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閱讀推薦 > 人類學推薦書目

人類學推薦書目

時間: 小龍0 分享

人類學推薦書目

  讀了這些書不太可能馬上就改變生活,但他們會影響我們的視野,進而在你面臨選擇時,作出更有利的選擇。俗話說“在因上使力,在果上隨緣。”就是這個道理。下面就有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人類學推薦書目的相關(guān)信息,以供各位參考。

  人類學推薦書目【一】

  1. 哈維蘭著,瞿鐵鵬,張鈺譯. 2006. 《文化人類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目標在于向?qū)W生全面介紹文化人類學。首先介紹了文化人類學以及各分支學科的關(guān)鍵概念和術(shù)語,同時引入體質(zhì)人類學和語言學的相關(guān)材料。本書內(nèi)容全面、新穎、準確,學術(shù)味濃厚,此外,本書還簡要引入了人類學各思想流派的研究成果和理念,編排簡明扼要,引人注目,有感染力。

  2. 埃里克森著,董薇譯. 2008. 《小地方,大論題——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具有很強可讀性的人類學著作,它展示人類學家如何從村莊或城鎮(zhèn)的微觀研究,揭示認同、全球化、性別和宗教等復雜問題。這是我目前看到的較好的人類學基礎(chǔ)讀物,既縱向地照顧到人類學的發(fā)展歷程,又橫向地敘述了人類學的各個分支領(lǐng)域以及人類學的基本觀點和主題。文字通俗易懂,不愧為名家之作。但書中關(guān)于中國的案例太少,對于中國讀者而言,稍顯遺憾。

  3. Kottak, Conrad Phillip. 2002. Cultural anthropology (9th edition). Boston: McGraw-Hill.

  推薦理由:最為綜合性的人類學導讀課本之一。唯一的缺點是作者的“我們”和“我們的社會”的用法是指美國中產(chǎn)階級,多少顯得有些中心主義。中山大學圖書館有英文版,可以用來練習英文閱讀與專業(yè)英語。

  4.羅伯特·F·墨菲. 1984. 《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引論》。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推薦理由:一本淺顯易懂、可讀性強的人類學導論性讀物。唯一不足時出版太早,沒能涵蓋八十年代之后人類學研究的新趨勢。

  5.詹姆斯·皮科克著,汪麗華譯. 2009. 《人類學透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作者將其近半個世紀的與人類學打交道的親身經(jīng)歷、生活中的趣聞軼事及學科重點融合到一起,簡潔生動地講述了人類學的核心概念、獨特的人類學研究方法、人類學的哲學底蘊,以及人類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yīng)用。

  6.巴利(Barley,N.)著,何穎怡譯. 2003. 《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薦理由:該書詼諧地描述了作者在喀麥隆田野調(diào)查的經(jīng)歷,討論了田野調(diào)查中的無聊、被敵視和危險,正如許多最近的人類學出版物所提及的那樣。

  7.李亦園. 1996. 《人類的視野》。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推薦理由:一部綜合了作者對中國文化與人類學理論深邃理解的論著,分析深入淺出,行文行云流水,引人入勝。

  8.周星、王銘銘編. 1996. 《社會文化人類學講演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推薦理由:1995年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第一屆社會學與人類學高級研討班”講員講稿集。95高研班是人類學專業(yè)復辦以來第一次全國性的人類學學術(shù)工作坊,該文集是我學生時代的人類學入門讀物,如今再讀,仍有可圈可點之處。

  9. 周大鳴主編. 2009. 《文化人類學概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該書為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水平的文化人類學導論課程設(shè)計。其目一的是向?qū)W生概述文化人類學的基本原理和過程,使學習者能夠?qū)ξ幕祟悓W有全面理解,并領(lǐng)會文化相對論、跨文化比較、整體觀、參與觀察等理論與方法;二是在學習者心中播下文化意識的種子,并促使他們積極地面向田野和實際,以消解文化中心主義、種族中心主義等給人類發(fā)展所帶來的種種弊端。

  10.恩伯 和 M· 恩伯著,杜杉杉譯. 1988. 《文化的變異:現(xiàn)代文化人類學通論》。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推薦理由:從文化變遷的角度介紹人類學的通論性著作。

  11.費孝通. 1986. 《江村經(jīng)濟——中國農(nóng)民的生活》。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推薦理由:一句話,研究中國農(nóng)村社會的人類學經(jīng)典名著,必讀。

