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我的窗下欣賞
導語: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縣,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美的散文詩作品,歡迎大家進行閱讀鑒賞。更多的優(yōu)美文章盡在學習啦。
我的窗下
里斯本往西去有危崖臨海,大西洋冷霧迷茫。這里的正式地名叫羅卡角,俗稱歐洲之角,因為這是歐洲大陸的最西點。在人們還不知道地球形狀的古代,這里理所當然地被看成是天涯海角。
風很大,從大西洋吹來,幾乎噎得人不能呼吸。海邊樹立著一座石碑,上有十字架,碑文是葡萄牙古代詩人卡蒙斯寫的句子:
大地在此結束,
滄海由此開始。
我在石碑背風的一面躲了一會兒風,瞇眼看著大西洋,身心立即移到五百年前,全然理解了當年葡萄牙航海家們的心思。海的誘惑太大了,對“結束”和“開始”說法的懷疑太大了,對解除懷疑的渴望太大了。
據我過去的閱讀所留下的粗淺印象,對于近代航海事業(yè),葡萄牙覺悟最早。那時德國、意大利還在封建割據,英國、法國還無心問鼎新的航道,而葡萄牙、西班牙的三桅帆船和其他航海技術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我相信葡萄牙王室的航海專家們曾一次次來到羅卡角,在這海風雨霧間思考著遠行的路線。作為“熱身賽”,他們已經親自率隊航行過非洲。他們的最終目標,與當時絕大多數歐洲航海家一樣,都是《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述的中國。
今天我在這里又找到了新的證據,羅卡角南方不遠處,正是古代王室居住地。一代王朝就在這大西洋的山崖上思念著海那邊的東方。海的哪一邊呢葡萄牙王室中的航海專家已有初步的判斷。他們認為,應該從羅卡角向南,到達非洲海域后仍然向南,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后再折向東。顯然,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
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遇到了哥倫布。哥倫布決定橫渡大西洋去尋找馬可·波羅的腳印,希望獲得葡萄牙王室的資助。葡萄牙王室太內行了,一聽就覺得方向有誤,未予支持。哥倫布轉而向西班牙王室求援,伊莎貝爾女王支持了他。結果,葡萄牙由于太內行而失去了哥倫布,而哥倫布也因為沒有理會葡萄牙王室的意見而失去了馬可·波羅。他橫渡大西洋果然沒有找到東方,卻歪打正著地找到了美洲。
哥倫布由錯誤的航線而導致的巨大成功,使葡萄牙王室心里發(fā)酸。所謂錯誤,都是一定坐標下的產物;按馬可·波羅的目標,哥倫布沒有走對,但新大陸的發(fā)現已使哥倫布的盛名超過了馬可·波羅,他已自成坐標,那還何錯之有但葡萄牙王室暗想,盡管哥倫布已經名動天下,東方,還應該是一個目標。
于是,五年后,葡萄牙人達·伽馬果然按照南下折東的路線,準確地找到了印度。他回來時,葡萄牙人舉行隆重儀式歡迎,他帶回來的財富,是遠征隊全部費用的六十倍,其中寶石和香料讓歐洲人眼花繚亂,一時的影響,超過了哥倫布。二十年后,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政府之命干脆把地球繞了一圈,但他沒有回來。
然而無論是達·伽馬還是麥哲倫,都還沒有進入《馬可·波羅游記》里描寫的世界,這總于心不甘,于是,葡萄牙還是一心要從海上尋找中國。
我在這里看到一份資料,提及葡萄牙國王在一五O八年二月派出一個叫塞夸拉的人率領船隊到馬六甲,要他在那里打聽:中國有多大中國人長多高勇敢還是怯懦信什么宗教用什么兵器有趣的是,當時葡萄牙遠征船隊在東方胡作非為,但國王卻特別下令,不準向中國人挑釁,不準奪取中國人的戰(zhàn)利品。顯然,他對神秘的中國保留著太多的敬畏。
幾年后又派出一個叫皮萊斯的人來偵探,皮萊斯的情報抄本現在已經發(fā)現,他說中國人非常懦弱,用十艘船就能完全征服,奪取全中國。
即使情報如此荒.唐,葡萄牙人與中國人打交道之初還是比較恭順有度的,中國地方官員沒有國際知識和外交經驗,互相都在小心翼翼地窺探。葡萄牙人先要停泊,后要借住,借住后也繳稅繳租;中國官員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做壞事,特地在他們的借住地外面筑了一道城墻,把握關閘大權,定期開閘賣一點食物給他們。這種情景,居然也維持了幾百年,說明雙方心氣都比較平和。
我對這種尚未發(fā)展成惡性事件時的對峙,很感興趣,因為這里邊最容易看出文化差異。葡萄牙人當然以歐洲文明為本,把自己當作是發(fā)現者,而又認為發(fā)現者便是特權的擁有者,甚至是占領者,只不過一時懾于中華帝國的宏大,不敢像在其他地方那樣囂張罷了;中國官員開始好像沒有把他們的來到太當一回事,這與傳統觀念對“番夷”的慣性理解有關。后來發(fā)生一些事,也處處表現出因妄自尊大和閉塞無知所造成的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