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通過學習課文,學生可以發(fā)展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能力。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學習。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1
一、教學目標
1、教養(yǎng)
①、學習本課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nèi)容。
③、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敘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④、通過學習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教育
教育學生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3、發(fā)展
學生的觀察力、綜合概括能力、背誦能力等。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2、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
三、課前準備:生字詞卡片、幻燈片、幻燈機、錄像帶、錄像機等。
四、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詞,通讀課文。
2、理清課文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3、教學課文一、二、三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入課題,板書題目。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
二、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大概寫了什么。
三、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
四、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1、問:按游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2、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五、再讀全文,說說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六、講讀課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說
說。(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艷)
3、觀看錄相,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觀看錄相,然后說說。
5、作者為什么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系?
6、作者先游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么特點?(板書:突兀森郁)理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后說說。
8、觀看錄相,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9、有感情朗讀一至三段。
10、小結:這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跟作者一起游覽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課文四、五、六段,了解雙龍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了作者先寫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樣的等內(nèi)容。
2、誰還記得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嗎?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點?(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領略,好嗎?
4、過渡:從外洞到內(nèi)洞要經(jīng)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理解“孔隙”)
二、教學第四段。
1、這孔隙有什么特點?請同學默讀第四段,邊讀邊想。
2、讀后問: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過孔隙?(小船)這樣小的小船通過孔隙說
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窄 板書:窄)
②人臥在船上后那個樣子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人要這樣貼著船才能通過孔隙又說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矮 板書: 矮)
③那么,坐小船經(jīng)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币痪洌杂衫首x, 讀后問:“擠壓”是什么意思?(擠過來,壓下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這又說明了孔隙還有一個什么特點?(孔隙險 板:險)
3、小結:從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點是……(指著板書理解)
4、設計引讀: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體會孔隙的特點。(按課文寫孔隙特點的內(nèi)容設計)
5、下面我們再來欣賞錄相,親自看看孔隙是怎樣的和人怎樣進出孔隙。
6、作者就是這樣先寫出孔隙的窄,再寫孔隙的矮,最后寫孔隙的險的特點的。試按這樣的條理練習背誦這一段,先自由練背,再指名試背,互相背。
三、教學第五、六段。
1、過渡:經(jīng)過孔隙就進入了內(nèi)洞,內(nèi)洞又有什么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么,并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nèi)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4、內(nèi)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5、下面請同學再仔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內(nèi)洞的?
6、讀到這里,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嗎?哪個句子講明了?指名讀出有關句子,再相機點題。
四、作者游完了內(nèi)洞,又排隊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關句子來說說怎樣出洞的嗎?出示幻燈,學生先說,再指名說。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 出了洞。
五、小結:
