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短篇小說讀后感五篇
汪曾祺是個很特殊的作家,他的文章很淺顯,乍一看他的意思會容易明白,但是他文章的深層次的意境需要讀者一品再品。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汪曾祺小說讀后感
平凡的人物,從中又折射出不平凡。作者以樸實清新的筆觸寫那些平凡實在的人,寫他們的生活,寫他們的生,寫他們的死,寫他們的所想,寫他們的所做,寫他們的歡樂,寫他們的悲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者都寫,天大的事兒,芝麻綠豆的小事兒。詹大胖子,連老大,八千歲,高閻王,王四海,陳四,陳小手……嫁娶,生孩子,賣椒鹽餅子西洋糕,賣米,唱戲,求雨,買獎券,賣藝……作者寫了許多“小人物”,寫了許多仿佛并“不值一提”、“微乎其微”的“小事兒”,但從中卻透露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人世的悲歡離合。作者正是以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去闡釋生活,闡釋人生。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這就是。什么是真正的人生?這就是。
第一次讀汪曾祺的小說,我就被吸引住了,深深地。我只感覺他的小說中充滿了無窮的生活的樂趣。我為小說中的人物而哭而笑,而喜而悲。平凡的百姓永遠是生活的主題,平凡的百姓永遠是歷史的主題。
我很欣賞作者在《小說三篇》之一《賣蚯蚓的人》中所說的幾句話:“我對所有的人都有興趣,包括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和這個漢俑一樣的賣蚯蚓的人”“我要了解他們吃什么和想什么”“我是個寫小說的人,對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賞,并對他們進行描繪,我不想對任何人作出論斷”“我對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審美意義”。正如此說,作者在他的每篇小說中幾乎不作議論,只是很自然地展示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的原型,讓讀者去感受那種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美。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我想這正是源于它的瑣細,它的親昵,它的真實。
汪曾祺小說讀后感:汪曾祺《人間草木》讀后感
去圖書大廈是奔著木心的《哥倫比亞的倒影》去的??上]找到,卻意外發(fā)現(xiàn)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間草木》,這讓我更加驚喜。一直特別喜歡汪曾祺的散文,收集了他所有的集子,前不久網(wǎng)上一位朋友求他1985年的散文集《晚飯花集》,我有,牛吧,買的時候1.4元。大學的畢業(yè)論文就是分析他的散文風格,不買書分析什么呢?
他的語言很怪,拆開來沒什么,連起來就有味道?!靶切沁€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放在一起就像“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guān)”。喜歡的地方就在此:簡單、流暢,不嬌柔,一氣呵成。
汪曾祺作為當代著名短篇小說家、劇作家已是公認的事實,特別是他執(zhí)筆的《沙家浜》家喻戶曉。而我從知道他的名字起就把他當做散文家,讀的第一篇文章是“大淖紀事”,說不出的散淡、精致,就連青石板的苔蘚都滑爽地讓人想念。
《人間草木》從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于40年代,大部分寫于后半生,風格依然樸實,技巧臻于至境,很多文章我第一次讀到。分別寫了花草景致、各地風物、故鄉(xiāng)美食、游記采風、難忘歲月、故人師長、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寫景是汪曾祺的長項,不枯燥、不艱澀,伴隨著時代的印跡,老宅的每個角落都有奇特的故事。雖然過去了半個世紀,其聲音、顏色、氣味都已歸于平靜,但我們?nèi)詮淖掷镄虚g看到從手心里滑過的歲月,想得起來都是溫暖,懷舊的調(diào)子不可阻擋的在陷逸的老房子里漫延。汪曾祺寫景懷舊的文章節(jié)奏緩慢,情景交融,敘事方法有點像舊小說。由于他熟讀古文,文中比喻、懷舊、信手拈來,時不時跳出一些奇句、古句、拗句,風格如《夢溪筆談》、《容齋隨筆》。
寫人的文章卻情緒活躍、調(diào)子輕快,是一種極簡的水墨摹寫人物傳統(tǒng)模式。一個個至親人物出場,鏈接了他背詩、臨貼、品茶、作畫、寫文的成長足跡,并理解其淳厚文學功底的源泉。
最喜歡他寫美食和各地小吃的章節(jié)。偏偏他好象知道女性讀者的愛好,只要提到美食,一定要細細介紹味道和制作過程,然后將成品認真形容一番,不但色彩斑斕還有立體感。
汪曾祺曾自謙地說寫不了像伏爾泰、叔本華那樣閃爍智慧的論著,也寫不了蒙田那樣淵博的長篇散文。他也不寫抒情散文,覺得這個歲數(shù)感情過于洋溢,有點像老年人寫情書,“不好意思”,所以他的散文都不長,“歪打正著”適應這個“快餐年代”的閱讀習慣。短短的,散淡的小美文,讀著不累,尤其適合春日午后散淡的陽光灑在身上,多數(shù)時候讀著讀著睡著了,在夢中體驗“字字磯珠,句句灼灼”的意境。
好的文章是托著讀者一路讀下來“喲,完了,后來呢?”意猶未盡是也,這本散文集就有這效果。
汪曾祺的小說有哪些?
