,按照規(guī)定辦事。第四,要不斷充電,做知識的富有者。班主任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是很難在學生中樹立威信的。作為班主任,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還要熟悉所學專業(yè)的一切知識。這樣,才能夠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 總之,班主任自身的品格、學識、涵養(yǎng)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多設參謀助手,培養(yǎng)優(yōu)秀班干部隊伍
班干部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選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隊伍,對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級管理中,比較忌諱的是班主任一人說了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容易變成對手的關系。如何變對手的關系為助手的關系呢?這是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所在。我認為首先班主任要有多設助手的想法,要使每一名班干部成為助手。每名班干在班級中都負責一定的事情,都為班級負責,都給以表現自我、樹立威信的機會。盡量做到:學生能夠組織的活動,由班干部自己組織,給他們以主動權;學生能夠轉達的通知,盡量由班干部傳達;利用課余的時間多與班干部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用民主管理的方法,利于班級的管理。
在高中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非常重視班干部的選拔工作。在選舉班干部之前,細心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長、品質、能力等情況,精心物色有組織協調能力,有吃苦耐勞精神的合適人選。在選舉班干部之后,高中班主任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態(tài)度上給以指導,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經過選拔上任的班干部,他們工作負責,不僅遵守校紀校規(guī),而且熱心為班級,為同學服務,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他們在班級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各項工作各級主動,班級管理有聲有色。
創(chuàng)設集體活動,增強集體凝聚力
一個沒有共同的目標缺乏集體凝聚力的班級,就好比一團散沙四處流散,班風肯定不會很好。所以我一直把增強班集體凝聚力作為班主任工作的重點。引導學生參加或開展各項集體活動是增強集體凝聚力的最有效途徑。每次活動中我都教育學生:你代表的不是你個人,你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整個班級的形象,乃至我們整個學校的形象。希望大家珍惜每一次的機會,出色表現,贏得名譽。通過反復強調、教育,不管是參賽的隊員還是自發(fā)組織的啦啦隊,在活動中都能滿腔熱情、積極投入、遵守集體紀律,聽從老師的安排,其結果也往往贏得榮譽,受到表揚。集體凝聚力不僅僅在大型的活動中表現出來,在一些小事情上也反映出來。比如:平時我常常教同學們樹立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爭意識,每次大清整、黑板報、兵乓球、籃球等等活動的評比我都要求他們看看最后的結果,發(fā)揚優(yōu)勢、縮短差距,形成良好的班風。
細化管理,常抓不懈
細化班級管理工作,是高中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舉措。高中班主任首先要廣納良言,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管理制度。按照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實行量化管理,該獎則獎,該罰則罰,獎罰分明。班級管理工作中,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紀律、衛(wèi)生、課間操等各方面的情況要做到每周一小結,每月一總結。當學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時候,高中班主任要及時地提示、教育、引導,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一、重視內在轉化
素質教育是人的生理、心理、智能、知識等方面的綜合體現。素質的高低反映人的品德、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等方面的水平和態(tài)度,是人的一種實力體現。我經常給她們講做人的道理。
有的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時,雖然希望通過教育能夠培養(yǎng)出良好道德品質的人,但在具體操作時,卻只是單純地進行“填鴨式”灌輸。以為教給他們這樣的道德觀念,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相應的品德,而沒有注意學生是怎樣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內在品質。是否已經內化為自身的品質,甚至在學生犯了錯誤后班主任就可以一句“我對講過多少遍了?怎么還要犯!”輕易地把責任推給學生,而自己卻心安理得,義正詞嚴。
班集體內部應有良好的風氣、維護護士職業(yè)的尊嚴。要求同學們遇事多從大局著眼、從整體出發(fā)、對人對事宜心懷坦蕩、寬容大度。只有真正做到活潑而不輕涪謹慎而不膽孝自信但不自負、自愛不自賞。
對自己的性別、角色充分予以認識,并能揚長避短,才能塑造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馬克思說過“如果我們選擇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yè),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萬人,我們的事業(yè)雖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健美的身體和文雅、端莊的行為舉止,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計劃管理能力,使同學們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比如:我經常給同學們講南丁格爾對近代護理學的貢獻及帶領她們去看醫(yī)學方面的電教片等。真正做到熱愛本職工作,成為人類的“白衣天使”,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事實上,一種品德,必然包括知、情、意、行四方面的內容,這事最起碼的教育心理學常識。知,固然是基礎,但如果沒有相應的情、意、行,這種品德是不可能真正形成的。因而班主任老師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道德觀念的同時,還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道德情感,鍛煉學生堅強的道德意志,訓練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品德優(yōu)良的人。
二、關注后進生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任何教育都伴隨著感情,真誠是打動人的最有力的情感力量。因此,教師要深入學生,經常和學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真誠的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經常給學生做做思想工作,在心里上消除師生的鴻溝。只有在這個時候,師生才能做到心平氣和,教師的鼓勵和批評,學生都容易接受,而且教師必須保持真摯坦誠的態(tài)度,才能打開學生的心扉。在接觸時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在關心他,愛護他,是他的知心朋友。從中我體會到:我們的工作猶如琴師彈琴一樣,只要和諧地拔動學生的“心弦”,刺激之、撫慰之、鼓勵之、愛護之,后進生同樣能夠引向健康成長的大道。
