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關(guān)于《論語》心得體會及讀書筆記素材摘抄
中小學生關(guān)于《論語》心得體會及讀書筆記素材摘抄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關(guān)于論語的讀書心得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關(guān)于論語心得體會及讀書筆記素材,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讀論語心得體會800字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nèi)容豐富.《論語》中的一些經(jīng)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quot;……我比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煉的語言中卻已經(jīng)蘊藏著很多的道理在里面,這本書中每句話后面都配上了譯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評點,讓讀者更容易接近孔子從中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為人處世.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guī)范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君將不君;國將不國……孝,悌,忠,信,是孔子經(jīng)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并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xiàn)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guī)范,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guān)系問題上,所強調(diào)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xiàn)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yǎng).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jié)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于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為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們強調(diào)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先引其炎而后從之."則交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于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所帶給我們后人的啟迪和價值時說不盡的,有空休閑時真該拿出來讀一讀。
《論語》經(jīng)典名句摘抄及讀后感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言內(nèi)之意:做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而喜歡觸犯上級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觸犯上級,而喜歡謀亂的人,則從未有過。君子做到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wù),根本原則樹立后萬事萬物也就能順利發(fā)展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就是‘仁’的基礎(chǔ)!
言外之意:
1.能做到孝順父母與尊敬兄長的人,基本不可能犯上作亂。當然,亦會有例外,比如‘間諜’。國內(nèi)最早的描述應(yīng)該是:諜,軍中反間也。主要有足夠的動機,有可能是反規(guī)則的。畢竟古代是社會觀,與現(xiàn)代的世界觀,所包含的復雜性是不可并提,扯遠了。。。
2.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wù),才能委以重任,所委托之事才能順利發(fā)展。
3.孝順父母尊敬兄長是“仁”的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4.綜合以上三句話,這貌似教導,實質(zhì)應(yīng)該是獻策。用人之道,在于人品,其次才到能力。如想國家順利發(fā)展,應(yīng)重用“仁”者。
1.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言內(nèi)之意:花言巧語、善偽面貌的人,是很少會有“仁德”的!
言外之意:警惕不要成為巧言令色的人。萬一遇到了,也要慎防!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言內(nèi)之意:我每日多次自我反省——替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同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誠信可靠?師之所傳是否有學以致用?
心談:“日三省吾身”處于人生的不同階段,應(yīng)有所變通。年少時,是要時常提醒自己要做到“忠”、“信”、“習”。而立之后,“忠”、“信”、“習”則要成為做人習慣。與此同時,做人也不必過于執(zhí)著,由其對于他人。
1.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p>
言內(nèi)之意:治理具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做事要嚴謹認真而且要誠信無欺,懂得節(jié)約并受護官吏,役使百姓要適逢其時(古代特指避開農(nóng)忙的時間,不影響農(nóng)耕生產(chǎn))。
言外之意:在當時能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亦是具有一定綜合實力的,要引以為榮,但亦不能驕傲自滿?!扒С酥畤鴶z乎大國之間”,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亦是夾在大國之間,隨時有可能受外國軍隊的侵犯。要治理好,必須“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此乃國家生存之道。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p>
言內(nèi)之意:弟子,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尊敬兄長,要行為謹慎、言語有信,博愛眾人,親近仁者,這些都做到還有余力的話,就去學習文化知識,并不斷從中覺悟,圓滿自己的德行。心
備注:實際上,這是孔子指出的一個人人格成長的正確過程,“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七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七事具備,方以為人,讀后感.這七事做到了,我們才能稱得上是個“人”,要先立德學做人,然后再學習知識技能。而立德,首先要做的的是一個孝,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做不到這個孝,之后的一切都失去起點,無從談起。
1.7子夏:“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p>
言內(nèi)之意:對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盡心竭力;為君上辦事效力,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這種人雖說沒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jīng)學習過了。
言外之意:辯別君子,應(yīng)著重觀察他的德行,表相是可以變的(易,譯意與周易的易,變化。);侍奉爹娘,能盡心盡力;為君主能奉獻自身(“犧牲小我,成全大我”,是一種犧牲精神、奉獻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與朋友交往,言而有信。
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p>
言內(nèi)之意:君子的態(tài)度不莊重就沒有威儀,所學便不會穩(wěn)固;做人處事以忠信為本,不會和那些不講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過錯一定會勇於改過。
言外之意:君子的態(tài)度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儀,他所學所講的也就不靠譜了。做人處事以忠信為本。沒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他們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也。有了過錯,就不要畏懼認錯,并改正。
論語的讀書心得
先看最明顯的: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痹唬骸叭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貢問說:“師和商這兩個人哪個更賢?”孔子回答說“師做得過了,商又做得不夠。”子貢說:“那么師更好些?”孔子說:“做得過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不好)”。
的確,人的一生,也就是處理各種矛盾的一生。對于這些矛盾,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過”,也不“不及”,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墩撜Z》里面就列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矛盾。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治長第五)
遇到事情應(yīng)該怎么處理呢?這里“決”和“慎”是一對矛盾。而太過“決”就會成武斷,太過“慎”則是優(yōu)柔寡斷,無論走向哪個極端都不可取。聞而行之則太武斷,易犯錯,三思后行則太優(yōu)柔寡斷。所以面對季文子三思后行,孔子說:再思之,可矣。
小學生讀論語的心得感悟
《論語》子路篇第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盜)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p>
說老實話,如果我的親人做了錯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會為其隱瞞包庇的,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也是會這么做的,人之常情嘛,不過我還能意識到我這么做是錯誤的,而且違法,如果沒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認栽。
可孔子就能夠厚顏無恥顛倒黑白地說“直在其中矣”,你要干壞事你就干嘛,你還硬要強詞奪理把你干壞事說成是“正義的”,自此之后,就開創(chuàng)了中國人一種很惡劣的傳統(tǒng):即,到底什么是正義,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解釋成是“正義”“真理”。
《論語》讀書心得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二是講有關(guān)于思想修養(yǎng)方面的?!墩撜Z》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
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非淺。
“溫故而知新?!边@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后,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復習,每次復習后,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fā)現(xiàn)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復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xx要發(fā)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fā)現(xiàn)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fā)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yīng)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諧啊!!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边@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后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堅韌不拔,是那么經(jīng)得起惡劣環(huán)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huán)境中,都應(yīng)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jié)!!抗戰(zhàn)英烈吉鴻昌,面對著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共產(chǎn)黨員賈起面對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著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秘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yīng)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zhàn)勝困難,勇往直前!!
