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
編寫教案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稱為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條不紊、有效率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想知道如何寫出優(yōu)秀的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嗎?這里為大家分享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快來學習吧!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并認識其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2、理解文言詞語“以”、 “則”、 “之”、“其”、“夭”、“病”、“泣”、“順”。
3、理解本文內容,體會其“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和文章的寓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有一首詩幾乎人人能背誦,這就是《己亥雜詩》。大家能不能齊聲背一背這首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边@首詩表達了對清朝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的強烈不滿,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強烈呼聲。
二、讀課文。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以欹( )為美 明詔( )大號 斫( )直 遏( )其生氣 甘受詬( )厲 多暇( )日 鬻( )梅
三、重點字詞
第一段補充注釋:
1.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姿:風姿
2.以欹為美,正則無景 景:景致
3.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 態(tài):神態(tài)
4.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 此:這些;知:明白
5.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 以:來;繩:名詞動用,約束
6.斫直,刪密,鋤正 直,密,正:形容詞作名詞,……的枝條
7.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 夭,?。簞釉~使動用法,使……曲折,使……成為病態(tài)
8.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智力:智慧,力量
9.明告鬻梅者 鬻:賣
10.而江浙直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而:于是;烈:厲害
二三段補充注釋
1.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 ?。翰?完:完好
2.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泣:為動用法,為……哭泣;乃:于是
3.必復之全之 復,全:動詞使動用法,使……恢復,保全
4.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辟:設立;貯:安置
5.安得使予動暇日 安:怎么;得:能;暇:空閑
6.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窮:形容詞使動用法,耗盡
四、整體感知
⒈作者為什么要辟“病梅館”?
明確: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 這里的“此”指代什么內容?用課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p>
⒉“江浙之梅皆病”惡果的產(chǎn)生,哪些人是罪魁禍首呢?
明確:
① 文人畫士――品梅標準:曲→欹→疏
② 鬻梅者――摧殘梅花:斫→養(yǎng)→刪→夭→鋤→遏
⒊目睹梅花的病態(tài),作者內心感到萬分悲痛,面對“江浙之梅皆病”的社會
現(xiàn)象,作者是什么表現(xiàn)?請用三個字來概括。
明確:泣→療→貯
⒋作者是怎樣療梅的?具體措施怎樣?
明確:縱→順→毀→埋→解→復→全→貯
作者一定要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態(tài)。
五、分析“托物言志、借梅議政”
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zhèn)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詠史》這樣寫道:“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边@樣的政治環(huán)境 決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重大的政治主題。下面展開討論并完成表格內的有關內容,具體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
表層意言外意(比喻意)
梅人才
病梅遭摧殘、壓抑的人才
文人畫士封建統(tǒng)治者
品梅標準:曲、欹、疏選拔人才標準:奴才、庸才、 歪才
摧殘梅的手段:斫刪夭鋤遏養(yǎng)統(tǒng)治者對剛正廉潔人才的粗暴排斥人才遭到嚴重鉗制新生力量慘遭扼殺忠良耿直之士咱到清洗蠻橫遏制、壓抑人才蓬勃的朝氣統(tǒng)治階級豢養(yǎng)、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惡之心摧殘梅的后果:皆病、禍烈大批人才遭殘酷屠殺
療梅的措施:購、縱、順、毀、埋、解、復、全、辟、貯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 、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
療梅的愿望:誓、必、甘、窮表達了拯救人才的強烈愿望、 與準備迎接斗爭的堅定信心
六、創(chuàng)新練習
1、《學案》中有陸游、林逋、毛澤東的詠梅詩詞,“詩言志”,三位作者在作品中的“志”是否相同?說說理由。
陸游詞--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毛澤東詞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痹~的起句就以健筆凌云之勢,表現(xiàn)出了與陸游明顯的不同的胸襟與氣魄?!帮L雨”、“飛雪”點出了四季的變化,時間的更替,“春歸”、“春到”著眼于事物的運動,既給全篇造成了一種時間的流動感,又為下邊寫雪中之梅作了飽歷滄桑的準備,詞句挺拔,氣勢昂揚。
接下來“已是懸崖百丈冰”一句,描繪出寒冬中梅花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但就在逼人的環(huán)境和險惡的氛圍中,竟然“猶有花枝俏”?!皯已隆北砻鳝h(huán)境是如此險峻,“百丈冰”顯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這冰凝百丈、絕壁懸崖上俏麗地開放著,一個“俏”字,不僅描畫出梅花的艷麗形態(tài),更?,F(xiàn)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氣質。詩人筆下的梅花充滿著自豪感,堅冰不能損其骨,飛雪不能掩其俏,險境不能摧其志,這和陸游筆下“寂寞開無主”、“黃昏獨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林逋是以杰出的詠梅詩詞聞名于世的。他隱居孤山,躬耕農桑并大量植梅,寫出了不少詠梅佳句,其中《山園小梅》傳出后膾炙人口,在詩詞界引起了轟動: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總結:林逋的梅是孤高的隱者,陸游的梅是失意的政治家,毛澤東的梅是豪邁的革命者
2、如果你是教育家,或者是藝術家、企業(yè)家,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談你對病梅的看法。
提示:自由與紀律的關系 現(xiàn)實生活與再創(chuàng)造的關系 市場與生產(chǎn)的關系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2
【學習目標】
1.在誦讀中體會詩歌意蘊含蓄的特點。
2.了解七言古詩的有關知識。
3.學習詩人“緣事而發(fā)”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
【學習障礙】
1.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
2.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及內容。
【學習策略】
一、作者溯源法
1.杜甫思想的歷史根源。
有關資料:
杜甫是一個“儒家者流”,有詩為證:
如早年的詩《奉贈鮮于京兆》中“有儒愁餓死,早晚報平津”;如《奉贈韋左丞文》中“紉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如晚年多自稱“腐儒”,《江漢》一詩中寫道“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因年已老大,有時也自稱“老儒”,如《出江陵南浦》一詩中的“社稷纏妖氣,干戈送老儒”,《憶昔》中“愿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等。
杜甫為什么能以一個“儒家者流”成為偉大的作家呢?
①儒家思想雖然屬于封建思想體系,但其中不乏“入世”主張“有為”的積極因素。杜甫在他的人生態(tài)度上正是接受了儒家這一精神,很有孔子所謂“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頑強性。
②儒家學說雖然主張“尊王”和“忠君”,但同時也主張“愛民”,反對暴君“獨夫”,提倡“民為邦本”“民為貴”,這些思想對杜甫都有很大的影響。
③杜甫不僅繼承了儒家思想中進步的一面,在某種程度上還批判了儒家思想中落后的一面,他敢于正視現(xiàn)實、批評現(xiàn)實,也要求改變現(xiàn)實。在任何窮困的情況下,他都沒有停止他的吶喊。
2.杜甫的幾種進步思想。
①人道主義的思想。這是杜甫的基本思想。在杜甫一生中,大而對于國家人民,小而對于妻子、弟妹、朋友,一直到犬、馬、雞、魚、蟲等物類,都無不貫穿著這一思想。如《病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②熱愛祖國的思想。他經(jīng)常關心祖國的命運,歌頌祖國的大好山川,在很多詩中都有所體現(xiàn)。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
③熱愛人民的思想。在《江月》《登樓》《赴奉先詠懷》等詩中都有所體現(xiàn)。
④熱愛勞動的思想。第一,他不輕視體力勞動;第二,他不輕視體力勞動者。如在《暮春題瀼西草屋》《信行遠修水筒》等詩中都有所體現(xiàn)。
⑤無貴、無富的幻想。由于艱難生活的親身感受,由于生活經(jīng)驗的豐富,杜甫到了晚年,對社會現(xiàn)實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如《述懷》中寫道“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用他自己的詩句來證明,就是:沒有“朱門酒肉臭”也就沒有“路有凍死骨”。
3.杜甫的詩為何稱為“詩史”。
杜甫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存詩一千四百多首,縱觀他的篇什,能以時間為序,真實地反映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社會問題,體現(xiàn)歷史的面貌。杜詩具有強烈的人民性,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和對統(tǒng)治集團的強烈不滿。杜詩的偉大還在于他那博大的思想內容和沉郁頓挫的獨特風格的完美結合,因而風韻獨步,后人無法比擬。
4.李白、杜甫風格的差別。
李白、杜甫生活在同一時代,都經(jīng)歷了唐帝國的鼎盛期和安史之亂。然而李白師承道家藝術精神,形式上注重自由的民歌樣式,充滿出世的思想內容。杜甫秉承儒家藝術精神,形式上講求格律的嚴謹,充滿現(xiàn)實的思想內容。二人如兩山對峙,雄踞詩壇。
