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懷古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
桂枝香金陵懷古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免費下載
《桂枝香·金陵懷古》是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所著,全詞以寫景開頭,又借玉樹后庭花的典故點題,以下是小編準(zhǔn)備的一些桂枝香金陵懷古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僅供參考。
桂枝香金陵懷古原文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桂枝香金陵懷古【注釋】
①登臨:登山臨水。
②故國:故都,指金陵,南朝的都城,在今江蘇省南京市。③天氣初肅:天氣剛剛轉(zhuǎn)為清肅的氣象,指初秋時節(jié)。
④澄江似練:清澄的長江像一條白色的綢帶子。語出謝眺《晚登三山還
望京邑》:“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澄江、清澈的長江。練。白色的綢
帶子。
⑤如簇:群峰好像叢聚在一起。簇,聚集,簇?fù)怼?/p>
⑥去棹(zhào):往來的船只。棹,一種劃船的工具,形似槳,引申為船。
⑦斜矗(chù):斜斜地豎著。
⑧星河鷺(lù)起:白鷺從水中沙洲上飛起。長江中有白鷺洲(在今南京水西門外),作者把這個地名活用,寫成“星河鷺起”的動景。星河,天河,這里指長江。
⑨繁華竟逐:爭著過豪華的生活。競逐,競相追逐。
四門外樓頭:這里用陳后主寵張麗華而致亡國的典故,指南朝陳亡國的悲劇。語出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表n擒虎是隋朝開國大將,他已帶兵從金陵朱雀門(南門)入城,俘獲陳后主與他的寵妃張麗華,陳朝滅亡。當(dāng)時,陳后主與他的寵妃張麗華正在結(jié)綺樓上尋歡作樂。門外,指韓擒虎兵臨城下。樓頭,指張麗華所住的結(jié)綺樓。
① 悲恨相續(xù):指六朝亡國的悲劇連續(xù)發(fā)生。憑高:登高? 謾?quán)?空嘆。四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它們都建都金陵。
凝綠:蒼綠,暗綠。⑩商女:歌女。
《后庭》遺曲:指《玉樹后庭花》歌曲,傳為陳后主所作。本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焙笕苏J(rèn)為是亡國之音。
桂枝香金陵懷古【翻譯】
登上高樓憑欄極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氣剛剛開始索肅。千里奔流的長江澄沏得好像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峰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張滿了帆迅疾駛向夕陽里,岸旁迎著西風(fēng)飄拂的是抖擻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繽紛的畫船出沒在云煙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鷺時而停歇時而飛起,這清麗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圖畫也難把它畫足。
回想往昔,奢華淫逸的生活無休止地互相競逐,感嘆“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亡國悲恨接連相續(xù)。登上高處,面對著這千古以來便不曾變化的景色,徒自嘆息六朝諸國的興衰敗亡。六朝的風(fēng)云變化全都隨著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煙霧和衰萎的野草還凝聚著蒼綠的顏色。直到如今的商女,還不知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后庭》遺曲。
桂枝香金陵懷古【賞析】
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寧初出任江寧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兩年后即入中樞為相。這首詞當(dāng)作于任知府期間。作為一個偉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遠(yuǎn)。這首詞通過對六朝歷史教訓(xùn)的認(rèn)識,表達(dá)了他對北宋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從公元222年東吳在此建都起,先后有東晉、宋、齊、梁、陳在此建都。到趙宋時,這里依然是市廛櫛比,燈火萬家,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氣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稱虎踞龍蹯,雄偉多姿。大江西來折而向東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縱橫交錯。秦淮河如一條玉帶橫貫市內(nèi),玄武湖、莫愁湖恰似兩顆明珠鑲嵌在市區(qū)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對這樣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舊、人事變遷,懷古而思今,寫下了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詞。
詞的上闋寫登臨所見,作者在一派肅爽的晚秋天氣中登高臨遠(yuǎn),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風(fēng)景:千里長江明凈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綢緞,兩岸蒼翠的群峰好似爭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陽里來來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著西風(fēng)在飄揚。極目遠(yuǎn)眺,那水天一色處的各種舟楫在淡云中時隱時現(xiàn);一群白鷺在銀河般的洲渚騰空而起。如此壯麗的風(fēng)光真是“畫圖難足”啊!
詞的下闋抒登臨所感,作者的筆鋒一轉(zhuǎn),切入懷古的題旨。用“念往昔”三字拉開了時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統(tǒng)治者競相過著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陳后主那樣,敵軍已兵臨城下,他還擁著一群嬪妃在尋歡作樂(這里“門外樓頭”是化用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語意)。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馬燈似地一個接一個地國破家亡,悲恨相繼不斷。對此作者發(fā)出了深深的感嘆:千古以來人們登高憑吊,不過都是空發(fā)興亡感慨,六朝舊事隨著東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復(fù)返了,剩下的只有幾縷寒煙和一片綠色的衰草。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意,指出六朝亡國的教訓(xùn)已被人們忘記了。這結(jié)尾的三句借古諷今,寓意深刻。
同時,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也有成就,它體現(xiàn)了作者“一洗五代舊習(xí)”的文學(xué)主張。詞本倚聲,但王安石說:“古之歌者,皆先為詞,后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詞,卻是‘永依聲’也?!?趙令畤《侯鯖錄》卷七引)顯然是不滿意只把詞當(dāng)作一種倚聲之作。這在當(dāng)時是異端之論,但今天看來卻不失其銳敏和先知先覺之處。北宋當(dāng)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有名詞人,但都沒有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詞風(fēng)柔弱無力。他曾在讀晏殊小詞后,感嘆說:“宰相為此可乎?”(魏泰《東軒筆錄》引)。所以他自己作詞,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舊習(xí)”(劉熙載《藝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為蘇軾等士大夫之詞的全面登臺,鋪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桂枝香金陵懷古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寧府時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寧知府,寫有不少詠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之后王安石被罷相,第二次出知江寧府。這首詞當(dāng)作于這兩個時段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