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餛飩的生活回憶故事
編者按:餛飩是一種風(fēng)味小吃,作者回憶起自己第一次吃餛飩的情景,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餛飩,廣東這邊叫云吞,四川叫抄手,福建很多地方叫扁食,而我的家鄉(xiāng)則叫餃子或水餃。在我還小的時候,我們那地方一日三餐都是米飯,很少吃面食,餃子之類需要細(xì)作的帶餡面食更是少見,所以,沒外出打工前,我一直以為書上說的水餃,就是老家街上賣的那樣兒的。
小時候最愛追著父母上街,一是被街市上的稀奇熱鬧所吸引;二則希望父母能大發(fā)慈悲花幾角塊把錢,買點零食給我解解饞。不過,我的愿望大抵都是落空的,好幾次,我把尿都哭出來了,媽媽還是狠著心把我緊緊拽住她衣角的手拉開。于是,剩下那幾次如愿以償?shù)挠洃浘吞貏e的深刻。其中就有一次是吃水餃,也就是北方人說的餛飩。為了不把讀者搞糊涂,接下來我還是全部寫作餛飩吧。
賣餛飩的店大都兼賣米粉和面條,兒時記憶中的縣城,在人流量最大的街邊總能找得到這樣的小店。當(dāng)街的小桌上擺著一個擦得發(fā)亮的長方形盤子,上面整整齊齊的排列著包好的餛飩,隔著半透明的、姜黃色的餛飩皮能看見里面粉紅色的肉餡。小店門口的煤球灶上安放著幾個正冒著熱氣的大鐵鍋,一個鍋燒開水,用來氽粉面和餛飩,其它的鍋里則溫著已經(jīng)煮好的大片牛肉哨子、紅燒排骨哨子……
各種作料和肉交織在一起的香味悄悄地跟著熱氣跑了出來,混進風(fēng)里在那條街的每一個角落飄蕩,然后鉆進過路人的鼻孔。過路人不自覺地開始咽口水,腿不知不覺就走進小店,在擦得放油光的小木桌后找一個位置坐了下來。
第一次在縣城吃餛飩是什么時候、因為什么原因而如愿,我都已經(jīng)通通忘了,但我記得自己等餛飩出鍋的迫不及待和那碗餛飩的樣子。那氽餛飩的老板娘的動作十分麻利,甚至有如舞蹈般的優(yōu)美,記憶里她先掀起開水鍋蓋,數(shù)了十幾個餛飩丟入鍋中,然后拿出一個大海碗,在里面依次放入鹽、香油、醬油、油辣椒、蔥花,再舀一瓢湯倒進去。
不知咽了多少次口水,騰騰冒著熱氣的餛飩終于被她端上來了,湯面上浮著一層鮮紅的辣椒油和點點碧綠的蔥花,半透明的、放亮光的餛飩?cè)缢赴愀∮卧跍?,分外誘人!如此美味當(dāng)前,我哪里還顧得住燙,拿起筷子就開始狼吞虎咽起來……
這就是在縣城吃餛飩的經(jīng)歷,想起來仍覺得齒頰留香,口水直流。不過,也不是沒有遺憾。故鄉(xiāng)的餛飩美則美矣,但是餡料真的很少,只包了黃豆那么大點的肉,我覺得沒吃出多少肉味,頂多是聞到了點肉的味道。我不知道故鄉(xiāng)的餛飩為什么只放了那么一點點肉餡,莫非是為了節(jié)約成本?
雖然我們那里的鄉(xiāng)里人沒有自己包餛飩的習(xí)慣,但讓我奇怪的是每年正月的初頭幾天,爺爺都會包餛飩來招待給他拜年的親人。那時候爺爺還不算很老,奶奶也還在世,每年正月的拜年客都是倆位老人親自下廚招待。他們那一輩,每個家庭都有五六個甚至七八個孩子,所以,就算是爺爺家的拜年客分成幾撥來,也總是把堂屋擠得滿滿的。
老人家平時積攢,那幾天卻闊綽得恨不得把菜擺得超出桌沿。平時難得大魚大肉,有個蛋炒辣椒就歡天喜地的我竟然也開始挑肥揀瘦,什么雞鴨魚肉我都只是淺嘗輒止。想想有點臉紅,我大概就是老家人說的那種“打慣”不得的人!不過,對于餛飩,因為十分稀罕,我還是很愿意吃的。為了看稀奇,我主動給爺爺燒火煮餛飩,那過程和外面的差不多,也是燒水、氽入生餛飩,然后待到餛飩?cè)扛∩蟻砗缶头湃攵缋苯贰⒔z和蔥花。因為數(shù)量太多,以及火候和時間的控制問題,那些煮好的餛飩皮有點糊,裝在碗里確實有點“混沌”,倒也名符其實了,不過,味道卻因為肉餡的真材實料而絲毫不比外面的遜色!
