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生活文章_禪意生活美文
烹禪煮佛,生活處處皆禪意,就看你覺悟不覺悟。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禪意生活文章!
禪意生活文章:生活處處皆禪意
我一直覺得,恭讀禪書需要有一份寧靜的心境,心緒不寧是讀不懂禪書的。
收到山東作家紀(jì)廣洋先生的《烹禪煮佛》一書,實在是已經(jīng)有了些時日。可那時俗事纏身,心煩氣躁,雖書就在唾手可得的手邊,卻始終不敢打開一讀,總是害怕自己從里到外的一股濁氣,平白無故地玷污了那一個干干凈凈的“禪”字。
現(xiàn)在好了,心境終于是平和了下來。選一個萬籟俱寂的午夜,來靜靜地打開《烹禪煮佛》,明心見性,實在是一份不錯的精神享受。
《烹禪煮佛》是紀(jì)廣洋先生繼《禪知道答案》之后的又一本有關(guān)“禪”的著述。“禪”是人類的大智慧,是每一個愛思考、有思想的人所追求的一種高境界。雖然,自己很早就已喜歡上了“禪”,但喜歡終歸只是喜歡,卻時常在日常的禪悟中茫茫然不得要領(lǐng),以為那禪修,是一般常人所不能企及的事情,高深得不得了。在讀罷紀(jì)廣洋的《烹禪煮佛》之后,現(xiàn)在,我終于有些明白,其實,“禪”也就是生活的覺悟。生活處處皆禪意,舉手投足皆為禪,只是那禪意常常為自身心魔所遮擋,不曾留意、未曾參悟罷了。
禪修講求的是一個“悟”字,頓悟!禪理都是“悟”出來的,而非“教”出來的。一個人的慧根有深有淺,一個人的悟性有高有低。困惑不解的時候,禪意還得借助他人的點化,方可顯現(xiàn)出來。《烹禪煮佛》所講述的都是一些很生活化的佛家禪修小故事,通俗簡明,且每一則小故事之后,都附有精短的“禪林?jǐn)X露”,對故事所蘊含的禪理恰到好處地來加以點化。這樣,就使得《烹禪煮佛》更像是一部教人參禪學(xué)佛的教科書,不光讓人從那些禪修小故事中悟懂了禪理,同時又教會了人們?nèi)绾卧谄椒驳纳钪腥⒍U悟禪,去感悟生活的真諦。
禪悟?qū)嶋H上也就是要透過生活的表象,來對其中所蘊含的禪理加以細(xì)致入微的感悟。值得一提的是,《烹禪煮佛》一書中的禪悟小故事,全都是作者據(jù)其參禪學(xué)佛所悟出的禪理而再創(chuàng)作出來的,少有公案,因而也就更貼近當(dāng)今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更能讓人所接受。正如“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在同一件事情的禪悟上,一千個人自然也會悟出有一千條不同的禪理。其實,各自悟出的禪理是否一致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我們要懂得如何去禪悟生活。
不知誰說過: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有佛心。套用這句話,同樣,我們還可以說:生活中,我們不一定要參悟出多少的禪理,但一定要懂得如何去思考人生、感悟生活!遇事多想想其因緣,總有頓悟的那一天。這或許也就是紀(jì)廣洋先生當(dāng)初創(chuàng)作《烹禪煮佛》一書所蘊含的大禪意之所在。
烹禪煮佛,生活處處皆禪意,就看你覺悟不覺悟。
禪意生活文章:給生活添一分禪意
林曦正在準(zhǔn)備自己的個展,在龐大工作室里的水泥地上,散亂堆滿了剛剛畫好的水墨畫,手下是一個少女正在吹拂停駐在嘴上的蜻蜓,那蜻蜓甚至比少女還要雕琢??此臓顟B(tài),心手統(tǒng)一而隨意,像是在畫畫,又像是在玩,正符合水墨畫的傳統(tǒng)趣味。
她幼年就開始學(xué)畫,10多歲的時候就在國外辦畫展,“要不是后來上了美術(shù)學(xué)院,可能就不愿意再畫了,感覺自己畫厭倦了。”她是個早熟者,畫畫之外,還是中國茶藝的愛好者。每天喝茶要喝“通透”,喝到中午才出門。桌子上橫斜著各種茶具,都是她和朋友自己設(shè)計的。其中一個紅蓮的瓷盞很有誘惑力,輕輕一點,半開未開。
