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勵志文章3篇閱讀
每個人都需要勵志的人生,因為人生短暫,不容虛度時光,下面就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短篇勵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短篇勵志文章:感謝兩棵樹
一個年輕人,從小就是人見人愛的孩子。上學(xué)時是三好學(xué)生、班干部,初二那年參加全國奧數(shù)比賽,獲得一等獎。
17歲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學(xué)深造。命運在他接到大學(xué)錄取通知書那年的暑假,給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次過馬路時,一輛飛馳而來的車輛無情地奪去了他的雙腿和左手。面對這飛來橫禍,他沒有被打倒,最終憑著驚人的毅力自學(xué)完全部大學(xué)課程,后來又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一家擁有上千萬元固定資產(chǎn)的私企老總,并當(dāng)選為市里的“十大杰出青年”。那天去采訪他,問他如何克服難以想象的慘痛折磨,取得今天的成績。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最想感謝的既不是給他巨大關(guān)愛的父母,也不是一直鼓動和支持他的朋友。面對我的提問,他極快地回答:我要感謝兩棵樹!
遇到車禍之后,對從小就出類拔萃、自尊心極強的他來說,不啻為世界末日的來臨??纯醋约簹埲辈蝗纳眢w,他痛不欲生,感到一生就這樣毀了,人生再沒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目標和意義,一度想要自殺。即使在醫(yī)院聽到遠遠從街上傳來的一兩聲汽車喇叭聲,也能引起他的煩躁和不安,情緒極不穩(wěn)定。為了讓他散心,轉(zhuǎn)移一下注意力,在他出院以后,家人特意把他送到鄉(xiāng)下的姑媽家靜養(yǎng)。
在那里,他遇到了決定他生命意義的兩棵樹。
姑媽家住在一個遠離城市的小村子,寧靜、安逸,甚至有些落后。他就在姑媽的小院子里,每天吃飯、睡覺,睡覺、吃飯,一天天地打發(fā)著他認為不再寶貴的時光,人也更加灰心喪氣和慵懶下來。一晃半年過去。
一天下午,姑媽家下田的下田,上學(xué)的上學(xué),僅他一人在家。百無聊賴的他,自己搖動輪椅走出了那個小小的院落。
就這樣,似有冥冥中的安排,他與那兩棵樹不期而遇。
那是怎樣的兩棵樹啊!在離姑媽家五六十米的地方,有兩棵顯得十分怪異的榆樹,像藤條一般扭曲著肢體,但卻頑強地向上挺立著。兩樹之間,連著一根七八米長的粗粗的鐵絲,鐵絲的兩端深深嵌進樹干里。不,簡直就是直接纏繞在樹里!活像一只長布袋被攔腰緊緊系了一根繩子,呈現(xiàn)兩頭粗、中間細的奇怪形狀。
見他好奇的樣子,一旁的鄰居主動告訴他,起初是為了晾曬衣服的方便,七八年前,有人在兩棵小榆樹之間拉了一根鐵絲。時間一長,樹干越長越粗,被鐵絲纏繞的部分始終沖不出束縛,被勒出了深深一圈傷痕,兩棵小樹奄奄一息。就在大家都以為這兩棵榆樹再也難以成活的時候,沒想到第二年一場冬雨過后,它們又發(fā)出了新芽,而且隨著樹干逐漸變粗,年復(fù)一年,竟生生將緊箍在自己身上的鐵絲“吃”了進去!
莫名地,他的心被強烈地震撼了:面對外界施加的暴力和厄運,小樹尚知抗爭,而作為一個人,又有什么理由放棄對生活的努力呢!面對這兩棵榆樹,他感到羞愧,同時也激起了深藏于內(nèi)心的那份不甘——只見他用自己僅存的右手,艱難地從坐了半年多的輪椅上撐起整個身體,恭恭敬敬地給那兩棵再普通不過,卻又再堅強不過的榆樹,深深鞠了個躬!