  12.費孝通. 1998. 《鄉(xiāng)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是費孝通先生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理論著作。雖然是作者在“鄉(xiāng)村社會學”講稿的基礎(chǔ)上撰寫的,但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社會結(jié)構(gòu)的分析,其廣度和深度已遠遠高于一個社會學分支學科的層面。淺顯易懂,寓意深遠,必讀。

  13.喬健. 1998. 《飄泊中的永恒——人類學田野調(diào)查筆記》。濟南市:山東畫報出版。

  推薦理由:作者的田野筆記選集,喬健先生用生動而富有感情色彩的筆調(diào)記錄了人類學家在田野調(diào)查中的喜怒哀樂及研究心得。

  人類學推薦書目【二】

  社會記憶

  1.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保羅·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3.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4.(德)韋爾策:《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霍布斯鮑姆:《傳統(tǒng)的發(fā)明》,譯林出版社2004。

  6.愛德華·湯普森:《共有的習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孫江主編:《事件·記憶·敘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8.景軍:《神堂記憶》,網(wǎng)絡(luò)電子稿。

  醫(yī)療疾病、身體話語與權(quán)力(一)

  1.福柯:《規(guī)訓與懲罰:監(jiān)獄的誕生》,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

  2.蘇珊·桑格塔:《疾病的隱喻》,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3.熊秉真:《安恙:近世中國兒童的疾病與健康》,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1999。

  4.熊秉真、呂妙芳主編:《禮教與情欲: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后/現(xiàn)代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99。

  5.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6.李貞德主編:《性別、身體與醫(yī)療》,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2008。

  7.馮客:《近代中國的犯罪、懲罰與監(jiān)獄》,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8.楊念群:《再造“病人”:中西醫(yī)沖突下的空間政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9.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新星出版社2006。

  10.黃金麟:《政體與身體:蘇維埃的革命與身體》,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2005。

  11.黃東蘭主編:《身體·心性·權(quán)力》,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2.汪民安:《身體、空間與后現(xiàn)代性》,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人類學推薦書目【三】

  醫(yī)療疾病、身體話語與權(quán)力(二)

  1.汪民安:《后身體,文化權(quán)力和生命政治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高彥頤:《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3.馮珠娣:《饕餮之欲:當代中國的食與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4.疾病史的研究還可關(guān)注臺灣學者梁其姿、李建民的成果。

  性別研究(一)

  1.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鮑曉蘭:《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出版社1995。

  3.福柯:《性經(jīng)驗史》,佘碧平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李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

  5.高彥頤:《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6.杰華:《都市里的農(nóng)家女:性別、流動與社會變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7.艾華:《中國的女性與性相:1949年以來的性別話語》,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8.費俠莉:《繁盛之陰——中國醫(yī)學史中的性》,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9.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0.胡纓:《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989-1918)》,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11.張英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與電影中的城市:空間、時間與性別構(gòu)形》,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性別研究(二)

  1.李銀河:《??屡c性:解讀福柯<性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2.波伏娃:《第二性》,李強譯,西苑出版社2004。

  3.[美]梅里·E.威斯納-漢克斯:《歷史中的性別》,何開松譯,東方出版社2003。

  4.安東尼·吉登斯:《親密關(guān)系的變革》,陳永國、汪民安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5.朱愛嵐:《中國北方村落的社會性別與權(quán)力》,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6.寶森:《中國婦女與農(nóng)村發(fā)展:云南祿村六十年的變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7.白馥蘭:《技術(shù)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quán)力經(jīng)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8.曼素恩:《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后的中國婦女》,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性別研究(三)

  1.盧建榮:《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tài):中國新文化史》,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1。

  2.重點可看李小江、胡曉真等學者的出版物。

  民間社會

  1.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三聯(lián)書店2002。

  3.鄭振滿、陳春聲:《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4.王銘銘:《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郭于華主編:《儀式與社會變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6.馬克斯·韋伯:《儒教與道教》,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7.韋思諦:《中國大眾宗教》,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8.王斯福:《帝國的隱喻:中國民間宗教》,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9.韓書端,羅友枝:《十八世紀中國社會》,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10.韓敏:《回應(yīng)革命與改革:皖北李村的社會變遷與延續(xù)》,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1955302