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的精神》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法的精神》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通過闡述法律的形而上來抨擊西歐封建統(tǒng)治,描繪近現(xiàn)代法律的藍圖。法律的作用是什么?近現(xiàn)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法律?孟德斯鳩在評論古希臘羅馬、中世紀、封建制歐洲、世界其他國家法律的過程中,寫下了他的答案——《論法的精神》
法的基礎是人的理性?!拔覀冇^察局部,不過是為了作整體的判斷,我們研究一切的原因,不過是為了觀察一切的后果。”愛祖國、愛平等是政治的品徳。即政治領導者要以公共利益為重,而維護公共利益的最佳工具就是法律?!坝纱丝梢?,是有一個根本理性存在著的。法就是這個根本理性和各種存在物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間的關系?!狈删S系國家安寧、社會穩(wěn)定和人民安全。
人類作為世界的存在點,無論制度變化、王朝興衰、技術更迭,但人類社會冥冥中都會遵循一些特定的事物。每一不同,都有其同一性;每一變化,都有其永恒性。孟德斯鳩用一連串排比說明此意。
“這樣的一個存在物,能夠隨時把他的創(chuàng)造者忘掉,上帝通過宗教的規(guī)律讓他記起上帝來。這樣的一個存在物,能夠隨時忘掉他自己,哲學家們通過道德的規(guī)律勸告了他。他生來就是要過社會生活的,但是他在社會里卻可能把其他的人忘掉,立法者通過政治的和民事的法律使他們盡他們的責任?!?/p>
法律規(guī)制人類整體,變混亂為和諧,變動蕩為有序?!笆f只手臂有時候可以推翻一切,但是十萬只腳有時候只能像昆蟲那樣前進?!?/p>
孟德斯鳩進而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設想,認為這是理想的政治制度,這種分權制衡理論為后世美國等實現(xiàn)、承襲。"一切官職,如果權力大,任期就應該短,以資補救。"立法要適應政體原則,不過他卻簡單地把國家政體分為君主制、共和制和,并說明各項政體的原則:共和國重品德,君主制重榮譽,專制重恐怖。“品德,應該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痹诠埠蛧w之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在專制政體之下,人人也都是平等的。在共和國,人人平等是因為每一個人“什么都是”;在專制國家,人人平等是因為每一個人“什么都不是”。
隨后,他就品德與法律、國家公共利益作進一步闡釋?!爱斊返孪诺臅r候,野心便進人那些能夠接受野心的人們的心里,面貪婪則進入一切人們的心里。欲望改變了目標:過去人們所喜愛的,現(xiàn)在不再喜愛了;過去人們因有法律而獲得自由,現(xiàn)在要求自由,好去反抗法律;每一個公民都好像是從主人家里逃跑出來的奴隸;人們把過去的準則說成嚴厲,把過去的規(guī)矩說成拘束,把過去的謹慎叫做畏縮。在那里,節(jié)儉被看做貪婪;而占有欲卻不是貧婪。從前,私人的財產是公共的財寶;但是現(xiàn)在,公共的財寶變成了私人的家業(yè),共和國就成了巧取豪奪的對象。它的力量就只是幾個公民的權力和全體的放肆而已。”其實孟德斯鳩應是把品德、榮譽、恐怖視為維系國家社會穩(wěn)定的軟件——意識形態(tài)。而之前,是宗教在擔任該角色,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說:“沒有主教就沒有君主,沒有十字架就沒有王冠。”
在極端專制的君主國,歷史家們出賣了真理,因為他們沒有說真理的自由。在極端自由的國家里,他們也出賣真理,正因為有自由的緣故。這個自由常常產生分裂,每個人因而成為他的宗派偏見的奴隸,就如同他當暴君的奴隸一樣。
如果法律把無關痛癢的東西當做必要的東西的話,將會產生一種弊害,那就是把必要的東西當做無關痛癢的東西。
如果法律過于嚴酷,反而阻礙了法律的實施。如果刑罰殘酷無度,則往往反而不處刑了。
貪婪吞噬“禮物”。沒有接受過別人任何東西的人,并不期望任何東西。接受過別人一點兒東西的人,馬上就想要再多一點兒,接著就想要得更多。不但如此,對一個不應該接受禮物而接受了的人,要使他服罪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對一個可以接受少量禮物卻接受多了的人,要使他服罪就不那么容易;他常??梢哉业揭恍┙杩?、一些托辭、一些原因和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來為這種行為辯解?!柏澙?,得到了財寶反而更加渴望財寶?!碑斎嗣袼磐械娜藗?yōu)榱艘[蔽自己的腐化,而企圖腐化人民的時候,人民便陷入這種不幸之中。
一個人一無所有,不是貧窮;不勞動,才是真正貧窮。一個國家富裕的結果,將使眾人有雄心。貧窮的結果,將使眾人產生失望心情。雄心從勞動得到激勵,失望從怠惰得到慰籍。
“有了作為報償?shù)奶焯玫挠^念,一定就要有進行懲罰的地獄的觀念。如果只有天堂可以希望而沒有地獄可以畏懼的話,法律就將失掉它的效力。”法律要符合人民基本道德觀念。
另外,孟德斯鳩強調,宗教不應當以獻祭為借口而把國家由于必要的考慮留給老百姓的東西勒索了去。人民的安全就是最高的法律,人民永遠是一切江河出發(fā)的水源和匯合的大海。
在具體論述時,他表示不同國家的法律應適應當?shù)氐奶厥馇樾?。為一個民族設立的政體,如果該政體的特殊性質和該民族的性質相符合的話,便是最適合于自然的政體了。
“海上的霸權常常給那些握有這種霸權的民族以一種自然的驕傲,因為他們覺得他們能夠到處凌辱人。他們以為他們的權力就和海洋一樣地廣大無邊?!?/p>
中國的立法者們把法律、風俗和禮儀混淆在一起。他們的目標是要使人民能夠平靜地生活。他們要人人互相尊重,要每個人時時刻刻都感到對他人負有許多義務;要每個公民在某個方面都依賴其他公民?!岸Y”的價值是高于禮貌的。禮貌粉飾他人的邪惡,而“禮”則防止把我們的邪惡暴露出來。“禮”是人們放在彼此之間的一道墻,借以防止互相腐化。
但孟德斯鳩卻落入了種族歧視、西方中心論等一系列偏見陷阱。他從氣候出發(fā),西歐清爽,東亞夏熱冬冷,于是西歐人平和得體,東亞人懶惰。結合現(xiàn)實本是一條導向客觀真理的寬闊大道,孟德斯鳩卻走成羊腸小道。
孟德斯鳩通過論述上帝與人、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來說明法律應注重保護公民隱私權益,界限要明確,不能以法律之名行違法之實。“在危害國家的安寧或安全的事件里,秘密的行動是屬于人類司法管理的范圍的。但是在那些侵犯神明的事件里,只要沒有什么公開的行動,則不發(fā)生犯罪的問題;在那里,切屬于人與上帝間的事,上帝知道應當在什么時候給以怎樣的刑罰。如果官吏把二者混滑起來,也要去查察秘密的褻讀神明的行為的話,他便是要資察種不需要查察的行為。他摧毀了公民的自由;他使情夫和男土都樣熱心地起來和公民作對?!?/p>
知識使人溫柔,理性使人傾向于人道,只有偏見使人摒棄溫柔和人道。
法的基本精神就是理性。在漫長的時間河流中,水流多邊,浪花飛揚,無數(shù)變化中,不變的是人類基本準則,繼而孕育法的精神。
有時候一次的變化需要好幾個世紀的準備時間,到事機成熟,看,那就是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