很快,他便主動要求回到城里,拾起了久違的課本還有信心,開始了屬于自己的新的生活。
聽他平靜地講完這段故事,我長久無語。
(鳳仙草)
短篇勵志文章:平庸是因為沒有激發(fā)潛能
44歲那年,她下崗了,丈夫一年前也下了崗,兒子正在大學(xué)念書,她是家里的頂梁柱,而下崗使她這個家里的頂梁柱遭到了沉重一擊。但是她不能倒下,所有的眼淚和痛苦都必須咽下,她還要繼續(xù)支撐這個家。
她在街上擺了個攤,賣早餐。沒下崗的時候,她每天都是7點半起床,不慌不忙的。現(xiàn)在,她必須每天5點前起床,收拾收拾就去擺攤。她的膽子仿佛一下子變大了,以前在單位,大會上領(lǐng)導(dǎo)點她發(fā)言,她面紅耳赤,心跳加速,說話結(jié)結(jié)巴巴,惹得哄堂大笑,而擺攤以后,她的嗓門一下子亮起來,對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高喊:“油條,新出鍋的油條啦!”“八寶粥,又衛(wèi)生又營養(yǎng)的八寶粥啦!”有些時候,她還會編出些新詞,引得來往的行人不時地將目光投向她,生意自然也不錯。鄰近攤位的攤主都說她是做生意的料,根本不像個新手。第一個月,她粗粗結(jié)算了一下,賺了2300多元錢,整整比下崗前的工資多1000多元錢,她顯得興奮異常。雖然比以前累了些,但她卻很高興,心里豁亮了起來。
由于生意很好,她一個人確實忙不過來,就說服騎三輪拉客的丈夫跟她一塊兒出攤賣飯。丈夫爽快地答應(yīng)了。夫妻倆同心協(xié)力,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他們從賣油條和粥開始,到租個門面房賣餃子賣小吃,再到開面食加工廠,8年時間,她從一位下崗女工成為有著800多萬資產(chǎn)的民營企業(yè)的廠長。這期間,她遭遇了不少困難,吃了不少苦,但是最終她成功了,被當(dāng)?shù)卣u為“再就業(yè)明星”、“市三八紅旗手”。
在河北省廊坊市,說起她——姜桂芝,人人都豎起大拇指。在接受記者采訪、談到自己的經(jīng)歷時,姜桂芝這位很樸素的女強人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實在想不到我的今天會是這么好,以前總覺得自己很平庸,做什么都不成,在單位混口飯吃就滿足了。可一下崗,我整個人都變精神了,才覺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自己也可以做一番事業(yè)。如果不是下崗,恐怕我就渾渾噩噩過一輩子了。”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渾渾噩噩過日子呢?有多少人在安逸的生活中懈怠呢?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沒有什么本事就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呢?有些時候,我們需要一種危機,來激發(fā)我們自身的潛能,喚醒我們內(nèi)心深處被掩藏已久的人生激情,來實現(xiàn)人生的最大價值。人的平庸,多數(shù)不是因為自身能力不夠,而是因為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沒有激發(fā)自己的潛能,在平淡機械的生活中埋沒了自己。不要總羨慕別人頭上的光環(huán),其實你也有能力給自己戴上美麗的花冠。
(文/一哲)
短篇勵志文章:改變
祁健是家里的獨子,父母都是下崗工人,僅憑微薄的收入艱難支撐兒子上大學(xué)。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然而,就在祁健大學(xué)畢業(yè)時,忽然查出患有白血病,晚期。這家的天塌了!