二、背景溯源法
《兵車行》是歷史生活的真實記錄。
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頻繁發(fā)動進攻。八載(749),哥舒翰奉命進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內),久攻不下,后雖僥幸取勝,但所部六萬三千人損失大半;到這年冬天,所派駐龍駒島(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軍覆沒。十載(751)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又奉命進攻南詔(主要轄境在今云南省),結果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由于這兩次戰(zhàn)爭中喪師巨萬,朝廷乃大舉征兵。這件事,在《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二》里有生動的記載:
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莫肯應募。楊國忠(時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圖景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兵車行》這首詩,很可能就是詩人見到這樣圖景的當時或其后不久寫的。
但詩人把這個歷史鏡頭捕捉到自己的詩中來,不過是拿它作為一出社會悲劇的序幕,而他的主要意圖是揭露統(tǒng)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因此,緊接著這個序幕,就通過“行人”答問逐層深入地展示這出悲劇的內容:“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這是說丁壯們無限期地超期服役;“邊庭流血成海水”——這是千百萬戰(zhàn)士戰(zhàn)死沙場;“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這是說全國農村生產(chǎn)凋敝;“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這是說人民連生計都無法維持,而朝廷依舊逼索租稅。可見,這種藝術概括方式的基本點是,由點到面、由現(xiàn)象到本質地勾畫出安史之亂前的一個歷史時期里社會的真實狀況。讀完這首詩,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整整一代人的深重苦難,而且能觸摸到詩人那顆同情人民的火熱的心。
這首詩的意義還不止于此,更為重要的是,它表現(xiàn)了詩人反對“開邊”戰(zhàn)爭的堅定立場。“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說明他認識到這種不義的戰(zhàn)爭是一切苦難的根源;他敢于把戰(zhàn)爭的責任加在最高統(tǒng)治者身上,這樣的勇氣是當時眾多的詩人所不具有的。詩人的這種立場是一貫的,在《前出塞》中他曾寫道:“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這正是杜詩人民性之所在。
三、詠誦解讀法
這首詩屬于歌行體。歌行體的詩長于敘事,且多含感嘆之意,而這首詩旨在揭露當時的最高統(tǒng)治集團連年發(fā)動“開邊”戰(zhàn)爭,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詩人的情緒顯然已超出感嘆而變?yōu)樵箲?,這是全詩的基調。必須始終把握住這個基調,才能讀好這首詩。下面談幾點意見供參考:
1.第一段寫親人送別出征戰(zhàn)士,這是詩人親眼所見,要表達出詩人“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感情,聲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平調讀,最后兩句當用升調讀——這是本段的高潮點,詩人的怨憤之情初現(xiàn)。
2.第二段開頭兩句是詩意轉換處,可以讀得平緩些,聲音稍稍放低,但“點行頻”三字為下文敘事總綱,須重讀。
以下直至結尾皆用“行人”口氣讀,但其中的抒情語字字都融合著詩人的感情,要跟敘事語區(qū)別開來。
本段可分三層:前六句為第一層,先敘事后抒情。敘的是服役時間過長,占去人的大半生,讀時當有怨而不傷之意,至“歸來頭白還戍邊”,怨情稍稍加重。讀后宜作一頓,為下文直抒胸臆作鋪墊。下文“邊庭”二句有怨有憤,為本段高潮點,應當讀得擲地有聲。中間四句為第二層,極言戰(zhàn)爭對農業(yè)生產(chǎn)造成的危害。用“君不聞”領起,是“行人”問“長者”,也是詩人訴諸讀者,感情十分強烈,有指控之意。最后兩句為第三層,這是“行人”為自己也為同伴們申訴委屈,讀時聲調放低些,寓怨憤于嗟嘆之中;讀完可作稍長停頓,如樂曲中的半終止,為轉換話題作鋪墊。
3.第三段前半段寫秦兵家庭的困難。“長者”二句是承上啟下語,當用比較柔和的調子讀?!案疑旰蕖闭?,不是無恨,而是“申”亦無用,有奈何不得之意?!扒胰纭彼木洚斠粴庾x出,但速度不宜快,要作低回之勢,至“租稅從何出”稍稍振起,因為“行人”的怨憤在這句話中表現(xiàn)得含蓄而又深刻。后半段順勢說到“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簡直令人悲痛欲絕,讀至“生女”二句當再作低回之勢,聲調凄楚。
最后四句為全詩高潮所在。“君不見”一句當突然振起,有指點之意?!肮艁怼币痪涞辣M戰(zhàn)場的慘景,也集中地表達了“行人”和詩人的怨憤,要緩緩讀出,“無人收”三字乃血淚鑄成,尤應加以強調,使人能想見此中情景。
四、知識梳理法
1.生字詞注釋
轔轔(lín lín):車輪轉動聲。
干(ɡān)云霄:干,沖。
荊杞(qǐ):荊棘和杞柳。
啾啾(jiū jiū):凄厲的哭叫聲。
2.通假字
耶娘妻子走相送耶,通“爺”,讀yé,父親。
3.一詞多義
信 信知生男惡 確實。
皆明智而忠信 語言真實,引申為誠實,講信用。
忌不自信 相信,信任。
今行而無信 信物,憑證。
自可斷來信 使者,送信的人。
信耗莫通 消息,書信。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 任意,隨便。
欲信大義于天下 通“伸”,shēn。
4.詞類活用
或從十五北防治 名詞作狀語,向北。
便至四十西營田 名詞作狀語,向西。
長者雖有問 動詞作名詞,問題。
5.特殊句式
(1)被動句
行人但云點行頻 (意念上的被動句)
被驅不異犬與雞
(2)倒裝句
未休關西卒 (謂語前置)
(3)省略句
去時里正與裹頭 (介詞“與”后省略賓語“之”)
或從十五北防河 (省略介詞“于”,防于河)
便至四十西營田 (省略介詞“于”,營于田)
禾生隴畝無東西 (省略介詞“于”,生于隴畝)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3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綜合運用定義、解釋、分項、舉例等多種說明方法,以及說明與敘述等表達方式相結合介紹科學知識的寫法。
2、理解平實性說明文準確、周密、平實、簡潔的語言特點。
3、了解本文中先總說再分說的結構形式。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定義、解釋、分項、舉例等多種說明方法,以及說明與敘述等表達方式相結合介紹科學知識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平實性說明文準確、周密、平實、簡潔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遙感”,顧名思義,就是遙遠的感知。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就具有這樣的能力。人類通過大量的實踐,發(fā)現(xiàn)地球上每一個物體都在不停地吸收、發(fā)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種人類已經(jīng)認識到的形式――電磁波,并且發(fā)現(xiàn)不同物體的電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遙感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來探測地表物體對電磁波的反射和其發(fā)射的電磁波,從而提取這些物體的信息,完成遠距離識別物體。
例如,大興安嶺森林火災發(fā)生的時候,由于著火的樹木溫度比沒有著火的樹木溫度高,它們在電磁波的熱紅外波段會輻射出比沒有著火的樹木更多的能量,這樣,當消防指揮官面對著熊熊烈火擔心不已的時候,如果這時候正好有一個載著熱紅外波段傳感器的衛(wèi)星經(jīng)過大興安嶺上空,傳感器拍攝到大興安嶺周圍方圓上萬平方公里的影像,因為著火的森林在熱紅外波段比沒著火的森林輻射更多的電磁能量,在影像著火的森林就會顯示出比沒有著火的森林更亮的淺色調。當影像經(jīng)過處理,交到消防指揮官手里時,指揮官一看,圖像上發(fā)亮的范圍這么大,而消防隊員只是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地點上,說明火情逼人,必須馬上調遣更多的消防員到不同的地點參加滅火戰(zhàn)斗。
二、課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紹遙感技術的.科技性說明文。它通俗的解釋了什么是遙感技術,簡要的介紹了遙感技術的四個主要特點,具體的說明了遙感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人們獲得了駕馭自然的更大的自由。
三、閱讀課文,劃分課文層次:
課文共分三個部分,分別為引言和兩個小標題所標明的部分。
1、第一部分(第1段):總說現(xiàn)代科技領域的新成就-遙感。
2、第二部分(第2-8段):說明遙感技術的特點。
第一層(2-3)說明遙感技術的性質,指出它能夠“實現(xiàn)對各種物體的探測和識別”。
第二層(4-8)說明遙感技術的特點。
第三層(9-13)說明說明遙感技術的應用及其效果。
這部分先概括說明遙感技術的應用范圍和作用。其應用范圍是“多方面的”,共有四十多個領域;其作用是能“及時地向國防和國民建設部門提供急需的圖件和數(shù)據(jù),使人們更全面的認識一些自然界的規(guī)律,獲得駕馭自然的更大的自由。”
第二課時
一、概括本文的說明方法:
1、課文運用了解釋說明的方法。解釋說明又稱為作解釋,也就是對事物作介紹、作解說。它主要用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征、形狀、構造、功能、成因等,也可以用來解說事物的概念。它能使抽象的概念、深奧的專業(yè)術語等變的淺顯易懂,通俗明白。
如課文在給“遙感”下定義后,緊接著用了一個長句來作解釋:“它借助于專門的光學、電子學、、、從而揭示出所探測物體的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边@個解釋深入淺出地對定義中所說的“從遙遠的地方去感覺”和物質的映像作了具體的說明。又如“遙感技術的特點”中的第3自然段也運用了解釋說明的方法,介紹了遙感技術的發(fā)展的年代、運用的范圍與作用,并概括說明了它的特點,為下文具體、詳細地介紹做鋪墊。
2、課文還運用了比較說明的方法。比較說明是在介紹某種事物時,用與它有聯(lián)系的事物加一對照的說明方法。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比較說明可以突出事物的性質、特點,幫助人們準確地區(qū)別事物,更深刻地認識事物。課文在介紹遙感技術的探測原理時,把光學照相機與微波遙感器加以比較,突出了后者在天空被厚云層覆蓋,或沒有光照的夜晚,仍可探測到地面的目標的特點;在介紹遙感技術“快”的特點時,把用地球資源衛(wèi)星測量同用航空攝影測量與實地測量加以比較,突出了遙感技術“快”的特點和“不僅能及時反映現(xiàn)象,還可用來對比分析環(huán)境的動態(tài)變化”的優(yōu)勢;在“區(qū)域分析”一段里,把墨西哥及英、美等國利用遙感技術與實地勘察所用的時間和人力加以比較,充分說明了遙感技術的效率之高。
二、總結課文結構:
本文在結構上采取了“總-分”的寫法,即先總說,后分說。先總說,就是先揭示說明的主旨,點出說明對象;后分說,就是從各個不同方面介紹說明對象。從全文看,第一部分是總說,第二、三部分是分說;而在第二、三部分中,也分別采用了先總后分的寫法。
三、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4
一、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從史實對比中引出結論的寫作方法,了解文中議論和記敘的關系;
2.學習文言文中句子省略成分、詞性轉變、一詞多義的知識;
3.了解賈誼的政治主張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領會作者從史實的對比中引出結論的方法及寫作意圖。
