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冊英語寫作通病
初一下冊英語寫作通病
已經(jīng)開始初一下冊的英語學習,為什么你的英語寫作還是無法提升你知道是因為哪些通病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初一下冊英語寫作通病,供大家參閱!
初一下冊英語寫作通病1
1.積累不足
年輕的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十幾年的經(jīng)歷積累不出深厚的底蘊。而寫作和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密切相關,是在漫長的人生經(jīng)歷中沉淀下來的能力,而不僅僅是一個學期或者一年就能培養(yǎng)出的。
2.過度依賴模板
很多學生過去寫文章總是像標準化的模板一樣,只是機械地模仿已有的范文,放眼一看全是五段話式的文章。尤其在中國,應試作文要求每一位學生有固定的字數(shù)和統(tǒng)一的格式,而進入美國大學之后,突如其來的分析與辨證性寫作方式讓他們手足無措,而只有一學期甚至一年的寫作課是遠遠不夠的。
3.缺乏自己的思考
學生在分析和論證上很難寫得出彩,因為他們?nèi)鄙購V泛的論點和角度,這也是他們認為寫作頗具難度的最大原因。多數(shù)時候他們只能描述別人說了什么,卻沒能把這些信息內(nèi)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我們常??吹綄W生把自己的觀點直接嵌進其他人的觀點中,尤其是當他們第一次嘗試討論新的領域里的問題時,就特別喜歡直接找來已有的研究內(nèi)容。
4.對文章體裁了解不足
有的老師會讓學生從分析修辭情景開始,包括受眾意識、寫作目的和文章體裁的學**,但是當他們遇到?jīng)]寫過的文章體裁,就又被打回原形,寫出來的句子有時都不能稱其為句子。
有時候,學生其實不清楚寫作要求和體裁類型,每一個不同的領域的論文寫作,都有自己特殊的、約定俗成的慣例。如果不知道這些,學生很難摸清楚其中的門道。比如對于不同類型的文章,在人稱和語氣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在記敘文中我們可能更需要用自己的口吻來講述一個生動的例子,但是對于議論文而言,我們更多地需要用到第三人稱來闡明觀點以體現(xiàn)正式和客觀性。
初一下冊英語寫作通病2
1. 句子越長就越好嗎?
Vigorouswriting is concise. A sentence should contain no unnecessary words, a paragraphno unnecessary sentences,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a drawing should have nounnecessary lines and a machine no unnecessary parts.
------E.B. White
懷特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正如畫作不應有多余的線條,機器不應有無用的零件,習作也不應出現(xiàn)累贅的詞匯,冗余的句子。一篇好的英文習作,應該是長短句不規(guī)則地交替出現(xiàn),有的該邏輯清晰,使用長句連接,有的則應該短小有力,給讀者以思考和警醒。因此,同學們不應把句子寫長作為自己練習寫作的唯一標準,而應當寫好、寫準長句,懂得把握“分寸”。
2. 句式越復雜就越好嗎?
原句:Solutionsto these problems can be found only through…
更改:Theseproblems can be solved only through…
原句使用了被動語態(tài),長度加長,句式也相對復雜化了,可是此處的被動語態(tài)使用,以及tofind solutions to這個短語的使用都是無意義的,因為我們只需使用動詞solve來替代之即可,因此,句式的復雜性也并不是寫作優(yōu)秀的標準。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的使用應當?shù)卯?被動與主動時態(tài)的使用也應得當,這樣才能寫出令人稱贊的好文章。
3. 詞匯越難越高級就越好嗎?
例句:Iutilized my pen as a toy when I was bored in class.
詞匯本身并無好壞之分,每一個詞匯的存在都有其道理,都有它最適宜被使用的地方,此處utilize的使用并不得當,因為這個詞太大,使用use其實完全可以。因此詞匯可大可小,關鍵看是否合適,例如你和閨蜜寫郵件道歉,不至于使用“I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apology for not being able to attend yourbirthday party.”這么正式的句子吧。
4. 并列詞越多就越好嗎?
并列詞組是一個展現(xiàn)寫作功底和詞匯量的好時機,但是是否詞匯并列越多就越好呢?
例如:
Skillsand abilities
Setbacksand defeats
Errorsand mistakes
Forecastsand predictions
Shrinkageand decrease
類似上面舉例的詞組,無論是意義幾乎完全相同的詞匯并列,還是意義可以互相包含的同義短語并列,很多時候都是并無意義的,并不能夠為我們的作文增光添彩。
如何克服初一下冊英語寫作通病
1.學會理解文本,厘清思路
當你想談論一個論點,首先嘗試寫出一個大綱,然后去論證它,建立一個個小的分論點,再去論證這個分論點,這樣來不斷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找出合理而有說服力的論據(jù)并不容易,但可以通過平時的閱讀積累起來。
2.學習如何用英語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
如果詞匯量不夠,在寫文章時對于詞的精確含義和使用并不了解,就會詞不達意。另外,在不同的語境下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是很重要的。比如一篇論文寫作中,學生常常喜歡用滿篇的“I think”或者“In my opinion”等看起來很自我的語氣詞,但是用在專業(yè)的議論文寫作中就顯得很不正式。而正式的論文寫作語氣應該使用第三人稱,這就意味著作者要把所有的“I”從論文中剔除,并且用具體的、清晰的證據(jù)和事實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不僅僅是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
如今很多“學術作文”看上去更像是給教授寫的郵件,學生喜歡用近于口語化的表達,所以在寫學術作文時我們需要注意的另一個問題是文章的正式程度,是否嚴謹和專業(yè)是衡量我們所寫的論文的很重要的標桿,從形式上應該和日常的表達作一定的區(qū)分。
3.了解需要寫的文章體裁
既要知道寫這個學科的文章有什么樣的要求,還要知道來源和背后的深層原因。比如在學某一個特殊的引用格式時,還要去了解之所以要寫清楚引用的來源,是源于讀者的需求。當一篇文章引用了其他學者的觀點,讀到的人可以根據(jù)引用檢查來源,為他們提供更準確的參考。所以說,學的不僅是格式,還包括這樣寫可以給讀者提供什么。
4.注重個人知識體系的搭建
我們應當學會通過對標準范文的觀察、推理和分析,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同學科領域里的論文要求也各有不同,對各個領域的標準范文加以研究,最終內(nèi)化成自己的知識,這樣當他們寫任何文章時就知道自己的寫作目的和讀者需求。
看過初一下冊英語寫作通病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