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四、五、六段,跟著作者游覽了孔隙和內(nèi)洞,了解了孔隙和內(nèi)洞的特點,那上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時間允許,再自由朗讀四、五、六段,欣賞體會。)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2、歸納段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導給課文列寫提綱。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名說說每一段講了什么?
二、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從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體現(xiàn)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板書:可愛河山 美麗奇特 指導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導給課文列提綱。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讀準多音字“藉”,理解“慰藉、一瞥”的意思。
2、理清課文脈絡;概括“這時候”的內(nèi)容。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相關小節(jié)。
4、感受天窗帶給“我”的慰藉,體會到天窗帶給孩子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通過讀文劃句理清課文的脈絡,并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什么是天窗。
(一)出示圖片,初步了解“天窗”,引出課題。
1、出示圖片,初步了解天窗。
2、齊讀課題。
(二)預習反饋,通過讀帶有“天窗”的句子,梳理課文脈絡。
1、回顧預習要求,交流文中帶有“天窗”一詞的句子。
2、引導學生思考找出這些句子的原因。(有助于我們了解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脈絡。)
3、嘗試為課文分段,并說說理由。
4、:從這幾句句子中,我們了解到作者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天窗,然后又介紹了天窗給我的快樂,最后說發(fā)明天窗的人是應該感謝的。
(三)學習一、二節(jié),了解什么是天窗及它的作用。
1、引讀:這句話告訴我們天窗就是——聯(lián)系1、2節(jié)說說大人們開天窗的原因。
2、交流、:天窗的作用就是采光。
二、學習4、6節(jié),理解什么時候天窗是“慰藉”,為何是“唯一”的慰藉。
(一)通過讀句子,引導質疑。
1、過渡:原本為了采光用的天窗卻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快樂。到底它帶給我什么快樂,以至在離開了家鄉(xiāng),成年之后仍常常想起這一方小小的空白?下面我們就要重點學習文章的第二段。
2、朗讀第二部分中劃出的句子,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讀出語氣。
3、理解“唯一的慰藉”,引導質疑。
(二)了解什么時候天窗成了我唯一的慰藉。
1、讀第二段,找找哪幾小節(jié)告訴我們“這時候”指的是什么時候。
2、交流讀句,用自己的話來簡要說說什么時候天窗成為我唯一的慰藉。
3、理解作者為什么說這時候,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三、深入學習5、7節(jié),展開想象,感受天窗帶給我的快樂。
(一)讀課文,初步感受作者是如何寫天窗給我慰藉的。
1、透過這小小的空白,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快樂呢?讓我們再來讀讀5、7小節(jié),體會體會作者感受到的快樂。自由朗讀第5節(jié)。
2、個別朗讀第5節(jié)。
(二)想象說話,理解天窗如何使我的想象豐富起來。
1、引讀第五節(jié),展開想象,結合平時所見,把風雨雷電掃蕩世界的畫面描繪得更真切、更實。
2、交流、并積累有關風雨雷電的句子。
3、通過朗讀,感受作者對風雨雷電威力的描寫。
4、并引讀:透過一塊小小的天窗,大自然的威力在我的想象中變得真實起來,難怪作者要說——雖然被關在屋里,但是通過天窗,我仿佛就置身于真實的風雨中,難怪作者要說——
(三)學習第七節(jié),想象夜的世界的美麗和神奇,進一步感受天窗帶給我的快樂。背誦積累排比句。
1、引讀第七節(jié)。
2、通過朗讀理解第七節(jié)最后一句。
3、你從什么地方感到透過天窗,這夜的世界的一切是美麗、神奇的呢?再讀讀第七節(jié),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和同桌交流交流。
4、交流,嘗試背誦第七節(jié)。
5、請學生自己編編故事,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6、齊讀第八節(jié),讀出語氣。
7、: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回憶了兒時在夏天下陣雨時被逼進屋,晚上被逼休息時,那一方小小的空白帶給他的快樂。
四、全文,布置作業(yè),編寫故事,激發(fā)學生想象的興趣。
1、課文,齊讀第九節(jié)。
2、布置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進屋 唯一的慰藉
被逼 天窗
“休息” (小小一方的空白) 神奇
(多彩)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3
【教學設想】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崩斫庹n文內(nèi)容,了解天窗給鄉(xiāng)下小朋友們帶來的無盡遐想和無窮快樂。
2.體會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激發(fā)學生通過“窗戶”看世界的情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
1.每棟房子都離不開——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國南方農(nóng)村,窗是怎樣的呢?出示課文1—3自然段。
(1)讀讀這三段話,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天窗?人們在屋頂上開天窗的目的是什么?
(2)這樣一扇簡陋的,只能透進些許光亮的天窗卻是著名作家茅盾(板書:茅盾)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于是,他寫下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散文——天窗。
(3)板書課題:天窗
(4)齊讀課題
2.簡介茅盾
3.天窗為何讓茅盾魂牽夢縈?它的魅力在哪里?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認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文章寫了哪幾個內(nèi)容?
2.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來或為什么有了天窗),接著寫了當(夏天陣雨來了)時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時,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應該(感謝發(fā)明天窗的大人們)。
3.依據(jù)這樣的條理給文章分為三段。
(四)復習鞏固,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熟讀課文。
2、摘抄文中描寫屋子、閃電、云彩、星、蝙蝠、夜鶯、貓頭鷹的短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領略了天窗的神奇。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跟隨茅盾先生,去感受童年時代天窗帶給他的快樂和慰藉。
二、精讀課文,重點感悟。
1.默讀課文,說說天窗在哪兒,為什么要開天窗?
