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臺慟哭記》+《聊齋志異》文言文 閱讀附答案及翻譯
《登西臺慟哭記》+《聊齋志異》文言文 閱讀附答案及翻譯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jù)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
謝翱《登西臺慟哭記》閱讀附答案附譯文
登西臺慟哭記
謝翱①
始,故人唐宰相魯公②開府南服,余以布衣從戎。明年,別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過張睢陽廟及顏杲卿所嘗往來處,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游。今其詩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無以藉手見公,而獨記別時語,每一動念,即于夢中尋之?;蛏剿亻?,云嵐草木,與所別之處及其時適相類,則徘徊顧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過姑蘇。姑蘇,公初開府舊治也,望夫差之臺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臺。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臺。
先是一日,與友人甲、乙若丙約,越宿而集。午,雨未止,買榜③江涘。登岸,謁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毀垣枯甃,如入墟墓。還,與榜人治祭具。須臾,雨止,登西臺,設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畢,號而慟者三,復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時,往來必謁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復東望,泣拜不已。有云從南來,氣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極?莫歸來兮關塞黑。”歌闋,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復登東臺,撫蒼石,還憩于榜中。榜人始驚余哭,云:“適有邏舟之過也,盍移諸?”遂移榜中流,舉酒相屬,各為詩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風凜,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復賦詩懷古。明日,益風雪,別甲于江,余與丙獨歸。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書及別詩來,言是日風帆怒駛,逾久而后濟,既濟,疑有神陰相,以著茲游之偉。余曰:“嗚呼!阮步兵④死,空山無哭聲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茲游亦良偉,其為文詞,因以達意,亦誠可悲已!”(有刪改)
注:①謝翱:南宋末散文家、詩人。1276年文天祥起兵,他率兵投效。文天祥被俘遇難,他不仕元,漫游兩浙以終。②唐宰相魯公:明謂唐顏真卿,實指文天祥。③買榜:雇船。④阮步兵:阮籍。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還,與榜人治祭具治:治理
B.薄暮,雪作風凜?。浩冉?/p>
C.言是日風帆怒駛怒:迅猛
D.既濟,疑有神陰相相:幫助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都能直接表明作者對文天祥緬懷之情的一組是()
①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游②每一動念,即于夢中尋之
?、墼O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④歌闋,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
?、萦帜钣嗳豕跁r,往來必謁拜祠下⑥舉酒相屬,各為詩以寄所思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在哭祭文天祥時,并未明示被祭者是誰,而是托言唐宰相魯公;也未明示同登西臺者是誰,僅以“甲乙丙”稱代。
B.作者最初到子陵祠瞻拜是年輕時陪先父一起來的,如今他自己也將老了,江山雖在而人事全非,有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
C.文章描繪了作者在西臺上用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魂,撫摸蒼石的悲壯場面,傳達出祭奠文天祥的濃烈的哀傷。
D.文章以“哭”字貫穿全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三哭”,強烈地表現(xiàn)出作者心中的悲慟由來已久,難以抑制。
答案:
8. A(治:置辦)
9. C(①是文天祥的行為;⑤是我年輕時對嚴子陵的懷念。)
10.C(撫摸蒼石不是在西臺上的細節(jié)。)
譯文:
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魯郡公在南劍州地方設立辦事機構,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軍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邊上與他分手。又過了一年,公因事路過張睢陽廟和顏杲卿駐軍處常山一帶,慷慨悲歌,后來終于沒有辜負自己的諾言,追隨諸先烈游于黃泉。如今他的遺詩都留在人間,可以為證。
我自恨一死之后只能空著兩手與魯郡公相見于地下,幸而還偏偏記得與他分別時的言語,每當想到這些情景時,就會在夢中重溫一遍。有時遇到山水林池臺榭及云霞草木,與我們分手時的地方以及節(jié)令情狀恰巧相像時,就令我徘徊流連仔細察看,悲痛異常卻不敢哭泣。又過了三年,我經(jīng)過姑蘇,姑蘇是公早年辦公的府治所在地,對著姑蘇臺第一次為魯郡公痛哭。又四年之后,我再次在越王臺哭他。又過了五年即今天,我在嚴子陵釣臺又大哭。
昨天,我與友人甲、乙及丙相約第二天聚會。中午,雨還沒停,我們在江邊雇了條船,然后上岸,瞻仰嚴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邊僧房內(nèi)休息。只見壞墻枯井,好像進入墳墓當中。回到船中,與船夫一道置辦了祭祀用具。過了一會,雨停下,我們登上西臺,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后下拜,跪下行禮。祝誦完畢后,又大哭三聲,然后再下拜,起立。這時我又想起自己年輕時,經(jīng)過這里一定要來祠堂瞻拜。起初來的時候,是跟隨先父一起來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對山河大地,風云人物,依戀不舍,如有所失。于是又對著東方哭拜不止。這時,有云從南邊飄來,云氣罩住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氣氛。我用竹如意敲著石塊,制作了楚歌來招他的魂,歌詞是:“魂靈啊,你早上要飛往何方?晚上歸來時,關塞一片昏黑。”歌畢,竹如意與石塊俱已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對著感嘆唏噓。我們又登上東臺,把青石撫摸一遍(不忍離去),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過而感到驚奇,說:“剛才有巡邏船經(jīng)過,我們何不移舟別處呢?”于是就搖船到河中心,舉杯相勸,各自作詩來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雪飛風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夜里又寫詩懷古。到了第二天,風雪更大了,我就與甲在江邊分手,僅與丙兩人一同歸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才到家。
這以后,甲寄來書信與賦別的詩歌,信中說:“這天風急浪高,船夫拼命搖櫓,耽擱了很久才渡過河。過河之后,真疑心有神靈在暗中相助,以顯示這次聚游的偉觀。”我說:“唉!自從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有千余年沒有哭聲了。這事是否有神靈相助當然不能確知。但這次聚游確實是件壯舉,我們僅能賦詩作文來表達情懷,也實在是很可悲的!”