2.難點:本文中記敘與議論的關系和省略、活用、一詞多義等。
三、教學步驟:
作者簡介: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18歲時,因擅長寫文章和精通諸子百家、詩經(jīng),為當?shù)厝怂Q道。20多歲時,受廷尉吳公推薦,歷任博士(皇帝在學術上的咨詢官)、太中大夫(掌議論之官)、太傅(輔佐侯王的官)等職。他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針對西漢初期政治經(jīng)濟的流弊,多次上疏議政,出謀劃策,他的政治主張,對鞏固西漢政權、發(fā)展經(jīng)濟起有積極作用。他作梁懷王劉楫(漢文帝的兒子)的太傅,梁懷王入朝不慎墮馬而死,賈誼“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時年33歲。
代表作:政論文《過秦論》(三篇)《陳政事疏》《論積貯疏》,賦《吊屈原賦》《鵬鳥賦》。他的作品對后世影響很大,魯迅稱為“西漢鴻文,沾概后人,其澤甚遠”。
解題:
《過秦論》分上、中、下三篇。全文詳盡地分析了秦國所以能削平六國及其迅速滅亡的原因,目的是給漢文帝進行政治改革時提供借鑒。本文的重點是在于論述秦統(tǒng)一天下之后,導致滅亡的過失,因此篇名《過秦論》。“過”這里是名詞活用作動詞,批評其過失,“過秦”即“言秦之過”(東漢應劭語)或“指責秦政之失”的意思。
上篇,總論秦的興起、滅亡及其原因;中篇,論述秦始皇和二世暴虐無道,以致速亡;下篇,論述子嬰的失道,所以必亡,并總結全篇,得出“君子為國”(正確治理國家)的道理。
一、寫作特點:
(一)從大量史實的對比中引出結論:
這是本文在論證方法上的特色。課文前四段,按時間順序,詳略有致地概述了秦從攻到守,由興而亡的全過程。以三分之二的篇幅來渲染秦的強盛,這就與秦的迅速滅亡形成強烈的反差,讀到這里,人們不能不產(chǎn)生一個疑問:為什么“攻”的時候,秦國所向披靡,銳不可擋;而“守”的時候,竟土崩瓦解,一朝覆亡呢?在這個基礎上,作者由史出論,得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結論。正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令人信服。
最后一段是議論,敘事是議論的基礎和根據(jù),議論是記敘思想內容的深化。議論和記敘的關系,是觀點和材料、論點和論據(jù)的關系。
(二)進步性與局限性:
這個結論表明作者的政治主張的核心是提倡仁政,反對暴政。賈誼施行仁義的主張,是從維持封建統(tǒng)治階級利益出發(fā)的,但因為它與反對暴政相聯(lián)系,所以符合當時人民的要求,加上作者充分肯定商鞅變法,主張儒法并用,所以它的仁義主張就更帶有進步性。
本文還描述了陳涉起義這一歷史事實,并肯定陳涉起義的必然性、正義性以及它在推翻秦朝統(tǒng)治中的作用與地位。作者不僅看到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而且還看到秦國由日益強盛到統(tǒng)一天下,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動和當時人民要求統(tǒng)一的愿望相一致??梢?,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認識到人心向背是國家治亂的關鍵。但他在描述陳涉的平凡時,明顯地表現(xiàn)出對勞動人民的輕視,這是他的階級局限性。
作者還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秦朝統(tǒng)治者的殘暴罪行,但由于階級和時代的局限,他還看不到封建階級的本性,卻要求封建統(tǒng)治階級真正施行仁義,消除階級矛盾,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這是不可能的。
(三)多次運用對比的手法:
1.九國聯(lián)盟與秦國實力的對比;
2.九國會盟之時與慘敗之后兩種情況的對比;
3.陳涉與九國的對比;
4.陳涉與秦國的對比;
5.秦國前后興亡的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既渲染秦的強盛,又權力鋪寫諸侯合縱締交,會盟弱秦時的地廣人眾有兩個作用:
(1)反襯秦國之強,諸侯羅致人才,約從離衡“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并列出戰(zhàn)國四公子的姓名,備加稱頌,歷數(shù)六國政治、外交、軍事等方面的人才,具體姓名達20人之多,可下文明確點出這次行動的結果──秦國開關延敵,諸侯不戰(zhàn)而自困。所以越是寫諸侯人才眾多,就越反襯出秦之強大無敵,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
(2)和陳涉對比。作者正是通過秦不亡于地廣人眾的諸侯,而亡于在各方面都遠不及諸侯的陳涉這個史實,引出結論。前半篇以諸侯作反襯,極寫秦國之強,后半篇也以諸侯為反襯,極寫陳涉之弱,將秦國與陳涉都向兩極予以強化,這樣對比更為鮮明,懸念更為強烈,結論也更為可靠。
(四)對偶排比句式的廣泛運用:
本文有辭賦化的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敘述的極力鋪張上,如大量運用排比句、對偶句和同義詞,以增強文章的氣勢。(此外,有些地方顯然是夸張的,有縱橫家的遺風)感情充沛而強烈,具有強烈的論辯力量。例:
“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方之心”
“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以鞭笞天下”
“甕牖繩樞之子,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度長大,比權量力”
“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5
【學習目標】:
1、欣賞戲劇沖突
2、分析在沖突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性格
3、欣賞人物語言
【學習重點】
分析在沖突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性格
【學習難點】:
欣賞人物語言
【知識鏈接】
作家與作品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湖北潛江人,我國杰出的劇作家和“當代語言藝術大師”他出生于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從小耳聞目睹了大量剝削階級的丑聞,這對他以后創(chuàng)作《雷雨》及其他劇作,有很大的影響他曾在南開中學和清華大學讀書,學生時代,就喜歡戲劇,受莎士比亞等歐洲戲劇大師作品影響較大經(jīng)過多年構思,幾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完成了他的處女作《雷雨》其后,又寫了《日出》《原野》《蛻變》《北京人》等劇本,這些劇本奠定了他在中國戲劇界的大師地位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講學,1949年,他們應召回國其后他又創(chuàng)作了《明朗的天》《膽劍篇》(與人合作)、《王昭君》等劇本
有關《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話劇,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動資產(chǎn)階級的罪惡本質、反映30年代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悲劇
《雷雨》的內容情節(jié)安排,充分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才能作者把三十多年間發(fā)生過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館的客廳里重現(xiàn),時間只從當天中午延至午夜,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展開了戲劇沖突:封建資本家周樸園之妻繁漪不堪他的專橫,與周樸園的大兒子周萍發(fā)生了曖昧關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鳳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鳳的母親侍萍把她領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樸園始亂終棄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親而被她帶走的兒子魯大海卻又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作為罷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樸園面對面地展開斗爭這些矛盾同時在這天下午激化,趨向高潮經(jīng)過一番矛盾沖突,周萍、四鳳知道了他們之間原來是同母兄妹,于是四鳳觸電而死,繁漪的兒子周沖為救四鳳也送了命,周萍也開槍自殺……這個罪惡的大家庭終于崩潰了而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進行的,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里,一場變革中國現(xiàn)實的大雷雨即將來臨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自主探究
1、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重讀有誤的一項是()
A不對,不對,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舊雨衣,你回頭跟太太說
B她不是小姐,她是無錫周公館梅媽的女兒,她叫侍萍
C從前的舊恩怨,過了幾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D那么,我們就這樣解決了我叫他下來,你看一看他,以后魯家的人永遠不許再到周家來
2、下列語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午飯后,天氣很陰沉,更郁熱,濕潮的空氣,低壓著屋內的人,使人成為煩燥的了
B如果老爺想打聽的話,無論什么事,無錫那邊我還有認識的人,雖然許久不通音信,托他們打聽點事情總還是可以的
C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惠,也很規(guī)距,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來,后來,——你知道么?
D你去告訴四鳳,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舊雨衣拿出來,順便把那箱子里的幾件舊襯衣也檢出來
二、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本課一共節(jié)選了兩場戲,試梳理這兩場戲的情節(jié)
三、文本研究:合作探究
(一)劇作題名為“雷雨”,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說:“午飯后,天氣很陰沉,更郁熱,濕潮的空氣,低壓著屋內的&39;人,使人成為煩躁的了”這對于劇情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二)周樸園一直用著侍萍用過的舊家具,記著她的生日,甚至保留著她喜歡關著窗子這樣的生活小習慣,怎樣看待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言之成理即可)
(三)精讀劇中有關周樸園、侍萍、魯大海的對話部分,找出能體現(xiàn)他們性格的句子,感悟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分析人物性格
(四)戲劇人物的語言往往有潛臺詞,揣摩下列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體會人物語言的內涵的豐富性
1、周樸園什么?魯大海?他!我的兒子?
(這四個短句表達的意思,可以說成“魯大海原來是我的兒子”,但表達的感情卻不同試做分析)
2、魯侍萍(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表現(xiàn)了侍萍什么復雜的感情?第二句話巧妙在哪里?)
四、拓展提高——我思,我進步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雷雨》毀滅的有價值的東西是什么呢?
