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垂釣的古代名人都是高智商
愛垂釣的古代名人都是高智商
釣魚本是一個以獲得食物為目的的勞動方式,遠在堯舜時代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隨著人類生產(chǎn)力水平的提高,釣魚逐漸淡化了最初的目的,成為一種休閑娛樂活動。在中國有不少古代名人給釣魚賦予了文化意義,他們釣的不僅僅是魚,甚至根本不是魚,下面介紹幾個與垂釣有關(guān)的古代名人。
姜尚
封神榜的故事在中國老百姓中家喻戶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更是傳誦千古的佳話。據(jù)傳姜子牙在渭水垂釣的時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謁,輔佐朝政,于是西周得以開國。
莊子
莊子崇尚道法自然,淡薄名利,釣魚是他非常喜愛的休閑活動之一。他的思想巨著《莊子》中曾多次以釣魚來闡述自己的思想:其中最著名的是《莊子釣于濮水》和《任公子釣魚》前者用神龜“寧生而曳尾涂中”表達了自己不愿為官,寧做山野村夫自在的思想,后者用任公子大鉤巨緇終于釣獲超級大魚,說明有遠志的人必須有所舍才能有所大成。這和咱們現(xiàn)在的釣魚人對巨物孜孜不倦的追求倒是一脈相承。
范蠡
說起這范蠡,不但是個有眼力價兒懂得見好就收的政客,更是一位極具生意頭腦的創(chuàng)業(yè)天才:他開創(chuàng)養(yǎng)魚業(yè),堪稱經(jīng)商者的典范。所以當他的小伙伴文種在悲嘆“兔死狗烹”之時,他已作為陶朱公,坐擁美人西施,富可敵國。選擇決定命運,古人誠不欺我。
韓信
淮陰這個地方,應(yīng)該是成功后的韓信很不愿提及的“傷心地”,挨餓受凍,胯下之辱食不果腹,垂釣充饑。所幸有漂母施舍茶飯,才沒讓大漢朝損失一員開國猛將。多年以后的韓大將軍,榮歸故里,風(fēng)光無限,可否想起釣魚是年少時的自己最大的愛好和生存技能?
蕭統(tǒng)
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tǒng)世稱昭明太子,酷愛釣魚,當年到此地開倉救庶民,釣上一條肥大的銀鱗香鯽魚,足有七、八斤重。 烹調(diào)下酒鮮美無比,連連贊嘆水好魚美、曰“天下貴池也”。自此,秋浦縣改為“貴池”沿用至今,蕭統(tǒng)的垂釣處也譽為“昭明釣臺”。
嚴光
如果說姜子牙釣魚基本是在“作秀”,東漢光武帝青梅竹馬的好基友嚴光就是個真正的“隱士”,兩人同在長安求學(xué)時,才高八斗的嚴光就給劉秀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當上皇帝后的劉秀第一時間就到富春江請這位隱居釣魚的昔日同窗出山做官,還連請三次。可惜人家最終還是不從,悄然而去,隱居于富春山下,或耕田,或釣魚,終身不仕。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說到釣魚詩,這首《漁歌子》絕對是千古流芳的名作。唐代詩人張志和在經(jīng)歷宦??癫ê罂雌萍t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zhèn)。史載唐肅宗曾賜他奴婢各一人,張志和讓他們結(jié)婚,取名漁童和樵青,可見他漁樵耕讀歸隱山林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