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模仿為話題的個人看法隨筆
以模仿為話題的個人看法隨筆
編者按:模仿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好“模仿”會對我們的生活獲益許多。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對“模仿”的看法吧!
開車撞了人,然后多次輾軋致死,司機們都學會了;老人摔倒被扶起,然后訛人說是被扶人者所撞而要求巨額賠償并取得訴訟勝訴,這樣的事件發(fā)生后有了多部續(xù)集,就引起了“扶不扶”的討論。說起來這些個,讓人汗顏,讓人無地自容。這些拙劣的模仿,真是讓人覺得膽戰(zhàn)心驚。
“學書初學衛(wèi)夫人,但恨不過王右軍”,只有中國人,把書法練成了獨一無二的一門藝術(shù)。字帖應(yīng)該是中國的特產(chǎn),練習過書法的人都知道,開始習字時,要描紅,那真是比葫蘆畫瓢,是典型的模仿。而練習了很長時間后,就可以看著字帖練習了,后來嘛,當然是出現(xiàn)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書法家。他們都是模仿而后成功的典范。
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有口皆碑,蔡倫發(fā)明造紙術(shù),雖然這個發(fā)明極其偉大,但是他所用的材料卻只是廢料而已。他的造紙工藝不是自己獨創(chuàng),而是總結(jié)以往人們的造紙經(jīng)驗革新造紙工藝,有這種說法:蔡倫不過是技術(shù)革新者,也是先模仿而后成功的。樹皮、麻頭、破布、漁網(wǎng)這些廢品或者可以美其名曰“邊角廢料”,就是造紙的原料,廢品產(chǎn)生了那么大的影響,真是無與倫比的貢獻。看吧,即使是偉大的發(fā)明,也要以模仿為開頭。而另一個“四大發(fā)明”的印刷術(shù),注意:畢昇的印刷術(shù)是“活字印刷術(shù)”,印刷術(shù)早在畢昇誕生之前就存在,而畢昇又是革新,和整版雕刻比是偉大的進步,也就是畢昇的工作僅僅是把整版雕刻給分解開來,然后重復使用而已。但是這就非常了不起了。偉人多了,但是偉人并不是生下來就是偉人,他也要經(jīng)過模仿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先了解,再模仿,最后是創(chuàng)造,構(gòu)成了世界的種種進步。
對中國人來說,司空見慣的瓷器,曾經(jīng)在世界上獨領(lǐng)風騷一千五百多年,在外國人拙劣的模仿下,甚至出現(xiàn)了“鼠咬瓷”,即他們模仿的瓷器弱不禁風,連老鼠都防不了,老鼠一咬就碎。最后他們費盡心機,終于把中國的瓷器制造術(shù)模仿或者抄襲到手,從此他們不用再大量進口中國的瓷器了。
中國人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當屬我們有五千年文明史和三千多年的文學史。放眼全球,如今世界上的兩個大塊頭,一個有三百年的歷史和文學史,另一個千年的歷史,而文學史也僅僅有三百年罷了,別的國家更是不敢和我們比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就是看會抄不會抄了。在這樣的俗語下,我們?nèi)匀划a(chǎn)生了諸如屈原、李白、杜甫、蘇軾這樣的大作家。屈原的故事不可聞,用屈原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李白留下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杜甫的名言是“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但最用功“抄襲”的當屬蘇軾了,他小時候把《漢書》抄寫了七遍,注意:此書七十萬字左右,而蘇軾的時代,書寫的筆只是毛筆,使用毛筆,要磨硯,要不停地蘸墨,根本沒有我們現(xiàn)在的書寫的便利,但是蘇軾就是把七十萬字的《漢書》抄寫了七遍。我們還可以設(shè)想,蘇軾不知道把那七十萬字的《漢書》讀了多少遍,非常喜歡,才從此抄不離手的。他下了多大的功夫啊,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吧,所以他寫起了文字才能夠得心應(yīng)手,如行云流水般,收放自如。而對王維的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更是公認的對王維的最佳評價。我們還能夠設(shè)想:蘇軾也不知道把王維給研究到多深入,才能夠做出這樣中肯的評價。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真是不服氣,他嘴巴一張,吃的也就是螃蟹,還“很令人佩服”?我也吃螃蟹,但是要花大銀子才能夠吃到。為什么?就是因為螃蟹看起來張牙舞爪,形狀可怕,所以第一個膽敢吃螃蟹的人是有勇氣的,而我們蕓蕓眾生吃螃蟹,那只是聽說螃蟹好吃,特別鮮美,當然就是日常吃菜了。
動物進化是漫長而艱難的,而模仿則簡單許多,大多數(shù)動物的行為都是通過模仿得來的。我們?nèi)祟愂侨f物之靈,更是模仿的高手。我兒子小時候吃了方便面后,在紙上亂畫些彎彎曲曲的線條,美其名曰:我畫的是方便面。孩子剛剛出生,一無所知,和動物無異。但是生活在人類社會里,他不停地模仿,會走路,會說話了。誰沒有見過人走路啊?走路對人太平常了,但是初見自己孩子會走,還是那么的高興。一般孩子兩歲時就能說話了,那會帶給我們很大的驚喜。而這個,是他們模仿兩年的辛苦所得。四歲以前所學到的語言,就是孩子的母語,聽起來有些殘酷:四歲還是人生初始啊!其實,從孩子孕育的時候,他就開始了模仿,所以在四歲時候就有些成型了。俗語說的“三歲看大”就是這個道理吧。我們對孩子到了四五歲還不會說話,往往很著急。其實大可不必的,中國的圣人之一王守仁到了五歲才開的尊口??纯慈思?,會說話之后,只有五十年就去世了,但是他做出了多大的成就!他的是離我們最近的“圣人”。守仁之后,再無圣人。那我們該著急什么呢?
好的模仿能夠促使創(chuàng)造美好,差的模仿只會加重苦難;美好無邊,苦難無限,我們怎么樣選擇呢?
作者|花影搖紅
公眾號|玉峰文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