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
1、A重音字應是“舊”
2、B(A“燥”應為“躁”;C“距”應為“矩”;D“檢”應為“撿”)
二、整體感知
明確:第一場戲:寫三十多年后周樸園與魯侍萍再次相見意外相見,二人之間展開了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
第二場戲:寫周樸園與魯大海、侍萍與周萍的相見父子相見,卻是仇人,血的控訴,讓人不忍卒聽;母子相見,卻無法相認,還不能不喊出“這真是一群強盜”本場主要是由周樸園與魯大海之間展開的矛盾沖突
三、文本研究
(一)明確:“雷雨”是來勢兇猛、沖決一切事物的象征,“更陰沉,更郁熱,濕潮的空氣”是雷雨將至的征兆,它暗示了劇中沉悶壓抑的氣氛,劇中主要人物煩躁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更讓讀者產(chǎn)生“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感,意識到將會有大的事件發(fā)生這一提示語起到了鋪墊情節(jié)、渲染氣氛的作用
(二)明確:首先,周樸園并非認識不到自己當年對侍萍所犯下的罪惡,比如在侍萍講述往事的時候,他“苦痛”“汗涔涔地”,因此,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寧,為了表示自己的贖罪之心,他有些刻意地表達自己對侍萍的懷念,從這個角度看,他的懷念是刻意、虛偽的
其次,當年他和侍萍確實感情深厚,侍萍還為他生了兩個孩子,他難免會留戀過去他和侍萍的感情生活這種留念之情是真實的,也是如今他的感情中讓人覺得最有“人性”的部分不過,它是屬于過去的,因為如今他的感情已經(jīng)被嚴重扭曲了,因此,當他得知侍萍沒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魯媽時,現(xiàn)實的利害關系占了上風,他的溫情一下子消失了,于是發(fā)出了冷酷無情、帶有侮辱意味的質問至于他向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紀念”她的話,基本上是為了軟化她罷了
(三)明確
1、周樸園
周樸園是個由封建地主轉化而成的資本家殘忍、冷酷、自私、貪婪、而又虛偽
對魯侍萍始亂終棄,大年三十從家中趕走→冷酷、殘忍、自私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發(fā)昧心才→殘忍、奸詐
對魯侍萍由“愛”到“趕”到“懷念”到“兇狠”→虛偽、冷酷、自私
2、魯侍萍
侍萍是一個受侮辱,被損害的女子,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剛毅、倔強
來自鄉(xiāng)下的溫柔貌美賢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慘→剛強
面對周樸園含血帶淚地控訴三十年的悲慘遭遇→倔強
撕毀周樸園的支票→骨氣和尊嚴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來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慘命運的根本原因
對周樸園的生日哄騙心軟,不敢當眾揭周樸園的底→斗爭不堅決
3、魯大海
魯大海與周樸園,從血緣上看,他們是父子;從階級關系上看,他們是你死我活的敵人在同周樸園的斗爭中表現(xiàn)出他是一個覺醒了的工人,代表廣大工人群眾面對面地同周樸園談判,斗爭他義正辭嚴地揭穿周樸園軟硬兼施鎮(zhèn)壓工人的罷工的陰謀,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兩千三百個小工以發(fā)橫財?shù)淖飷核麍远ā⒂赂?、無私、求實他對資本家有著清醒、透徹的認識,資本家的威脅、訛詐、利誘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無計可施他義無反顧地在反抗斗爭的道路上走下去(反抗精神、堅強不屈的性格)斗爭中顯出經(jīng)驗的不足、魯莽等弱點
(四)明確
1、說“魯大海原來是我的兒子”,只是平實的敘述,無法傳達出說話者此時應有的復雜感情用四個短句,形成急促的語氣,表現(xiàn)了周樸園極度吃驚、惱怒的心情;連續(xù)出現(xiàn)上升語調,又使他的吃驚、惱怒中帶上了幾分惶惑,真實地再現(xiàn)了他當時的感受
2、侍萍聽了周樸園的表白,起初還抱有幻想,但當她看到周樸園對魯大海的態(tài)度,特別是看到周萍打魯大海后,她的幻想破滅了,于是憤怒地喊出“這真是一群強盜”,表現(xiàn)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詞硬生生把話頭轉過來,表現(xiàn)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開母子關系、兄弟關系,卻馬上又意識到不能這樣做的心理過程,讓人感受到她痛苦、復雜的心情
四、拓展提高
明確:應該是在命運的困頓中苦苦掙扎而又難逃摧殘和拷打的人性,因此,《雷雨》也是一出人性悲劇對周樸園這個人物,我們在分析、理解的過程中,應看到其悲劇的一面,應看到其性格的復雜性不能一味地因循前人對他的看法,要從人性悲劇的角度挖掘其性格的另一面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tài)度的論述。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掌握“絕、強、假、望、聞”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積累四個通假字,三個文言虛詞。
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提綱式教學法。以板書為提綱帶動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利于學生背誦、理解。
2.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分解比喻句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系,教師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圖示法教會學生方法,然后以三人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提高他們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設計一些探究性思考題目,如:“《勸學》到底勸人們學什么?”“有人說,《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始終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進行論述。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等等,訓練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多媒體CAI。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
2.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解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師生共同研習第1、2、3段,背誦1、2、3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有的方法、態(tài)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板書文題)
二、荀子簡介
學生讀注釋①,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荀子,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到齊國、秦國、楚國游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他對儒家的復古保守傾向有所揚棄,強調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進步。
荀子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
三、解題
《勸學》中的“勸”起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皠瘛笔恰皠衩恪钡囊馑?。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shù)有“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的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四、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2.檢查學生字詞積累情況
投影: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請注明。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吾嘗跂而望矣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其曲中規(guī)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3)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并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兩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fā)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边@兩層非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
(4)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為線索背誦第2段。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2.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提問:作者選哪些比喻來論證這一觀點的?在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
假輿馬致千里
假舟輯絕江河
(3)要求學生模仿第2段的思維推理模式,前后桌四人為一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
教師引申: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個同學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環(huán)境和條件,有順境,有逆境。關鍵在于每個人自身的努力,發(fā)揚主觀能動精神,不但會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而且要學會創(chuàng)造條件改造環(huán)境。英國首相丘吉爾本來口吃,后來成為演說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的一個典型例子。
(4)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教師強調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跂②致③絕④假
3.學生朗讀2、3段,背誦1、2、3段。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背誦第4段;歸納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探究性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小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學生齊背一遍,再抽查兩名學生獨立背誦。
二、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學生齊讀第4段。
2.請學生列出本段的詞語提綱,并用圖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明確
3.借助詞語提綱、思路推理圖示,學生按圖索驥,嘗試背誦。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對“至”作重點分析:下面兩個句子中的“至”和“致”有何區(qū)別?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說文解字》中本義是“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引申為“及,達到”,①句強調指出自身積累“跬步”達到的結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爸隆痹凇墩f文解字》中解釋為“送詣也,送而必至其處也?!焙小笆埂_到”的意思,②句強調“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當?shù)乇磉_了語意。
4.學生齊背第4段。
三、分析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作為一篇議論文,寫作特點是什么?
學生從課文中選擇相關句子作答。
明確:①比喻說理,形象透徹;②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于變化;③氣勢充沛,說理流暢,多用對偶、排比句式。
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反復體會。
四、探究性閱讀訓練
1.提問: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么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學習文化知識。
教師否定,點撥并引申: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于品德的養(yǎng)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yǎng)。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勸學》中未選入本文的語句有“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這些語句也可以證明荀子勸勉人們學習就是讓人們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歷史和現(xiàn)實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回響在現(xiàn)代都市和鄉(xiāng)村的上空,引領著人們求美、求善。以德治國,公民道德規(guī)范的實施不正印證了這一點嗎?劉海洋傷熊事件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讓我們深刻地領悟到現(xiàn)代教育的些許缺憾。
當然,荀子講學習要積累、堅持、專一的方法和態(tài)度,對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具有啟發(fā)意義和指導作用。
2.提問:有人說,《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從開篇到結尾始終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論述,“人”實質上是本文反復詠唱的主旋律,透過文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文中寫了哪些人呢?
