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親情文章:關于父子
親情是人類最寶貴的一種情感,在名家的眼里,親情又是什么樣子的呢?現在就跟著學習啦小編的步伐,一起來看看這篇名家親情文章《關于父子》,相信大家一定會受益匪淺。
名家親情文章:關于父子
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后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
一個兒子酷象他的父親,做父親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個小小的自己的復制品,時時對著欣賞,如鏡中的花水中的月,這無疑比僅僅是個兒子自豪得多。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事,一個朋友已經去世幾十年了,忽一日早上又見著了他,忍不住就叫了他的名字,當然知道這是他的兒子,但能不由此而企羨起這一種生生不滅、永存于世的境界嗎?
做父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像蛇脫皮一樣的始終是自己,但兒子卻相當多愿意像蟬蛻殼似的裂變。一個朋友給我說,他的兒子小時侯最高興的是讓他牽著逛大街,現在才讀小學三年級,就不愿意同他一塊出門了,因為嫌他胖得難看。
中國的傳統(tǒng)里,有“嚴父慈母”之說,所以在初為人父時可以對任何事情寬容放任,對兒子卻一派嚴厲,少言語,多板臉,動輒吼叫揮拳。我們在每個家庭都能聽到對兒子以“匪”字來下評語和“小心剝了你的皮”的警告,他們常要把在外邊的慪氣回來發(fā)泄到兒子身上,如受了領導的壓制,挨了同事的排擠,甚至丟了一串鑰匙,輸了一盤棋。兒子在那時沒力氣回打,又沒多少詞匯能罵,經濟不獨立,逃出家去更得餓死,除了承接打罵外唯獨是哭,但常常又是不準哭,也就不敢再哭。偶爾對兒子親熱了,原因又多是自己有了什么喜事,要把一個喜事讓兒子醞釀擴大成兩個喜事。在整個的少年,兒子可以隨便呼喊國家主席的小名,卻不敢俏聲說出父親的大號的。我的鄰居名叫“張有余”,他的兒子就從不說出“魚”來,飯桌上的魚就只好說吃“蛤蟆”,于是小兒罵仗,只要說出對方父親的名字就算是惡毒的大罵了。可是每一個人的經驗里,卻都在記憶的深處牢記著一次父親嚴打的歷史,耿耿于懷,到晚年說出來仍憤憤不平。所以在鄉(xiāng)下,甚至在眼下的城市,兒子很多都不愿同父親呆在一起,他們往往是相對無言。我們總是發(fā)現父親對兒子的評價不準,不是說兒子“呆”,就是說他“癡相”,以至兒子成就了事業(yè)或成了名人,他還是驚疑不信。
可以說,兒子與父親的矛盾是從兒子一出世就有了,他首先使父親的妻子的愛心轉移,再就是向你討吃討喝以至意見相悖惹你生氣,最后又親手將父親埋葬。古語講,男當十二替父志,兒子從十二歲起父親就慢慢衰退了,所以做父親的從小嚴打兒子,這恐怕是冥冥之中的一種人之生命本源里的嫉妒意識。若以此推想,女人的偉大就在于從中調和父與子的矛盾了。世界上如果只有大男人和小男人,其實就是兇殘的野獸,上帝將女人分為老女人和小女人派下來就是要掌管這些男人的。
