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趙率教傳閱讀答案
明史·趙率教傳閱讀答案
趙率教,字希龍,號明善,明末將領,以抗清聞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明史·趙率教傳》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歡迎大家參閱。
《明史·趙率教傳》閱讀原文
趙率教,陜西人。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zhàn)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經略袁應泰,擢副總兵,典中軍事。
天啟元年,遼陽破,率教潛逃,罪當死,幸免。率教請于經略王在晉,愿收復前屯衛(wèi)城,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蒙古據其地,不敢進,抵中前所而止。其年,游擊魯之甲以樞輔孫承宗令,救難民六千口-至前屯,盡驅蒙古于郊外。率教乃得入,編次難民為兵,繕雉堞,謹斥堠,軍府由是粗立。既而承宗令裨將陳練以川、湖土兵來助,前屯守始固。而率教所招流亡至五六萬。擇其壯者從軍,悉加訓練。余給牛種,大興屯田,身自督課,至手足胼胝。承宗出關閱視,大喜,以己所乘輿贈之。
六年二月,蒙古以寧遠被圍,乘間入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御之,斬首百余級,奪馬二百匹,追至高臺堡乃還。捷聞,帝大喜,立擢都督同知,實授總兵官,代楊麒鎮(zhèn)山海關。尋論功,再進右都督,世蔭本衛(wèi)副千戶。時滿桂守寧遠,亦有盛名,與率教深相得。及寧遠被圍,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備東援。桂惡其稽緩,拒不納,以袁崇煥言,乃令入。既解圍,率教欲分功,桂不許,且責其不親援,兩人遂有隙。
七年五月,大清兵圍錦州,率教與中官紀用、副將左輔、朱梅等嬰城固守,發(fā)大炮,頗多擊傷。
相持二十四日,圍始解。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馳援,三晝夜抵三屯營??偙靽鴱┎涣钊?,遂策馬而西。十一月四日戰(zhàn)于遵化,中流矢陣亡,一軍盡歿。帝聞痛悼,賜恤典,立祠奉祀。率教為將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勞而不懈,與滿桂并稱良將。二人既歿,益無能辦東事者。
《明史·趙率教傳》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zhàn)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
B.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zhàn)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
C.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zhàn)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
D.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zhàn)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彈劾”是指君主時代擔任監(jiān)察職務的官員檢舉官吏的罪狀。
B“經略”是指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掌管一路或數路軍、政事務,職位高于總督。
C“世蔭”是指在封建時代,子子孫孫因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勛而世襲官職。
D.“屯田”是指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組織勞動者在官地上進行開墾耕作的農業(yè)生產組織形式。有官屯與民屯之分,以官屯為主。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趙率教屢建戰(zhàn)功,善于應變。遼東戰(zhàn)事緊急,他雖被罷職,但率家丁到前線立功。得到經略袁應泰的賞識,被提升為副總兵,掌管中軍的事務。
B.趙率教審時度勢,身先士卒。在蒙古兵盤踞前屯衛(wèi)城時,他沒有進擊;當他人把蒙古人驅逐到郊外時,他才敢進入。訓練、屯田時他親力親為。
C.趙率教不計名利,與人為善。當寧遠被圍時,他派多人前去援助;寧遠之圍解除后,他想與滿桂共享戰(zhàn)功。當三屯營被清兵圍困時,他親自馳援。
D.趙率教廉潔勇猛,待人厚道。盡管他和滿桂產生了一點矛盾,還是一起被人們看作良將,他們死后,明朝廷就更加沒有能辦理遼東戰(zhàn)事的人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率教乃得入,編次難民為兵,繕雉堞,謹斥堠,軍府由是粗立。(5分)
(2)既解圍,率教欲分功,栳不許,且責其不親援。兩人遂有隙。(5分)
《明史·趙率教傳》閱讀答案
4.B(根據前后文的語境以及一些虛詞,同時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5.D(“屯田”有軍屯與民屯之分.以軍屯為主。)
6.C(“他想與滿桂共享戰(zhàn)功”錯,他事實上想分滿桂的戰(zhàn)功,因為他本人沒有參與。所以說“不計名利”也是錯誤的。)
7(1)趙率教才得以進入前屯衛(wèi)城,把難民編排成部隊,修繕城墻,注意偵察敵情,軍府因此大致建立起來。(“編次”、“繕雉堞”、“粗立”各1分,句意2分)
(2)寧遠之圍解除后,趙率教想分享戰(zhàn)功,滿桂不答應,并且責怪他不親自來助戰(zhàn),兩個人從此產生了矛盾。(“既解圍”、“親援”、“有隙”各1分,句意2分)
看過“明史·趙率教傳閱讀答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