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歷史典故記載
帝堯,帝嚳之子,位居五帝第四,古唐國君主,在古代被視為曠世賢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帝堯歷史典故記載,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xué)習(xí)!
帝堯人物簡介
堯(唐堯、帝堯,生卒年不祥),姓伊祁,號放勛,古唐國人(今山西臨汾),帝嚳和慶都之子,中國上古時期方國聯(lián)盟首領(lǐng)、“五帝”之一。帝堯為祁姓劉氏遠(yuǎn)古一世祖。
十三歲封于陶(山西襄汾縣陶寺鄉(xiāng)),輔佐摯。十五歲,改封于平陽(今山西臨汾),號為陶唐氏。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七十年后,堯老,舜代替堯執(zhí)政,堯禪讓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東省鄄城縣)。
帝堯歷史記載
堯最為人們稱道的是他不傳子而傳賢,禪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為私有。堯在位70年,感覺到有必要選擇繼任者。他早就認(rèn)為自己的兒子丹朱兇頑不可用,因此與四岳商議,請他們推薦人選。四岳推薦了舜,說這個人很有孝行,家庭關(guān)系處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們改惡從善。堯決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決定。
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堯又派舜負(fù)責(zé)推行德教,舜便教導(dǎo)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dǎo)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wù),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并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fù)責(zé)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yuǎn)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最后,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jīng)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fēng)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經(jīng)過三年各種各樣的考察,堯覺得舜這個人無論說話辦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夠建樹業(yè)績,于是決定將帝位禪讓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廟舉行禪位典禮,正式讓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堯退居避位,二十八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人們對他的懷念之情其為深摯。
帝堯主要成就
完善政治
堯執(zhí)政初期,還沒有基本的國家制度,國家只是部落聯(lián)合體,非常松散,不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管理,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jīng)驗后,開始建立國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wù)任命官員,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tǒng)的政治制度,為奴隸制國家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chǔ)。[3]
治理水患
堯的時代,又是傳說中的洪水時期。“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勢浩大,奔騰呼嘯,淹沒山丘,沖向高岡,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堯?qū)Υ朔浅jP(guān)切,征詢四岳(四方諸侯之長)的意見,問誰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薦了鯀。堯覺得鯀這個人靠不住,經(jīng)常違抗命令,還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適宜承擔(dān)這項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堅持要讓鯀試一試,于是堯任命鯀去治理水患。鯀治水九年,毫無功績。[4]
制定歷法
《尚書·堯典》上說,堯命令羲氏、和氏根據(jù)日月星辰的運行情況制定歷法,然后頒布天下,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所依循,“敬叫授民時”,他派羲仲住在東方海濱叫旸谷的地方,觀察日出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春分,并參考鳥星的位置來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北向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時間最長的那天為夏至,并參考火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觀察日落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秋分,并參考虛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南向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最短的那天作為冬至,井參考昴星的位置來校正。二分、二至確定以后,堯決定以366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用閏月調(diào)整歷法和四季的關(guān)系,使每年的農(nóng)時正確,不出差誤。由此可知,古人將帝堯的時代視為農(nóng)耕文化出現(xiàn)飛躍進(jìn)步的時代。
帝堯歷史典故記載相關(guān)文章:
★ 帝堯的歷史典故
★ 歷史典故故事
★ 5個歷史小故事
★ 中國歷史故事
★ 三皇五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