在班級管理中,我始終將自己“與人為善”的愛心和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后進生。在班集體,我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讓后進生能夠感受到集體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對他們,不僅要指出他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尋找和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課堂提問,我激勵后進生踴躍發(fā)言,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師教課中,使其思想上沒機會開小差;班級活動,我不忘留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自我的機會。與好生相比,后進生的自尊心更強。因為學習不好或紀律差,長期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層硬殼,但在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們犯錯,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見,以誠對待,切忌動不動當眾批評、挖苦,或者變相體罰,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加轉化工作的難度。為了讓后進生盡快樹立自信心,我試著吸收后進生參與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讓他們承擔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項活動過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臺。
蘇霍姆林斯基筆下有個叫彼嘉的學生,在學習上可以說是純粹的“后進生”,但是在對探索大自然奧秘上確有相當濃厚的興趣,最后成為著名的園藝師,這就證明了學生在對待不同的事物時認知能力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上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再者,不同的學生性格上也有很大差異,比如有的學生缺乏是非觀念,分不清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的界限;有的情感容易沖動,興奮、暴躁、激動,進攻意識較強,重“哥們義氣”,他們往往成為學校、班級的“危險分子”;還有的學生自制力較差,意志薄弱,活潑多動,或者性格內向,缺乏與人交流等等,所有的這些都在制約學生自身的健康發(fā)展,成為問題學生的助推劑。
例如我剛接手這個班,就了解到班里有一個“好動分子”,個頭不高卻很調皮,但集體榮譽感很強;于是我就抓住學校運動會操比賽的機會,讓他組織學生訓練,并給他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拿年級組第一名!他難以置信地看著我,似乎在說:“老師,你真的是在跟我說嗎?你要我負責?”,我微笑地沖他點點頭,并說:“對,我就是要你負責,我可要等著給拿獎的你們喝彩嘍!”聽完這話,他使勁地點頭說:“老師,您就等著看吧!”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班如愿地拿到了第一名,而在我眼里最重要的是正如我所期望的:從那以后他的行為舉止變得很規(guī)范!也越來越有上進心了!實踐證明,這種以任務的方法不失為轉化后進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后進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產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三、重視言傳身教的藝術
試問:如果能把課堂教學上的學生大呼:喜歡!那管理班級豈不在話下,喜歡,看似簡單的兩個字,但在班級管理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喜歡上你了,班級管理工作就得心應手了!一個良好的班干部集體,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畢竟我們班主任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呆在學生身邊,只有發(fā)揮班干部作用,才能最有效的管理好班級。對于班干部工作,做為班主任一定要堅決的擁護他的管理,根據每月的表現評出二分之一的優(yōu)秀班干部并給予獎勵,做到獎罰分明。對于學生我們也應該有一個公平公正,人性化教育的管理制度。比如班干部做了有違反制度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為他是我們助手而從輕處理或者是不處理,你別忘了有許多的眼睛在看著你呢!以心換心,所以公正也是學生所需要的心態(tài)。以上這些做好了,我想班級工作就會進入我們自己預定的軌道。
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候,對班干部,班主任要采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方法。在實際的操作中,要理清“具體的指導和放手工作”的關系,在班級管理和班委成員共同分析和討論班上的具體情況下,鼓勵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放手在他們獨立開展工作,把為同學們服務的理念植入他們的工作中。從取的效果來看,一支團結的班干隊伍,在協助班主任開展日常的工作,促進良好的班風建設方面,其作用是很大的。
同時,對班干部進行責任心的教育,班干隊伍要樹立起表率的先鋒帶頭作用教育等問題上,也是緊抓不放。例如:在教育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guī)范時,也要嚴格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充分準備好每一節(jié)課,不遲到,不早退,及時認真批改作業(yè),上課嚴肅認真。在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方面,堅持做到每次看到有廢紙袋或其它垃圾就撿起來;每次大掃除要和學生一起參加,共同勞動。這樣,班級的衛(wèi)生工作就開展得比較順利,學生自覺自愿美化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學生才會口服心服,不會有忌恨、抵觸情緒,從而愿意改正缺點和錯誤。
幼兒教師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一、良好的班級管理,是各種活動的保證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經過一段日子的相處,對幼兒園的生活、學習以及與同伴的交流逐漸適應并熟悉起來了。他們知道什么時候是游戲時間,什么時候是午飯時間、什么時候是午睡時間。漸漸的,他們對一些是非標準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哪些事情做了會得到老師與同伴的贊許等等。隨著規(guī)條在孩子們心中漸漸成型,這一時期,也正是我們教師進行習慣培養(yǎng)的良好鍥機。作為班級教師管理好班級的最大體現,我認為應該是怎樣善于引導和教育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而良好的班級管理,也是養(yǎng)成各種良好習慣的強大屏障。試想,在一個亂糟糟的環(huán)境里,(這里指的環(huán)境不是純粹的物質環(huán)境。)孩子的心情會怎樣?老師的心情又會是怎樣?如果老師與孩子心中都有不安全感,又談何去引導或接受新鮮事物,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呢?如剛入園不久的孩子,我們急切地想讓他們知道這,明白那,并想讓孩子們聽話些。殊不知這段時間的孩子正處于分離焦慮期,緊張、哭鬧、任性、不懂規(guī)則是他們明顯的特征。在這一時期,如果老師有意地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真有些對牛彈琴。然而,在良好的班級管理下,必然會產生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說的是適宜孩子學習生活的物質環(huán)境與精神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才能保證孩子們的各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又如小班下學期正是孩子各種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對孩子進行習慣的培養(yǎng),可以說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有了良好的班級管理,才能保證各種活動的順利進行。
試想,如果在進行各種活動時,孩子們沒有禮貌意識、守紀律意識、講規(guī)則意識,那么活動能順利進行嗎?因此,我們常把班級管理比喻成電腦中的軟件系統(tǒng),如果軟件系統(tǒng)比較到位,各種顯性的活動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優(yōu)化師幼、幼幼關系,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
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讓我深有體會的是想要搞好班級管理工作,特別要注重老師與小朋友的關系、以及關注小朋友之間的關系。關系處理好了,班級管理工作就會水到渠成。那么作為班級教師怎樣處理好師幼關系呢?
