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詞語之的用法
文言詞語之的用法
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關(guān)于文言詞語之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文言詞語之的用法,歡迎閱讀
文言詞語之座動詞的用法
用在處所句詞前,可譯作“到、往、去”。如《鴻門宴》中的“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之”用在處所名詞“沛公軍”前,作動詞。
文言詞語之座代詞的用法
1、代人,如《項脊軒志》中的“先妣撫之甚厚”,“之”可譯作“她”,代老嫗。
2、代物,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與坐談,問之客曰”,“之”代“與徐公孰美這件事”。
4、指示代詞,如《寡人之于國也》中的“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譯作“這,這樣”指上文“河內(nèi)兇……亦然”。“不若長安君之甚”《觸龍說趙太后》,“之”譯作“那樣”。
文言詞語之座助詞的用法
1、定語的標志,如《諫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職役哉”,這里的“之”連結(jié)名詞性定語“百司”和中心語“職役”,可譯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關(guān)系。此句可譯為“代管百官的職事呢?”。《過秦論》中的“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兩個“之”分別連結(jié)形容詞性定語“膏腴”、“要害”和中心詞“地”、“郡”,表示修飾的偏正關(guān)系。
2、補語的標志。如《捕蛇者說》中的“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之”在這里作補語的標志,可譯作“得”,表示連結(jié)中心詞“不幸”和補語“甚”。
3、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夫晉,何厭之有”,這里“何厭”是“有”的賓語,提前了。此句可譯為“晉國(的欲望),有什么滿足的(可能)呢?”
4、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如《勸學(xué)》中的“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兩個“之”都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之”字前是中心語,“之”字后是定語。此句可譯為“蚯蚓(雖然)沒有銳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
5、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如《歸去來兮辭》中的“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里兩個“之”用在主謂詞組之間,表示這一詞組不能單獨成句。此句可譯為“(我)羨慕一切生物得到復(fù)蘇的時節(jié)其時,感嘆自己的年華行將結(jié)束。”
6、用在主語和介詞結(jié)構(gòu)之間,表示它們已經(jīng)成為一個整體,強調(diào)、突出這個介詞結(jié)構(gòu)的意義。(不譯),如《寡人之于國也》中的“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語“寡人”與介詞結(jié)構(gòu)“于國”之間,強調(diào)“于國”的意義,此句可譯為“我對于治理國家,可算是盡了心的了。”
7、襯音助詞(不譯),用在表示時間的詞或某些動詞的后面,湊足一個音節(jié),它沒有實際意義,只是起著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的作用。如《勸學(xué)》中的“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之”嵌在時間詞“須臾”的后面,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作詞綴,此句譯作“比不上片刻學(xué)到的東西多”?!吨G逐客書》中的“由此觀之”,這里的“之”接在動詞“觀”后面,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無義,此句可譯作“從這看來”
8、嵌在姓名中間,無實義。如“佚之狐言于鄭伯曰”、“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介之推不言祿”、“宮之奇諫假道”中的“佚之狐”、“燭之武”、“介之推”、“宮之奇”。
9、嵌在專用名詞之間,無義。如《病梅館記》中的“辟病梅之館以貯之”。前一個“之”用在“病梅館”這個專用名詞中,不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