預設:鄉(xiāng)下人在屋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了一塊玻璃,叫作天窗。
預設:因為鄉(xiāng)下的房子里只有一排木板窗,碰到大風大雨的天氣或者冬天,木板窗一關,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一樣,開天窗,顯得屋里亮堂一些。
小小的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什么?(慰藉)“慰藉”什么意思?(撫慰)
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說說什么時候需要安慰、慰藉?(當自己失落時,無奈時,需要安慰。)
2.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們的“唯一的慰藉”?找出相關語句體會體會。
(1)夏天陣雨來了……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預設:當小朋友被大人喚回屋里,告別了疾風暴雨中的玩耍,天窗成了唯一的心靈寄托,唯一的自我撫慰。
指導朗讀:如從“到屋里來呀!”一句中體會大人的命令、不可違抗的氣勢。從“被關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了?!斌w會小朋友當時的無奈。
(2)晚上,當你被逼著上床去“休息”的時候……這時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又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預設:晚上,被逼著上床去“休息”,告別了月光下草叢中的嬉戲,天窗成了唯一的心靈寄托,唯一的自我撫慰。
指導朗讀:讀出“被逼著上床去‘休息’”的無奈,讀出對天窗的喜愛。
3.透過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分別用“____”和“○”在文中畫出看到的、想到的。
(1)你會看見雨腳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你想象到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你想象它們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掃蕩”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預設:我感受到風雨雷電的威力很強大,很有威懾力。
為什么透過天窗看到的風雨雷電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預設:這是“我”的想象,無限地放大風雨雷電的威力,感受到一種快樂,一種在暴風雨中玩耍嬉戲的快樂。
(2)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無數(shù)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shù)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歌的夜鶯,也許是霸氣十足的貓頭鷹。
這段話中,哪些是看到的?
預設:一粒星,一朵云;
預設:掠過的一條黑影。
從作者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天窗雖小,卻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小朋友們的童年充滿想象。
(課件展示以上內(nèi)容)
我們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連起來讀一讀。
4.討論問題
為什么說活潑會想的孩子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
小組討論,交流。
①孩子們雖然不能在雨中、在月光下玩耍,但是透過一扇天窗,產(chǎn)生了無數(shù)遐想,從無奈中找回了很多很多快樂。
②孩子們從“一粒星,一朵云”看出了“無數(shù)無數(shù)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shù)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從“掠過的一條黑影”,仿佛看到了“灰色的蝙蝠,會唱歌的夜鶯,霸氣十足的貓頭鷹”。
三、學習想象的方法
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課文中怎樣描寫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會寫得那么具體?(仔細觀察)還有哪些地方?
板書:仔細觀察
2.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他又是怎樣展開想象的?(齊讀)
從數(shù)量上展開想象,從形狀上展開想象。(齊讀)
男女聲對讀。
3.通過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文章根據(jù)看到的事物想到相關的事物,根據(jù)看到事物的大小、顏色、形狀等展開想象,這就告訴我們想象要從各個角度開展,這樣多角度的想象才會豐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1.教師啟發(fā)提問:“在你無奈的時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讓學生談出自身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許是讀書?看電視?也許是玩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身的`經(jīng)歷像作者這樣記錄下來,為我們的童年增添一筆美好的回憶。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洋溢、允許、圍墻、隆冬、孤獨、狂風大作、雪花飛舞、草翠花開、訓斥、凝視、覆蓋、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畫面。
3.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后的感受。
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46名學生,剛剛升入四年級。學生基礎較好,有一定的識字能力,閱讀水平有待提高。四年級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四年級的語文學習更要注重閱讀和思維的訓練,重視字詞、語段等語言文字的訓練。教授本課一方面應重視字、詞、句的教學;另一方面,要根據(jù)童話故事語言淺顯、情節(jié)生動等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激發(fā)學生主動讀書的興趣。在學生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從具體語境中體會詞語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2.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你們閱讀過哪些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里有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愛的小紅帽,還有堅強執(zhí)著的丑小鴨??這節(jié)課讓我們跟隨王爾德,走進《巨人的花園》中,一起認識一位巨人吧!
(通過回顧閱讀過的童話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新詞。
出示生字課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匯報自學情況。
(1)說說通過自學掌握了哪些生字,交流記憶方法。
(2)詞語的理解。(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老師總結。)
3.朗讀課文,說說你從文中了解了什么?