汪曾祺(1920~1997):現(xiàn)、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的影響。1940年開始發(fā)表小說。1943年大學畢業(yè)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學國文教員和歷史博物館職員。1946年起在《文學雜志》、《文藝復興》和《文藝春秋》上發(fā)表《戴車匠》、《復仇》、《綠貓》、《雞鴨名家》等短篇小說,引起文壇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聯(lián)、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工作,編輯《北京文藝》和《民間文學》等刊物。1962年調(diào)北京京劇團(后改北京京劇院)任編劇。曾任北京劇協(xié)理事、中國作協(xié)理事、中國作協(xié)顧問等。
出版作品集30多部,著有小說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寂寞與溫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橋集》、《塔上隨筆》,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以及《汪曾祺作品自選集》等。另有一些京劇劇本。《汪曾祺文集》(5卷)于1993年出版,《汪曾祺全集》(8卷)于1998年出版。短篇《受戒》和《大淖記事》是他的獲獎小說。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他以散文筆調(diào)寫小說,寫出了家鄉(xiāng)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顯現(xiàn)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汪曾祺短篇小說讀后感
汪曾祺的故鄉(xiāng)在江蘇的高郵,高郵以它的咸鴨蛋著名,按汪曾祺自己的說法他的老家實在徽州。他的家境很是殷實。
《我的高郵》是汪曾祺回憶性的散文,書中為我們展現(xiàn)了高郵的風土人情,平實易懂的文字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生活畫面,同時畫面中所帶有的情感也是最真摯最動人。
書中的散文最讓我感動的是《我的母親》,汪曾祺描寫了三位母親。一位是她的生母,一位是他第一任的繼母,還有一位是他第二任繼母。文中集中筆墨刻畫了第一任繼母的形象,因為她陪伴汪曾祺成長,不是生母更似生母。汪曾祺的母親在他三歲那年便不幸得了肺病過世了,因為年紀小的緣故他對生母并沒有多少的映像,只是通過母親的畫像和母親養(yǎng)病時所住的“小房”里面母親所留下的遺物來回憶過世的母親。汪曾祺是幸運的,他和他第一任繼母很投緣,繼母很喜歡他,對他如視己出,每次歸寧回家都會抱著他和他同乘一輛黃包車回家;當汪曾祺忍不住大便,弄在了褲子里,繼母幫他洗褲子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這份感情恐怕連很多親媽都是望塵莫及的。文章中汪曾祺并沒有多提自己對于繼母的感情,他只說“我可憐她,也愛她。”這是需要多少的付出才會讓一個孩子心里明白自己的愛。很不幸,他的繼母也死于肺病。第二任繼母嫁給汪父的時候,汪曾祺已經(jīng)十七歲了,所以感情并沒有之前的一位來得深厚。但是他依舊很敬重她,因為在汪父最困苦的時候陪伴在他身邊的就是她。我想他們之間的親情過多是一種客氣。
汪曾祺是個細膩的人,他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細節(jié),他把自己對于故鄉(xiāng)高郵的愛幻化為筆下的文字,用質(zhì)樸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他記憶中的高郵,他所熱愛的高郵。他記得高郵的過去同時也喜歡高郵的現(xiàn)在。
也許正是因為高郵質(zhì)樸的民風影響了汪曾祺的筆風,讓他的作品“接地氣”,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文藝吧。
汪曾祺短篇小說讀后感
汪曾祺是迄今為止爭議最小的當代作家:他的美學氣質(zhì)、作品的審美價值、文學史意義得到評論界、創(chuàng)作界的一致肯定。他以散文筆調(diào)寫小說,寫出了家鄉(xiāng)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顯現(xiàn)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他的小說《受戒》、《大淖紀事》、《陳小手》都是當代文壇的經(jīng)典名篇,對于他的小說吸收他的老師沈從文先生的京派小說風范評論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且他的小說那種淡泊恬淡的田園感受,也讓很多讀者流連忘返。
我個人就非常喜歡他的小說,比如看過《受戒》腦子里經(jīng)常會浮現(xiàn)小和尚和一個小姑娘坐在船上的畫面,也經(jīng)常會想到兩個天真少年在岸邊留下的那一對小腳丫。
還有他的《陳小手》,寫一個土匪的老婆生孩子,他接來一個男醫(yī)生為他老婆接生,母子平安,然而陳小手抬槍把醫(yī)生斃掉了,最后一句話是“陳小手覺得很委屈”。委屈兩個字居然道出了一個土匪心中萬般的柔情,把這樣一個詞加在一個恩將仇報的角色身上,小說一下子產(chǎn)生了更加深廣的內(nèi)涵和余韻。雖然他的小說數(shù)量相對較少,但幾乎篇篇都很著名。
汪曾祺短篇小說讀后感五篇相關(guān)文章:
★ 關(guān)于汪曾祺小說600字心得體會優(yōu)質(zhì)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