以下這些詞語或許會對你有幫助:主動關注、親力親為、潛移默化、注重差異。
1、要隨時隨地主動地關注每一位孩子,(做什么,為什么做,情緒如何)他有什么需要,有些什么煩惱,需要一些什么幫助等等。
只有做好了這些,孩子們心靈的大門才會漸漸地向我們打開。在一次戶外自由游戲時,我發(fā)現宇宇很無聊地一個人在操場上這里站站,那里看看,象自由活動與他無關似的。(平時宇宇的活動能力較弱,膽子較小,很少有孩子愿意和他玩,而且他也從不主動與同伴交朋友。)看到同伴玩得那么開心自在,他索性獨自回教室了。在教室里,我發(fā)現他很乖地在座位上休息。那神情有些無助又有些緊張。我平靜的問他:“宇宇,怎么不去玩?”“他們不和我玩?”“你可以去找他們玩呀?”“他們說我不能干!不想跟我玩。”“誰說的。那老師和你一起玩球去,怎么樣?”宇宇的眼睛一亮,說“恩!”當我倆在操場上玩拋接球時,許多小朋友都從四面八方擁了過來,有許多幼兒都投入到了我們的游戲中來。我對宇宇說:“你瞧,他們都和你一起玩了吧。”宇宇點點頭笑了。平時,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努力地創(chuàng)造老師與孩子之間交流的“通道”。這個“通道”的著眼點就在于主動關注。只有“通道”通了,我們與孩子的關系才會親近起來。
2、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需求后,要盡力為他們解決好問題。
幼兒園教師與其他的教師不同,我們面對的是3-6歲的孩子,許多事情都是他們能力所不能及的,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注和幫助,因此,我們要少一些指手畫腳,多一些親力親為,使孩子能更容易接近我們,喜歡我們。同樣,孩子們喜歡的是能與他們一起同干共苦的老師,當老師能與他們一起思考同一問題、一起處理碰到的難題,一起分享獲得成功的快樂時,我們的老師可以說已融入了孩子們的心田。這樣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通道”會變得比較暢通。
3、幼兒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孩子得以依賴和信服的出處。
試想,一位面目和善、常掛笑容的人,他的朋友肯定會比常常緊繃著臉的人要多。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請你不要吝嗇你的笑容,請把你心中的快樂撒播給你身邊的孩子吧。還有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有一顆公正的心,處事要公平,正直,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美好的回憶?;蛟S,對你而言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而對孩子來說則是天大的事情,或許是會成為影響他一生的事情,因此,我們處事應該謹慎、細微。用我們的行動來影響孩子們,教育孩子們,那更是一門好的活教材。
4、請你用第三只眼睛來關注孩子們的差異吧。
俗話說得好:“母生十子,個個不同”。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品位,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按同一目標行事,那么長大后的孩子們與機器生產出來的產品有何不同呢?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能盡自己的力量,去鼓勵和支持孩子們的潛能發(fā)展。不管是能力較弱的,還是習慣較差的,不能有厭惡的心理,而要多與他們溝通、交流,走進他們的心靈,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在原有的發(fā)展水平上有較大的發(fā)展。
對于幼幼關系的處理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交流的平臺。如平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區(qū)域活動時間都是孩子發(fā)展交往能力的良好時機。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如怎樣與同伴一起玩?做了錯事該怎么辦?商量怎樣玩玩具等等。讓孩子明確各類游戲規(guī)則,知道與同伴一起游戲交往必須遵循游戲規(guī)則,這樣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做好這些事項后,對于幼幼關系的處理我們教師只要進行宏觀調控就行了。
猜你感興趣:
3.班主任的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