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宅的美文閱讀:悠悠我心老宅院
學習啦:老宅院總是承載著厚重的回憶,在悠悠歲月中沉淀成我們心中的念想。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悠悠我心老宅院》這篇文章吧!
01
老宅院呈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短,大約三分多地。六孔磚窯,坐北朝南,是黃土高原上比較典型的建筑樣式。在村子里一排排的住房中間,老宅院一點兒也不起眼。
老宅院西側(cè)緊挨著一條大路,作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修筑的村道,這條路還算比較寬敞,卡車都可以通過,只是院子的旁邊剛好是坡道。院子的大門就在西側(cè)靠南的位置。我們剛住進去的時候沒有任何門,后來安上木柵欄門,再往后又換成了結實而又美觀的鐵皮大門。院墻也先后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土坯墻到后來磚墻的變遷。
進了大門左手邊,與大門整齊相鄰的是一個放雜物的房間。它的前身是羊圈,羊圈邊上以前還有過雞窩,后來翻修房屋的時候拆了。雜物間前面有一棵棗樹,不記得什么時候栽種的了。棗樹并不太粗壯,但每年秋天,繁茂的枝葉,總也遮不住密密麻麻的蜜棗。棗的個頭不大,但吃在嘴里真像是喝了蜜一樣甜。院子里還有桐樹、楊樹、椿樹,記憶中,每棵樹都留下了濃濃的綠蔭,綠蔭下面又演繹了令人難忘的故事。
院子最東側(cè),蓋了一間廚房,是稍晚時候蓋的水泥現(xiàn)澆平頂房。正屋前面,鋪了兩米來寬的水泥地。除此之外,院子里大部分都是土地面。院子靠南、廚房往西,父親開辟了兩塊不大的園子,廚房往西種菜,院子靠南的園子里養(yǎng)花。小菜園里搭著各式瓜架,黃瓜、絲瓜、南瓜競相媲美,小花園里月季、美人蕉、菊花爭相吐艷。菜園和花園面積都不大,卻為院子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不大的院子,卻歷經(jīng)了三次建設。聽母親說,六孔磚窯,最初先蓋了靠東的三孔,因沒錢馬面(即修建窯洞前面的墻體及門窗部分),砌了個窟窿就擱下了。過了兩年,才請泥瓦匠馬面了這三孔磚窯。這次動工,還在三孔磚窯的西邊,臨時蓋了半孔窯用于做飯。三孔磚窯,中間是廳,兩邊是臥室。窗戶是木制的,下面安著一塊不大的玻璃,上邊是拱型,糊著綿紙,每到臘月里都要換上新的。我八歲時候從姥姥家回來住的時候,家里就是這副樣子。
一直等到我二十多歲結婚離家之后,家里才又重新翻蓋了房屋。三孔磚窯變成了六孔。在最西邊空出來的位置,建了半間放雜物的隔間,窯頂?shù)耐翆由弦材怂嗝?。小時候,記得外面下大雨的時候,屋里偶爾也會下小雨。母親一邊讓我們姐弟幾個忙著移開被淋濕的東西,拿出臉盆接雨,一邊到房頂上想辦法堵漏。抹了水泥面之后,當然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類似的情況。上房頂?shù)臉翘?村里稱之為樓坡)從東側(cè)移到了西側(cè),比原來的設計更合理,上下也更方便了,正式的廚房也是這時候蓋起來的。大門是一戶人家的門面,也象征著這戶人家的身份與品味。在幾經(jīng)修葺后,我家的院子里終于建成了像模像樣的大門。這大門不僅僅是保家護院的那一扇鐵皮門,而是一個由磚砌成的門樓,兩邊有門柱,上面有挑檐,進深約有兩米,看上去美觀又大方。夏天坐在大門下乘涼是最愜意的了,陣陣涼風徐徐吹過,母親和鄰居家的婆姨們常常坐在那里織毛衣、擇菜,風把她們的笑聲傳出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