(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為學習課文打好基礎,同時培養(yǎng)自學的能力。)
三、分段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巨人的花園
鮮花盛開 鮮花凋謝
綠樹成陰 狂風大作
鮮果飄香 北風呼嘯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巨人的花園,了解了巨人的花園里的景象在不斷地變化,你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讓我們趕緊走進巨人的花園里,再看個明白吧!
(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很好地與本課時銜接。)
二、品讀課文,感知體驗
出示巨人回來前花園景象的課件:
1.巨人回來前,花園的景象是怎樣的呢?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感受。
2.巨人回來以后,花園多次發(fā)生變化,這是為什么呢?
(引導學生仔細讀文,在讀中感悟:花園的變化跟巨人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有關。)
3.請你把巨人叱責孩子們的話找出來讀一讀。
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喂!你趕快滾出去!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巨人在叱責孩子們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并指導朗讀。
(2)說一說,巨人是個怎樣的人。(自私、冷酷、任性)
出示巨人叱責孩子們之后,花園里的景色發(fā)生巨變的課件。
(3)他叱責孩子們之后,花園里的景色都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學生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北風呼嘯,隆冬來臨,刺骨的寒風吹起雪花。
與此同時,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
(4)巨人獨自在花園里生活,他過得快樂嗎?(荒涼、寒冷、孤獨)
4.后來是什么又讓春天來到了花園里?(孩子)
5.師:同學們一定對這個小男孩特別感興趣吧,讓我們來仔細地讀一讀第八自然段吧。
(1)想象一下小男孩面對巨人的大聲叱責,可能會說些什么?
猜一猜這個小男孩兒是個什么人?(春天的使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神奇的力量?(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他為什么不像別的孩子那樣逃跑?他留下來是為了什么?(想教育巨人:快樂與人分享)他用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告訴巨人什么?(是你的冷酷趕走了春天,你要學會與人分享快樂?。?/p>
引導學生真正走進小男孩兒和巨人的心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懂得與人分享的'快樂。
(2)有了小男孩的提醒,巨人才醒悟過來,指名朗讀巨人的話。
“噢!是這么回事呀!”巨人終于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皇悄闾嵝眩禾鞂⒂肋h被我趕走了。
謝謝你!”
(3)巨人終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圍墻,迎來了春天??你看到了什么畫面?(學生想象拆掉圍墻后花園里的美景。)
出示巨人和孩子們一起生活的課件。
(4)巨人把花園給了孩子們,巨人的生活變得怎么樣了呢?
1.巨人把花園還給了孩子后,他還那樣孤獨寂寞嗎?(巨人不再孤獨,因為有了孩子們的陪伴。)
2.猜猜巨人陪孩子們做了哪些游戲?
生甲:老師,巨人陪孩子們做捉迷藏的游戲,讓孩子們藏在他的身后。
生乙:老師,巨人陪孩子們做拔河游戲,讓孩子們把他的手臂當成繩子來拔。
生丙:老師,我來說個更有趣的游戲。
師:還有什么有趣的游戲呢?你來說說看!
生丙:老師,巨人可慈愛了!他讓孩子們爬到他的身上,抱著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一定很好玩!
師:情感朗讀課文,根據(jù)課文想象畫面,并演一演。
(在閱讀中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重新修改的猜游戲環(huán)節(jié)使孩子們興味盎然,說出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游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的中間,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讓我們齊讀最后一段,再來分享他們的幸福吧!
(抓住人物態(tài)度的變化、感覺的變化和花園情景的變化,通過朗讀、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話所揭示的道理,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三、感悟道理,初識童話的特點
1.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喚來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園里一片美景,正是這強烈的對比,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道理。誰來說說你從中懂得了什么?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與別人分享快樂地經(jīng)歷嗎?說一說你是怎樣與人分享快樂的?
生甲:我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秋天,我們家的蘋果成熟了,我摘下一些紅紅的蘋果,送給了
我的同桌,他還夸我們家的蘋果很甜呢!
生乙:我把新買的故事書拿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看,可開心了!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當你把快樂分享給大家時,一個快樂就會變成無數(shù)個快樂,那樣,你才會感到內(nèi)心的幸福。同學們,讓我們做個懂得分享的孩子吧!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這樣,“與人分享快樂”的種子才會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p>
總結:快樂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通過合作交流和拓展練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獲得情感體驗。)
2.通過學習本課,你對童話題材有什么認識?