學生明確:“君子”“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善假于物”;吾“嘗終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須臾之所學”“登高之博見”,知道“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比“君子”低一個境界。
教師適當引申: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抑“惡”揚“善”,避“惡”就“善”,所以文中向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學習的重要性。
3.請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兩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適合的段落中去,并簡要說明理由。
學生思考。
教師略作解釋:冥冥:精誠專一,埋頭苦干。昭昭:明顯的樣子。惛惛:同“冥冥”。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應從詞語的照應關系來著手解答問題。“蓬生麻中”點出外部環(huán)境,與“善假于物”的“物”是合拍的,而且《勸學》第3段論述“善假于物”的作用,故應放在第3段末尾。第4段中的“積”“鍥而不舍”“用心一也”同“惛惛”相呼應,故第2句應放在第4段段尾。
(這樣分析,把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升到哲理美的層次,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
五、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多媒體逐題顯示:
(1)選出古今義相同的一項()
A.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B.蚓無爪牙之利
C.用心一也
D.先帝不以臣卑鄙
(2)從下列四句中,找出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求人可使報秦者
D.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選三名學生回答。
明確:(1)B(A.寄托:托身、寄居,今義多指把理想感情托付于具體的人或物。C.用心:指思想意識的活動,今義指讀書用功,遇事肯動腦筋。D.卑鄙:指地位卑賤,見識短淺,今義多指品質、道德敗壞)
(2)B(4句都是變式句,A、C、D都是定語后置句,B為狀語后置句)
2.選五個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二,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
六、課堂小結
本文是先秦時代的思想家、文學家荀子的一篇名作,連用20個比喻,反復論證學習的意義、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蕩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春秋戰(zhàn)國五霸七雄迭起,諸子百家活躍于政壇、文壇,不但留下了他們光耀千古的思想理論,也同時留下了他們語言藝術的名篇精萃。同學們要發(fā)揚好學不倦的精神,把視野投向古今中外,從大千世界中吸收豐富的營養(yǎng)滋潤自己。
在學生的背誦聲中結束全文。
七、布置作業(yè)
1.結合荀子的《勸學》,寫一篇讀后感,題目是:學貴有恒——讀《荀子勸學》有感。
2.完成課后思考練習三。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有“破”有“立”的寫法。
2、體會“說”這種體裁筆鋒犀利的特點。
3、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從全篇布局來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見“破”是要害。這所謂“破”,實質上是針對砭時弊,即批判“恥學于師”的惡劣風尚。這不是一般性問題,必須聯(lián)系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進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較透徹的理解。對這個方面存在的困難,不不估計到。
此外,將這一段視為教學重點和難點,還出于這樣的考慮:這一段筆鋒犀利,汪洋恣肆,充分體現(xiàn)了“說”這種體裁“煒曄而譎誑”(陸機《文賦》)的特點。學生此前已學過《馬說》《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少年中國說》等篇,對這個特點已有所認識,在此基礎上著重體會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對學生今后閱讀同類作品必有很大的好處。
二、教學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誦讀教法和討論法。誦讀,用來熟悉課文語句,領悟作者的思路;討論,用來加深學生對本文思想意義和行文特點的認識。前者是基礎,后者是提高,在時間分配上,應以前者為主。
采取逐段進行的方式:誦讀一段,討論一段。有關全篇主旨和布局的問題,放在最后討論。討論題應是開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見,不給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圓其說,以養(yǎng)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由于本文語言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做一點語言積累的工作。
三、課時安排。
本課擬用3課時。分配如下:
第一課時:介紹本文寫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基本內容,誦讀第1段,討論“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這一命題。
第二課時:誦讀第2段,討論韓愈對“恥學于師”時風的批判和文章的`鋒芒。
第三課時:誦讀第3、4段,討論“圣人無常師”這一命題??偨Y全文(認識本文思想意義和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預習安排
這篇課文的預習工作十分重要,時間應相當充裕,做得越細致越好。為此,擬在課堂抽出20──25分鐘讓學生預習,掌握要領;未完成的部分由學生自找時間補做。
一、給下面的字注音后朗誦全文2—3遍。
諛(yú)萇(cháng)聃(dān)郯(tán)
歟(yú)蟠(pán)經(jīng)傳(zhuàn)貽(yí)
二、本文是針對“恥學于師”的壞時尚寫的,筆鋒犀利。試就下列兩個方面各舉出幾個例子。(劃在課本上)
1。批判壞現(xiàn)象的尖銳語氣。
2。敘述正確主張的決斷語氣。
三、下面的一段文字出自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注意加黑點的語句。仔細閱讀一遍,然后說說韓愈寫《師說》有什么意圖。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8
教學目標
1.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痹谥袊?,自古以來就有從師的風尚,但是唐朝時候,人們卻以從師為恥。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表n愈倡言師道,觸犯流俗、勇氣可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的文章《師說》。
二、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題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與“論”相比要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都屬“說”一類文體?!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稁熣f》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
四、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查字詞典疏通文字,并根據(jù)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義。教師巡回指導。
(2)請學生統(tǒng)計本課的生難字詞,并注音解釋,可將有關的內容整理在筆記本上,教師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將自己整理的內容寫出,然后全班同學一起訂正、補充。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難點。
(1)請學生自由翻譯課文,要放聲翻譯,提倡討論。
(2)學生相互討論,將自己的疑難問題提出,以求教于周圍同學,最后全班統(tǒng)一討論,請同學向全班學生和老師詢疑問難,教師或引導學生回答,或親自回答。
(3)學生朗讀課文。
(4)教師范讀課文。
(說明:本課主要任務是在理解寫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礎之上把握文意,以學生自學為主,培養(yǎng)其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誦讀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通過誦讀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9
【理論支持】
葉瀾教授認為,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經(jīng)歷,是他們生活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全面體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只限于認識的方面的發(fā)展。據(jù)此我們要介紹與課文相關的作者生平經(jīng)歷,并把兩賦一詞揉合起來理解,力求知人論世,讓學生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精神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人文性:體會蘇軾由樂轉悲再轉喜的情感歷程;
2.工具性:領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點。
【教學難點】
1.體會文本怎樣表現(xiàn)蘇軾的情感變化;
2.領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延伸】
一、識記字音
舉酒屬客歌窈窕之章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間馮虛御風扣舷而歌桂棹兮蘭槳溯流光漁樵幽壑嫠婦蘇子愀然山川相繆舳艫千里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江渚一葉之扁舟舉匏樽而相屬寄蜉蝣于天地
二、知人論世
蘇軾書、文、詩、詞、畫,俱成大家。蘇軾是豪放派詞風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詞豪放高曠,情濃意遠,《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這一風格的代表作。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均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三蘇"和同時代的王安石、歐陽修、曾鞏,唐代的韓愈、柳宗元一起,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他的:情理交融,汪洋恣肆,當時就有"蘇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譽。他還稱得上是一位高級廚師。"東坡肉"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中國古代楷書有"顏、柳、歐、蘇"四大流派,這里的"蘇",就是蘇軾,可見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三、寫作背景
熙寧九年十月,王安石變法受挫,變法動向發(fā)生逆轉,一些投機新法的分子,結黨營私,傾軋報復,耿直敢言的蘇軾成了官僚們政治傾軋的犧牲品。因為寫的詩因為諷刺新法而遭到逮捕。原來在蘇軾的詩文中曾流露過一些牢騷,表示過對新法的不同意見,那些奸佞的小人誣蔑他“包藏禍心”,把他投入大獄。幸虧親友的營救,年底,結案出獄,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名義被貶謫到黃州。
元封三年正月到黃州,蘇軾一住就是五年,在這里他生計困難,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幾十畝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號“東坡居士”。蘇軾在黃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這樣殘酷的打擊感到憤懣、痛苦;另一方面,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同時,在他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現(xiàn)了曠達自適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現(xiàn)實。他的前后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被貶黃州之后的蘇軾已經(jīng)年過半百,他常來到赤壁,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寫下《赤壁賦》。
四、整體感知
概括各段段意。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10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深刻認識本文表現(xiàn)出來的抗戰(zhàn)初期苦難中的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對光明自由的渴望之情。
2、學習本文寫景抒情的技巧和結構安排,把握詠物抒情散文的寫法。
二、教法說明、學法指導:巧妙靈活地運用“找、問、賞、寫”四步教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多活動,多參與,多思考,在積極、主動、快樂的狀態(tài)下達成教學目標,享受教學生活的情趣與美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綠的特點及象征意義。
難點:準確理解和把握作者對綠的態(tài)度、做法,認識人和物、情和景的關系。
四、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印發(fā)教案。
五、教學具體內容和步驟:
1、導入新課:略
2、教學程序:
第一步:找。找什么?找出文中不懂的字、詞、句,或語法、修辭、技巧方面的問題。找的前提是先讀,課前預習讀過更好,沒有讀過就當堂快速閱讀,默讀或跳讀都行。重點讀課文,也可讀課下注釋、課后題。同時把不懂的地方找出來用筆畫住。如果是生字生詞,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板書到黑板上,如果是問題,可以留作下面提問或寫到紙條上交給老師。
《囚綠記》這一課我已經(jīng)讓學生課前預習過,早讀讀過一遍,導入新課后,我就讓學生找出生字生詞并叫他們大膽地走上講臺板書,會注音的生字連同注音寫上,會解釋的詞語連同詞義寫上。
同學們板書的內容整理如下:
生字注音:涸(hé)揠(yà)猗(yī)蕈(xùn)嫩(nèn)瞥(piē)
生詞解釋: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視如至寶: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當作最寶貴的東西看待。
急不暇擇:情況緊急,來不及選擇。
了截爽直:指辦事干脆利落,豪爽直率。
魔念:奇異的想法。文中指自私、偏狹的心理。
固執(zhí):指性情或態(tài)度古板執(zhí)著,不肯變通。
以上板書內容經(jīng)學生自查字典、詞典核實弄準后,讓學生標記在書本上。
第二步:問。問是質疑提問,是問答。學生自由發(fā)言,也可老師點名發(fā)言,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也可以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談談初步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難點。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只是老師作答,大多是讓學生回答,或在老師的引導下,師生經(jīng)過研討找出答案。盡量讓學生多參與、多活動,以生答生,生生對話,讓學生多交流,多討論,多爭論。
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整理如下:
1、“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極寫“我”對綠色的懷念與渴望之情)
2、“魔念在我心中生長了”一句中“魔念”是什么意思?(“魔”的本義是奇異的意思,“魔念”是奇異的念頭,句中指自私、偏狹、較為陰暗的心理狀態(tài),或對綠的過分的出乎常人理解的愛)
3、“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一句中“涸轍”是什么意思?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涸轍”是干涸的車轍之意,有一個成語叫“涸轍之鮒”,意思是在干涸的車轍里的鮒魚,比喻處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具體地寫出了困倦的孤獨而陌生的“我”急需“綠”的慰藉與陪伴)
4、“植物是多固執(zhí)啊”一句中“固執(zhí)”一詞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表現(xiàn)了“綠友”的什么?(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綠友”的倔強性格,對光明的向往,對自由的執(zhí)著追求,表現(xiàn)了不屈不撓的精神)
