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關門原因
美國政府:「民有、民治、民享」,這是亞伯拉罕·林肯在蓋茨堡演說時,描繪的美國政府。這簡短的幾個字道出了美國民主的真諦。美國政府不是統(tǒng)治人民而是受人民所統(tǒng)治。民選的官員被認為是人民的公仆,他們代表的是他們的選民。美國政府的所有權來源于每一個美國國民,政府是國民的保姆,美國人可經由投票,向他們的代表陳情、甚至于組織和平的示威活動,來發(fā)表心聲,參與政事。每一個美國公民都有一份保護自身利益的權利與義務,來決定他們的政府該如何執(zhí)政,前總統(tǒng)泰迪.羅斯福深刻地表達了美國人對政府的看法:「政府就是我們?!?/p>
2013年9月30日美國兩黨談判破裂,聯(lián)邦政府10月1日正式“關門”。
【“關門”概念】
美國政府關門(US government shutdown),意味著預算撥款案無法批準,美國政府沒錢可花。
因為預算撥款權力掌握在美國國會手中,國會不通過預算案,就意味著政府不能花錢,很多需要花錢的工程無法繼續(xù),員工的工資也將難以支付。極其重要的工作仍將繼續(xù),但是一些不急需的工作將會暫停,直到國會同意為政府融資為止。例如國家公園的管理員就將關閉所有的國家公園。大多數被給予臨時休假的聯(lián)邦政府工作人員將于周二早上4個小時之內離開自己的辦公室。
【美政府關門原因】
美國政府本次關門的原因是,共和黨控制的美國眾議院上周日(29 日)拒絕全盤通過參議院提交的開支法案, 并且通過決議要求將奧巴馬醫(yī)保計劃晚一年實施。由于參、眾兩院沒能在美國時間周一(30日)就開支法案達成共識,美政已經于當地時間周二凌晨(北京時間10月1日中午)暫時關門。
之所以這樣,和兩黨的政治立場有關。共和黨歷來反對大政府,該黨推崇自由主義的經濟,認為政府赤字多支出多并不可取;
而民主黨則更關注的是一些社會改良,比如醫(yī)改案等,這些都要政府花錢。所以預算制定起來就要多一些。此外,民主黨擔心大幅削減政府開支,會影響經濟復蘇的步伐。
這次的關門,從更大的角度說,其實就是一個談判,讓政府關門是一個籌碼。醫(yī)保計劃是民主黨奧巴馬政府搞出來的一個法律。由于眾議院是共和黨說了算,共和黨威脅,如果不把這個法案推遲一年,就否決預算。而參議院則堅持醫(yī)保法案,雙方無法達成一致。
【歷史關門事件】
歷史上,從1977年到1996年19年間,聯(lián)邦政府曾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1天,最長21天。其中1995年至1996年,克林頓政府執(zhí)政時期,曾兩次關門,導致數十萬政府雇員被遣散回家“待業(yè)”。
美政府關門原因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西班牙人喜歡斗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