語言生動淺顯,具有濃厚的幻想色彩,運用擬人的寫法??
(讓學生說說從中體會到的道理,鍛煉總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了解作者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篇童話故事怎么樣?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嗎?
總結:王爾德是英國的童話作家,《王爾德童話》里還有《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星孩》等童話故事,這些故事的語言華麗唯美,情節(jié)純真生動,堪稱完美世界的化身。細細地研讀,你可以從這些童話中體會到人間的冷暖,領悟到人生的哲理。課下,同學們可去圖書室去閱讀這些優(yōu)秀的童話故事。
(向學生推薦王爾德的作品,讓學生走進王爾德的童話世界,激發(fā)學生閱讀王爾德童話的興趣。)
五、復述故事
引導學生帶感情復述課文,加深印象。
板書設計
巨人的花園
任性、冷酷善良、寬容
↓↓
寒冬———————→春天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精選篇5
設計特點:
根據(jù)本文表達運用對比這一顯著特點,在教學中也運用對比的朗讀感悟方式,以情導讀,以讀促悟。
教學目標:
1、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及其心理變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學會愛,快樂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會真正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難點:在悟讀中初步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大家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今天就投你所好,我們來學習英國作家王爾德的一個有趣的童話。
2、揭題,齊讀。
二、初讀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1)、生字詞認讀:
洋溢、允許、喧鬧、破損、增添、訓斥、叱責、凋謝、臉頰、拆除、
發(fā)脾氣、北風呼嘯、隆冬來臨、綻出綠芽
說說:你知道的詞語的意思。
(2)、重點句子:
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fā)抖。
換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
2、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這些字詞,并思考:
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花園怎么樣?為什么?
3、交流個體感悟。
(生的幾種可能:漂亮、神奇、變化多端)
三、品讀感悟
(一)花園變化前后內(nèi)容的對比讀
1、具體說說花園的神奇變化:
2、學生自由交流。
3、根據(jù)提示,規(guī)范說話: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
再當孩子們偷偷鉆進花園玩耍時,花園又;
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時,花園卻又。
4、隨機點撥對比朗讀:
(1)、描寫花園漂亮的語句,讀出花園的美。
(2)、描寫花園因為巨人的行為而變得寒冷、荒涼的語句。
(3)、描寫花園又有了春意的語句。
(4)、描寫花園又變成了冬天的語句。
5、師引: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花園??!可是不知同學們想過沒有,同樣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呢?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nèi)容的對比讀
1、學生各抒己見,說說原因。
2、點撥,梳理:花園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變化,是因為花園里人的不同。
3、隨機引導去感受體會巨人和孩子性格的不同。
4、巨人的性格:
(1)、師:當巨人面對孩子們一次一次地進入他的花園,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認真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
(2)、交流,點撥:
態(tài)度:生氣
相關語句: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①、理解四處逃散,想象理解巨人嚇壞孩子們的情景畫面。
②、讀好這句話的語氣,正確把握巨人的生氣程度。
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①、理解紛紛逃竄,想象巨人傷害了可愛的孩子的情景場面。
②、正確把握此時巨人的生氣程度。
喂!你趕快滾出去!
理解叱責,想象此時此刻的巨人發(fā)怒的情景。
(3)、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讀這充分體現(xiàn)巨人性格的語句。
(4)、你覺得巨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5)、小結過渡:這樣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那么孩子們呢?是怎樣的?
5、孩子們的`性格:
(1)、結合課文,學著上述學法,找找,讀讀,品品,悟悟。
(2)、交流,暢談看法。
(3)、引導梳理:孩子們有著春天般美好的性格,會給人帶來溫暖。
結合文中語句朗讀。
(4)、隨機理解重點句:
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
想象補白:小男孩會對巨人說些什么?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讀
1、再一次朗讀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無情。
2、找讀描寫巨人醒悟后言行的語句:
重點句:
(巨人說:)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
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3、梳理揭示寓意:不要自私,要學會愛,快樂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會真正快樂。
四、美讀小結
1、師引讀最后一小節(jié):是的,從此以后,巨人的花園再也不變化了,它永遠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而巨人則和孩子們成了好朋友。瞧,他們多快樂!
2、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