只有在兒子開始做了父親,這父親才有覺悟對自己的父親好起來,可以與父親在一條凳子上坐下,可以蹺二郎腿,共同地銜一枝煙吸,共同拔下巴上的胡須。但是,做父親的已經喪失了一個男人在家中的真正權勢后,對于兒子的能促膝相談的態(tài)度卻很有幾分苦楚,或許明白這如同一個得勝的將軍盛情款待一個敗將只能顯得人家寬大為懷一樣,兒子的恭敬即使出自真誠,父親在本能的潛意識了仍覺得這是一種恥辱,于是他開始鐘愛起孫子了。這種轉變皆是不經意的,不會被清醒察覺的。父親鐘愛起了孫子,便與孫子沒有輩分,嬉鬧無序,孫子可以嘲笑他的愛吃爆豆卻沒牙咬動的嘴,在廁所比試誰尿得遠,自然是爺爺尿濕了鞋而被孫子拔一根胡子來懲罰了。他們同輩人在一塊,如同婆婆門在一塊數說兒媳一樣述說兒子的不是,完全變成了長舌男,只有孫子來,最喜歡的也最能表現親近的是動手去摸孫子的“小雀雀”。這似乎成了一種習慣,且不說這里邊有多少人生的深沉的感慨、失望和向往,但現在一見孩子就要去摸簡直是唯一的逗樂了。這樣的場面,往往使做兒子的感到了悲涼,在孫子不成體統(tǒng)地與爺爺戲謔中就要打伐自己的兒子,但父親卻在這刻里兇如老狼,開始無以復加地罵兒子,把積聚于肚子里的所有的不滿全要罵出來,真罵個天昏地暗。
但爺爺對孫子不論怎樣地好,孫子都是不記恩的。孫子在初為人兒時實在也是賤物,他放著是爺爺的心肝不領情而偏要作父親的扁桃體,于父親是多余的一丸肉,又替父親抵抗著身上的病毒。孫子沒有一個永遠記著他的爺爺的,由此,有人強調要生男孩能延續(xù)家脈的學說就值得可笑了。試問,誰能記得他的先人什么模樣又叫什么名字呢,最了不得的是四世同堂能知道他的爺爺、老爺爺罷了,那么,既然后人連老爺爺都不知何人,那老爺爺的那一輩人一個有男孩傳脈,一個沒男孩傳脈,價值不是一樣的嗎?話又說回來,要你傳種接脈,你明白這其中的玄秘嗎?這正如吃飯是繁重的活計,不但要吃,吃的要耕要種要收要磨,吃時要咬要嚼要消化要拉泄,要你完成這一系列任務,就生一個食之欲給你,生育是繁苦的勞作,要性交要懷胎要生產要養(yǎng)活,要你完成這一系列任務就生一個性之欲給你,原來上帝在造人時玩的是讓人占小利吃大虧的伎倆!而生育比吃飯更繁重辛勞,故有了一種欲之快樂后還要再加一種不能斷香火的意識,于是,人就這么傻乎乎地自得起樂地繁衍著。唉唉,這話讓我該怎么說呀,還是只說關于父子的話吧。
我說,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后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前半生兒子對父親不滿,后半生父親對兒子不滿,這如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一代一代的媳婦都在埋怨婆婆,你也是媳婦你也是婆婆你埋怨你自己。我有時想,為什么上帝不讓父親永遠是父親,兒子永遠是兒子,人數永遠是固定著,兒子那就甘為人兒地永遠安分了呢?但上帝偏不這樣,一定是認為這樣一直不死的下去雖父子沒了矛盾而父與父 的矛盾就又太多了。所以要重換一層人,可是人換一層還是不好,又換,就反反復復換了下去。那么,換來換去還是這些人了!可不是嗎,如果不停地生人死人,人死后據說靈魂又不滅,那這個世界里到處該是幽魂,我們抬腳動手就要碰撞他們或者他們碰撞了我們。不是的,決不是這樣的,一定還是那些有數的人在換著而重新排列罷了。記得有一個理論是說世上的有些東西并不存在著什么優(yōu)劣,而質量的秘訣全在于秩序排列,石墨和金剛石其構成的分子相同,而排列的秩序不一,質量截然兩樣。聰明人和蠢笨人之所以聰明蠢笨也在于細胞排列的秩序不同。哦,不是有許多英雄和盜匪在被槍殺時大叫“二十年又一個×××嗎”?著英雄和盜匪可能是看透了人的玄機的。所以我認為一代一代的人是上帝在一次次重新排列了推倒世界上來的,如果認為那怎么現在比過去人多,也一定是僅僅將原有的人分劈開來,各占性格的一個側面一個特點罷了,那么你曾經是我的父親,我的兒子何嘗又不會是你,父親和兒子原本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明白了這一點多好呀,現時為人父的你還能再專制你的兒子嗎?現時為人兒的你還能再怨恨現時你的父親嗎?不,不,還是這一世人民主、和平、仁愛地活著為好,好!