奶奶過世后第二年我就來廣東打工了,后來,就再也沒吃過爺爺煮的餛飩。不過,因為這些記憶,我便格外的關(guān)注餛飩,以至于每到一處,都要吃一碗餛飩,細(xì)品一下當(dāng)?shù)氐酿Q飩之味。
剛來到廣東,不時看到路邊的小食店外面掛著“云吞”、“云吞面”的招牌,心下十分奇怪,云吞是什么好吃的?腦子里馬上蹦出“云淡風(fēng)輕、風(fēng)卷殘云、吞云吐霧”之類的詞語來,嗯,不管怎樣,這餛飩一定是讓人吃了后快活似神仙的東西。等發(fā)了工資后,一定要來吃吃看!也不知道是發(fā)了幾次工資后,我終于吃上了云吞,待到云吞上桌,才知道云吞原來就是餛飩哈!
廣東的云吞,味道和老家的并無太大的差別,不過,廣東這邊的鮮蝦云吞卻要好好的贊一贊,當(dāng)然,同樣是鮮蝦云吞,做得好的與做得不好的,味道可以說是云泥之別。印象中最好吃的鮮蝦云吞,皮薄得可以看見蝦仁的樣子,嚼起來一點都不糊,反而有種脆脆的感覺。這樣脆的皮里面包著同樣脆爽的蝦仁和肥豬肉、炒香的芝麻……咬一口,無須解釋,就能讓人瞬間明白什么是鮮香脆爽!問過店老板,據(jù)說這種云吞皮里是放了雞蛋反復(fù)碾壓而成的,餡里的豬肉也最好是肥一點的,至于比例,他不肯告訴我。哈,沒辦法,人家是靠這個掙錢的呢!
大前年看《舌尖上的中國》介紹,福建有一種類似餛飩的“肉燕”十分美味,最出名的老店,每天食客一大早就上門排著隊來吃,自此心里就記掛上了它。去年暑假帶著兩個孩子去了一趟廈門,在中山路終于吃到了傳說中的肉燕。有點遺憾,不是福州的。煮熟后的肉燕比廣東和北方的餛飩要小一些,外觀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放入嘴里一嚼,也脆爽彈牙,不過,和廣東的鮮蝦云吞來比,又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福建肉燕的皮最有特色,據(jù)說是把肉和上好的紅薯粉一起用木錘反復(fù)錘打,直至成膠泥后才壓制成紙一樣的薄皮,最后再切成四方小片。如此費心、費時、費勁,怪不得嚼起來那么柔韌結(jié)實。寫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要向吃貨們表達(dá)一下敬意,只因為你們不甘吃得太簡單,只因為你們多花了點心思,一個小小的餛飩就有了如此多的花樣。人哪,只要有了對美好的向往,就能生出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
前些年出差去蘇北也吃過一次餛飩,那一次的餛飩皮比我在南方幾個省份吃過的都要厚,夾起一個放進嘴里,口感厚實飽滿,面皮雖不細(xì)膩,但是十分有麥子的天然香味,和我在廣東這邊的陜西飯館里吃過的有點類似。據(jù)說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人的心性,也影響人對待食物的習(xí)性,莫非越往北方,食物就會越粗獷、樸實?記得小時候看《水滸傳》,最令我咂舌的就是梁山好漢們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痛快和豪邁。我吃過的餛飩,似乎驗證了這種說法。那么,北方多豪俠,南方多文人墨客也的原因也是如此?
惦記著餛飩,放暑假前就說要給孩子們包來吃,昨天,終于付諸行動。皮是外面買的,餡是自己剁的,只拌了很多蔥花。孩子們很賞臉,把它們給吃光了??吹娇湛盏募一锸?,我很開心,卻又禁不住想起前一段時間曝光的河南“鎘”麥,誰知道被我們吃進肚里的餛飩皮來自哪里?有沒有含有各種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想想自己親手做食物都不安全,心里禁不住的難受……
愿天下的母親都不要有這樣的難受!
作者|念奴嬌
公眾號|愛de絮語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