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明節(jié)是幾月幾號_2020年清明節(jié)的放假安排
作為漢族民間祭拜先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似乎總帶有別樣的傷感氣息。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2020年清明節(jié)是幾月幾號_2020年清明節(jié)的放假安排,希望你喜歡。
2020年清明節(jié)是幾月幾號
2020年清明節(jié)是2020年4月4日——星期六——農歷三月十二
2020年清明節(jié)的放假安排
2020年清明節(jié)的放假安排:4月4日~6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7日~10日請假4天,與周末連休,可拼9天假期。
擴展閱讀:清明節(jié)的簡介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jié)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痘茨献?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卑础稓q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饕坏?,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梢娺@個節(jié)氣與農業(yè)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jié)日,與純粹的節(jié)氣又有所不同。節(jié)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jié)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jié)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jié)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擴展閱讀: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
郊外踏青
清明節(jié)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jié)”之一。清明節(jié)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jié)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jié)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清明節(jié)的習俗除了踏青、掃墓之外,在歷史發(fā)展中還吸收了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清明節(jié)掃墓祭祖的節(jié)俗傳統(tǒng)自古持續(xù)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jié)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祖先的追念。
蕩秋千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俗。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jié)竟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鼻锴В饧淳局だK而遷移。
蕩秋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北方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又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段鼋蛑尽酚涍|國把打馬球作為節(jié)日的傳統(tǒng)風俗,于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于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
踏青
中國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遠在先秦時已形成。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游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歷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游的習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祭祀
清明節(jié)是中國的祭祀節(jié)日。“祭祀”即是悼念先人之節(jié),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jié)日相對而言的。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jié)日祭拜先人。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清明節(jié)的祭祖習俗,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郊外踏青時舉行“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掃墓祭祖。唐人沿襲前代祭墓風俗,并擴大到整個社會。從《禮經》的記載看,古代北方中原并沒有清明上墓祭掃的例規(guī),但唐時已成風氣。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于歸鄉(xiāng)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jié),“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眳⒓訏吣拐咭膊幌弈信腿藬担鶅A家出動。這樣清明前后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群往來不絕,規(guī)模極盛。
作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清明節(jié)屬于祭祀節(jié)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jié)之名,就在于它重在表達孝思親情。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異。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xiāng)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xiāng)的方向遙祭。
插柳
清明節(jié),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有專家認為,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祭祖節(jié)。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鼻迕骷热皇枪砉?jié),值此柳條發(fā)芽時節(jié),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jié)而焚身于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fā)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并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后,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征。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斗雞
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斗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上也參加斗雞。如唐玄宗最喜斗雞。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xiāng)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jié)期間,梧桐、烏鎮(zhèn)、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于洲泉鎮(zhèn)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xiāng)特色。
每年的四月三號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這天我們都要在家鄉(xiāng)的山上掃墓,燒香紀念我們的親人和長輩。
這次我們坐飛機回到了老家,晚上我們睡了一覺。第二天,還沒等太陽升起我們就帶著工具和香,跑到老家不遠的山上外公外婆的墓前面,幫他們拔掉墓前的雜草,這些雜草非常多,好先是在墓前搗亂一樣,給外公,外婆的墓前增加雜物,于是,我們們伸出了自己潔白如玉的雙手,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拔草,經過了幾十分鐘的努力,終于把草拔完了,外公外婆的墓變得很干凈。
接著我們拿出香來,然后拿出打火機把香點燃了,插在外公外婆的墓前,我們輪流出來祭拜他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淚水滴了下來的時候我猛然想起他們生前對我的疼愛,可如今他們已經不在了,得不到他們的愛,我又流下了給多的淚水,拜完后我們就走了。
我們走的時候我不由自主的回頭望了望,突然看見了他們燦爛的笑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