名家親情文章:母親
我的母親,今年都已八十多歲的高齡。子女們有二個安家在外地,同城住的有四人,高齡的父母卻不愿和子女們生活一起,樂意住在自已有小院的家中,也是在不增添子女的負擔,對子女的理解。
高齡的母親,眼不花,腿腳也還靈便。還能做點針線活,小院內自己養(yǎng)著花草,花開常青;能到集市上買適合口味的菜回家做飯,生活很有條理。她沒有上過學不識字,但通情達理、為人和善,總是面帶笑容,只是耳朵有一點點背,要大點聲說話才聽得見。
我母親童年時,我外公外婆就早早地離開了人世,只有一個姨媽和她相依為命,母親不清楚自己的生日是在哪天,大兩歲的姨媽也記不清楚。因為不知道母親的生日,每年父親的生日時我們子女將那天也當作母親的生日,讓父母一起過生,略盡感恩之心。有次母親對我說:“我的生日不記得了,你們的生日我都牢記著,你們自己要記著,還要互相記著。”母親的話語重心長,我很受感動,姐妹弟弟的生日,我都記在心上。
那時候我家下放到農村,父親工作在外,不能照顧家里,大姐十五歲便招工遠去了黃石市,母親沒有幫手,養(yǎng)育我們姐弟比父親更為辛苦。最困難的時刻,是母親讓我們姐妹上學讀書,要不是母親的堅持執(zhí)著,我二姐和三姐在那時就得回家種地了。
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生產隊說我家沒勞動力,不讓家中幾個女孩子上學讀書,母親說:“我的女孩讀書,你們誰也管不了,只要我活著,我就會讓她們讀書,不會讓她們不識字像我這個睜眼睛瞎子。”為了讓我姐妹們讀書,左右為難的母親,當天晚上抱著我們姐妹哭了。第二天,生產隊一個自家的老媽也來家中想說服我的母親,她說:“陽妹,我不是外人,看你一大家子,你一個人又是男又是女的干,現在又生著病,就讓那幾個女孩別讀書了,回家也能幫幫你呀。”母親說:“大嫂,你要是說別的我會聽你的,讓我女兒不讀書這我做不到呀!”那位老媽還勸我母親說:“你為什么這樣死腦筋,姑娘長大了是別人家的人,你何必要這樣辛苦呢?”不管別人怎么說,母親就要讓我們上學讀書,信念堅定。內外的壓力,母親仿佛肩挑千斤擔,在霧蒙蒙的路上艱難前行,一團濃霧飄來,濕了她的眼睛。
當時家中的困難,父親的思想也有些動搖,也開始做我母親工作,意思是讓小青(二姐)和三(三姐)不讀書,回家當個幫手,并買回了紡線車子讓二姐三姐學紡線,母親看著父親買回紡線車說了一句:“只要我眼睛知道動(意思是還活著),就會讓她們讀書!”那個年代,有的家庭男孩子也沒有上學讀書, 大隊學校里只有我家姐妹幾個是女生,在鄉(xiāng)鄰的眼里,都認為我母親特傻,還有人在背后說這樣的女人受苦累死也是活該,全是自討的。
為了我們姐妹繼續(xù)上學讀書,母親白天在生產隊和男人一樣干活勞動,收工后還要到菜園種菜,晚上回家就加班加點地做家務活,安排一家人的衣食,勞累一天夜晚也不能早點休息。那時一年四季全家人穿的鞋都是靠母親千針萬線地做,針針連著母親的心!母親沒日沒夜操勞過度,支撐了不久也累病了。母親生病,我們痛在心中,母親這根頂梁柱要是病倒了,我們就不可能上學讀書,我們要學會自立、學會為母親分擔,二姐十三歲學會了紡線織布,三姐十一歲像個大哥一樣干著家里重活,我九歲也學著干起了家務,七歲的弟弟也學著男人模樣去稻場打要子,那小愛哭的妹妹似乎也懂事多了。母親為了我們走出去穿的不比別人家的孩子差,又要能照樣上學,教我們在家喂養(yǎng)了鴿子、蠶子,拿到集市去賣,給我們交學費,再買回經濟適用布料,精打細算給每個人做過年的新衣、縫新鞋,將我們姐妹幾個打扮的漂漂亮亮,我們穿著的雙雙新鞋都是母親的最佳創(chuàng)意。那時夜晚家中的燈下,母女們做著活兒有說有笑相依相偎,那身影至今歷歷在目清晰可見,洋溢著母親的愛和情懷。最小的六妹還記得“三姐四姐砍柴,二姐會紡線織布。”的那時情景呢。
我母親賢惠善良,和藹可親,明白世理,默默奉獻。她的愛如涓涓細流、似和風細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為我姐妹弟弟撐起了一片朗朗的天空,溫馨著我們。人們常說父母如日月,發(fā)出光熱,我的父母已到人生夕陽依然映紅天際,照耀我們。
名家親情文章:母親的愛
深冬的早上,下起了濃霧,就好象蒙蒙細雨,飄落在臉上冰冷冰冷,忽然間,我想起了我八十多歲的母親。