凡是古中國的一切她都感興趣,彈古琴,學(xué)中醫(yī),把自己充滿,有朋友笑話她要把自己活成國寶,她覺得不過是自己愿意像古人一樣生活而已。這么說似乎有些做作,可是林曦做起來卻不讓人不舒服,一個美麗而青春的女孩子,真心地活在她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總是讓人羨慕的。
平日里所忙碌的,大多都是為了把自己堆滿,可是,“滿”卻不是一個人恒定的狀態(tài),所以,在上述一切活動之外,她有了把自己倒空的行動——行走。
“你看在我創(chuàng)作時很輕松,其實心里壓力很大,很累,畫畫期間我甚至都不自己開車,就是為了節(jié)省體力。幸虧我住在郊外,而且是那種徹底的田園風(fēng)光。我這里與798藝術(shù)區(qū)又有一段距離,工作室周圍都是鄉(xiāng)村的景象,時常能到外面走走,散步成為我最主要的休息方式。秋天的早上,是我最理想的行走時間,常常在四五點鐘的時候就起床,天剛有點亮,灰白色的霧氣圍繞著我,我喜歡在離房子不遠(yuǎn)的林陰道上散步,那時候,整個人身心特別清晰透徹,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很明白。
不過說是想事情,其實都是亂想亂說。我最喜歡和男朋友一起走出去,談我們看的電影,看的書,都是和日常生活完全無關(guān)的東西,那時候經(jīng)常有妙語蹦出。有時候我還在散步的時候?qū)懝旁娫~,我喜歡辛棄疾,豪邁一派,不知道為什么不喜歡婉約的,盡管很多人說我的畫屬于婉約那派的。我寫在畫上的詩詞也不是豪邁派的,也許是兩旁的白楊在起作用,散步時,總聽到蕭瑟的聲音。
行走時,周圍的環(huán)境一定要好。比如秋天早上在這里,能看見喜鵲在草地上尋覓著什么,能聽見秋天的小蟲在私語,這都是在城市里無法看見的東西,能讓你瞬間對世界有清晰的感悟,覺得人生很美好。
我從前住在市中心的時候,只能在街心花園散步,很不舒服,因為那里不可能行走兩三個小時的,總覺得很局促。
一般人總覺得我是畫畫的,需要所謂的靈感之類,行走就是獲取靈感的一種方式。其實不是,我喜歡行走,是喜歡它與世隔絕的感覺。這個“世”,指的既是一些俗務(wù),也是畫畫那些事情,對于我,畫畫是一種繁瑣的工作,盡管也很愉快,可我還是不愿意把它和行走扯到一起。
畫畫之外,我喜歡的東西太多了,彈古琴,玩沉香,收藏古墨和蜜蠟,還有各種張揚著小情調(diào)的活動。不是說這種活動不好,而是我把自己裝得太滿了,滿則會溢出,這是規(guī)律。所以,我也需要時時把自己倒空。對于我,行走就是把自己倒空的一種辦法。我要求自己在行走的時候與世界隔離開,畢竟人需要各種狀態(tài)。
只有倒掉一些,才能再裝進(jìn)一些,這個道理我是慢慢才悟到的。
這種習(xí)慣其實很早就養(yǎng)成了,那時候我大概14歲,在法國參加一位來自越南的禪師辦的禪修班,那個班有一個修行的基本法則就是行走,而且要求你一走就是幾個小時。剛開始去的時候很不習(xí)慣,覺得好枯燥,幾個小時都走在路上,只能胡思亂想,什么都想。那時候我很早熟,想的都是一些自己的未來怎么辦之類的事情。
走了一段時間后我才突然明白,這種想前想后是件很傻的事情——前面,是已經(jīng)過去的世界;后面,是尚未來到的世界——我去想這些干什么?為什么不享受眼前的東西?那是在波爾多的鄉(xiāng)間,四周都是靜美的田園風(fēng)光,于是我開始享受每天傍晚在漸漸暗淡的天光里走路的樂趣。行走中的禪意,聽起來很玄妙,可是真正實施起來,又是最簡單最快樂的事情。
這種習(xí)慣很好,我已經(jīng)把它貫穿到日常生活之中。目前在北京,不管畫畫多重要,找我辦畫展的人有多少,或者說庸俗點,能賣多少錢,我也保持著自己的行走習(xí)慣——而且還會去異鄉(xiāng)行走,保持環(huán)境的純粹性。像去年我就在海南1個月,什么都不干,帶了一箱書,一箱茶葉,看書喝茶之外就是去海邊小路上散步,讓自己慢慢地把北京的世界倒空,然后再慢慢裝進(jìn)去新鮮的東西。”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禪意生活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