5、“我漸漸不能原諒我自己的過失”一句中“過失”指什么?表現(xiàn)了我怎樣的態(tài)度?(“過失”指“我”囚禁綠色讓它出現(xiàn)了病損的狀態(tài),自己認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一點正好表現(xiàn)了“我”的善良和自責)
6、“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句有什么深刻含義?(這一句是寫放綠,是“我”的良心的表現(xiàn)?!坝啦磺诤诎怠笔菍G的熱情贊美,也是作者心靈的寫照,“我”在北平居住也像綠被囚禁起來一樣,“綠”與作者一道經(jīng)受磨難,但最后都獲得自由)
回答以上問題時,把語段中涉及到答案信息的重要句子,篩選出來,我都讓學生予以誦讀,以便增強語感、加深理解。
第三步:賞?!百p”就是賞讀、賞析、鑒賞。讓學生找出文中最欣賞的語句語段,先讓學生共同賞讀,再從內容、寫法、語言等方面進行賞析。這個過程中在學生齊讀、美讀精彩語段的基礎上,然后自由發(fā)言或討論后代表發(fā)言,把欣賞的理由說充分,深層次地挖掘含義,弄通弄懂。
同學們最欣賞的語段有5、6、7、10、11等,賞析結果整理如下:
第5段:這一段由上文的尋綠寫到觀綠、頌綠,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熱情贊美綠色,表達了對綠色的懷念、期盼的急切心情,說明了渴盼綠色的原因。
第6段:從時間的角度寫觀綠的心情,通過聯(lián)想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航海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真正體會到人生對綠色的歡喜、留戀。
第7段:寫“我”仔細觀綠的情景及愛綠的心情。觀察仔細,描寫細節(jié),表達最愛,為下文寫囚綠蓄勢。
第10段:用擬人手法,通過寫“綠友”向陽趨光的自然本性,突出了“綠枝條”倔強、堅貞不屈的性格特點,表現(xiàn)了綠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第11段:“我”認識到綠枝條衰敗是自己囚禁的結果,是傷害了綠枝條,是過失,但雖然同情它,卻不愿放走它,表達了“我”的矛盾心理及對綠的走火入魔的愛。
以上對語段的賞析,我多用啟發(fā)、引導、點撥的方法,讓學生逐步達到對語段的準確理解。
第四步:寫。就是指仿寫、續(xù)寫、補寫等。主要仿寫文中有特色的優(yōu)美語句語段,也可課下仿寫詠物抒情散文。從仿寫句式、技巧直至文體都可以。
續(xù)寫結尾或想象補寫也可以。
要課前做好仿寫、補寫設計,學生寫好后要給他們展示機會,互相傳閱或讀給全班同學聽,或用幻燈片打出來讓同學欣賞。
下面是關于寫的設計:
仿寫:(1)按照“綠色是多么寶貴的??!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的句式和修辭方法,另選一種事物寫幾句話。
同學仿寫例選:
生命是多么寶貴??!它是時間,它是財富,它是生機,它是能量。(朱小草)
青春是多么寶貴啊!它是光陰,它是黃金,它是春天,它是美麗。(毛琦瓊)
太陽是多么寶貴??!它是光明,它是溫暖,它是希望,它是輝煌。(方南)
(2)按照“我留戀于這片綠色,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的句式,展開聯(lián)想,再寫兩種情景,表達對綠色的留戀之情。
同學仿寫例選:我留戀于這片綠色,我開始了解饑餓者得到飯食的歡喜,我開始了解長途跋涉者終于到達目的地的歡喜。(李維銘)
續(xù)寫:根據(jù)末段內容,設想想象若干年后,我與圓窗、綠友見面時的情景,寫100字左右的場景片斷。
離開北平一年后又見面:一年后,我在懷念中又回到了北平,我不敢相信北平會變得這樣蕭條冷落,當我看到我日夜想念的圓窗、綠友時,我驚呆了,它們竟然比我囚禁它們時還憔悴衰敗,它們看到我很遲鈍,我抱住它們時它們才認出是我,而且不是熱情地把我留下,而是趕我快點離開北平,這時,我的心好沉痛啊?。S芳)
假若作者沒有死,新中國成立后見面:1949年秋天,我有幸去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文化機構的管理工作,再一次來到我當年住過的地方,我?guī)е轮袊闪鴳c大典的喜悅,見到了我的綠友,它們也很一樣快樂高興,歡迎我的回來,我們握手、擁抱,我們在一起唱歌跳舞,當我告訴它們我將長期住在北京的時候,它們?yōu)槲夜钠鹆藷崃业恼坡?。(柴秋璟)
以上是用四步教學法教《囚綠記》的全過程,一節(jié)課下來,比較有序而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六、作業(yè):
1、學了《囚綠記》,給你出個《摘花記》題目,你覺得怎么寫?寫些什么?擬出寫作提綱。
2、聯(lián)系個人實際,拿媽媽對自己的愛,和課文中“我”對綠的愛做比較,看看有沒有相似點,寫一段100字的片斷,談談自己的看法。
七、教學后記:
這一節(jié)課上完以后,我感到很輕松,很快樂,學生學得也很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整堂課幾乎是學生自己在研究、在探討,老師只是在適當?shù)臅r候給以點撥、引導。學生很喜歡這樣上課,他們感覺很放松、很自在,似乎在玩樂中就把知識掌握了。我相信教學效果也會比較理想。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11
【原文欣賞】《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翻譯:
踏過江水去采荷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采蘭花。
采了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在故鄉(xiāng)的愛人。
回想起故鄉(xiāng)的愛妻,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漂泊異鄉(xiāng)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簡介:
《涉江采芙蓉》是產(chǎn)生于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
背景:
兩漢時期,經(jīng)學成為士人躋身朝堂、謀求功名的重要資本。于是千千萬萬的學子離鄉(xiāng)游學求宦。但是對于如此眾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機構的容納能力實在太有限了,這必然形成一種得機幸進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個坎凜失意的文人群體便產(chǎn)生了,這就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蕩子”。這些宦途失意的游學的士子在宦途無望、朋友道絕的孤單失意中,自然會苦苦地懷念故鄉(xiāng)和親人。本詩即是《古詩十九首》中描寫懷鄉(xiāng)思親的代表。
字詞:
1.芙蓉:荷花的別名。
2.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
3.遺(wèi):贈。
4.遠道:猶言“遠方”。
5.還顧:回顧,回頭看。
6.舊鄉(xiāng):故鄉(xiāng)。
7.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形容無邊無際。
8.同心:古代習用的成語,多用于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終老: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練習題:
1、簡要回答詩人為何憂傷?
2、《涉江采芙蓉》里寫“采芙蓉”贈給所思之人,這對全詩在營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贈給親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種行為,你對這種行為怎樣理解?
3、試寫出本詩的主旨。
答案:
1、①詩人遠離家鄉(xiāng)與思念的人分離;②他想回到家鄉(xiāng),但長路漫漫,欲歸不得;③他與思念的人都深愛和思念對方,但卻不能相聚。
2、芙蓉,即荷花。荷花給人以清幽、高潔的感覺。屈原的作品里也視“荷”為香草,認為它具有美好的品質。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營造了清幽、高潔的意境。
花草嬌嫩美麗,同時又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以花草贈親朋,既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3、詩人借江上的芙蓉與芳草起興,流露出對愛人的思念,并抒發(fā)了欲歸不得的哀傷或惆悵之情。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12
一、指導思想:
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業(yè)務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落實常規(guī)工作,夯實基礎,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為高中三年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情況分析:
1、教材教學:高一下學期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個學期,從教材上來看,難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閱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閱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鑒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說等閱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和應對話題作文的能力。
2、學生分析:學生在高一上學期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tài)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好,課外遷移不夠,閱讀和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
三、教學工作重點:
1、堅持集體備課,提高備課質量。繼續(xù)實行“五備”(備教材、備學情、備練習、備教學法、備輔導)、“四清”(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做法,繼續(xù)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xiàn)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個性和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繼續(xù)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加強常規(guī)工作的落實和檢查,并有階段性檢查小結和整改措施。
3、以"閱讀"和"寫作"教學為抓手,帶動其它方面的教學工作。
4、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名言詩句、文學常識、文化常識、成語等。
5、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四、具體措施:
(一)閱讀:
1、要求學生準備兩本筆記本,一本用于課內閱讀,一本用于課外閱讀。
2、課內閱讀:采取所用教材篇目(有一定選擇)和新教材部分篇目相結合學習的原則。對于重點篇目要精講,并要進行配套的訓練。要重在以教材為載體教會學生語文閱讀的方法。
3、課外閱讀: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如教師推薦佳作、學生推薦佳作、摘抄作業(yè)、寫讀書筆記、閱讀檢測等。要通過專題閱讀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一學期保證學生有15篇以上的課外現(xiàn)代文訓練。
學生每周必須要有1000字以上的課外閱讀量,每周要完成300字以上文字摘抄。
4、指導和訓練重點:課內課外文言文。
文言文一直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大難題,文言文學習要求學生認真踏實,還要肯花時間,教師的指導也非常重要。因此文言文的教學和訓練要貫穿整個學年,并要由淺入深加大訓練難度,擴大訓練量。教師要精選題并精講題,切實幫助學生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
每周課外文言文拓展至少兩篇。一學期保證學生有20篇以上的課外文言文訓練。
在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逐步滲透古詩詞的教學和訓練。結合課本中"唐詩""宋詞"兩個板塊的內容讓學生能自如應對簡單的古詩詞鑒賞。
(二)寫作:
1、要求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和作文本,分別用于隨筆和作文寫作。
2、進行分類訓練:
(1)隨筆:
養(yǎng)成每周動筆的習慣,善于觀察身邊的生活,樂于表達對生活、社會的思考和認識。
(2)作文訓練:
首先,要掌握一般體裁的文章寫作:
記敘類:在敘事中有意識地增強內容文字的起伏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了解幾種常見的聯(lián)想方式及其作用,并能在寫作中正確加以運用。懂得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基本要領。初步掌握描寫場面的要領。
議論類:懂得議論要緊扣題旨的重要,掌握幾種常見的突出議論中心的方法。懂得"引證、假設"在議論性文章中的作用,并能在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認識層進結構的特點,初步掌握層層深入地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
說明類:能在寫作實踐中根據(jù)內容需要采用適當?shù)恼f明順序,增強文章的條理性。其次,要掌握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及基本寫作技能:話題作文雖說降低了審題要求,內容和范圍也相對寬泛,但并非不需審題,并非可以信馬由韁、天馬行空。如果忽視了對話題作文的審題要求,就邁錯了作文的第一步,引導學生透徹地理解把握材料中隱含的重要信息,是保證寫好話題作文的前提。
(3)作文的訓練次數(shù)與訓練目標:
除隨筆外,我們將平時的作文指導與訓練總共安排8次,并將考綱要求及各項訓練點穿插到這8次指導與訓練中,這樣可以使作文指導更具有操作性、實效性,讓學生在每次的訓練中強化認識,掌握要訣,提高能力。
次序體裁訓練點要求:
1、議論文審題與立意符合題意與文體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確。
2、議論文議論文結構掌握議論文的各種結構方式,使結構完整。
3、議論文論證的方法運用多種論證方法使議論文內容充實。
4、記敘文審題與立意符合題意與文體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確。
5、記敘文構思與表達學會選材并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來充實內容。深刻透徹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預感事物發(fā)展趨向。生動形象學會運用各種手法使形象生動、意境深遠。有文采學會運用修辭使語言生動、文句有意蘊。
6、話題作文審題引導學生透徹地理解把握材料中隱含的重要信息正確審題。
7、話題作文立意如何使文章的立意高遠
(三)其它:
1、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為后階段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詩詞名句的積累。文學常識、文化常識的積累。成語、熟語的積累。佳作精彩片斷的積累。充分利用摘抄本。
2、充分利用好教學時間:
利用好早讀課的語文朗讀。每周一次去圖書館閱讀課外書。每周安排小測驗至少一次。課前可開設三分鐘小演講。
五、課時進度:
第一單元7課時、第二單元6課時、第三單元8課時、第四單元10課時第五單元8課時、第六單元7課時、第七單元8課時、第八單元6課時
六、具體安排:
1---8周完成模塊三教學任務(中間進行月考評測)
9周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0---17周完成模塊四教學任務(中間進行月考評測)
18周期末考試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13
《雨巷》
教學目的】
體會詩歌創(chuàng)造的朦朧迷離,低回動人的意境。
【教學設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歌情感。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湘行筆記(二)
獨自一人走在鳳凰古城的小巷石板路上,也許是我起來得太早了吧,整個古城還籠罩在一片朦朦朧朧的水霧之中。
小巷幽靜而深長,九曲蜿蜒,兩邊佇立的,是古老的樓房,青墻碧瓦,石壁飛檐。仰頭望去,古老的天空小小的,像掛在天空上的沱江,清澄明麗。江風吹來,空氣清新爽朗,怡人心脾,不由地想起戴望舒的那首《雨巷》來,此刻多希望看見一個撐著油紙傘結著丁香一樣愁情的姑娘,在這清晨的薄霧里,走在這幽靜的小巷中,走在我的身前,腳步輕盈地,為我留下追蹤她影跡的回聲。也許這真的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吧,當我轉過一曲回彎時,相機的鏡頭里,有一把傘,有一個穿著衣裙的姑娘,輕輕地往前走著,無比寧靜,任憑青墻碧瓦倒退如影重壓在我的心頭。不自覺的,我按下快門,留下姑娘美麗的背影,無比美麗,像是書上的文字,需要我用心去想象這一刻所發(fā)生的我眼中的風景,如此真實卻又顯得無比夢幻。
我怔住了,在這青墻碧瓦間,在這古老而深遠的小巷里,站在古老的石板路上,看那薄霧中漸漸走遠的姑娘,慢慢地消失在我的眼眸,只留給我一個深長而遙遠的鏡頭,鑄就我這一生恐怕再也不會忘記的美麗的錯誤。于是,我像一個過客一樣輕輕地踩著姑娘曾走過的石板路留下我在古城中不斷移動的影跡。
二、作者簡介
“雨巷詩人”的大名我們早已聽過,有誰知道作者的基本情況?