母親平時住在她有小院的家中,因為是平房不用上樓,自已覺得習慣,我們隔三差五的過去看她。這天氣寒冷,擔心她受冷著涼,雖說前二天我去看她時叫她多穿點,不知她是否穿得暖和,寒天冷凍想到母親數歲大洗曬也困難,于是又想到再去看看,人在路上,心兒早已飛到了她的身邊。我走進母親的小院時,聽說她咳嗽發(fā)燒,送往醫(yī)院了,當時心中很不是滋味,就想著天冷了再不能讓母親她一個人單過,康復后就接回我家。
我的母親雖然八十多歲,除耳朵有些背要大聲給她說話,精神狀態(tài)很好,性格也開朗,只要見著我們,臉上笑得像花一樣燦爛。她愛整潔,也很健談,說話很有條理,對過去的歲月和曾經發(fā)生的事記得非常清晰。只要我有空陪著,她就會給我“嘮叨”往事,雖然有些往事我聽過很多遍,但只要她說起,我也樂意地聽。母親看我聽得認真,嘮叨的也來精神,母親邊嘮叨還邊問我還記得么?我笑著說,我能倒背下來了,母親的耳背只看表情,見我仔細在聽,她很高興地說記得就好、記得就好。我們做女兒的長大成家了就有自已的小家,平時是去看看她,難能象現在在我家中,成天陪伴她的左右。她在我家這些日子,我盡量少外出,就是昨天實在有事要出去一天,告訴母親時,從表情上看她想我整天陪著,不愿意我離開,我告訴母親家里生活都安排好了,讓她別擔心,她臉上才露出笑容。母親歲數大了,很依賴我,說在這住著很好,有我陪著說話,百事不用操心也不用動手,樣樣滿意高興。母女敘敘家常,覺得是一種享受,更覺得是一種幸福。
看到母親兩鬢斑白,身體也不如以前,是呀,我也漸漸在變老。母親需要溫馨,需要照護,需要兒女的陪伴,與其說明天怎么盡孝,到不如說珍惜現在的分分秒秒,珍惜與母親一起的每一天,其實,珍惜也是一種幸福。
我的母親是本世紀三十年代出生的人,經歷過饑餓,捱過那苦不堪言的歲月,為了撫育我姐妹兄弟,精打細算安排好我們生活的每一天,讓我們健康成長,再苦再難也甘心情愿,不愿舍棄我姐妹。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依舊節(jié)儉,來到我家,吃飯不挑食,么樣做飯她都說好吃。開著空調只要房內暖和了她就要關,打開電暖器用著小檔位,就連洗用過的水也聚在桶內說是留著沖衛(wèi)生間。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她身上的美德讓我感慨! 我讓她不用向過去那樣,在生活上將就著扼苦自已,叫她需要什么就用什么,能陪著她,也是我的福氣。
在我的感情世界里,母親是我的心中最偉大的人,是我心靈的依靠,是我心里最暖的地方。也是我小時候撒嬌時最好的懷抱,是我委屈時最大的港灣,是我有脾氣時最能忍耐的親人。當我生氣時,想到她待人的態(tài)度我就緩和了,忍受痛苦時,想想她的曾經苦難我堅強了,煩了累了時,想想她的艱辛我也理智了。
母親,您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做您的女兒是我的福分,愿您健康快樂,永遠幸福!
名家親情文章:父親
大嬸去世了,得的是乳腺癌,在被病痛折磨了兩年多后,終于撒手人寰,丟下了我的大伯和兩個還未成家的堂妹。大嬸去世的時間和我父親去世兩周年的祭日僅差三天。父親是兩年前在外工作時出了意外去世的。父親和大嬸的去世一個是因為意外一個是因為疾病,而且年齡都不大,于是大人們就說肯定是因為幾年前為家里的祖墳立碑,動了風水,激怒了祖先,才導致兩個人這么年輕就過世了,這是給我們這個家族的懲罰。雖然這是迷信的說法,但我如今能為他們做的也只是在祭祖的時候多給他們燒點紙錢。
父親生前是個十分講究的人,外出時總要用梳子一遍遍的梳理頭發(fā),要對著鏡子照良久才會離開,我從來沒見過父親出門時不梳頭的,父親常常對我說:“要經常梳梳頭,既能讓頭發(fā)順暢不打結又能活動血脈,這不是好事嗎,你為什么不做呢?”母親也經常說父親身上沒有別的優(yōu)點,就是頭發(fā)很好,常年烏黑發(fā)亮,沒有一根白發(fā)。也確實如此,我曾經仔細觀察過父親的頭發(fā),卷卷的,烏黑的,很細,色澤明亮,很像是在理發(fā)店里燙過的,但父親是從來不燙頭發(fā)的,他去理發(fā)店也只是普通的剪頭發(fā),但父親很在意自己的發(fā)型,有時候理發(fā)師剪的不好,他回來也總會在母親面前數落理發(fā)師一遍。父親常年在外工作,過年回來后總是喜歡穿上他的西裝和用鞋油刷的油亮的皮鞋,去村上轉悠一圈,然后去爺爺奶奶家坐坐。后來,也許是年齡漸漸大了,覺得自己穿成這樣不太像了,也許是那西裝和皮鞋趕不上時髦了,也就不常穿了。
