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長有益的哲理精選文章
幸福不是人生的一個地點,而是一個方向。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關于成長有益的哲理精選文章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把包袱放下
一名心理學家給學生上一堂壓力管理課。
她舉起一杯水,笑著問:“這杯水有多重?”
各種回答都有。
心理學家接著說:
“在這個問題中,重量并沒有那么重要,它其實取決于你托著這杯水的時間。如果你托住它一分鐘,那沒問題。如果你托住它一個小時,你的手臂會酸。如果托一天,你的手臂將會麻木。在這幾種情況下,這杯水的重量沒變,但是你托得越久,就會感覺它變得越重。”
她繼續(xù)說:
“生活中的壓力和擔憂就如同那杯水,想一會兒,沒什么事發(fā)生。想的時間長一些,人就會受傷。如果整天都在想壓力和擔憂,你將做不成任何事情。”
請把內心的包袱放下,不要將其從清晨帶到深夜。
2.沒人討厭會逗自己笑的人
這是我年輕時在美國的故事。
那是一個天氣晴朗的星期日,我去參加一個早間彌撒。
我不是教徒卻去星期日的彌撒聽牧師講道,是因為聽說這對學英文很有用。原以為氣氛一定很嚴肅隆重,結果讓我大吃一驚。
在祈禱前會有一段“今日故事”的講道,信徒們聽了哈哈大笑。在開頭的十分鐘,牧師一連說了好幾個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等到氣氛變得輕松活躍,他才開始談正經的事。星期天教會的陣陣歡笑,讓我體驗了打開心胸的感覺。
美國人習慣先把人逗笑了,再談重要的事。看來在星期天的教會,我學到的似乎不只是英文。
我把學到的事立刻付諸行動,用自己的蹩腳英文拼命思考逗人發(fā)笑這件事。
比如說,向街頭賣熟食的小販問路。又比如,寄行李的時候向郵局的人請教關稅文件的寫法。大部分的人很忙,覺得我這個一口爛英文的外國人很麻煩,根本不理會我。
可是只要我先說個小段子,讓對方笑出來,再坦白“老實說,我迷路了”,對方的態(tài)度就不一樣了。不是一定得讓對方大笑出聲,而是只要在提到正事之前,先說幾句幽默的話,讓對方笑一笑,緩和一下氣氛。
我把這個策略在認識的美國人身上實驗,結果立刻交到了朋友。
回到日本開始工作之后,這個方法也幫了年輕的我很大的忙。就算笑話不好笑也沒關系,哪怕是中年人的冷笑話也無所謂。
沒人會討厭別人以這種態(tài)度對待自己。
3.皮鞋與芒果
一個成功的富商和一個罪犯回憶他們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
犯人說:小時候,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兩雙鞋子,一雙是布鞋一雙是皮鞋。媽媽問我們,你們想要哪一雙?我一看那雙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搶先喊:“我要皮鞋!”媽媽看了他一眼,批評他說:“好孩子要學會謙讓,不能總把好的留給自己。”于是我心里一動,改口說:“媽,我要布鞋好了。”媽媽聽了很高興,就把那雙皮鞋給了我。我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也從此學會了撒謊。以后,為了得到每一件我想得到的東西,我都不擇手段,直到我進了監(jiān)獄。
成功的富商說:小時候,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兩只芒果,一只大些一只小些。媽媽問我們,你們想要哪一只?我一看那只大芒果很好吃的樣子,我非常想要??墒堑艿軗屜日f:“我要大的!”于是我就跟媽媽說:“媽媽,我和弟弟都是你的孩子,我們應該比賽得到那只大芒果,因為我也想要大的。”
于是我和弟弟開始比賽。我們把家門外的木柴分成兩組,誰先劈好誰就有權得到大芒果,最后,我贏了。以后,為了得到每一件我想得到的東西,我都會努力爭取第一,因為我知道通過努力,就能得到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