根據(jù)學生回答總結: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 ?!蓖媸巧裨拏髡f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純潔而溫柔,多情又瀟灑。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學的說法,屬于雙魚座。雙魚座的人浪漫柔情,以愛情為生命的養(yǎng)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現(xiàn)實,優(yōu)柔寡斷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雙魚座性格。
三,詩歌賞析:
雨巷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chì | chù)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pǐ)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1、有這樣溫柔多情的筆名,又有這樣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筆下流淌出來的詩句也必然是細膩多情的,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首《雨巷》。
師配樂朗誦。
2、欣賞完了這首詩,我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麼,你們覺得這首詩美在何處?
有好幾個男生脫口而出”丁香一樣的姑娘美!”(生笑)
這個姑娘美在何處?她長什麼模樣,穿什麼衣服?(生安靜)
無從知道,那何以見得這姑娘的美?
3、從文本中,我們只知道她是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板書:丁香)丁香是什麼樣的呢,有同學見過嗎(展示丁香圖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開花,花紫色,密集成圓錐花序。有淡雅細沉的香氣。因為它的高潔與冷艷,文人墨客把它作為哀婉、愁怨、惆悵的象征反 復吟詠,古來已久。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碧浦兄骼瞽Z詞曰:“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可見,丁香在古典 文學當中是個“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麼,丁香一樣的姑娘會是個什麼樣子的姑娘呢?
生1:應該是一個纖弱的、優(yōu)雅的、楚楚動人的、惹人愛憐的小家碧玉。
生2:應該是憂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學的描述很形象生動,這樣一個動人的姑娘,我們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麗的臉龐,看一看她到底長什麼模樣呢?
我們看不到,就連詩中的我也看不到。因為,姑娘打著一把油紙傘。我想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板書:油紙傘)大家最早聽說油紙傘是在哪個故事里?
生齊答:《白蛇傳》。
油紙傘出現(xiàn)在白娘子初遇許仙的旖旎傳說里,出現(xiàn)在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中,出現(xiàn)在少女玲瓏的舞蹈中,也出現(xiàn)在歌曲動聽的旋律中,不知不覺當 中,油紙傘已經(jīng)定格為美的背景、美的點綴。現(xiàn)在,這把油紙傘出現(xiàn)在丁香姑娘的肩頭,我們單只看到傘,已經(jīng)覺得它很美,那麼它點綴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紙傘的出現(xiàn)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樣描繪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細細的、密密的。
宋人秦觀又在詞中這樣描繪春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贝河暌彩且粋€惹人閑愁幾許的經(jīng)典意象。(板書:春雨)而《雨巷》則把 文人對雨的喜愛推向了極至:象一幅微微泛黃的舊水墨畫,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fā)披肩的女子,從雨巷中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 嫣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經(jīng)成為抒情主人公和我們讀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個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詩人愛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師歸納總結: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詩人渴望而終未能得的愛情,可能是青年時未酬的壯志,可能是年少時青澀的一個愿望,也可能只是對曾經(jīng)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懷戀,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轉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憶的寄托。
詩人只是通過她來表達這種對于美好事物的飄忽短暫、轉瞬即逝的痛惜和追憶,念念不忘卻又無從把握,只剩下淅瀝春雨中的深深追憶,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無可奈何。盡管全詩沒有一句直白的情語,但情語卻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語之中了。同學們總結一下,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回答,師歸納總結:對丁香姑娘的期盼,對眼前現(xiàn)狀的迷茫和對往昔之美的深深追憶。
四、延伸拓展:
其實,對美的追憶和留戀是人類共同的情結,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學們能否聯(lián)系一下自己的閱讀和欣賞的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走過古老的窄巷,我見你的背影在陽光下被拉得遙遠,想拾起一束往昔的歲月,傾聽你走過時留下的聲響,卻沒想殘破的樓前,歲月畫出一道道深遠的古黃。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成誦,在反復誦讀中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
2、聯(lián)系自己的情感體驗,寫一篇隨筆,寫下自己對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憶。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1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味作者對“綠”的情感變化,學習反復、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法學習主題,圈點批注法品味語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學習綠色所象征的高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綠,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瀕臨絕境的希望。它是多么使人迷醉,讓人向往!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陸蠡,他對“綠”情有獨鐘,癡心的想把“綠”囚禁起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欣賞他的優(yōu)美散文《囚綠記》,感受作者的囚綠情結。
二、作者介紹:學習新課內容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下作者情況
陸蠡(1908~1942),浙江天臺人,他1933年開始散文創(chuàng)作,前后共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即《海星》《竹刀》和《囚綠記》。1942年4月被捕。在監(jiān)獄里,面對刑審,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不久即慘遭殺害,年僅34歲。陸蠡的人生和創(chuàng)作生涯均極短暫,作品也不豐盛,但他卓異的人格和獨特的文格都將魅力長存。
三、檢查預習情況: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給《囚綠記》的生字注音
嵌(qiàn)瞥見(piē)了(liǎo)截爽直涸轍(hé zhé)移徙(xǐ)揠苗助長(yà)婆娑(suō)猗(yī)郁蕈菌(xùnjùn)
四、研讀課文
從字詞的掌握情況看,同學們預習的情況還是不錯的。下面我們來研讀課文。
當老師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腦海里馬上產(chǎn)生一個疑問。我們在第一模塊學過“優(yōu)美的漢字”,知道“囚”是會意字,本意是把一人關起來,它使用的對象一般是人,但作者在這卻給文章起名為《囚綠記》是不是有些欠妥,動賓搭配不當?還有疑問就是:他為什么囚綠?當同學們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有什么想法?(找同學們回答)
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反復誦讀法來學習這篇文章,解答同學們心中的各種疑惑。
一讀:快速瀏覽課文,通過解決大屏幕上的三個問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感情基調
1、文章題目是“囚綠”,那文章哪幾自然段是寫囚綠呢?
2、作者在囚綠之前、之后又各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請用類似“囚綠”這樣動賓結構的二字詞語概括文章其他部分內容,理清全篇思路。
3、通過瀏覽課文,同學們體會到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綠懷有怎樣的情感?(感情基調)
(1——4段):“遇綠”;
(5——7段):“賞綠”;
(8——12段):“囚綠”;對綠的喜愛之情。
(13自然段):“放綠”;
(14自然段):“念綠”。
二讀,找出“綠”的特點,體味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
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大聲朗讀課文,通過回答下面問題體味文章感情變化。
1、綠有什么特點使作者對它如此喜歡?