我在市里買的新房快要裝修了,母親很為我著急,不知道該找誰幫忙裝才好,我就勸她說,“外面的裝修公司很多,你就不要擔心這些了,我就找裝修公司來裝,省事。”母親就會說,“找裝修公司得花多少錢啊,要是你爸還在就好了,這些裝修的事都不用你來操一點心。”確實是的,父親是一個技術精湛的木匠,做出來的東西既美觀大方,又經久耐用。家里面的桌椅板凳,廚房里的一套櫥柜,房間里的書桌,床頭柜都是父親用刨子刨出來的。以父親的手藝,完全可以收好幾個徒弟,讓他的手藝傳承下去,但是父親也只是在外工作的時候指點一下年輕的木工,從來未正式收過一個徒弟。父親常年在外搞室內裝修,對裝修這塊確實是十分精通,所以母親才會常常對我這樣說。
在我的記憶中,小的時候父親對我是很嚴厲的,特別是對于我的學習。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學習時成績很差,而且貪玩,父親經常會檢查我的作業(yè),看到我沒做或是做錯的題目就會很嚴厲的訓斥我,但是從小到大,父親是極少打我的,記憶中只有一次。那是我讀初中時,有一次父親檢查我的作業(yè),那應該是一道非常簡單的數學題,父親說我做錯了,但我就是不肯承認錯誤,于是父親火了,就用書敲了一下我的頭,我隨后就跟父親大吵了一架,后來在母親的勸說下我才慢慢承認了錯誤,重做了那道題。這件事到今天我還記憶猶新,并不是我記恨父親,而是父親確實很少打我,他對我和母親的愛從來不會從嘴里說出來,和大多數父親一樣,他不是一個十分會表達情感的人。但他為我和母親,還有這個家庭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多,那么的真實。沒有父親就沒有我,沒有父親的養(yǎng)育,我也不可能會健康成長,沒有父親含辛茹苦掙錢供我上大學,我也不可能接受到大學教育。直到大學畢業(yè)出來工作了,父親還總是擔心我身上錢夠不夠用,每回在電話中總是對我說在外要注意安全,不要出去到處瞎轉悠,天氣冷的時候總要提醒我多穿件衣服,不要凍感冒了。現在想想,我對父親更多的是愧疚,父親有時候一些善意的話語,我總當成是嘮叨啰嗦,父親本該是在得到子女孝順的時候,我沒有盡到自己的孝道,而我現在唯一能做的竟然只是給他多燒點紙錢,多去祭拜一下他。
父親在本該享福的年紀走了,帶著他干凈整潔的樣貌,精湛的木工技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父親猶如他寫出的字一樣,工整,美觀,一絲不茍。父親的離世對于母親來說是一道終生無法彌補的心理創(chuàng)傷,對于我來說更像是一扇心靈之窗的關閉。希望父親能在另一個世界安好,也希望世人能多珍惜孝順一點自己的父親。
名家親情文章:親情
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困擾了我許久,想不通,弄不懂,甚至剪不斷理還亂。——題記
我在想世界上人最珍貴的感情究竟是那一部分,愛情?友情?亦或者是親情?愛情被我否決,因為曾經的多少的海誓山盟,如:我一輩子只愛你,今生非你不娶或不嫁,都只是過眼云煙罷了,它經不起歲月的沉淀,更承受不起時間的考驗(當然也是有例外的)在歲月或時間的磨折下都將被湮沒。成為你人生的一段段只可回憶的卻不可再來的歷史!
至于友情,沒看懂,也看不透,這很是迷啊!它能否保證在那時間的長河之中不被湮沒?在歲月的風塵之中不被掩埋?接受著一個個嚴峻的考驗?還能散發(fā)出那奪目絢麗的光芒嗎?這還需要時間來考驗、驗證。
親情無時無刻不在身邊,有時一個眼神,一句溫暖的關心就可以在我們心里激起一片漣漪,它永遠不會隨著我們的成長而腐蝕,亦或者是變質。它是永恒不變,它永垂不朽。它給了我們多少?而我們又回報了多少?它是最最單純的情感,不添加一絲雜質。這就是親情,它永恒不變,也不會改變!
看了名家親情文章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