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確實充分是表示什么意思
證據確實充分是表示什么意思
我們在觀看法律節(jié)目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證據確實充分這個說法,但是有些朋友對此不是很明白是什么意思。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證據確實充分的意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證據確實充分的意思
原《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新《刑事訴訟法》將第四十六條改為第五十三條修改為:“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新《刑事訴訟法》這一修改,明確了“證據確實、充分”的三個條件。
檢察院制作的起訴書,都有“證據確實、充分”六個字。辯護律師的職責,就是審查證據是否真的“確實、充分”。
任何冤假錯案都有證據,但證據都不確實、充分。
或者證據確實,但不充分。如魏青安強奸搶劫案?,F場勘查得到的皮鞋足跡和自行車車輪痕跡以及被搶的手表證據是確實的,但沒有找到涉案的皮鞋、自行車和手表。后來找到皮鞋、自行車和手表,才知道魏青安被錯殺了。
或者證據充分,但不確實。如前些日子電視上演的《鄉(xiāng)村愛情小夜曲》,太多的證據指向王長貴和蘇玉紅關系不正常,但沒有一個證據是經過查證屬實的。王長貴背上黑鍋由村長降為民工,只得等《鄉(xiāng)村愛情7》在平反。
網上發(fā)表的我的案例《十四份證據逐一駁倒,檢察院撤回起訴》一案,公訴人出示的被告人有罪的證據可謂充分,被告人馬志峰足以判死刑。經過法庭質證,十四份證據均不確實,馬志峰獲救。
新《刑事訴訟法》為“證據確實、充分”規(guī)定了三個條件,達不到這三個條件的就不能算“證據確實、充分”,就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這是中國法制的一大進步。
證據的種類介紹
分類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證據可分為七類,即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延伸到涉稅工作中,稅案證據按種類可分為:稅務稽查底稿、詢問筆錄,以及調查過程中取得的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鑒定結論、戡驗和現場筆錄;按照稅案證據的屬性可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原始證據和派生證據、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等。
這是指法律上規(guī)定證據來源表現形式的分類。中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證據有下列7種: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中國《民事訴訟法》把證據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電子數據、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基本相同。
英美法系國家把證據分為證人證言、書面文件和實物證據。大陸法系國家則認為當事人不得作為證人,鑒定人也不同于證人,所以把證據分為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人意見、書面文件和實物證據。
說明
1、書證、物證是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物證是用于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jié)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涂改的單據、賬本等。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tài)。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tài)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采取措施予以保全。
2、證人證言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guī)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3、當事人的陳述是指當事人向執(zhí)法人員所作的關于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并制作詢問筆錄;同時,行政機關對于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被害人陳述”,是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就受害情況及案件的有關其他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所作陳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與辯解”,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本人的犯罪行為向司法機關所作的供述,或稱口供,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認自己有犯罪行為或者承認犯罪,但認為應當減輕處罰、免除處罰所作的辯解。
4、視聽資料是指能夠作為證據的錄音、錄像、電腦儲存的數據等,是一種被固定、被保全的證據。它比較可靠,更接近于真實情況。但是視聽資料必須經過審查,才能認定作為證據。
5、鑒定結論是鑒定人運用自己具有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專門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鑒別和判斷。它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如法醫(yī)鑒定、指紋鑒定、筆跡鑒定、化學物品鑒定、精神病鑒定等。
6、現場筆錄是書證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執(zhí)法人員在現場,對當場實施行政處罰的現場情況的記錄。如交通民警對違反交通管理的司機進行罰款,交通民警開具的罰款單據。又如工商管理人員對這反工商管理的個體商販進行處罰時,現場記明其違法事實、沒收商販的違法物品的數量、質量等情況?,F場筆錄上應當有執(zhí)法人員和當事人的簽名?,F場筆錄可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行政訴訟法將其規(guī)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以防止在訴訟中出現“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情況。
7.、勘驗是指行政機關的執(zhí)法人員或者專門人員為了解案件的事實,對事實發(fā)生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如查處非法出版物,執(zhí)法人員對該出版物的印刷場所進行勘驗、檢查,對印刷的非法出版物或者印刷工具進行勘驗、檢查等??彬瀾斨谱鞴P錄,勘驗筆錄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是一種獨立的證據。
證據的收集
在中國的刑事訴訟中,指司法機關發(fā)現和取得證據的活動。它是司法機關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的第一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有責任收集證據,查明案情;在中國的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舉證責任。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并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人民法院也應當根據職權,主動收集證據,以查明案情,解決爭議。
司法機關在訴訟中有權向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對于涉及國家機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在刑事訴訟中,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毀滅證據的,必須受法律追究。收集證據應當依靠群眾,遵守合法和客觀全面的原則?!缎淌略V訟法》規(guī)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并且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收集證據的方法,在刑事訴訟中主要是現場勘驗,尸體檢驗,活體檢驗,詢問證人,訊問被告人,檢查,扣押和鑒定等;在民事訴訟中主要是詢問當事人和證人,調取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勘驗和鑒定等。
在西方,英美法系國家無論是在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中,都認為收集證據、提出證據是當事人的責任。在刑事訴訟中,警察官員和檢察官是作為控訴一方的當事人而負有收集證據責任的(見米蘭達規(guī)則)。大陸法系國家在民事訴訟中強調當事人應當收集 、提供證據;但法院也可依職權收集證據。在刑事訴訟中則強調警察官員、檢察官、法官依職權主動搜集證據,而不以當事人的申請和提供證據為條件。
猜你感興趣:
4.蘇銀霞事件結果
5.復議決定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