生命、希望
美、青春
綠色、愛、幸福
渴望光明自由
倔強固執(zhí)、堅貞不屈
永不屈服
2、這種喜愛之情,文章通篇如湖水般平靜還是有層次的變化?有什么樣的變化?文章每一部分是如何體現(xiàn)這種情感變化的?喜愛之情逐層加深,不斷變化的。
第一部分,因綠而毫無猶豫地選擇了一個矮小潮濕的房間。
第二部分,從作者“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天天望著窗口常綠藤的生長……·(細節(jié)描寫)作者像對自己孩子一樣時刻關注常春藤每一個細微變化看出作者對綠的喜愛。
第三部分,作者對綠已經(jīng)愛的著魔,于是產(chǎn)生自私的念頭,想把它獨自占有,于是因愛而囚綠。
第四部分,放綠并向它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體現(xiàn)喜愛之情。
第五部分,一年后仍對其念念不忘體現(xiàn)喜愛之情。
教師小結:同學們找的非常好,文章感情把握很到位,我們把同學們的發(fā)言梳理下做個小結:
文章表現(xiàn)的對常綠藤的喜愛之情,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遇綠、賞綠、囚綠、放綠、念綠,作者每一個意念與行動都體現(xiàn)著對綠的愛。文章最后,一年后還在懷念并“期盼再見”曲折有致地表現(xiàn)了我與綠色生命的生活經(jīng)歷和心理經(jīng)歷。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步步地把喜愛綠色生命的浪潮向前推進。
還有一個細節(jié)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那就是作者對這綠常春藤的稱呼的變化:綠影——綠色——綠友。這稱呼的變化也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對綠的感情在不斷加深。到“綠友”,作者已經(jīng)把這常春藤枝條賦予靈性,把它人格化,當做自己的摯友,可見作者對它的愛之深。這也回答了我們剛上課時的疑問——為什么題目叫《囚綠記》。看來課文題目不但沒有問題,而且很有新意——起的很別致,吸引讀者閱讀下文。這種寫法值得大家寫作文時借鑒。
主題探究一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那株常春藤,你接受作者“囚綠”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嗎?你對愛有什么新認識?請同學們用小練習“愛不是……而是……;不是……而是……”或“愛不是……不是……;而是……而是……”來挖掘文章主題,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
如:愛不是占用,而是付出;不是傷害,而是疼愛。
我們用當代著名詩人汪國真的一句話做總結“愛,不要成為囚”(大屏幕內容)
主題探究二
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綠枝條的生命狀態(tài)僅為了表達對綠的喜愛,有沒有更深層的涵義?文章還有哪部分值得我們品讀、挖掘,我們卻沒注意呢?請找到這些地方,深層挖掘文章主旨。(提示:我們再結合綠的生命特征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來挖掘文章主旨。)
盧溝橋事件發(fā)生了。點明寫作的特殊背景,表現(xiàn)了作者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具有鮮明的現(xiàn)實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從歷史課上我們知道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更是中國人民全面抗日的開始。寫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一年之后。當時,北京淪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打敗日本侵略者,把他們趕出中國,爭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為每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共同的心聲。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陸蠡作者看到祖國命運想到一年前被自己囚禁的常綠藤,不免感慨萬千,寫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大屏幕)
小結:文章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給人以美感,使人愉悅安寧。而我們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通過寫綠枝條抒發(fā)愛綠的情感,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征意義——它象征包括作者在內的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對自由光明的向往(象征)。而作者最后的念綠,其實也是在懷念苦難中的北平人民(暗示)。我們從中也窺見作者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靈魂”。在那抗日救國的年代,《囚綠記》一文也起到了照亮民族心靈的作用。
三讀,品味語言
本篇文章語言純樸、清新,并運用多種修辭方法,非常優(yōu)美。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圈劃出自己喜歡的或能打動你的詞、句,細細咀嚼、體會。具體語句如下:
1、排比:“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p>
這句通過排比修辭,使句子生動富有氣勢,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綠的贊美,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鋪墊。
2、比喻:“我懷念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
運用比喻,抒發(fā)了作者對綠的渴望和喜愛。
3、反復:“我開始了解……我開始了解……”“我要借綠色來比喻……我要借綠色來比喻……”
4、擬人如:“有一天……會和我面生嗎?”“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等等
這句話表面上寫自己離開北平后還一直掛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綠色,極寫了對綠色的思念。其實這句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日寇鐵蹄下的同胞的惦念與牽掛,也表達了作者對勝利地無限期望。運用問句,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5、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比喻的修辭方法,由“綠色”到“綠友”到“囚人”,稱呼的變化含蓄地體現(xiàn)了作者感情的變化。“珍重”一詞,更是隱含了對頑強抗爭精神的敬重和對光明與自由的珍惜與向往。
各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語言的表現(xiàn)力,使語言更加優(yōu)美生動。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表達的情感更為真切感人。
作業(yè):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是我們同學在作文時都比較欠缺的,我們要加以借鑒。下面我們做一個小練習。(看大屏幕:請同學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仿寫“我要借……來比喻……,我要借……來比喻……”或“我開始了解……,我開始了解……”
剩下時間請同學們大聲朗讀你認為寫的最精彩的一段或你最喜歡一段。讀時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和重音,細細品味語言,體味作者表達的感情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通用范文篇15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驚駭()(2)埡口()(3)安謐()(4)攫來()
(5)羅布淖爾()(6)混沌()(7)瘴氣()(8)物什()
(9)醞釀()(10)炫目()(11)成吉思汗()(12)貪婪()
2.解釋下列詞語。
(1)驚駭:
(2)誑語:
(3)埡口:
(4)安謐:
(5)望鄉(xiāng):
(6)關注:
(7)混沌:
(8)瘴氣:
(9)物什:
3.依次填人下面一段話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中亞細亞的地貌,的風光,令我驚駭,叫我明白了“世間有大美”這句話,決不是一時而發(fā)的誑語。
A.特有秀麗每每偶爾B.特有奇?zhèn)ネ既?/p>
C.獨特秀麗往往偶爾D.獨特奇?zhèn)ッ棵颗既?/p>
4.下列各句中,錯別字最多的一項是()
A.記得,羅曼.羅蘭在構思他心目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時,焦燥不安了半年。
B.一切都為霧藹所取代,我剛才見到的那一場奇異的風景,恍然若一場夢境。
C.羅布淖爾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渾沌一片,灰??的,……因此,太陽的存在甚至被我們遺忘了。
D.在那眩目的紅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
5.指出下面兩個句子有毛病的地方。
(1)還有另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在那炫目的紅光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背影正是在此釙,我腳下的這個地方,他召開了誓師大會……
(2)我不敢獨享那一幕,所以將它訴諸于筆端,帶給更多的人們。
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題目。
①第二個帶給我巨大影響和深刻記憶的,是羅布淖爾荒原上的落日。
②我們從迪坎爾方向進入羅布泊,走的是被斯文?赫定稱為“兇險的魯克沁小道”的那條道路。車去的方向是東南,而落日的方向是西北,我們只是在匆匆的行旅中,偶爾回頭關注一下身后的日落景象。
③中午一過,太陽剛偏西,就變得不怎么顯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幣,冷冷地停駐在西邊天空。羅布淖爾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那枚硬幣的邊緣,也不太清晰。因此,太陽的存在甚至被我們遺忘了。
④我們向死亡之海羅布泊行進。這里是無人區(qū),沒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涼空曠。四周瘴氣霧靄彌漫,我們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獄,走入鬼域。為了打破這壓抑,越野車司機放起了《泰坦尼克號》的用薩克斯吹出來的音樂,這音樂更給人帶來一種夢幻般的死亡感覺。
⑤整個下午,太陽就這樣不死不活地在我們的車__上照耀著。說是白天吧,但恍如夜晚,說是夜間吧,在我們匆匆的回首中,卻分明有一個物什,在西天半空懸著。
⑥最輝煌的羅布泊落日出現(xiàn)在黃昏。那一刻,我們的越野車已經(jīng)來到距古湖盆二十公里的龜背山。在我們不經(jīng)意的一次回頭中,蓐地看見空曠的西地平線上,一輪血紅的落日停滯在那里。
⑦這時我們的車停了下來,包括陪同我們一起進羅布泊的“老地質”,都被西地平線上那輝煌的一幕震撼了。我們下了車。我們,我們的車,還有剛才那死氣沉沉的羅布淖爾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這一片回光返照中。我們互相看著對方的臉,每個人的臉都泛著紅光。我們感到自己像在畫中。
⑧薩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號》的音樂,這時候適當其時地放著。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淚來,我感到.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
⑨記得,羅曼.羅蘭在構思他心目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時,焦躁不安了半年,有一天,他登上山頂,看見一輪太陽正嘖薄而出,于是,羅曼?羅蘭心目中久久醞釀的英雄在東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羅曼.羅蘭因此而熱淚盈眶,“讓我把你抓緊,親愛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羅曼.羅蘭叫道。
⑩與羅曼.羅蘭不同,我看到的是落日,是西地平線。不過,它們一樣是大自然的杰作,而且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莊嚴、神圣和具有悲劇感。
⑥西地平線上那一輪胭脂色的物什,終于從我們的眼前魔術般消失,一切又重歸于死寂。我們上車,翻過龜背山,進入羅布泊古湖盆。
6.第③~⑤段主要了什么內容?它與寫“落日”有什么關系?
7.在第⑧段中,為什么“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淚來”?
8.面對羅布泊日落的輝煌景象,作者為什么會聯(lián)想到羅曼.羅蘭構思約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時的日出情景?這樣寫出有什么好處?
9.“西地平線上那一輪胭脂色的物什,終于從我們的眼前魔術般消失,一切又重歸于死寂?!苯Y尾這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10.將下列5句話按照合理順序填入文中橫線處,使之成為語意連貫的一段話。
我愛小池,也愛溪流,是因為我愛它們的“清”和“遠”。,像一位開朗的小伙、活潑的姑娘,唱著歡快的歌兒,踏著輕快的腳步,走出群山去迎接太陽和大海。
①各種顏色的小魚穿行其間,歷歷可數(shù)
②溪流蜿蜒,如一條銀蛇
③小池清澈見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塊溫潤的碧玉
④時隱時現(xiàn),游向遠方
⑤綠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輕輕晃動
11.將下面的長句改成短句,使意思表達得更為清楚。(不得改變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詞語)黑洞是原質量比太陽大40倍以上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結束生命后留下來的致密星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縮而成的一種暗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