蒲松齡《聊齋志異》 閱讀附答案及翻譯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支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數(shù)日,僧辭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較手足,愿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師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歸,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何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B.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輕視
D.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適:到……去
5.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
失其所與,不知
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幸先以我名告之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把他踢出一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憨和尚與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于“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xiàn)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7.翻譯(10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3分)
(2)眾相顧,迄無應者。(3分)
(3)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4分)
答案:
4.A
5.B
6.C
譯文:
李超字魁吾,淄西邊邑人。為人性格豪爽,喜歡施舍。有一天,有個和尚偶然到他這里來化緣,李超讓他飽吃一頓,和尚十分感激,就對他說:“我是少林寺的和尚,會一點武藝,我想傳授給你。”李超心中不禁大喜,請他住在家里,供給他衣食,早晚向他學習武藝。過了三個月,李超的武藝已很精湛,便得意洋洋起來。和尚問他:“你覺得自己進步了嗎?”李超輕松地答道:“我覺得進步了,師父,只要您所能的,我已全部學會了。”和尚笑著讓李超試一試武藝。李超便馬上脫掉衣服,朝手心吐了口唾沫,跳躍起來像猿猴一樣飛行,落下來像鳥一樣輕盈,騰躍了一陣子,露出驕傲的神色站在那里。和尚又笑了,說:“可以了。你既然把我的本領都學會了,那不妨讓我們來較量一下武藝高低。”李超痛快地答應了。于是,兩人雙手交*,作好比試的姿勢,然后兩人格斗起來。李超想找和尚的破綻,沒料到,和尚忽然飛起一腳,李超頓時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拍著手說:“你還沒有完全學會我的本領啊!”李超用兩手撐著地,慚愧而沮喪地向他請教。過了幾天,和尚告辭離去了。李超從此以武藝出名,走南闖北,浪跡江湖,竟一直沒有遇到對手。一次,李超偶然來到歷下這地方,看到一個少年尼姑在廣場上賣弄武藝,觀看的人熙熙攘攘。尼姑對圍觀的人說:“顛來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了。有喜歡玩耍的人,不妨上場來較量較量權作游戲。”一連說了三遍,圍觀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個敢答應。李超在旁邊站著,不禁技癢,便很神氣地走進場中。小尼姑笑著與他合掌施禮。剛一交手,小尼姑便喊停下來,說道:“你這是少林派的武藝。”接著問他:“你師父是誰?”李超開始不作聲,尼姑堅持追問,才告訴她是個和尚。尼姑拱了拱手說:“憨和尚是你師父嗎?如果是這樣,不必較量,我甘拜下風。”李超一再請求,尼姑不同意,大家在旁邊慫恿他們比武。尼姑才說:“你既然是憨師的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要兩人意會就行了。”李超答應了。但見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加上年輕好勝,一心想打敗尼姑,以取一時的名聲。正在不分勝負的時候,尼姑突然停了下來。李超問其中的緣故,尼姑笑而不答。李超認為她膽怯,堅決要求再交手。不久,李超飛起一腳,尼姑并起五指朝他大腿一削;李超覺得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樣,跌倒在地上爬不起來了。尼姑笑著道歉說:“冒失地觸犯了你,請你不要怪罪!”李超被人抬了回來,養(yǎng)了一個多月才痊愈。一年后,和尚又來了,李超給他講述了這段往事。和尚吃驚地說,“你太魯莽了,惹她干什么?幸虧你事先把我的名字告訴了她,不然,你的雙腿恐怕早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