為了給祁健治病,父母開始四處舉債。祁健的病情暫時得到了控制,可是接下來,每月一次的化療就要上萬元,父母萬般無奈之下,決定上街乞討。兩個年過半百的人,在冬天的刺骨寒風(fēng)中跪著,只為了給兒子湊一個療程的化療費用。
躺在病房里的祁健得知此事,不禁潸然淚下。正在此時,忽然傳來好消息,祁健的骨髓配型成功。這本來是治療白血病最難的一關(guān),祁健無疑是幸運的。然而,面對巨額的移植手術(shù)費用,全家人怎么也高興不起來。絕望的祁健決定放棄治療,并開始拒絕打針吃藥。眼前的希望,反而變成了沉重的壓力。
當(dāng)?shù)孛襟w報道了祁健的遭遇后,許多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雖然只是杯水車薪,但仍讓他深深感動。他開始靜下來思考,如果把這些錢花在自己身上,繼續(xù)做無謂的化療,已經(jīng)沒有實際意義,還不如拿去做點兒有用的事。他決定先拿出500元錢,去資助一個失學(xué)兒童。他的想法很樸實,500元對自己而言,還不夠一天的醫(yī)療費,但對于一個失學(xué)的孩子,也許就能改變一生的命運。
幾天后,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瞞著父母,來到100公里外的小山村。當(dāng)他見到張海霞時,不由得震撼了。海霞是個13歲的女孩,父親患有嚴重的類風(fēng)濕病,雙眼幾乎失明,早已喪失勞動能力;母親幾年前改嫁,全家的生活重擔(dān)都壓在這個小女孩稚嫩的肩膀上。但她從未對生活喪失信心,總是想盡辦法克服困難。海霞即將小學(xué)畢業(yè),正面臨輟學(xué),祁健送來的500元錢幫她解了燃眉之急。
從海霞家回來之后,祁健像換了一個人,一掃往日的消沉,變得樂觀開朗起來。他告訴母親:“海霞才13歲,就要扛起一個家,原來咱們不是最苦的,今后我要堅強起來,好好治病。”這讓父母覺得很意外,又大感欣慰。
海霞深深地感激這位好心的大哥,但她無論如何想不到,這個陌生人竟會用救命錢來幫助自己,直到她在報上看到了祁健的消息。海霞決定把錢還給祁健,按照報紙上的地址,她找到了祁健住的醫(yī)院。再次見面,祁健說什么也不肯收回那500元錢。海霞終于答應(yīng)收下錢:“我一定努力讀書考大學(xué),但你必須答應(yīng)我好好治病,我要想辦法幫你籌錢。”
誰也沒有想到,海霞回去之后,就給報社寫了封信:“要是哪個好心人,或哪家銀行愿意貸款給我50萬,我大學(xué)畢業(yè)以后,一定會用一輩子的努力工作,去掙錢償還的……”公開信在報紙上發(fā)表后,雖然無數(shù)人為之感動,但都認為這是孩子的天真想法。除非奇跡出現(xiàn),有誰愿意借50萬巨款給一個貧困的農(nóng)村女孩?
奇跡真的出現(xiàn)了,一位美國紐約的華人答應(yīng)幫助海霞。她叫崔英,從小在中國農(nóng)村長大。海霞從山上往家里運花生的經(jīng)歷,讓她深有感觸。一袋花生有一百多斤重,海霞根本扛不動,她就想辦法,折下一根粗樹枝,然后把袋子放在樹枝上,拖著下山。從不抱怨命運不公,遇到困難總是積極找辦法去解決,正是海霞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打動了崔英。她借給了海霞三萬美元,并且不計利息,不設(shè)償還期限,因為她覺得,借錢比捐款更有意義。
如今,祁健已成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shù),海霞也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升入初中。兩人在病房里拉鉤,彼此約定,要好好活著。
祁健原本是想幫助海霞改變命運,卻未想到,自己的命運也因此而改變。當(dāng)他第一次見到海霞時,先前關(guān)于人生的種種看法,完全被顛覆了,“我一個20多歲的人,還是大學(xué)畢業(yè)生,我為什么就不相信,奇跡會在我身上發(fā)生呢?”也許,被海霞改變的,不止是祁健一人。
(文/姜欽峰)
看過“短篇勵志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