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荸薺的散文隨筆:荸薺—光陰里的故事
學(xué)習(xí)啦:荸薺有著紫紅色的可愛外表,吃起來香甜可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荸薺—光陰里的故事》這篇文章吧!
都說年歲大了就愛回憶往事!常常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話語,一首歌曲,一段文字都能勾起我許多的回憶。
晚飯過后,習(xí)慣地捧起書讀讀。在讀到汪曾祺寫的短篇小說《受戒》中的一段寫“踩荸薺”的文字,年少時自己踩荸薺的場景好似就在眼前,如同才發(fā)生的一樣。
老家在蕪湖周圣,小時候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栽種荸薺(我們稱它為“果子”) 。荸薺每年大概三四月份上市。荸薺分旱田栽種和水田栽種,旱田里的相比較水田里的味道更甜,顏色更紅。記得我家一開始幾乎都是旱田栽種,每到收成時,媽媽就會用鐵鍬挖,我們負(fù)責(zé)撿。一鐵鍬下去翻開土,荸薺一個個尖尖的牙立在土里。我們就用手指把它摳出,然后放進(jìn)籃子里。鐵鍬可沒有長眼,不走運時,一鐵鍬挖進(jìn)土里,只聽到咔擦咔擦的聲音,那個心疼呀,頂大的荸薺就被一分為二,誰會買破碎的荸薺呢?后來,爸媽也顧不得荸薺甜,顧不得荸薺顏色好看,再說旱田的收成也不高,索性就水田栽種荸薺了。在爛泥里的荸薺可不好挖,完全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用雙手在泥地里摳。往往一個上午的勞動,就會使人眼泡臉腫,雙手就更不用說得有多疼了。這樣的活爸媽從來舍不得讓我們姐妹干,我們只負(fù)責(zé)放學(xué)回來挑揀荸薺。剛從水里洗干凈的荸薺,一個個躺在大簸箕里,在陽光的照耀下,紫紅紫紅的,的確可愛、誘人。有時候我們書包都來不及放下,就先吃個飽,然后才干活。我們吃的只是小個的,或者破皮的,大的能賣上好價錢,我們舍不得吃。
薺下市后,對于我們這些嘴饞的孩子來說,還是有辦法吃到的。因為藏在爛泥里的荸薺,大人怎么能把它們?nèi)繐干蟻砟?于是放學(xué)后,吆喝上幾個小伙伴,挎著籃子,一起去泥田里踩荸薺。赤著腳,綰著褲,在稀泥里踩著,深一腳淺一腳,好不快樂。——呦,腳踩到了一個硬疙瘩,立刻彎腰伸手下去,一個紫紅紫紅的荸薺就被摳上來了,甭提有多高興啦!這時總會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其實這種做法完全是呼朋引伴。小伙伴們會一擁而上,大家都擠到一起踩,總想著這地兒不會就只一個大荸薺吧。哈哈,很多時候小伙伴的腳趾頭也被當(dāng)作是荸薺嘍!一次荸薺踩下來,“收獲”的確不少,整個人都成了泥人,身上、臉上、頭發(fā)上都是泥,當(dāng)然腳被瓦礫碎渣弄傷是常有之事,可誰在意這些呢?看著躺在籃子里的勞動果實,那個得意與自豪呀!
如今,雖然腳底再也踩不到那涼浸浸滑溜溜的稀泥,但兒時的故事卻永遠(yuǎn)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將是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同在一片藍(lán)天下,我們光陰里的故事多的不勝枚舉。不知你可否有如同我這樣的經(jīng)歷呢?
作者:胡惠利
公眾號:渦水文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xué)習(x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