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鄧稼先》教案
《鄧稼先》是以中華幾千年來的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來民族情結、五十年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部編版七年級語文《鄧稼先》教案,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鄧稼先》教案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生字新詞。
2、了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情況及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較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過程
一、作者,楊振寧,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想一想,哪些句段讓你最感動?反復細讀后,再想想這些內容是否最能體現(xiàn)全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現(xiàn)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兩人不同個性、品質的詞語及細節(jié),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出了怎樣的結論。(把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他們最本質的區(qū)別在于性格和為人。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而鄧稼先卻忠厚平實,從不驕傲。)
三、精讀課文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部分,想一想:這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有什么作用?結尾處又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第五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借古詩文來描繪鄧稼先工作地點的荒涼,并由此揣測鄧稼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率領部下奮斗犧牲時的心情,從而突出他的堅強意志,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結尾處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說明了鄧稼先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男兒,他有著為祖國而獻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質。)
(二)課文最后一段寫道:“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苯Y合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
(三)本文分段較多,有時一兩句就是一段,簡潔精煉,鏗鏘有力。試找一些例子,反復誦讀,體會這些語言的表現(xiàn)力。(本文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長句與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運用服從于感情表達的需要。例如,在“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作者用了四個短句分段列舉了1898年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表現(xiàn)力強。)
(四)作者說:”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霸囌務勀銓@句話的理解。(”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有著根本的不同。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有自己的氣質和品格。)
(五)小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國”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任選其中一位科學家,由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鄧稼先》知識點
一、字詞
至死不懈xiè 鞠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g 殷紅yān
縈帶yíng 日曛xūn 鋌而走險tǐng
婦孺皆知 當之無愧
馬革裹尸 鋒芒畢露
二、概括文章大意。
①在歷史的背景上引出鄧稼先。
②寫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過與奧本海默的對比,突出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
④通過作者與鄧稼先的交往與對話,表達對鄧稼先的情感。
⑤描寫鄧稼先在羅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獻身精神。
⑥總結評價鄧稼先。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鄧稼先》教學反思
《鄧稼先》是篇人物傳記,課文以小標題形式敘寫了鄧稼先的光輝事跡,篇幅較長,該怎樣講授這篇課文呢?
如果按照傳統(tǒng)講法,一個小標題一個小標題講,泛泛而談,學生會有多少收獲?于是我想就解決兩個問題:1、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標題的內容。2、分析鄧稼先的人物形象。分兩課時,一節(jié)課解決一個目標。我覺得這樣講過之后效果還是不錯的。
一、教學生學會概括
當學生概括每個標題的內容時,開始時思路是混亂的,我沒有告訴他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怎樣利用小標題對標題進行擴充;怎樣運用概括事情的方法(人+事)。學生在我的引導之下,答案順理成章的概括出來,這時,我想學生的心里一定會有一種收獲的快感。
二、教學生學會分析人物形象
對于分析人物形象,已經(jīng)不止一次了,像《最后一課》、《爸爸的花兒落了》等,但是怎樣分析人物,學生的心里還只是些零碎的知識,沒有一個完整的印象,于是我讓學生進行梳理,都有哪些方法用來塑造人物形象?學生開始搜索記憶,學生說一條,我板書一條,最后形成這樣幾條:
①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細節(jié)等描寫方法。
②通過人物的具體事跡表現(xiàn)出來。
③通過側面描寫的烘托。
④在文中找現(xiàn)成的關鍵詞。當學生梳理完后,再看課文時,就知道哪些詞句段是該圈點批注的,交流時也特別順暢。
其實,這些智慧不是我的,是我們七年級語文備課組的,總覺得在集體智慧的火花碰撞的一剎那,一切都變得明朗起來了,雖然我們的工作會很累,但我們累并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