通過學習《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讀論語有感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第七)
據(jù)字典中的解釋,上面這則中的“綱”指的是拉網(wǎng)的總繩;弋指用帶繩的箭射鳥。故其說的是:孔子釣魚,但不用魚網(wǎng)網(wǎng)魚;用箭射鳥,但不射已經(jīng)歸巢的鳥。有人說,這是虛偽,既然要捉魚,那用網(wǎng)捕和用魚竿釣有什么區(qū)別?我覺得,其實和上面講的“文”和“質(zhì)”是同一個問題。“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這看似是一些陳腐的框框條條,其實這是“文”的表現(xiàn)。即便獵取也是有度而有原則的。我不大相信一個信手殘害生靈而內(nèi)心不感到絲毫不忍的人能有什么好的“質(zhì)”。
《論語》是從生活中來的,也應(yīng)該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實踐它。否則,《論語》對我們來說僅僅是一些古奧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樣,鉆研《論語》多年,然后帶著火藥味地和別人爭論仁義君子。我是不太贊同的。
《論語》摘抄理解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孔子教育自己的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第一句講的是學習方法。對于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要“學”與“習”統(tǒng)一起來。第二句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并且可以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第三句講的是做人態(tài)度。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氣,我認為這是君子應(yīng)該具有的氣度和修養(yǎng)。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里強調(diào)做人要從自身出發(fā),注重內(nèi)心的品德修養(yǎng)。我們要學會自我反省,在反省中不斷完善自我。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只有具備了自我反省能力,才能走向完美。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我反省能力,才能在與人交往時,設(shè)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之不知人?!边@句話的意思是: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這句話是孔子所傳授給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是啊,現(xiàn)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我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lián)系心靈的橋梁。理解是相互的,你不需要太關(guān)注別人會不會理解你,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你理解別人,還怕別人不理解你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趯W習過程中,我們要學思結(jié)合,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同樣的,學習他人的經(jīng)驗,沒有自己的思考是沒有意義的。只是一味的冥思苦想,沒有借鑒已有的思想成果浪費時間的。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說得好,論語中有很多的語句至今都值得我們?nèi)W習?!墩撜Z》的價值內(nèi)涵是極為豐富的,其讀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經(jīng)學傳統(tǒng)雖然在后來發(fā)生過某種程度的斷裂,但《論語》的價值光芒并未因此而黯淡。
論語讀后感
《論語》,一篇充滿高尚的文章。今天,我們讀著讀著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開國丞相趙曾說:“半部《論語》知天下?!笨梢娺@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書上層說過,孔子。一個2000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么的先進,那么貼切,何以想象《論語》這本書卻通知了中國近二十一個世紀。
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說的話綜合在一起,寫下了這篇文章,他所說的不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還有學習的好處和如何學習。
我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都做不到!
孔子,一個創(chuàng)下無數(shù)輝煌的學家,現(xiàn)在卻已成了一個歷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論語的讀書心得
過去曾有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在延續(xù)一千多年的科舉時代,《論語》也是國家錄用官員考試的指定教科書。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治理國家的環(huán)境變了,治理國家的方式自然也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
因此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指望通過兩千多年前形成的《論語》上面制定的治理國家的方式來管理國家,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我根據(jù)開放社會的理論、從國際視野的角度、圍繞怎樣學習文化知識和怎樣學習做人的主題,從整部《論語》中選擇了一半與此有關(guān)的部分,按照“教育、孝順、仁愛、誠信、禮節(jié)、義利、察人、交友、鬼神、志向、反省、君子”這十二個分類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學會怎樣做人有所參考。另外,為了保證《論語》的完整性,我們同時也在這本書的結(jié)尾,附上了整本《論語》的全文。一來可以讓大家了解本書所選擇的部分在《論語》中的具體出處,二來也可以為那些有興趣學習整本《論語》的讀者提供一個方便。
論語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