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就這么高》仲利民閱讀答案
閱讀理解是語文考試的重要知識考點(diǎn),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山就這么高》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好好學(xué)習(xí)并掌握這部分知識,趕快學(xué)習(xí)起來吧。
《山就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學(xué)校的成績非常不理想,他覺得無顏面對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積攢下來錢供他來城里的這所學(xué)校讀書,希望他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可是他現(xiàn)在的成績根本就沒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學(xué),至于將來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對父母說:“我不想讀下去了。”那樣,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說,僅僅是他們那失望的眼神就會將他擊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飯再跟父母講明。他們嘆息也好,怒罵也罷,隨他們?nèi)ァ?/p>
經(jīng)過一夜的思考,他做了決定,這個星期正好父母從外地回家,他先陪他們過上一晚。也許,這個夜晚是一道分水嶺,從此就決定了他未來的人生方向。
父親看到他回家,很熱情地和他講外面的事情,母親則在廚房里忙著做他喜歡吃的一切。他在等父親問他的學(xué)習(xí)情況,可是父親就是不問。
吃過晚飯,父親少見地和母親陪著他一起去村莊西邊的小山腳下,父親說:“娃兒,你看這山有多高?”他小時候爬過這山,因為山勢陡峭,荊棘叢生,從未爬到過山頂,所以很難回答。沒有經(jīng)歷過,怎么會知曉呢?面對父親的提問,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親見兒子沉默,就說:“這山,說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達(dá)山頂就知道了。如果從未爬到過山頂,你就永遠(yuǎn)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時,圓圓的月光灑下來,如同白晝,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現(xiàn)出它的身姿。
父親說:“孩子,今天,你母親在山下看著,我們倆一起開始爬山,看誰先到山頂?”他想不明白,父親今天為什么有閑心陪他來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這樣閑情逸致啊!
不過,他看了父親一眼,那個在他的眼里曾經(jīng)高大的身體,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些蒼老了,他不相信會輸給父親。就答應(yīng)了父親的要求。
山雖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還有他年輕矯健的身體,他相信自己會爬到山頂?shù)?。在母親的注視下,他們父子倆開始爬山,月光下,兩個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頂攀去。
腳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傷,胳膊擦破了皮,臉上還劃了條傷口,雖然如此,他還是爬上了山頂,這是他第一次到達(dá)山頂。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聲,告訴別人他內(nèi)心的快樂。
看到父親也快爬到山頂了,他彎下腰,拉了一把父親。父親也到達(dá)了山頂。
站在山頂上,父子倆一起大聲地對著夜空喊了起來:“噢——,噢——”整個小
村都回蕩著他們的聲音。
他對父親說:“山就這么高!”
父親笑笑:“其實山就這么高?!?/p>
他決定回校去好好讀書。任課的老師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變了一個人,成績像雨后的竹筍,蹭蹭地升了上來。后來,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xué),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師。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著一句話:山就這么高。(選自《大閱讀》2010年5月,有改動)
1、文中父親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jié)合具體語境,揣摩下列劃線詞,指出其表達(dá)效果。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著一句話:山就這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與已學(xué)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區(qū)別。請你比較兩篇文章,分別寫出其生活哲理。
(1)《山就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你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寫一段賞析性文字。(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我”成績非常不理想,不想讀下去。
2、“屹立”突出了這句話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或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
3、(1)有信心和勇氣就能克服困難。
(2)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因難,逐步解決。
4、例:文中父親關(guān)愛兒子成長。兒子成績不好想輟學(xué),父親通過爬山讓兒子明白學(xué)習(xí)需努力的道理。父親勤勞,肯吃苦,重視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傳身教。
(意對即可)
相關(guān)文章:
2.《淡竹》閱讀答案
3.《登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