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閱讀答案
《兒歌》閱讀答案
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小編整理了《兒歌》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兒歌
鄧云鄉(xiāng)
古人說:“千秋萬歲名,不如少年樂。”也還記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詩:“不羨神仙羨少年?!边@都是至理名言。別的不用多說,在北京的夏日,看著聽著娃娃們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說不清的樂趣。
為什么說夏天呢?因為五月端午之后,天氣漸熱,萬物生發(fā),人們都換上夏衣,男孩子小褂、汗背心、短褲,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孩子們都在戶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兒歌也特別有情趣。
(甲)夏天天熱,陰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著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頭頂上一片黑云,西北風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來了。小孩們歡喜地在小院中亂跑,大人在屋里、廊子上還喊不應。這時就會有一首動聽的兒歌: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
反復地唱,歡蹦亂跳,十分頑皮。
(乙)夏天雷陣雨來了,又是風,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個避風港,每間屋子似乎是一條小木船,在風浪中震撼著。母親抱著被子,從窗眼里望著外面的雨,唱著兒歌道:
風來了,雨末了,老和尚背著鼓來了。
至于為什么是“老和尚背著鼓來了”,卻沒有人注意,只是這樣說。后來看到老先生們寫的兒歌的書,說是“背著谷來了”,這可能是南方的說法,而北方仍然是讀“鼓”的。難道說北京夏天的兒歌只是這兩個嗎?不然,北京夏天還有一個最美的兒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沒有的。
(丙)幾場好雨過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綠油油的、香噴噴的、濕漉漉的。在當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馬頭墻角上,在大樹的根部……都有小小的蝸牛翹著兩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這個背著半透明軀殼的小動物,永遠不會擔心沒有房子住,或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發(fā)愁,它永遠是那樣善良而悠閑地、像詩人散步般的爬行著。北京話很奇怪,因為沒有水牛,所以語言中沒有“水?!钡脑~匯,卻把蝸牛叫“水牛兒”,一個龐然大物,一個小不點,寫出來兩個字完全一樣,這不要說外國人翻譯起來容易弄錯,就是外地人聽到恐怕也會弄不清楚。它是孩子們最好的朋友,孩子們把它輕輕地拿在手中,幾個小腦袋湊在一起,盼望著它的觸角快點伸出來,抑揚而深情地唱道:
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后出頭兒噢!你爹你媽,給你買燒羊肉吃噢——
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間。
我在北京做小學生的時候,已過了玩水牛兒的年齡了,但我聽慣了妹妹們和同院小孩玩的時候的歌唱聲,我多么愛聽這首美妙的兒歌啊!
(選自《燕京鄉(xiāng)土記》,鄧云鄉(xiāng)著,中華書局2015年6月版,有刪改)
《兒歌》閱讀題目:
11.文中描寫了三個唱兒歌的場景,分別是:片云致雨,孩子們歡喜地唱兒歌; ; 。(4分)
12.文末說:“我多么愛聽這首美妙的兒歌啊!”這句話表達了“我”哪些情感?(3分)
13.分別說說文中三處畫線句的語言特色及作用。(6分)
(甲)(乙)(丙)
《兒歌》參考答案:
11.(4分)雷陣雨時,媽媽抱著孩子在屋里唱兒歌;幾場好雨后,孩子們玩蝸牛時唱兒歌。
12.(3分)對兒歌的喜愛,對充滿童趣的幼時生活的懷念,對老北京風俗的留戀。
13.(6分)示例:甲處的語言文白相間,描繪了夏雨忽至時的場景,與孩子們玩耍時活潑輕快的情形相映成趣;乙處連用了兩個相關(guān)的比喻,表現(xiàn)了雷陣雨中小院的安穩(wěn)和小屋的搖撼,烘托出媽媽唱兒歌的安詳氣氛;丙處多用疊詞,表現(xiàn)了雨后小院花草的自然清新,富有畫面感,使下文蝸牛的形象顯得更加可愛。
《兒歌》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